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习录/国学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明)王阳明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再现王门圣书,更完整、更完面地诠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

《传习录/国学经典》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内容推荐

王阳明著的《传习录/国学经典》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不仅涵盖了原书的理论框架及译文翻译,而且,在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后面的“解读”中对原文进行了辨析,能让读者在阅渎的同时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①少宰书

 答聂文蔚①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①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试读章节

上卷

徐爱①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②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③。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④,处困养静,精一之功⑤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或先怀忽易忿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徐爱(1488~1518):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是王阳明最得意,也是第一位门生。王阳明的妹夫,有“王门颜回”之称,曾任工部郎中。下文的“爱”即徐爱的自称。②先儒:指程颢、程颐和朱熹。③“断断乎”句:意为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世也不会有疑惑。语出《礼记·中庸》。④居夷三载: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上疏抗辩,获罪下狱,后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前后三年。龙场当时尚未开化,所以称“夷”。⑤精一之功:为精纯的功夫的意思。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译文】

王阳明先生对于《大学》当中“格物”等观点,全以郑玄作注、孔颖达作疏的《礼记·大学》为准,即朱熹等大儒们认为是误本的那一版本。开始听说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并且对先生的学说抱有怀疑。后来,我用尽心力,综合起来后进行参照对比,再向先生本人请教。最后我才明白先生的学说像水之寒冷,又像火之热烈。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后世出现的圣人也不会怀疑它的正确。先生的睿智与生俱来,并且他为人和蔼、坦荡、平易近人、不修边幅。人们只知道先生年轻时豪迈不羁,曾经热衷于诗词文章的修习,受过佛、道两家学说的熏陶,乍一听到他的学说,都把它视为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不再深加探究。孰知先生在贬居贵州的三年当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修身静虑,精纯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进入了绝妙的境界,归入中正之旨。

我日夜在先生门下修习,聆听他的教诲,认为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会感觉浅易,而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十分高深。表面粗疏,但认真探究就越发感到精妙。接近时好像浅近,但深造时就觉得无穷无尽。修习十几年来,我自己觉得还没能窥探到它的边缘。当下的学者,有的与先生仅仅有过一面之缘,从没有听过先生的学说,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怀着轻视、偏激的心理,还没有仔细交谈便根据传闻草率地妄加揣度,做下了臆断。这样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的学生们,听了先生的教诲,也是大都遗漏得多而学到的少。就好比相马的时候,仅仅看到了马的性别、颜色等表面情况,却漏掉了识别千里马的关键特征。因此,我把先生平日里的教诲尽悉记录了下来,给同学们传阅,然后共同考核订正,以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P3-4

序言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的学说在朱学衰颓之际,倡导“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极致。其思想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仍然历久弥新,闪现着美妙的光芒。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阳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享誉海外。在日本,阳明学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在朝鲜,阳明学也暗中流传,并影响了不少思想家。在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阳明学被奉为精神的范本。后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东南亚诸国、北美洲和欧洲。可见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

《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它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上卷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中卷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训蒙、教约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下卷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守仁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守仁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

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不仅涵盖了原书的理论框架及译文翻译,而且,在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后面的“解读”中对原文进行了辨析,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收获更多人生的智慧。

书评(媒体评论)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

——左宗棠

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

——康有为

读此(指《传习录》)可知王学梗概。

——梁启超

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钱穆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

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杜维明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