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猎人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书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笔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

内容推荐

《猎人笔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经典巨作。作者以“猎人”行猎的路线为线索,带领读者走遍俄国大大小小的村庄,看遍俄国美好的自然景观。写出“猎人”一路所见所闻的或悲伤,或快乐,或有趣,或引人深思的故事。

目录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县城的医生

我的乡邻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

里果夫村

别任草地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办事处

孤狼

两地主

列别江市

塔吉雅娜·鲍里索芙娜和她的侄儿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契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漂斯金

契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活骷髅

大车来了

树林与草原

试读章节

霍尔和卡里内奇

谁要是从波尔霍夫县来到日兹德拉县,大概会对奥廖尔省人和卡卢加省人的明显差别感到惊讶。奥廖尔省农人的个头儿不高,身子佝偻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住的是很不像样的山杨木小屋,要服劳役,不做买卖,吃得很不好,穿的是树皮鞋;卡卢加省代役租农人住的是宽敞的松木房屋,身材高大,脸上又干净又白皙,流露着一副又大胆又快活的神气,常常做奶油和松焦油买卖,逢年过节还要穿起长筒靴。奥廖尔省的村庄(我们说的是奥廖尔省的东部)通常四周都是耕地,附近有冲沟,冲沟总是变为脏水塘。除了少许可怜巴巴的爆竹柳和两三棵细细的白桦树以外,周围一俄里之内看不到一棵树;房屋一座挨着一座,屋顶盖的是烂麦秸……卡卢加省的村庄就不一样,四周大都是树林;房屋排列不那么拥挤,也比较整齐,屋顶盖的是木板;大门关得紧紧的,后院的篱笆不散乱,也不东倒西歪,不欢迎任何过路的猪来访……对一个猎者来说,卡卢加省也要好些。在奥廖尔省,所剩无几的树林和丛莽再过五六年会全部消失,就连沼地也会绝迹;卡卢加省却不同,保护林绵延数百俄里,沼地往往一连几十俄里,珍贵的黑琴鸡还没有绝迹,还有温顺的沙锥鸟,有时忙忙碌碌的山鹑会噗啦一声飞起来,叫猎人和狗又高兴又吓一跳。

有一次我到日兹德拉县去打猎,在野外遇到卡卢加省的一个小地主波鲁德金,就结识了这个酷爱打猎、因而也是极好的人。不错,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他向省里所有的富家小姐求过婚,遭到拒绝而且吃了闭门羹之后,就带着悲伤的心情向朋友和熟人到处诉说自己的痛苦,一面照旧拿自己果园里的酸桃子和其他未成熟的果子作礼物送给姑娘的父母;他喜欢翻来覆去讲同一个笑话,尽管波鲁德金先生认为那笑话很有意思,却从来不曾使任何人笑过;他赞赏阿基姆-纳希莫夫的作品和小说《宾娜》,他口吃,管自己的一条狗叫“天文学家”;说话有时带点儿土腔;在家里推行法国膳食方式。据厨子理解,这种膳食的秘诀就在于完全改变每种食品的天然味道,肉经过他的高手会有鱼的味道,鱼会有蘑菇味道,通心粉会有火药味道。可是胡萝卜不切成菱形或者梯形,决不放进汤里去。然而,除了这少数无关紧要的缺点,如上所说,波鲁德金先生是个极好的人。

我和他相识的第一天,他就邀我到他家去过夜。

“到我家有五六俄里,”他说,“步行去不算近;咱们还是先上霍尔家去吧。”(读者谅必允许我不描述他的口吃。)

“霍尔是什么人?”

“是我的佃户……他家离这儿很近。”

我们便朝霍尔家走去。在树林中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林中空地上,是霍尔家的独家宅院。宅院里有好几座松木房屋,彼此之间有栅栏相连;主房前面有一座长长的、用细细的木柱撑起的敞棚。我们走了进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来岁,高高的个头儿,长相很漂亮。

“噢,菲佳!霍尔在家吗?”波鲁德金先生向他问道。

“不在家,霍尔进城去了,”小伙子回答,微笑着,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您要车吗?”

