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上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英国)彼得·沃森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沃森著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上下)(精)》上至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以兼收并蓄的写作囊括了人类思想到20世纪初为止的全部历程,结合本社将于2018年出版的《20世纪思想史》,可以说收录了人类有史以来已然确立影响力的所有重要思想,而且本书不仅仅回答了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思想和大问题,也关照了诸如公元前后的概念分别何时诞生等“小问题”,不仅具备百科全书的广博,也富有很大的趣味性。

本书不像许多哲学史或科学史那样,局限于自身的领域,而是通过“实验”和“灵魂”这两条同样重要的线索,回望了人类智力发展的历程。“实验”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而“灵魂”则是人文学科所掌管的领域,是人类亘古以来不断认识自身的尝试。这种文理并重的写法,令本书兼顾了这两个领域的思想大成,做到了对人类思想成就的真正梳理和记录。

本书还抛弃了西方作者普遍存在的欧洲中心观念,对东方思想,尤其对中国思想在历史关键时期所起的作用有所关照,比如古代发明、理学和“毛笔文化”,中国士大夫文人的性质和地位,都在书中有所涉及。

内容推荐

彼得·沃森著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上下)(精)》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目录

中文版序

作者按

思想史大事记

前言 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一些候选

序曲 发现时间

第一部 从露西到吉尔伽美什:想象的演化

 1 语言之前的思想

 2 语言的出现及战胜寒冷

 3 神灵的诞生,房屋和家的演化

 4 智慧之城

第二部 从以赛亚到朱熹:灵魂的传奇

 5 祭祀、灵魂、救世主:“精神的突破”

 6 科学、哲学和人文学科的起源

 7 以色列思想与耶稣思想

 8 公元0年的亚历山大港,西方和东方

 9 法律、拉丁语、读写能力和自由七艺

 10 异教徒和基督徒,地中海和日耳曼传统

 11 书籍的浩劫,基督教艺术的兴起

 12 巴格达和托莱多的哲学与代数

 13 印度数字、梵语、吠檀多

 14 中国的士大夫、理学和毛笔文化

第三部 历史的伟大转折:欧洲的加速发展

 15 欧洲的观念

第四部 从阿奎那到杰斐逊:攻击权威、世俗思想和现代个人主义的诞生

 16 “上帝与人之间”:教皇的思想控制手段

 17 学术的传播和精确性的兴起

 18 世俗的到来: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

 19 想象力的爆发

 20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精神视野

 21 印第安人的心灵:新大陆的思想

 22 历史一路向北:新教在思想上的影响

 23 实验天才

 24 自由、财产和社会: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起源

 25 “无神论恐慌”和怀疑论的到来

 26 从灵魂到心灵:寻求人性的法则

 27 工厂的概念及其影响

 28 美国的创造

第五部 从维柯到弗洛伊德: 平行的真理,现代的不协调

 29 东方的文艺复兴

 30 伟大的价值颠覆:浪漫主义

 31 历史、史前史和深度时间的兴起

 32 关于人类秩序的新思想:社会科学和统计学的起源

 33 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应用与滥用

 34 美国精神与现代大学

 35 十字架的敌人:灵魂的终结

 36 现代主义与无意识的发现

 结语 电子、元素和难以捉摸的自我

注释和参考文献

索引

试读章节

1

语言之前的思想

乔治·夏勒是纽约动物学协会野生动物保护部的主任。在生物学同行眼中,他是大家公认的一位非常严谨细致的野生动物观察者。在漫长而又成绩斐然的职业生涯中,他对狮子、老虎、猎豹、美洲豹、野狗、山地大猩猩和鬣狗等动物做了大量的系统研究。他于1993年出版的《最后的熊猫》一书记录了熊猫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他发现,有一次,一只生病的熊猫自己走进卧龙山区的一户人家,在那里,人们喂它吃了三天的糖和米粥,直到它身体康复回到森林。

20世纪60年代后期,夏勒和一名同事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花几天时间做了一个没有人做过的简单观察。那几天里,他们随处都能发现许多“散布在地上”的动物死尸,有死的非洲水牛,是狮子捕杀过的猎物的残骸。他们还遇见了一些失去行动能力的动物,食肉动物非常容易就能捕获它们。体型较小的鹿科动物(如汤普森瞪羚)一天之内就会被吃完,成年水牛之类的大型动物大约四天内都会“一直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夏勒由此得出结论,早期人类在塞伦盖蒂平原仅靠捡食残肉就能很容易地生存下去,非洲荒野上有足够的残肉供他们食用,他们无须打猎。其他同事因此指出,甚至在今天,坦桑尼亚北部的一个狩猎采集部落哈德扎人有时候仍然捡食残肉,他们悄悄跟踪狮子,在它们捕杀猎物后制造巨大的声响,把狮子吓跑。

这种关于人类早期生活方式的简单描述只是一种推测,将这种生活方式上升到“思想”无疑是夸张的:起作用的不过是本能。觅食残肉虽然听起来不太有情调,却可能是个不错的开端。更可能的是,开阔的非洲大草原既有利于泛食动物,也有利于像河马、长颈鹿等专食动物,正因为如此才首先激发了人类的智力。不过,食腐假说也获得了最新的证据:一项针对古生物遗址出土的骨骼上痕迹的研究表明,食肉动物捕杀的动物身上确实有工具的痕迹,但比人类屠宰的动物身上少。需要强调的是,早期人类的食肉行为本身并不能证明他们狩猎。

