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动周期/成长的对话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东华//苗依依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东华、苗依依著的《心动周期》一书,青篇是苗依依的作品,蓝篇是作家李东华的作品,此外,还有作家所写的教育感悟及女儿的成长感悟。本书系旨在通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子女的作品,向读者展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突出榜样的力量,以引起学龄儿童的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内容推荐

《心动周期》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与其女苗依依合著的作品集,是“成长的对话”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目录

蓝篇:李东华

 1 多出一个昨天

 2 蓝调的初夏

 3 针尖上的天使

 4 重逢的老照片

 5 寻找

青篇:苗依依

 1 心动周期

眠于此声:那些年我们不得不写的读后感 苗依依

试读章节

我敢说数学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恨我的人,因为每次我都拉低了班级的平均分,这已经让她好几年没评上优秀教师了。她常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不觉这话有多难听,比起罚站来说,这句话真的算不了什么,至少在我看来,她说这句话时的语调是很温柔的。她曾经跟校长提出要求去教别的班级。校长已经多次邀请我的父母到她的办公室里去谈话。这些都是校长跟我父母谈话时,我偷听到的。

我母亲不能接受我是“老鼠屎”,她一再强调我是她的“宝贝”。在这一点上,校长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我母亲的观点,就算和她谈话一百次也不起作用。没办法,校长只好放弃了和我父母继续谈谈的打算,数学老师还得继续教我们班,还得继续当不上优秀教师。

不用说我这次考得依然很糟,49分,比上次测验下降了3分。全班倒数第一。发数学卷子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放学时间了。数学老师来不及修理我,只是像往常一样要我把每一道错题都做十遍!最后她补了一句:“等明天上课的时候我再跟你算账。”她说这话的时候,牙齿仿佛咬着什么东西。牛筋?丝线?总之她好像要用力咬断却又老是咬不断。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磨磨蹭蹭地刷牙,磨磨蹭蹭地洗脸,磨磨蹭蹭地吞下难以下咽的煎蛋。我妈妈的烹饪水平几乎和我的数学成绩差不多,如果蛋只煎一面,那么这一面一定煎得煳煳的;如果煎双面的,蛋黄又硬得像石头。总而言之,那只煎蛋哽在我的胸口,怎么也下不去。我估计我到校至少晚了一个小时,心里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第一堂数学课肯定已经结束了,我不用接受数学老师的“暴风骤雨”了;难过的是,班主任是不会放过我的逃课行为的,也许她会罚我在她的办公室里站一节课。

我进校门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校墙上的电子日历依然显示着:4月2日。我擦了擦眼睛,没错,的确是4月2日。我想也许电子钟出了问题,但我没有去提醒校长,我相信比起我来,校长宁肯相信电子钟。

我进了教室。我的妈!这一节课明明是语文啊,讲台上站着的却是数学老师!昨天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数学,今天应该反过来才对啊,怎么变得和昨天一样?数学老师不满地看我一眼:“你又迟到了,还不赶紧坐到座位上,我们马上要开始上课了。”

还好,她可能已经忘记了昨天下午要跟我算账的誓言。她的脸上没有任何阴云,甚至可以说是和颜悦色。我轻松地走到座位上,舒了口气,打开书包。真奇怪,找不到我的试卷了。我记得晚上改好试卷后就放进书包里了。我修改得很认真——确切地说,是妈妈帮我修改得很认真。我作业太多,如果我完成不了,我妈妈就帮我写,所以我很爱我的妈妈,就算她总是拿煎煳的鸡蛋给我吃,我还是很爱她。她从来不打我骂我,就算我考49分。

有一次,我妈妈遇到一道她也不会做的题,我妈妈是个很诚实的人,不会就是不会,她老老实实地在这道题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老师,此题我也不会。然后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你知道,本来数学老师是不知道我妈妈帮我写作业的,这下子她什么都知道了。当然,她知道了的后果并不比她不知道严重多少,我无非又一次被罚站,她又去找校长想教别的班级。可怜的数学老师,她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就像我想考60分却从来没有达到过一样。

