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703)》为非虚构类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 书名 | 读库(1703)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703)》为非虚构类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内容推荐 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703)》包含九篇文章:《大舅回乡》、《盲流》、《远去的背影》、《“爱乐”之梗》、《浮生(续二)》、《琳琅满堂》、《极限玩家》、《时差》和《分裂时代的前夜》。 其中《大舅回乡》记述了流落台湾的大舅这五次返回大陆探亲的经历,以及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骨肉分离多年,父母生死未卜,妻女音讯渺茫,只身漂洋过海……大舅身在台湾,却始终心怀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浮生(续二)》通过白描多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构成群像,完成了一场关于历史的微观叙述。本文的素材依然来自任晓雯对人物的当面采访与翻阅口述材料,用非虚构的手法趋近人性的真实。她在创作中还加入文言和沪语,令细节更加充实,也使人物形象更具地域性。 《分裂时代的前夜》追述了这段骚动不安的历史,揭示大变乱来临的背后缘由。 目录 大舅回乡 张冲波 盲流 骆武英 口述/骆淑景 记录整理 远去的背影 李怀宇 “爱乐”之梗 亓冠奇 浮生(续二) 任晓雯 琳琅满堂 尹敏志 极限玩家 谭夏阳 时差 周烨 分裂时代的前夜 刘勃 试读章节 台湾来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舅台湾的二女儿蔓灵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留学。当时台湾地区与大陆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第三方才能寄回来,信皮上要写三个地址,最上边写大陆地址,竖写美国地址,横写台湾地址。大舅写过好几封信,让二女儿从美国转寄,她不愿意联系,始终反感父亲跟大陆这边拉扯。信中写道:“昨夜父亲打电话,让跟你们联系,我就硬着头皮写这封信……”地址写作“河南省灵宝县下矻乡董家庄”,还是1949年“土改”前民国政府的行政区划地名。收信人是大妗子的名字:席喜秋。落款日期:1984年5月10日。 那时大表姐玉瑞住在偏沟村,小杰哥带着信从十里外的董家村赶来,兴冲冲的,一掏口袋,信没了!再翻,还是没有。瑞姐很着急:“这个信很重要,原先联系不上,三十五年了,现在好不容易联系上,你把信一丢就断线了!”小杰哥赶紧沿路返回去找,幸好在新店村路边干水渠找到了。是他调皮,一路踢着小石子,走着玩着给弄掉的。大路边干渠槽,石头垒的,栽有两行杨树,信掉在干草窝里。 此后瑞姐一直把信保存着,方桌背后有个镜框,信就塞在镜子后面,往三门峡搬家给弄丢了。三十多年过去,瑞姐只记着那一句话:“我就硬着头皮写这封信。” 瑞姐为写回信地址,专门跑到北朝村,看人家咋给台湾亲人写的。要不是大舅那边来信,大陆老家人是找不着他的。只知道在台湾,其他讯息一无所知。瑞姐回信,大概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啥都不敢说,不敢写,简单写几句”。 此前,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书的四舅回过灵宝一次。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那年三月,四舅去西安开学术会,顺道回老家,去了一趟灵宝县委统战部,打算开个证明,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节目联系大舅。结果被人家动员给台湾亲人写公开信,说大陆这边咋好咋好。四舅极不情愿,回到家发火了:“用得着你了,叫你写信,用不着你就批判你、整你,不写!”瑞姐最终也没写:“不是你想要说的话,好话咱说不出口。”那时民间传说,写的信到台湾海峡上空,飞机一撒,就顺风飘过去了。 此前此后,大舅还通过他的大女儿蔓菁从马来西亚、美国、菲律宾发信。大女儿从事制鞋业,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常在这些国家跑。四舅也通过同校的台胞,经在日本的朋友转信到台湾联系大舅。 表姐玉瑞回信半年后,邻村新店人捎回一张大舅的彩照,还有二百美元。这人是大舅的小学同学,叫赛旺,当兵过去的,退伍后,先做小本生意,后来开糖厂,1980年改革开放到上海做大买卖。 那天,瑞姐把大妗子引上去。“人家老婆都老了,还穿得花里胡哨,台湾当地人,到那边娶的,”新店人对瑞姐说,“你伯好好的,不用担心,人家跟咱不熟,其他事没有说,就说在那边结婚了。” 回来的路上,大妗子一路抹泪。想当年母女艰难度日,常有妯娌来劝:“你还等啥哩?趁年轻赶快找个家Ⅱ巴,知热知冷有人疼,要不,往后日子可咋过呀?”村里也有人说风凉话:“等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值不值?就是回来也是该镇压的货色!”但大妗子还是照样拾柴、担水、下地干活,拉扯两个女儿过光景。 1960年大饥荒,两个娘家兄弟来了,哭着喊着说:“姐呀,还是寻个家走吧,不为自己也为两个孩子着想呀。咱妈下世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大妗子怀抱泪水涟涟的瑞和芳,平静地说:“两个女子我能养活大。” 瑞姐从小乖巧伶俐,上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升高中全区分数考第一,但因大舅的海外关系,政审时被刷了下来。这件事对瑞姐的打击太大,她待在家里捂着被子哭了好几天。 漫长的十年动乱,大妗子白天劳累一天,夜里还要陪着村里的“黑五类”挨斗,让她交代和台湾男人秘密通了多少次信。这期间,两位表姐先后出嫁。大妗子的二弟怕她孤单,就把小儿小杰过继给她养老。 七英寸彩照上的大舅,身穿浅灰色毛呢西装,系橘红色领带,六十多岁的人了,仍容光焕发。瑞姐侧身偷看一眼自己的母亲,头发花白。 大舅一家 1948年7月,大舅大学三年级放暑假回过一次董家村,此后便杳无音信。那一年,大舅二十七岁,大妗子三十岁,大表姐玉瑞六七岁,二表姐玉芳是第二年五月出生的。 1949年3月,大舅来信说,外边世道乱,想回来。大舅的父亲、我的二外爷去信:“回来没有好下场,你想法去台湾。”上海解放了,大舅就到广州中山大学上学。广州又快解放,他就去台湾了。蒋介石“三带”:带部队、带黄金、带大学生。大舅在台岛没有依靠,二外爷让找他的昔日十五军袍泽,找谁,找谁,列有一个名单。 大舅到台湾后,还寄回一封信,写给他的七大、我的七外爷。来信说,他已到台湾,不用家人担心。七外爷回信:“你乖乖的,再不要来信惹是非了。共产党势力大,你再说,小心人家去那边抓你!”后来就再没有通信了。大妗子只记得其中说,他在台湾能顾住三口人的生活。 大舅到台湾,上那边的大学,是后来的妻子卖掉首饰接济的,她看上大舅的一表人才。她在一家纺织厂领班当监工,大舅当小学教员,一年后他们结婚。她告知大舅,她在大陆是结过婚的,河北唐山人,家里从前很阔气,父亲是张作霖的粮食官,1949年1月27日搭载太平轮去台湾,途中沉船,不幸遇难。(P2-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