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望(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20年作品选)
分类
作者 李剑峰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原野上有棵音乐树

这个秋天的晚上,在我们这座小城的影视城里,正在上演着一场音乐的盛宴。

橘黄色的灯光下,红色的背景,舞台上阵容强大——浙江民乐团正在演奏,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执棒。这是“山海梦——林梦民乐作品音乐会”在继浙江音乐厅、台州艺术中心剧院之后的第三场——回到家乡的演出。

那些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而流传下来的乐器,二胡、琵琶、笛子、中阮、扬琴、古筝和埙等,跳跃着灵动的音符,奏响着林梦20多年的创作精品。

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和亲切。《夫人峰的故事》《欢乐的渔民节》《金色季节》《海边即景》所表达的题材就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抬头可见;《雁荡行》《隋梅迎春》《括苍风情》《柳浪闻莺》,也与我们相距不远,我们都曾经在那边留下了或匆匆或流连的脚印。惊叹涌上心头:也只有林梦才能写出如此的作品来,用这无须翻译的世界通用语言——音乐来表达。

当我们侧耳聆听,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中时,舞台背景布幕上那个戴着眼镜、瘦小文弱的男人正临风而立,俯视着这场以他名字命名的音乐会,一场期待许多年的音乐会。他就是林梦。

林梦,这位小个子男人,行走在大街上,其实更多的时候是骑着那辆破烂的24英寸自行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身处人群中,他也是沉默寡言的。林梦,又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坦诚率真,大碗喝酒,单纯得犹如一个大孩子,也真是我所喜欢的酒友。这次张国勇院长评价林梦的作品“基本上都能够拿到国际上去演出,足以代表浙江的音乐形象”。

我的同事林梦,年幼时,用竹筒做二胡,用木箱做扬琴,星期日钻进小学仓库里,去弹奏那架已经破旧了的风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喜欢,是因为痴迷,是因为心中有个当音乐家的梦想。林梦年长我几岁,对于他的从前,也只有从传闻中了解些许。但与他十多年的相处里,我知道他一直在这座偏僻的小城里,把导师那句“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旋律宝库”的教导奉为圣旨,一头扎进中华民族深厚的音乐文化里吸收营养。他到民间采风,在渔区,豪爽的船老大对他说:“你得喝了酒我才唱。”为了听到船工号子,他就端起大碗喝得烂醉;在农村,他拿一把二胡与农民兄弟们坐在一起表演温岭滩簧,了解民间曲艺的特点。他为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默默地谱写着江南风情、地方特色的曲子,演绎着那海,那山,那水……之所以如此,道理也同样简单,是因为喜欢,是因为痴迷,是因为心中有个当一个中国民族音乐家的梦。

我不是乐者,也不通音律,但聆听林梦的民乐会,那音符,就犹如清澈的溪流,跳跃进我的心房,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陶醉,让我激动,让我颤抖,忽而让我心潮澎湃,忽而让我豁然开朗……

《渔村情》表现的就是我们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地石塘镇,随着音乐的流泻,我们面前仿佛依次展开这样的画面:石砌的民居,石铺的街巷,石雕的器具,海面上白帆点点,沙滩上逐浪拾贝,渔家小院里晒着渔网,飘着炊烟……

《千古奇情雷峰塔》则述说着千古传说,一座千年之塔、一个坚贞凄婉的爱情故事。她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从浪漫的民间传说中走来,从文人骚客的诗歌中走来。

聆听《隋梅迎春》,我们犹如看见了那棵历尽千年沧桑的古梅,依然生机勃勃,傲霜独立。

《金色的季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那丰收的场景,丰收的喜悦。

林梦的导师、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了音乐会,他说:“在浙江,林梦是我第一个搞个人音乐会的学生,非常好,我非常高兴。作品好,好在旋律很美,像《隋梅迎春》等,很动人,也很感人。琵琶与乐队《渔乡情》很有特色。了不起。”张国勇院长说:“林梦人很真,作品很真,用音乐反映山海风情,生活气息浓郁。我很真诚地对待作品的每一个音符。”

我忽然想到,林梦就是原野上的一棵音乐树,根须深扎在江南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了家乡的水分,从树苗开始,长大、窜高,有时候月光下也孤独寂寞,但到底成为一棵大树,高朗,清俊,风儿吹来,树影婆娑,飒飒作响,那么优美,那么清脆。有一日,那棵音乐树,竟然开花了,那可是积蓄了数十年进发出来的灿烂之花呵。

发表于《温岭日报》2007年10月29日。

发表于《台州晚报》2D07年11月1日。

P78-80

后记

1994年5月,我调入文化馆工作,转眼22年过去了。这部书稿都是这个时期写成的,大多与岗位工作相关,且都曾发表或获奖、演出过。

这是我8年间出版的第4本个人作品集,与“专题性”的前3本不同,这是一本“文集”,其中有戏剧、曲艺和音乐文学,也有评论、论文,还有小说、散文、随笔。

在这群众文化岗位上,我尝试着、摸索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写作。我肯定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坚持、投入和吃苦,因为肩头的责任和心中的热爱。

同时我也感叹,文学之梦犹如苍穹的星辰,依然高远得不可企及;我也蹉跎了许多时光,所谓的写作我也只是涉及皮毛而已。

但我在这追梦的道路上留下这一行行的脚印;这脚印沾着泥水、汗水和泪水,也沾着花香、草香和生活的醇香。

再过几年,我就要告别工作岗位,这部文集就作为一个留存。感谢单位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王全吉先生撰写序言,感谢周春梅先生题字,也感谢女儿李杏设计封面,同时感谢责任编辑梁春晓女士辛勤的付出和细致的工作。