“是的,伙计,要一辆车。还要给我们弄点儿克瓦斯来。”

我们走进屋子。洁净的松木墙上,连一张常见的版画都没有贴;在屋角里,在装了银质衣饰的沉重的圣像前面,点着一盏神灯;一张椴木桌子,不久前才擦洗得干干净净;松木缝里和窗框上没有机灵的普鲁士甲虫在奔跑,也没有隐藏着沉着老练的蟑螂。那年轻小伙子很快就来了,用老大的白杯子端着上好的克瓦斯,还用小木盆端来一大块白面包和十来条腌黄瓜。他把这些吃食儿放到桌子上,就靠在门上,微微笑着,打量起我们。我们还没有吃完这顿小点,就有一辆大车轧轧地来到台阶前。我们走出门来,一个头发鬈曲、面色红润的十四五岁男孩子坐在赶车的位子上,正在吃力地勒着一匹肥壮的花斑马。大车周围,站着五六个大个头男孩子,彼此十分相像,也很像菲佳。“都是霍尔的孩子!”波鲁德金说。“都是小霍尔。”已经跟着我们来到台阶上的菲佳接话说,“还没有到齐呢,波塔普在林子里,西多尔跟老霍尔上城里去了……小心点儿,瓦夏,”他转身对赶车的孩子说,“赶快点儿,把老爷送回去。不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要小心,慢点儿,不然,会把车子颠坏,老爷肚子也受不住!”其余的小霍尔们听到菲佳的俏皮话,都嘿地笑了。波鲁德金先生庄重地喊了一声:“把‘天文学家’放上车!”菲佳高高兴兴地举起不自然地笑着的狗,放进大车里。瓦夏放开马缰,我们的车子朝前驰去。波鲁德金先生忽然指着一座矮矮的小房子,对我说:“那是我的办事房。想去看看吗?”“好吧。”他一面从车上往下爬,一面说:“这会儿已经不在这儿办事了,不过还是值得看看。”这办事房共有两间空屋子。看守房子的独眼老头儿从后院跑了来。“你好,米尼奇,”波鲁德金先生说,“弄点儿水来。”独眼老头儿转身走进去,一会儿带着一瓶水和两个杯子走了回来。“请尝尝吧,”波鲁德金对我说,“这是我这儿的好水,是泉水。”我们每人喝了一杯,这时候老头儿向我们深深地鞠着躬。“好,现在咱们可以走啦,”我的新朋友说,“在这儿,我卖了四俄亩树林给商人阿里鲁耶夫,卖的好价钱。”我们上了马车,半个钟头之后,就进了主人家的院子。

“请问,”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向波鲁德金问道,“为什么您那个霍尔单独居住,不跟其他一些佃农在一块儿?”P1-4

序言

周游在他人的世界里

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出身于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之家,是19世纪俄国大师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的文学生涯从19世纪30年代初期延伸到80年代初期。他以诗人的面貌登上文学舞台、以6部长篇小说和一批中短篇小说驰誉俄罗斯和西欧的文坛。勃兰兑斯称其为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亨利·詹姆斯更称其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在屠格涅夫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中,《猎人笔记》(1847—1852)别具一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这部作品由很难称之为小说的短篇特写与随笔组成,写实性极强。自1847年第一篇《霍尔和卡里内奇》在普希金创办的《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后,后续的22篇在五年间陆续问世,1852年以《猎人笔记》为书名结集出版单行本,1880年再版时又增加3篇,总共25篇。这部作品由作者生前亲自编选,一直作为定本延续至今。当年,《霍尔和卡里内奇》一炮打响,屠格涅夫也因此在文坛上声誉鹊起,读者和评论界对这一系列作品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应当给予注意的是,《猎人笔记》的写作恰逢屠格涅夫创作蜕变(由诗歌转向散文)期。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毋庸置疑,《猎人笔记》带给普希金之后的俄国文学一片创新与突破的新气象。该作品为俄国文学奉献出一个新颖的体裁—特写。作品中的每个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整体上呈现为一部完整统一、色调和谐的艺术品。作者通过什么手段达到了这一境界?我认为在于两点:艺术形式和主题思想。

首先在于结构,即艺术形式。作品结构随意,并无叙事主干。作者设置的猎人“我”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全书以“我”行猎漫游、见闻感受为线索,即线性推进;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评点人物和事件,即平面铺展。在一篇篇特写随笔中,“我”搭建起空间和时间交叉的立体结构,这就让俄国文学中的“大地周游”模式始终潜行其中。“大地周游”通常多在非常广阔多样的地理背景上展开,周游者离开自己平时熟悉的世界,而进入他人世界里。在陌生化的他人世界里,“通常被社会等级和遥远空间分隔的人,可能偶然相遇到一起;在这里,任何人物都能形成相反的对照,不同的命运会相遇一处相互交织;在这里,人们命运和生活的空间系列和时间系列,带着复杂而具体的社会性隔阂,不同一般地结合起来;社会性隔阂在这里得到了克服。”(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串起“相遇”链、织起“交织”网、架起“结合”体的工作是由充当“行者—观察者”(путник-наблюдатель)角色的周游者来完成的。在《猎人笔记》中,周游者就是“我”—猎人。

