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父母的经验
在培养女孩独立性这方面,赵小兰的父母做得非常棒。赵小兰的名字很普通,但她在海外华人圈非常有名,她在2001年由小布什总统提名并出任美国劳工部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人士,同时也是美国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她父母的做法非常值得今天的中国父母学习。
赵小兰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姐妹6个,家境富裕,有游泳池,还有专职管家。
中国台湾作家刘墉曾描述了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和母亲朱木兰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他们家虽然有管家,但是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的,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她们几姐妹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都要听闹钟起床、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觉念书,而且还要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走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末,则要整理家里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而且,只怕讲了你也不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120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姐妹在父亲的指挥下自己铺成的。
长大成人的赵小兰非常感谢父母当年的良苦用心,她曾经在《我的事业与人生》一文中说:“那时我们不是很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我的经验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我(李文道)也有过成功的案例。
“一位朋友12岁的女儿开始上初中,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自己去上学,坚持要有人陪她去。朋友不胜其烦,却又无计可施,最后找到我:“李博士,您是研究心理学的,您有什么方法吗?”
我与这位朋友先一起分析了一下实际情况:她上学的路线并不复杂,中间只需要倒一次公交车,一个12岁的女孩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与朋友一致认为,他的女儿不愿意独自一人上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她的心理恐惧:对自己独自上学缺乏信心,同时也缺乏经验,不知道怎么样换乘公交车(这么多年她一直是父母引着坐公交车,连看站牌都没学会)。我们判断:她有独自上学的动力——上初中还需要父母陪送上学,这在同学面前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们还达成共识:如果马上逼她独自一人乘公交车,有可能把她置于危险之中。
最后,我与朋友一起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行动方案,美其名日“四步走‘战略’”:
第一步,父母陪孩子乘公交。父母先引导女儿如何看站牌,如车次、方向、起点及终点等,并告诉她如何换乘,等等。
第二步,让女儿引领父母乘公交。在这个阶段,父母仍然陪女儿去上学,但身份泼生了改变,女儿是引领者,父母只是简单的陪伴,主要起到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在此过程中,父母陪在女儿身边,可以通过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但尽量不进行言语指导。
第三步,女儿乘公交。父母像陌生人一样远远地关注着女儿,远距离地给女儿一种心理安全感。
第四步,女儿独自一人去乘公交。此时,父母不再陪伴女儿上学,并让女儿随身携带父母的手机号码。
我和朋友本来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四个步骤,每个步骤一个星期。没想到结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期望。到第二个星期时,朋友的女儿突然宣布不再需要父母陪伴了。第三个星期,朋友的女儿就宣布:自己一个人去姥姥家。朋友有点担心,去姥姥家要换乘两次公交、一次地铁,但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女儿。朋友的女儿最终安全顺利地抵达姥姥家并独自返回。
在我的成功经验中,有三点是需要父母特别注意的:第一,女孩的独立能力比父母想象的要大得多;第二,在给予女孩独立的机会之前,一定要给予她尝试与训练的机会,女孩独立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尝试独立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父母应该多鼓励,不要批评,要相信孩子具有惊人的自我纠锘能力。
P11-13
女人是爱的源泉,女孩是美的精华!祝愿少女们从《女孩危机?!》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
这是一本充满了科学精神和人道关怀的好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需要我们尊重和探索,并引导他们成长。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今天的女童寄予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影响下,女童的身心健康、青春期啊护、自尊自信意识、人身权益保护等方面出现新情况、新挑战。我们为她们做些什么?这是学校、社会、家庭和每位家长面对的迫切问题。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邓丽
做了这么多年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我不仅了解孩子们,也了解孩子们的父母。豆蔻怀春的少女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在感情上,本就是弱势一方,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何能让我们的爱女健康、自信、独立地成长?父母们不妨拿起这本《女孩危机?!》,静静地细读,同孩子一起阅读最好,相信您和孩子都会有所收获。
——北京青少年性教育专家邓军
《拯救女孩》的升级版《女孩危机?!》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2010年,我们合著的《拯救男孩》荣获《中国教育报》最佳图书奖。同时,在《中国教育报》等8家媒体的共同推荐下,经过18万网友投票支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大众喜爱的50本图书”之一。
在《拯救男孩》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同时,许多女孩的父母提出了恳切的要求,希望我们写一本《拯救女孩》,因为他们发现女孩教育同样困惑多多。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女孩问题的专门研究。
其实,我对女孩问题的关注与对男孩问题的关注同样漫长。自1980年起,我一直跟踪采访一些女孩,至今已经长达近40年。我发现,女孩乖巧、伶俐,成熟较早,但她们的问题也更复杂而隐蔽。男该的问题是表面的,女孩的问题是深层的。男孩像一条河,女孩像一口井。所以,女孩的教育比男孩的教育需要更细致和艺术。
2010年暑假,应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组的邀请,我和首都师范大学的性教育专家张玫玫副教授担任嘉宾,连续做了18期青春期性教育节目,探讨许多女孩问题。我说起某妇产科医生每年至少要做200例未成年女孩的人工流产手术,张玫玫教授告诉我,北京一名女中学生一年做了6次人工流产。当然,不能把这些责任简单地归咎于女孩,但可以看到女孩问题的复杂性。比如,一些发生性行为的女孩常常把寻求“温暖”视为第一需求。这或许说明,女孩子对情感的特别需求是不可忽略的。
极端的案例可以发人深省,但没有普遍意义。让我们看一看潮水般涌来的事实吧。大家一定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数的女孩都在减肥,即使那些非常苗条的女孩也深陷于肥胖的恐慌之中,她们极为苛刻地对待自己正在发育的身体。研究发现,越是追逐时尚的女孩越可能自卑,因为她们根本无法达到所谓的时尚标准,于是她们就疯狂减肥。从普遍的趋势来看,女孩为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男孩付出更多的辛劳,更加缺少休息和运动,结果痛经成为女中学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甚至出现了罕见的闭经案例。
我们不能说,今天的女孩都是明天的母亲,更不能说为了明天的母亲所以要重视今天的女孩,我们写《拯救女孩》的核心目的是让每一个女孩健康成长,获得一生的幸福。毫无疑问,今天的许多女孩都可能是明天的母亲,而有健康的女孩才会有健康的母亲,有健康的母亲才会有健康的孩子,也才会有健康的民族!
