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到一张绚烂多彩的蓝图,再到把这些蓝图都变成实际的生活,需要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有人说命运是注定好的,任由谁也无法改变。然而,作为现代人,我们更愿意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既然如此,拥有怎样的人生,也就是可以争取和努力的了。孩子的成长看似漫长平淡,实则暗流涌动。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的人生。因此,说当父母是每个人一生之中最伟大和最艰难的事业,真是丝毫不为过啊!想想看,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你岂不是变成金口玉言了吗?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对于十分信赖和依赖父母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在进入学校之前,孩子就是通过父母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在染黄则黄的年代里,父母树立了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感受和想法。如果父母总是愁眉苦脸地生活,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积极乐观。与此相反,如果父母不管在生活中遭受多少磨难始终信心满满,那么孩子日后也不会动辄就灰心丧气,万念俱灰。这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
很多父母看似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不但花费重金买好的学区房,送孩子上名校,等等,却丝毫不注意自身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比让孩子上名校重要得多。有的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难以抹除的影响。与其把教育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和各种水平参差不齐的培训班,父母不如多多提升自己。
很久以前,有个牧羊人家境特别贫困。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们都很聪明。有一次,牧羊人带着孩子们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找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吃草,牧羊人带着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突然,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这时,一个孩子说:“爸爸,人能飞起来吗?要是我也能像鸟儿一样飞到天空中,那该多好啊!”牧羊人笑着说:“当然可以啊!人类也是有翅膀的,你可以试试看。”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尝试着想要飞起来,不想,他们努力好几次都没有成功。爸爸也在尝试,当然,他也失败了。看着孩子们沮丧的样子,爸爸毫不气馁,鼓励孩子们说:“你们还小,翅膀还没长好呢!爸爸又太老了,飞不动了。等你们再长大一些,就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牧羊人用辛苦挣到的钱给孩子们买了个玩具。这个玩具很简单,有一个橡皮筋,只需要把小木块借助橡皮筋的力量弹一下,小木块就会飞到空中。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玩具,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小木块都能飞到天上,更何况是他们呢!长大之后,他们始终不忘飞天的梦想,最后居然梦想成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正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他们的一生都变得与众不同了。 美国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阿姆斯特朗,他的登月行为也绝非偶然。他出生于1930年8月5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在夜晚仰望星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他看着天空中的星星,不停地纵身往上跳跃。妈妈正在洗碗,听到他蹦蹦跳跳的声音,不由得问:“宝贝,你在干什么呢?”他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跳起来,跳到月球上看一看。”这时,妈妈丝毫没有感到惊讶,而是笑着对他说:“真的啊,那可太好了。你去月球上看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回来 啊!”
在第一个实例中,听了爸爸的话,莱特兄弟在心中种下了飞天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他们长大之后在创造飞机的路上虽然受到了很多磨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过。至于阿姆斯特朗的妈妈,回答则更加机智和巧妙。如果这个问题放在大多数妈妈身上,也许马上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击孩子:“你还是先好好学习吧!”“你真是白日做梦啊,人怎么可能到月球呢?”“你真是奇思妙想啊!”这些回答,都远远不及“记得回来”给予阿姆斯特朗的信心、希望和勇气。
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折断孩子的翅膀啊!P2-4
当孩子们开始问没有答案的问题时,他们就长大了。——佚名
决不要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加里
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卢梭
应该强调,不严肃认真的教育,有许多隐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聪明的。——雨果
第一章 你的孩子听话吗——学会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有时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
赞美孩子要讲究艺术性
不要吝啬给予孩子鼓励
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
孩子需要善意的谎言
倾听,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礼貌用语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第二章 你会和孩子说话吗——沟通的目的不是打击孩子
孩子畏缩的原因
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
亲子关系要讲究民主
过分的说教只会让孩子逆反
尊重孩子,首先要给予他重视
不要把生活的压力过早转嫁给孩子
第三章 掌握语言技巧,你就不会再感情用事地训孩子
教育常用语,你知道吗
面对欲望,教孩子学会“冷冻”
孩子需要正面指引
培养专注力,从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着手
教会孩子求助和诉说危险
笑眯眯的妈妈更可爱
孩子,也需要找到存在感
第四章 不吼不叫,是妈妈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妈妈平静,孩子才能坦然
沉默,也许是最好的教育
透过孩子,折射自己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教育孩子,也需要学习
亲子教育,爸爸不能缺位
角色互换,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第五章 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了解是一切沟通的前提
倾听孩子喋喋不休的诉说
不要让偏见蒙蔽了你的心
孩子也需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理解,让孩子尽情倾诉
不要忽略孩子的求救信号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第六章 蹲下来教育孩子——放下家长的架子去接近孩子的心
不要对孩子颐指气使
完整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每日三问,对孩子很有好处
和孩子交流时,保持目光的平视
有的时候,孩子并非故意犯错
爸爸妈妈,不要高高在上
第七章 不是孩子不听话——你说话的方式对了吗
说话的方式有很多
爱,要勇敢说出来
赞美,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不管何时,都当孩子能够依靠的大树
不要永远无所不能,适当向孩子求助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