人类最早的思想可能有两个,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有待证实,即后两足行走说。自1871年查尔斯·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出版以来,人们都认为后两足行走说已是定论。受达尔文影响,大家都认为人类的早期祖先来自树上,气候变化导致雨林减少、草原面积扩大,人类因此开始直立行走。65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南极冰冠从海洋中吸取了大量的水,导致地中海枯竭。这个时间与基因证据吻合。我们现在知道,DNA的基本变异率是每百万年0.7l%。从黑猩猩与当前人类的DNA的差异追溯,我们得出660万年前黑猩猩与人类开始分化的结论。

目前在非洲已经发现了多种两足猿,都源自600万至700万年前生活在乍得久拉普沙漠的萨赫勒人,他们很接近黑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但是最能显示后两足行走的是南方古猿阿法种,她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露西”,因为她被发现的那天,古生物学家的营地里正在播放甲壳虫乐队的《缀满钻石天空下的露西》一歌。露西的骨骼保存良好,足够说明340万年前至290万年前,早期人类是后两足行走的。

现在人们相信,人类直系祖先的脑容量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大增长与两足行走有关。(最重要是因为它是最大的一次增长;有证据表明我们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较之过去要略小。)在全新的开阔大草原环境中,直立行走解放了手臂和手掌,使它们能够将食物传递给居住在分布更广泛的树上的同类。后两足行走还解放了手来制造石器,石器有助于早期人类改变饮食习惯,变成食肉动物。肉含有更多的热量,促进了大脑进一步增长,但还有第二个重要的结果:直立使喉头的位置下降成为可能,人类的喉头在喉咙的位置比类人猿低得多。在新的位置,喉头能够更好地发出元音和辅音。另外,后两足行走还改变了呼吸方式,提高了声音质量。最后,肉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比坚硬的植物更容易咀嚼,这改变了下颚的结构,促进了敏感肌肉的生长,使舌头活动更加灵活,对于丰富说话的声音很有必要。切割工具对牙齿是一种补充,于是牙齿变小,有利于说话。当然,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只是后两足行走与食肉引起的“连锁反应”。后两足行走的最后一个结果是,女人只能生育头相对较小的后代,因为相对窄小的骨盆能让母亲行走更方便。从中可知,婴儿会较长期依靠母亲,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男女分工,男性必须为配偶和后代带回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工会促进核心家庭的发展,使认知群体的社会结构更加复杂。这个复杂的结构要求人预测不同社会状况下其他人的行为。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意识进化所需要的机制。通过预测他人的行为,个人获得了自我意识。

P29-31

序言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即将在中国出版,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这个国家近来发生的许多变化(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教育的)意味着新的思想正在各处涌现,对此没有人能够怀疑。本书虽然审视的是过去(它是一部历史),但是我认为它同样适合中国现在特有的“前进状态”(正如英国人所说的)。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西方胜利高歌的历史。相反,该书虽然花了很多篇幅讲述欧洲(不仅作为一块大陆,而且作为某些思想的象征)的崛起及其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样探讨了中东、印度、朝鲜半岛、日本,尤其是中国的思想在历史上关键时期所起的作用。这是一部包含多种传统的叙述。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不具有批判精神。中国的读者也许会对第14、15和23章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些章节不仅讨论了新儒家、理学和中国古代的“毛笔文化”,而且还探讨了中国士大夫文人的性质和地位,并且尝试回答为什么穆斯林文化和中国文化没能发展出现代科学这一突出的问题。

近来西方学界声称,他们在东西方之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差异,现代中国学人对此会予以首肯。例如,哈佛的学者托比·赫夫让人们去关注非欧洲地区的科学如何落后。托比·赫夫一直在亚洲工作,其研究成果也在亚洲出版。他指出,在1l世纪,穆斯林中东拥有“几百座”图书馆,其中设拉子的一座图书馆据说包含多达三百六十个房间。但在伊斯兰制度下,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通常还扮演另一种叫作穆瓦奇特的角色,即清真寺中的计时员和历法专家,因此他们很难产生新的思想,因为这些思想可能对信仰造成威胁。赫夫认为阿拉伯的天文学家知晓开普勒所知的一切,但从未仔细思考太阳中心说体系。中国人和阿拉伯人没有发明数学上的等号,事实上中国人也从不认为实证调查可以完全解释物理现象。赫夫认为,13世纪的欧洲学者与伊斯兰学者或中国学者数量相当,但后两种文明由于学术被国家或统治者中央集权化,没有形成系统的或集体的怀疑论,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落后。

16世纪,了解天体是科学最重要的目标,这里的科学主要指物理学。在宗教社会,“人的全部命运和其他一切都与天体运动密不可分:天体统治着大地。因此,谁理解了天体是怎样运行的,谁就理解了地球上的一切”。17世纪西方科学革命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天体并不统治大地,到牛顿思想被接受的时候,这种观念已经很明显了。这是最重要的一大进步。

现代中国正在学术上快速发展。中国的大学尽管存在某些限制,但是似乎发展良好,正在创立新传统,尤其在科学和数学领域,这主要得益于这些领域较少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干预。

在一个国家,重要性仅次于政治机构的,当属它的大学。大学是新旧思想汇聚之地,尤其是新旧思想密切接触的重要连接点。我们正在目睹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亚洲开始在思想领域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如果本书有助于这种值得欢迎的变化的顺利发展的话,那么我更有理由为这本书在中国出版而感到欣喜。

胡翠娥教授为翻译该书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对此我深表谢意!

彼得·沃森

伦敦,2016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能够激发那些勇于探索心灵的人,去寻求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

——《泰晤士报》

本书全面涵盖了人类智识的种种发展,这样一本卷帙浩繁的书,原本很容易让读者迷失其中,但沃森以其强大的叙述能力,将全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点亮了其中的知识信息,一本历史杰作诞生了。

——约翰·格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思想的历史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官》主编

本书对“思想”的定义,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直立行走、取火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极大地完善了思想的谱系……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设想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也必将激发所有读者。

——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历史学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