如果要做一个总结,从大的层面来说,得感谢这个时代。就我个体来说,我从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到后来从事与个人喜好相交的工作,这是我觉得庆幸和幸福的事;我非常感谢并铭记心底给我人生和创作以帮助、扶持的朋友和师长。

目录

一、抒情

夫人峰之恋

石塘小人节

乌龙岙的梨花开了

山魂海韵满温岭

温岭义工之歌

我的梦里水乡

太平春色

家园

风情浙江

灵动越剧

你是我们的老娘舅

等待

畅游滨海农业观光园

历史文化名镇新河镇

江河大治润千秋

特殊顾客

转角

典型之家

公园里的一张椅子

一张请柬

游山道上的追逐

二、记叙

原野上有棵音乐树

琴声响起

演绎历史

春天的歌声

五十年间一部戏

人生的钟摆

同室文友

甘为人梯默默奉献

一个家能承载下多少

探访温岭农村俱乐部

点亮三百年前的大灯

三、默想

华山道上

牛头山的雨

石浦的风

丛林中的小路

在她美丽的背后

从技术明星盼加工资谈起

且慢“大力发展”

旅游

我急忙更换了头像

视金钱为稿纸

网络上传输的山水

有趣的故事

在严寒里疾走

琴声

片段

老屋的怀想

我家的矿灯回来没有

桥洞下的拾荒者

一个姚滨和一座城市的感动

项羽败于叔父项伯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进步意义

岳飞、秦桧只是宋高宗的两张牌

四、虚构

墙头那只钟

黑皮

陪衬

结尾

举报

跳舞跳死人

新四大美女图

幻灭

躁动

南郭新生记

房东和房客

重逢

寒夜追踪

神秘的电话

瓯越情

五、论述

由“9分考生”说文艺人才

公共文化的“空间”

在低处,甚至更低

从闹剧中凸显深刻主题

微波细澜亦是“戏”

《台州存照》对地域文化的挖掘

试论群文主持词的作用及撰写原则和手法

“三贴近”群众戏剧创作实践与思考

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抓到“点”上

一个新渔村的文化版本

温岭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

附录

省级以上获奖作品名录

简 历

后记

序言

与剑峰兄相识,是一种缘分。

我们都在文化系统工作,因为喜欢文字,我们有缘走到了一起。

剑峰兄是个充满热睛的人,对文学一崔情深。他多年如一日。用心编辑着文学期刊《海风》,就像农人,一年四季悉心地翻耕着一方菜园。这本诞生在曙光之城的《海风》,像阳光一样照耀着许多热爱文学的人们。《海风》风生水起,聚集着一个作家群,只要作者的文字打动了他,剑峰兄都会眉眼含笑,欢喜得不行。文学期刊《海风》凭借富有分量的作品、写意大气的封面,以及承载的文化情怀,多次获得全省群众文化报刊评比一等奖。《海风》受人喜爱的背后,是剑峰兄20多年来为人作嫁的甘苦,是对文学无怨无悔的追随。我曾经也在《海风》期刊发表了一组民间艺术专题散文,美好的感觉至今还存在心里。

剑峰兄是个充满热情的人,在东海之滨,静心写着自己热爱的文字。数年之间,已经出版过三本个人作品集。我喜欢剑峰兄的散文集《在书页之间行走》,喜欢他追忆少年时代的散文集《时光的背影》。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剑峰兄却坐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心静如水,让目光抚摸着古代经典的文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读经典。他对于年少时光的追忆,既有私人的生活体验,又有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的印痕。“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朴实真诚的文字穿过时光,真切地把往日的岁月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心里顿时温软起来。

剑峰兄是个充满热情的人,对工作投入很大的热情。文化馆组织文艺演出要有人写剧本,剑峰兄就尝试着剧本创作,剧本文字经导演搬上舞台,成为鲜活的舞台形象。牛刀小试,小有成就,就一发不可收,于是他经常出现在全省戏剧大赛的现场,坐在台下欣赏别人的戏剧,也曾上台领回全省戏剧大赛创作一等奖的证书。歌曲好唱,创作不易,不知什么时候剑峰兄写起了歌词,描写海边风光、海岛风情,抒写对于东海之滨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恋。这些美丽的文字乘着音乐的翅膀,在耳畔悠扬地飘着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剑峰兄内心的欢愉和脸上的笑意。

《回望》是近年来剑峰兄出版的第四本个人作品集,是作者在戏剧、曲艺、歌词、小说创作以及文化评论的作品集萃,分“抒情”“记叙”“默想”“虚构”和“论述”几个版块,展示作者在群众文艺创作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力作,展示一位文化人对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回望》出版之际,剑峰兄嘱我写序,我欣然应允。我和剑峰兄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文化情怀,我们都是从一名文学青年,成为文化馆队伍的一员,几十年过去,依然喜欢着文字,喜欢坐在一方斗室,阅读、写作,让古老的汉字滋润着我们的灵魂。

阅读与写作,是剑峰兄日常的生活状态,也是一位文化人在这个世界应有的精神姿态。谨以此序,向剑峰兄致以真诚的敬意。

(作者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馆副书记。)

内容推荐

《回望(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20年作品选)》是作者李剑峰自1994年调入温岭文化馆20多年来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文章的汇集。其中有戏剧、曲艺等音乐文学作品,也有评论、调研文章,还有小说、散文、随笔,也有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在这群众文化岗位上,作者尝试、摸索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写作,表现了温岭文化线上可歌可泣、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与事。

编辑推荐

《回望(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20年作品选)》是近年来李剑峰出版的第四本个人作品集,是作者在戏剧、曲艺、歌词、小说创作以及文化评论的作品集萃,分“抒情”“记叙”“默想”“虚构”和“论述”几个版块,展示作者在群众文艺创作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力作,展示一位文化人对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