P4-6

序言

从来都想不通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心心念念要买学区房——当然,那些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土豪除外。可是我看到很多人家都是工薪阶层,辛辛苦苦攒钱就为了把孩子送进一所重点校: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孩子学业完成找工作娶妻生子,于是又一轮的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开始了。循环往复,子子孙孙无穷焉。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重点”二字,最信仰的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年我给一群幼儿园园长讲课,我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最害人,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该痛痛快快地玩,而不是抢着认字和学拼音。”这话还没说完,就差点被听众赶下台。因为园长们心里都清楚,如果她们按照我的话去办幼儿园,没一个家长会答应。家长们更喜欢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总而言之,务必比别的孩子上的学校好,起步比别的孩子早,以保证这一辈子都走在别人前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肯定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你能考上哪所学校就上哪所学校,妈妈决不买学区房,也不会找关系或花钱赞助你上名校。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类似的话还有:“妈妈决不会去找你们的老师套近乎,你要学会自己和老师同学相处,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听上去挺无情的吧。

不过我确实就是这样做的。她的小学就是我家隔壁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初中是女儿自己去考的,考上了区里的一所重点校,当时她很想上北京四中,实力不够,未能如愿,算是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挫折,还挺刻骨铭心的,因为常听她发誓高中非四中不上。临到中考,她本可直升本校,当时我心里很纠结,觉得本校也很不错,如果放弃直升,万一发挥失常,不但进不了心仪的学校,甚至连本校都不如,到那时岂不悔之晚矣?我把担心跟女儿说了,她想了一个晚上,这样回我:“我愿意承担最坏的后果。”既然这样,那就放手一搏吧,人生如果只求平稳,不敢冒险,那也没多大意思吧?

后来女儿终于得偿所愿,考上了北京四中。我很替她开心,不仅仅因为北京四中是赫赫有名的重点学校,满足了作为家长都会有的虚荣心,而且这个过程是个很好的历练——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最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

比起买学区房、进重点校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得让孩子从小明白他得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果实一定比别人给予的更甘甜,印象更深刻,因而他也会更珍惜。

这样做并不是说对孩子放任自流。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身边,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义不容辞地帮助他。比如我女儿爱读书,这当然是好习惯,但是我发现,她都上小学五六年级了,还是只喜欢读童话。我当然希望她读一些科普类、人文社科类作品,把阅读视野拓宽一些,然而书也给她买了,心也跟她谈了,就是不见她有什么行动。我不得不和她“斗智斗勇”,玩点小心计。有一天,我带回家一本科普书,向她“求助”,我告诉她我要参加一个研讨会,要就这本书发言,可我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看了,问她能不能帮我看一下,看得要仔细,并且要写下读后感,我要参照她的读后感去发言。女儿果然“上当受骗”,因为能帮助大人去看一本书,让她很有成就感。就是通过类似的方式,我“骗”她读了好多她本不愿读而我又觉得她该读的书,直到她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

我曾经在大街上目睹一个父亲撕毁了儿子的卷子,并怒斥他:“怎么考这么点分?平时都干啥去了?”并且动手打了他。我当时怒不可遏,用我女儿的话说,就是自以为自己是个儿童文学作家,就把天下的儿童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我怒气冲冲地走过去,让那个父亲住手,并向他兜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他考了八十分以上,你可以鼓励他靠自学或请教老师同学,把不会的漏洞补上;如果他考了不到八十分,证明出现了知识黑洞,靠他自己很难补上,要家长或请老师系统地帮他梳理补习。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骂,骂是骂不会的,相反会让他更畏惧,更自卑,更不愿意去碰这一科,这样,黑洞会越来越大。”我不知道这个父亲有没有听我的。但这确实是我的经验之谈: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重点校或者送出国,当家长的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我们不需要无谓地为孩子烧钱,但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坚定地站在他们身边,给他们切实有效的指点。

虽然女儿如愿以偿进了她中意的学校,但这并不能掩饰她成长中的问题。我发现她最大的毛病就是半途而废。她学过钢琴,后来没什么兴趣,放弃了。她画画不错,学过一阵子也放下了。喜欢过物理,也钟情过化学,最近宣称最爱的是生物。我总觉得,人要干成一件事除了智商,比的就是耐力了,尤其是在枯燥乏味看不到成功的曙光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在那些关键时刻,挺一挺,也就过来了,放弃了也就放弃了。这时候,我发现了她写的一些小说草稿——有一些居然是在中考复习最紧张的阶段写的,想想都让人担心和恼火。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个故事都是半拉子工程,写在笔记本或演算纸上,东一句西一句的,没一个完整的。女儿虽然语文考过年级第一,但因为选择的是理科,从未把写作当成未来的志向。但要改变她的痼习,就从这件事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中考结束了,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学业相对没那么紧张,有足够的闲暇供她做完一件事情。