其次,创新之处在于主题思想。屠格涅夫以此前俄国作家没有的力度着力描述了俄国农民的悲惨处境,而这一描写的实现是借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比照的手法,塑造了地主和农民这两个阶层的人物。刻画地主群像不是屠格涅夫的首创。早于《猎人笔记》几年完工的《死魂灵》(第一部)对地主们已有令人叫绝的描写,屠格涅夫突破果戈理的地方一方面在于,他描写各类地主或贪婪残暴、或粗俗无能,都是为了从侧面展示其对立面—农民生活的苦难与严酷的农村现实,另一方面更在于浓墨重彩地推出当时被人无视的下等人—农民这一群体。无怪乎俄国文坛对屠格涅夫和《猎人笔记》的好评纷至沓来:别林斯基盛赞屠格涅夫“用以前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接近的角度,接近了人民”;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指出:“《猎人笔记》为从整体上描写人民及其贫困生活的文学树立了开端。”

从男性到女性,从老年到儿童,屠格涅夫全方位地扫视着农民这个阶层。他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叙写着农民庸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情着他们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称颂着他们善良的灵魂、诗意的天赋和出众的才干……就整体而言,作者笔下的农民不仅是崇高道德力量的代表,而且是俄罗斯民族性格中一切优点的体现者。开篇中的霍尔和卡里内奇、《歌手》中的农民歌手雅什卡、《莓泉》中的老农奴斯焦布什卡、《孤狼》中的守林人、《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的卡西扬、《活骷髅》中的露凯西娅、《我的乡邻拉季洛夫》中的奥莉娅、《幽会》中的阿库丽娜,还有《别任草地》中的农家孩童等都是典型代表。总之,屠格涅夫在这部作品中想表达的是:农民,抑或农奴并非下等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尊严,在人性方面始终高于他们的主人。因而,俄国思想界、文学界将《猎人笔记》视作是对农奴制的强烈抗议,作者也被视为俄国社会人心所向的进步与改革热情的代言人。据说,此书对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最终做出废除农奴制的决定。

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探究《猎人笔记》,评论界早有高度趋同的观点:它代表着屠格涅夫的创作乃至俄国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文学史版本都会提到《猎人笔记》的又一大特色—景物描写。的确,这部作品充分彰显了屠格涅夫作为描写俄罗斯大自然高手的卓越才能与精彩自如驾驭俄罗斯语言的超凡功力。它将俄国中部的大自然—作者的故乡奥廖尔作为故事情节展开、人物活动推进的背景与环境。奥廖尔地区位于东欧平原中部、丘陵地貌边缘,属半草原、半森林地带,系俄罗斯中央黑土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尚好,兼有千姿百态的森林、广阔富饶的草原和起伏连绵的丘陵。露珠玲珑的清晨、繁星闪闪的静夜、幽深的白桦林、多种多样的飞禽走兽、旷远深邃的蓝天、悠闲自得的白云—凡此种种衬托出一幅视野广阔、色调层次既分明又和谐的俄罗斯中部乡村生活的画卷。作品收尾一篇《树林与草原》尤其精彩。作者精心挑选一年四季中大自然最富于诗意的时段加以细致入微的描绘:春天,选出黎明前后;夏天,选择的是早晨和黄昏;秋天和冬天,则是白天。一方面,该篇以跳跃的结构,按照标题的树林与草原两部分的顺序展开描述;另一方面,又以春夏秋冬四季作为内在架构,从而构筑成一个“春—夏—秋—冬—春”的回环跳跃式结构,使得全篇既严谨又灵动,既写景又抒情,美不胜收之阅读美感自然升腾而起。

如此看来,从艺术形式到主题思想,《猎人笔记》无疑达到了高度的完整统一的境地。随着《猎人笔记》的问世,特写与随笔这一体裁在各类文学体裁中的地位也因而获得提升。正是从《猎人笔记》起步,屠格涅夫成为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名天下的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三架马车”。

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查晓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