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代楷模苏轼/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苏轼,字子瞻,叉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百代楷模苏轼》选取八位大家苏轼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由东方慧子主编的《百代楷模苏轼》以苏轼一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写了苏轼出川应考高中,杭州任职,乌台诗案以及流放黄州、惠州、海南期间的经历,介绍了苏轼其间的诗词创作历程以及与文友之间的闲情逸事。

本书讲究故事性,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章 眉山苏家

第二章 少年英才

第三章 出川应考

第四章 制策之试

第五章 初仕凤翔

第六章 同僚寡合

第七章 反对新法

第八章 杭州通判

第九章 赴任密州

第十章 乌台诗案

第十一章 黄州寒食

第十二章 挚友往来

第十三章 酿酒专家

第十四章 千古名篇

第十五章 复任杭州

第十六章 出知颍州

第十七章 定州守边

第十八章 流放惠州

第十九章 海南来去

第二十章 去世之后

试读章节

苏轼的家乡在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在唐朝神龙初年,苏家先祖苏味道来到眉州做官,后来死在了这里。他的儿子自此便留在了眉州。这个儿子就成了苏氏的始祖。

苏轼的祖父名叫苏序,他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苏澹,二儿子叫苏涣,三儿子叫苏洵,也就是苏轼的父亲。

这个姓苏的人家说也奇怪,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做过官,所以那时的苏家和别家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毫无显贵之处。

苏序虽然识不得几个字,但在乡亲们眼中,他却是个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的怪老头。当时的苏家虽算不上富贵,但却拥有很多田地。有意思的是,到了收割季节开始储存粮食时,苏序却不像别人那样储存粮食,而是以米换谷,一口气存了三四万石之多。如此怪异的举动,让乡亲们十分不解。

天有不测风云,随后的一年当地遇到了灾荒,农民们辛辛苦苦了一年却几乎颗粒无收。没有了粮食,家家都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苏序就把家里的粮仓打开,帮助那些缺粮的人。他先是分出一些给自己的族亲,然后又分出一些给了妻子的娘家人,再接着就是他家里的佃农。对于那些饥肠辘辘的贫民,他更是满怀同情,分给他们更多。

为何苏序当初要广存稻谷呢?用他的话说,这是因为稻谷不像稻米那样一遇到潮湿天气时就容易发霉,即使存上数年也毫无大碍。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生活过得衣食无忧,再加上豁达的性格,苏序常常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乡人总能看到他拿着一壶酒,坐在草地上和亲友们谈笑风生,和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在一起,所有人都既轻松又自在,每每喝到高兴处,苏序索性饮酒高歌,那欢快的场面让一向拘谨惯了的农民非常诧异。

这天,苏序又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个好友对饮取乐。正喝至高兴处,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了,他的二儿子苏涣赶考高中了!如果换成是其他人,肯定会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可苏序却表现得很平淡。这让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当时和他的二儿子一起高中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苏序妻子的娘家亲戚.一户程姓人家。这程家在当地极为富有,可谓是财大势大.得知孩子高中,全家人都欣喜万分,想要大肆庆祝一番。

可苏序却不想大费周章。这天,二儿子派人专门从京都送来官家的喜报,附带还有官衣官帽、上朝用的笏板、一张太师椅、一个精美的茶壶。

就在差役马上要到达时,苏序却喝得酩酊大醉,手里还拿着一大块牛肉。差役拿着行李袋走到他的面前,此时他酒劲还未消。他随手接过喜报,对着众人放声宣读。也许是太高兴了,他竟然把手里的牛肉扔进了行李袋里。此时,众人都已经看傻眼了,那行李袋里装有官衣官帽,如此一来岂不要被牛肉给弄脏了吗?可苏序却根本不管不顾,他找来一个小伙子帮他背行李袋,自己只管骑着驴,晃晃悠悠地走了。

如此大喜的消息,街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他们都在猜测这个怪老头会如何为儿子庆祝呢?就在这时,他们发现苏序正骑着毛驴,往这边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伙子,背上扛着一个行李袋。看到这般情景,所有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苏序的思想十分开明,凡事不喜欢人云亦云。一天,醉醺醺的他歪歪斜斜来到了一座庙里,盯着端坐在庙里的神像看了半天,突然把它砸得粉碎。这事如果传出去,恐怕乡里人都会被吓得胆战心惊。因为一直以来,全村人对这尊神像都十分惧怕,为了得到它的保护,时常前去敬些财物。可苏序却不信这个邪,他觉得这尊神像一直在欺骗人们,故意向他们勒索钱财,于是把它给砸碎了。

和二哥酷爱读书不同,苏洵自小就不喜欢读书,他天性喜欢四处游玩,整日在外游荡,十足一个不学无术的浑小子,可父亲苏序却一点也不着急。亲戚们每每看到苏洵在街上闲逛.都会皱起眉头。有一次,一个亲戚问苏序为什么不管管苏洵,苏序却十分淡然地回了句:“你们以后会知道的。”成人之后,苏洵依然如故,丝毫没有一点改变,可苏序还是自信满满地说:“这孩子以后前程大着呢,你们切莫为他担心。”好像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很有才华,只是还没到时机展现出来似的。

苏洵自从和妻子程氏成家之后,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不幸的是她们都夭折了。苏洵一直期盼妻子能给自己生个儿子,终于在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1月8日,苏洵的大儿子终于出生了。

P1-3

序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文学巨擘。在明初,朱右最初把这八个作家的文章编选在了一本书中刊行,名为《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用了这八个人的文章。之后明朝古文家茅坤对前人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编选.最后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唐宋八大家闻名于世,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欧阳修是一个文学奇才,他的创作非常丰富,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家。苏洵抱济世之学,他在政绩上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为文却耀眼夺目,其文不屑蹈袭前人的旧踪,能够据前人皆知的史实,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一生坎坷。

苏辙与其父、兄合称”三苏”,他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政论和史论。虽然他的才气不如其兄苏轼,但他的文章于冲和淡泊中蕴蓄着沉雄雅健之势,也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王安石一生脚踏实地,做过很多小官,如知县、通判、太守等.后来当了宰相。他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男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也有人评价其变法是一场社会灾难。是非功过,千载之后犹难论定。

曾巩”家世为儒”,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当官后,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做官的时间不多,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

他们的人生多难,政途不如意,但在文学方面却有着不可多得的才华。他们的文章不仅仅在唐宋时期非常有名,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有非常深且高的造诣,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韩愈的文章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的文章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的文章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的文章纵横雄奇,一波三折;曾巩的文章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的文章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的文章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文章委曲明畅,尤长策论。他们的文学成就反映了唐宋时期的文化,也为今天的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使多数读者朋友不至于同阅读史料一样,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从围绕史实故事、趣闻以及议论中轻松地了解到”唐宋八大家”的生平阅历、艺术成就。

本套书选取八位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向读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既可获得文史知识,又能受到人生启迪。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全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