孩子的自尊心不容小觑
谁说孩子不能“顶嘴”
学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第八章 你能发现孩子的烦恼吗——做一个会沟通的家长
别让孩子变成书呆子
当孩子发呆时,不要随便打断他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既要和老师统一战线,也要和孩子结成同盟
陪伴,帮助孩子驱散寂寞
当孩子和伙伴们发生冲突时
“早恋”不是毒瘤,而是一朵需要用心呵护的花
第九章 培养了不起的小孩——话说对了才能激励孩子进步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让孩子勇敢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孩子的梦想是伟大的
好孩子,爱劳动
肯定的魔力
第十章 如何帮孩子修正偏颇的路——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标尺
撒谎不是好习惯
健康身体,从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开始
粗心是可以战胜的缺点
胆量是练出来的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面对鬼精灵,不要留“空子”
有奖有罚,才能树立规矩
第十一章 表扬让孩子更出色——用激励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不要总是拿孩子和他人比较
让孩子学会迎难而上
兴趣,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
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坦然面对人生
第十二章 杜绝语言暴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
“唠叨”,让孩子无处可逃
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
“真老虎”才能屹立在孩子心中
选择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最残忍
永远不要说放弃孩子的话
不要对孩子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第十三章 别用否定的话语评价孩子——你的信任是孩子信心的来源
不要用负面评价系统对待孩子
冷嘲热讽,让你们的亲情变淡
人人都会犯错,孩子也是如此
永远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你难以想象“闭嘴”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沉默,有时是最严厉的批评
第十四章 别哄骗孩子——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言听计从的孩子未必好
不要以“为你好”绑架孩子
威胁,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不要把世界向孩子关闭
当警告失效时,怎么办
当孩子与他人产生矛盾,你会如何做
第十五章 学会引导——孩子的梦想是需要鼓励的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不要因为无心的错误责备孩子
让孩子爱上学习
教会孩子中肯地评价自己
让孩子学会拒绝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
第十六章 家长不要这样做——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赞美,一定要具体
对孩子,你看到什么很重要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把孩子的进步看在眼里
孩子永远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建议”比“命令”更有效
参考文献
养育孩子,无疑是这个世界上耗时最长、耗费心力最多且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一项工作,而且是为人父母者毕生需要做的事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父母都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感悟,也遇到了千篇一律的难题。诸如,如何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去,这个问题就很让父母们头疼。即使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也有些父母依然与孩子一说话就吵架,甚至到了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应该再依靠权威震慑孩子,而应学会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父母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做事情有怎样的初衷,才不会误解孩子,才不会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紧张。父母只有时刻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育情况,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各个时期,让孩子茁壮成长。
每个人都有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曾经因为父母的命令、颐指气使而对父母心生抱怨。也许到若干年后,自己也成为父母,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当时爹妈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已为人父母的你却在重复当年爹妈的作为,强迫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殊不知,一代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既然能想到当年爹妈说的是对的,也就应该能理解你的孩子和当年的你一样奋不顾身地与父母对抗。这也许就是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的螺旋式上升吧!
父母们,别再抱怨孩子不听话了,因为你小时候也曾经这么不听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和孩子较真呢?与其和孩子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反目成仇,不如更多地体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孩子心里,进而说到孩子心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亲子关系始终都与夫妻关系一样,占据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整个时代背景也是相符合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很多时候,孩子只有自己成为父母,才算真正长大成人,才能体会到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不要抱怨孩子辜负了你的用心,因为你也曾辜负自己的父母!也许成长终究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从清水变成浓香的茶,品一口,浸润心灵!
编著者
2016年5月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想实现美好的愿景,亲子之间首先应该实现顺畅的沟通。
刘杰编著的《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以孩子的心理为基础,从教育孩子、批评孩子、赞赏孩子等诸多角度分析孩子心理,也给父母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再辅以生动的案例,让父母更加理性地面对孩子,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喜欢的交流方式,了解孩子敏感的禁区,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才能把话说进孩子心里;运用恰当的说话技巧,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愉快地高效沟通,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刘杰编著的《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将作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平台,把父母的心里话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让父母可以从容帮助孩子从困惑与叛逆中抽离,远离成长的危险禁区,健康地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