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需要逼自己一下。不要时刻想着为自己留好退路,只有无路可退时,身体里勇往直前的潜力才会激发出来。
王健林就这样在部队里一路从士兵做到排长,并获得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的资格。在这里,他见到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学到了更多高水平的知识,年仅二十岁的他对未来渐渐地有了一个隐约的规划。
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后,王健林留在了该院,先是做了一名大队参谋,之后又成为该院宣传处的干事,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是他的主要工作。而这一份工作,也激发了他自己进入大学读书的动力。
四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王健林进入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主修经济管理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次学习经历提高了他的管理能力,也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毕业之后,王健林在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的职位上千了不到一年时间,就选择了转业。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军营,永远是他们像故土一般眷恋的一个地方;转业,就意味着从此与军营、与陆军学院彻底断绝了联系。
故土虽然难以割舍,但远方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他想要像骏马一样,在未知的路程上纵情驰骋,哪怕前方充满坎坷、铺满荆棘。
在大多数人眼中,王健林做出转业的决定简直是“疯了”,放弃在陆军学院蒸蒸曰上的地位,进入一家企业担任总经理,虽然总经理的头衔看似诱人,但终究是放弃了部队的“铁饭碗”,捧起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碎的“瓷饭碗”。
可是王健林不在乎,“铁饭碗”虽然结实,吃饭却不香,因为“瓷饭碗”会轻易摔碎,甚至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失去,饭要抢着吃才会更加珍惜。
辽宁大学的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听上去似乎并不如北大、清华的名头那样响亮,可是有统计证明,从清华和北大毕业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到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说明低风险、高安稳的生活已经成为国人普遍认可的工作标准。
王健林这个毕业于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的学生,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他说:“如果科学界不出大师,经济界不出世界级的企业家,中国就不能说真正强大,中华民族也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时候,创业不需要太多资金,勇气便是最昂贵的成本,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创业的勇气,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的确,只要开始创业,就意味着有失败的可能,这个可能还不小,用王健林的话说就是,“创业可能一百个人中会有九十个人失败”。但是他也说:“总有五个十个人会成功。”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你是否具有创业的潜力?如果一辈子都在是否创业的两难抉择间犹豫不决,那么一生也就只能在畏畏缩缩中度过。
但是,在创业之前,你必须记住一件事,创业绝对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比起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玩电脑,创业是个十分遭罪的苦差事。
P6-7
如今,王健林已经与万达携手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万达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王健林经商之后走过的人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特殊产物。他的人生中,没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没有发生在大多数企业家身上的花边新闻。直到今天,他还是那个从部队中定出来,却要用一辈子去过部队生活的军人。
作为中国首富,王健林堪称商界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人物,几乎任何一个有关商业的文章或书籍,其中都能找到王健林和万达的身影。
也许他是目前中国最具有多面性的一位企业家,总是在世人面前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他有时严肃,有时和蔼,有时文艺,有时慈祥。他既是一个在商场上指点江山的王者,也是一个温柔宠爱儿子的父亲;既是工作狂,也是讲义气的好战友、爱妻子的好丈夫。
也许,王健林的成功并不可复制,但至少,从他的成功道路中,我们能捡拾到一些收获。我们无需将他当做一个伟人那样歌功颂德,但是他的个性、经历、商业能力、对政治和经济的把握能力,却值得太多人去学习。
每一个成功者,都一定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生命中做出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对王健林的一次巨大挑战,然而他拥有军人的血统和富于挑战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和精彩。
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波澜不惊,做人总要有梦想,王健林如今的梦想,就是把万达打造成一流的跨国集团企业,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代价,但是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重重挑战,才能最终带领万达走向一片坦途。
他是中国现实版的霸道总裁,一手创建了万达帝国,坐拥几千亿资产。
他是时代的机遇猎手,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他紧跟每一次商业趋势,业务涉及地产、文化产业、城市综合体等,现已成为笑傲江湖的商业教父。
他是重视家庭观念的丈夫和兄弟,其创业初心就是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在拥有了巨大财富后,仍不忘帮助家族成员实现他们的梦想。
他是对待朋友有些过度善良的“冤大头”。在办公室的保险箱里,他时常备上一些现金,有找上门来求助的旧朋友,他就慷慨解囊,且不需要归还,尽管有时他已记不得那些旧友是谁。
他是与马云对赌一个亿的冒险家。因为电商和传统销售的观点之争,他与马云激烈讨论,引起业内许多大佬的热烈回应。他与马云是多年好友,这场争论只是一种思索。
他是“曾经的文艺青年”,自幼喜欢读书,热爱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他弹琴、唱歌,有了资本后又研究字画。所有的演讲和报告,他都坚持自己操刀。
他是个勇敢且有担当的汉子。2006年,他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将沈阳太原街出售商铺进行退铺。为了保障商户的利益,他勇敢地走出这一步,用15亿的重建费用为自己的失误买单,却也因此建立起万达的口碑,赢得了人心。
17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严肃、稳重、雷厉风行的性格。他生活习惯规律、严苛,对公司实行军事化管理,这让很多不适应的员工被淘汰出万达体系,但也让很多充满干劲的年轻人找到了最佳平台。
他有一些严肃刻板。作为一代神话级的超级企业家,他少了一些轻松和幽默,让人在崇拜之外,会感到一些畏惧和距离。表达的时候,他更倾向于严肃阐释思想,少了一些谈笑风生。
他是与拿破仑一样的野心家,“永远争第一”是他内心深处的座右铭。几十年来,万达商业的版图涉及各个行业,但无一不力求做到行业翘楚。他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他是温柔的慈善家。他捐助灾难,捐助教育,支持年轻人创业,并希望自己在2020年退休时,可以承包一个贫困县,专门扶贫。他希望做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人,成为一名国际级的慈善家。
此外,他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言出必果的行动派、进退有余的精明者。
他是王健林,要真正读懂他和万达,就要读懂其财富背后那些不同的面孔。
王健林是过去三十多年财富创造领域的标杆。他走了一条典型道路——这条道路上行走者与成功者不乏其人,但他是极致——他成功地将自身禀赋与时代结合,坚守传统又不断革新,将企业推到足以俯瞰中国商业的巅峰。何敬华著的《王健林(我的商业帝国密码)》带你走进首富的世界,真正读懂他的创业人生和他缔造的商业帝国万达,读懂首富背后你所不知的多个面孔,领悟领悟王健林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极致哲学。
王健林说:我现在不追求财富,而是追求一种境界和情怀,改变世界上“以洋人标准作为国际标准”这件事。
王健林是过去三十多年财富创造领域的标杆。他走了一条典型道路——这条道路上行走者与成功者不乏其人,但他是极致——他成功地将自身禀赋与时代结合,坚守传统又不断革新,将企业推到足以俯瞰中国商业的巅峰。
从白手起家到华人首富的坎坷之路。何敬华著的《王健林(我的商业帝国密码)》不仅是一个造梦者的传奇人生,更是一个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一条实现自我升华走向成功的传奇路径,一本商界人士必读的创业与经商哲学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