我跟她商量:“你能不能利用假期把其中的一个故事写完?不是让你当作家,而是让你体验一下在写不下去想放弃时,如何咬咬牙坚持下去,你就会体会到干事情如何做到有始有终。这或许能改掉你半途而废的毛病。”

她听从了我的话——或许她也苦恼于自己的弱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克服。随后,她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把《心动周期》写了出来,其间修改了很多次。当然会遇到停笔不肯再写的时刻,那个时候,我会督促她,甚至跟她翻脸,逼迫她写下去。事实上,我不太相信教育孩子完全是一个其乐融融的过程,它一定有很煎熬的时候,然后你陪着她,你又严厉又不离不弃地走在她的旁边,和她一起走过或长或短的生命的隧道,重新回到阳光下。每一次的山重水复都会增强她走向柳暗花明的信心和乐趣。

如今,她的这篇还稚嫩青涩的小说居然得到了出版的机会,首先要感谢天天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韩璐女士。我想,这不仅是对文学的分享,更是一个女孩不断尝试超越自我的努力。她选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入手,这当然也是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她回望自己并不很长的人生路程的时候,“校园霸凌”是一个让她觉得不吐不快的问题。当我读着这部小说手稿的时候,有时候心情很沉重,因为有很多的事情,如果她不写出来,我并不会知道得如此详尽。那些稚嫩的心灵,像一个个标本,她用她的笔冷静地划开,让我们看到一颗颗小小的心。作为大人,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很快乐的内心,其实在他们的人生起跑线上,除了承受学业的压力,还承受着其他的伤害与困惑,而这些伤害是来自同龄人,来自人之初就已经沾染上的尘污。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忙着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好穿的,当我们忙着把他们送这校那校的时候,我们能够停下来,去看看他们真实的童年,去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

女儿生于2000年8月13日,属于“00后”,一眨眼,连“00后”都这么大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我谈到了对她和他们这一代人的看法:“的确,我有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她有些小叛逆,但也会和我维系非常亲密的关系。她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通常她会鼓励我,会和我一起分析我认为写得不好的地方原因何在。她也允许我和她共享她的QQ,这样我可以了解她的同学们都在说什么,想什么。他们那些原生态的话语有时也会惊到我。很难评价这一代人,但我感觉他们可能并不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那种人。有时候,我会想,我是不是和他们有着巨大的鸿沟?既然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那么青睐他们的同龄人写的‘青春文学’,我们这些成年人是不是已无力和他们对话?我们和他们之间已经隔膜到无法把握他们的内心,从而要退却到‘童年文学’中去,只给更小的孩子去写作?你知道,现在的孩子确实有见多识广的一面,就我观察我女儿,她上高一,在老师指定的阅读书单里,已经读过《杀死一只知更鸟》《老人与海》《动物农场》《哈利·波特》等书的英文原版。我在网上看过他们班的同题作文,有些文字的别致新颖常常让我赞叹。”  我唯一感到开心的,就是我没有替她去成长。无论是哭泣或欢笑,她都一直在体味着真实的人生,并在最初的风雨之中,慢慢学会了倔强地长大。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位热衷分享儿童阅读理念和方法的爸爸,我常折服于儿童文学作家们的丰富和细腻,而这样的“妈妈/爸爸作家”在家庭教育上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丰富和细腻,他们的子女是不是在这些丰富和细腻的爱中成长着?我一直喜欢和推广家庭教育中的“双向养育”,不愿意从儿女的“成功”来倒推母爱/父爱教育的“成功”,这套“成长的对话”就给了爸爸妈妈一群“双向样本”,给我们以启迪和帮助。

——“绘本慢课堂”创始人、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独立阅读教师 李一慢

一般而言,人都会经历两次童年:一次是自己的,另一次是孩子的。凡是有过两次童年经验的人,对人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尤其第二次经历,会让你生出非常奇妙而美好的感觉。所以,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儿童文学作家、家庭教育专家 杜梅

让作家和儿女写“成长的对话”,真是一个好主意,恐怕有不少人在心中默默期盼了。作家是我们眼中的写作大咖,他们会如何指导自己的儿女写作呢?肯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招吧!我相信这套丛书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山东省淄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副校长 王爱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