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文章演讲谈话(王志冲译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集)(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风格、措辞,有助于读者多角度地了解作家与作品。这里,也可看到其时代局限性。大量信函是写给师长、领导、编辑、同行、朋友、读者等的,当时并无发表的意愿和可能。因此,或直露欢悦,或一吐块垒,或畅叙友情,或痛斥陋习,或渴求援手,或深谢护持……均真实感人。作者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思索言行,乃至遣词行文,无不浸染着特定时代的风云和气息。星移斗转,世事巨变。这些书信既保持着生命力,同时也成了生动的、宝贵的历史资料。
《文章演讲谈话(王志冲译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集)(精)》是著名翻译家王志冲译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集之一,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文章、演讲和谈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风格、措辞,有助于读者多角度地了解作家与作品,但同时也能从中看到作者的时代局限性。
1.简略的自传
2.我写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捍卫语言的纯洁
4.驳《亲爱的同志》一文
5.必须知彼——关于长篇小说《暴风雨中诞生的》
6.最爱读“文学之页
7.我的一天——我的1935年9月27日
8.有趣有益——给“共青团之页”的青年读者
9.生活的幸福
10.作家的幸福
11.最幸福的一年
12.青年胜利者大会——致苏联列宁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的贺词
13.英雄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关于我的新长篇
14.青春,这就是人生的春季
15.珍惜崇高的称号
16.年轻人的形象
17.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
18.也可以成为排头兵
19.作家生涯的开始
20.生活万岁
21.向着文学高峰攀登
22.做优等生吧
23.新年献词
24.礼物就是青春
25.无限感恩
26.布尔什维克的接班人
27.没有什么比劳动更快乐
28.斗败苦痛,其乐无穷
29.答英国记者问
30.决不止步于已获得的成绩
31.布尔什维克的嗅觉
32.请开炮吧!
附录一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年谱
附录二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荟萃
附录三 参考书目
附录四 读·思·译十四题
附录五 译者自述
三言两语数则——代后记
1.简略的自传
我打算写书的时候,是想写成回忆录、随笔的形式,把一连串的真实事件都记下来。然而,和考斯特洛夫①同志的会面,改变了这一意图。考斯特洛夫当时是《青年近卫军》杂志的编辑,他建议以中篇或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描述少年和青年工人的经历,写他们的童年和劳动,写他们后来怎样参加本阶级的斗争。
我试图以文学形式反映确实发生过的事情,描摹一大批人。他们有的尚在工作,有的已经去世。
主要人物是我自己熟悉的。我写时力求准确,展呈他们的种种优缺点。
事件发生在乌克兰的小城舍佩托夫卡(如今沃伦省的边境地区)。我希望展示工人子女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早期的繁重劳动,讲述他们怎样得到引领,投身于阶级斗争。我只写事实,这也限制了我,有时候成了事实的俘虏。换一种写法吧,那会变成幻想,不再是真情实况。
人物的姓名,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系杜撰。
1919年,舍佩托夫卡遭受彼得留拉党徒的蹂躏;1920年.波兰白匪大搞腥风血雨的恐怖镇压,我们党的地下组织成员被绞死、遭枪杀;德国人人侵;机车上的工人打死德国兵,以及其他各种情节,都有其健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
我让他们看书稿中讲述他们参加过的一些事件的章节,他们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我做这项工作,只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回想起书稿中所描述的事情。我甚至不标明它是中篇或长篇小说,而仅仅简单地称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封信里,我附上简略的自传。