男孩女孩的教育到底有何不同?社会上流传着“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说法,似乎女孩子需要养尊处优,男孩子则要体验饥寒交迫,这其中有许多误解。早在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进行了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题研究。我和郑新蓉教授在主持该研究时发现,女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语言沟通、阅读和聊天,男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则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参与体验。这或许可以视为因性施教的根据之一。当然,男孩女孩都需要关爱,都需要运动和阅读,但“女孩富养”的正解是女孩需要更深入细致的情感交流和更丰富的精神滋养,“男孩穷养”的正解是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和历练。
与《拯救男孩》一书相比,《拯救女孩》更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拯救男孩》主要是给0-18岁男孩的父母和教师阅读,《拯救女孩》可能是所有女孩的父母和教师都值得一读,有阅读能力的女孩本身也会开卷有益。
在2016年最新问世的《女孩危机?!》(《拯救女孩》升级版)中,内容扩充为11章,给女孩父母的教育建议增加到55条,并且是每一章都有5条建议。同时,还收录了我的合作者李文道博士与日本的女孩教育名家、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诸富祥彦的对话。这对读者来说,都可以获益多多。
在《女孩危机》即将与读者见面的时候,我们特别感谢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和国家督学、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欣然作序;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研究员的郑重推荐;特别感谢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邓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专家张玫玫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北京青少年性教育工作者邓军等专家学者的热情评点。
每一本书都是千人糕。我们感谢媒体朋友的积极推介。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关心女孩的父母、教师和相关人士,是你们的呼唤之下才有本书的问世,是你们的阅读和使用才会实现本书的价值。
2016年6月12日于北京云根斋
推荐《女孩危机?!》
学者孙云晓和李文道博士在《拯救男孩》一书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响之后,一鼓作气再次推出力作《拯救女孩》,并很快又推出了升级版《女孩危机?!》。我十分佩服他们的敏锐和才华。
作者以理智、犀利的正义感,以长者的关怀、忧虑之情,对当今中国社会少年女孩在生理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予以揭露,对其中一些女孩的不良身体行为予以批评。作者尖锐地指出,许多女孩不懂得关心自己的身体,在生理健康方面出问题是现行的应试压力所致,包括有些女孩整容,也是由于学业上不能获得自信而试图以美容弥补。
一些女孩的不良身体行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时代的不良文化对年轻女孩的戕害。她们既用仍然在延续着的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特质的种种规定,比如柔弱、纤细、苗条等来塑造自己,又用现代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类媒体中的所谓时尚女性信念与形象来塑造自己。这双重的压迫令我们的女孩对美的认识发生畸形和扭曲,对自身的社会身份与价值产生消解和冷漠。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对身体麻木不仁,更有一部分人误以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而盲目地依赖现代医学技术,让技术主宰了身体。她们的无奈与无知让我们痛心。
云晓是一直有着教育关怀情结的人,他可以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同行、知己。他以社会工作者和学者的良知揭露、陈述着惊人的事实,又以长者的仁爱授以知识;他用社会学者的视野和认识工具,及时指出女孩自身存在的问题,呼吁女孩极需教育关怀。这其中涉及对学校教育缺失的叩问,更有对社会风尚及广义教育的质疑。说到底,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良心在驱使他做这项有益的工作。
这本书不仅对有不良身体行为的女孩起着重要的提醒作用,也对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们有警示作用,对不良时代风尚和生活环境予以谴责;当然,它也有对科学新知和教育知识的普及。
总之,在这个追求物质和享乐、追求功利和世俗成就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强调身与心的和谐,认识到身体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文化的,身体具有道德意义。
“女孩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女孩一生的幸福,更关系着人类的下一代。
孙云晓、李文道著的《女孩危机(超级畅销书拯救女孩全新升级版)》一书通过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数据与案例,对女孩的身心健康、独立自信、异性交往、学业就业压力、剩女等十一个成长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与研究,深入挖掘其问题背后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给我们科学、系统而具体的女孩教养建议。
有健康的女孩,才会有健康的母亲,也才会有健康的孩子和健康的民族!
《女孩危机(超级畅销书拯救女孩全新升级版)》是中国当代家长教育经典系列书中的女孩篇,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李文道老师继《男孩危机?!》后的又一部力作。本书关注当今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旨在揭示女孩成长的真相的同时,提供有效的解决之道,帮助女孩父母真正掌握教育女孩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