1904年出生于工人家庭。十二岁起做学徒工。受过初等教育,职业为助理电工。1919年入团,1924年人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15至1919年靠做工生活,当过锅炉工、木材场工人、发电厂的见习司炉等。1921年,在基辅铁路工厂做工,1922年,参加突击劳动,修筑运送原木的铁路支线,在工地上患了重病,由感冒进而染上伤寒。由于大病初愈,1923年起脱离生产岗位,被派往边境地区,另行任职。1923年,任别列兹多夫民兵训练营政委。之后数年,担任过地区和省级的共青团领导职务。1927年,健康彻底损坏,经过数年困苦的抗争,还是成了残疾人。乌克兰中央做出安排,多方设法,为我治疗,要让我重新工作,但至今仍未能办到。脱离了组织工作,我成了宣传鼓动者:抓些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培育年轻的党员。不料,我已被钉在床上,却又经受了一次打击——双目失明,只好舍弃了学习小组。最近一年,全身心地投入著书的工作。体力丧失殆尽,只剩下不熄灭的青春活力,渴望为本党本阶级做些有益的事情。著书是企求用文学语言展露往事的情状。从未写作过。
2.我写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讲述怎样写小说前,我先用三言两语谈谈自己。
在国内战争的动乱年代和紧随其后的数载中,我的健康状况损坏到极点。近几年缠绵病榻,无法行走,一动不动地躺着,而且两年前丧失了仅有的左眼的视力。可以完全有根据地宣称: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是不可能的了。
我思忖过,双目失明给我设置了难以克服的工作障碍。这是因为不知道借助别人的手,能不能记下所有那些各个不同的、往往是难以捕捉的,却又是自己希望写到纸页上的思绪。
每个人都晓得,写封信给朋友,叙述感动过自个儿的经历和思考,那是能够顺畅自然的,能够清晰明确的。然而,如果同样内容的一封信,却由自己口授,让别人记录下来,那么此信多半会显得苍白不少,枯燥得多。
但既然没有别的办法,我便用口授的方式开始工作,同时忐忑不安地观测着会得到怎样的成品。现在。小说写完了,我能很有信心地用领袖的话来表述:“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下的堡垒。”
对,同志们,在最困难和最恶劣的条件下,是可以工作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假如没有另一种环境的话。P2-4
三言两语数则
——代后记
王志冲
(一)
译成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集》,终于译成。
我庆幸、喜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翔实的文字。
(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给予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以积极影响。它的中译版本毛估早已超过百种,只是至今尚未见奥氏全集。
(三)
这里展呈着朝阳的光焰、理想的璀璨、信念的坚守、斗志的高昂、情谊的温润……
(四)
原打算撰写长篇后记,细谈对人与书之愚见。健康状况不允许了,只好先休息一阵再说。
(五)
何况若要写,必须有更认真的研读、更开阔的回顾、更深远的思路、新世纪的高度、中国式的体悟与阐述……
(六)
于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同时,兴之所至,随写随发过一些东西,似札记,像偶感,如漫评;也有未发表的。这儿选了一辑。井底之蛙,一孔之见,一鳞半爪……愿恭听读者朋友的教正。
(七)
奥氏其人,光明磊落,质朴又热情,有担当,善自律,与你我交友交心。相距百年,仰望、平视,都仍能令人振奋,思绪缤纷。
(八)
一个雄伟大国,屹立七十载,如何崩塌于一旦?这里或也可窥见些许端倪、先兆,似尚可闻在远去而未消逝的滚滚惊雷..
(九)
掩卷看当下,看华夏,幸福感满怀涌动。增添的是国运自信、信仰自信、文化自信……
(十)
半个多世纪来,我这重残者,获得社会各方、亲朋好友的青睐、襄助和扶持。铭诸肺腑,由衷感念。
(十一)
终身相伴、现受顽疾困扰的贤妻郑懿,数十年来付出大量心力,助我“重残而不废”……
2017年6月上旬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极其求实和诚挚的人。他的精神和性格的这些特点,都贯穿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中诞生的》书中的优秀人物身上。
俄罗斯和世界文学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列夫·托尔斯泰曾提出,一个真正出色的作家,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1.必须为全人类着想和说话;2.必须爱他所写的对象;3.必须善于把这些表达好。毫无疑问,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具备这三种品质的。
——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