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第2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业群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徽州与黄山

往绩溪途中,中午在路旁沟谷一农家菜馆小憩。因过了用餐时间,院子里已经没了其他食客,我们便请服务员将桌椅搬到露天,连出租车司机一起,三个人围桌子坐下,短暂享受了这里的安静和清新空气。只见院子里一堵白灰砖墙的上面,写有一行墨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汤显祖的句子,在徽州不少地方介绍中都能看到。

我一直弄不明白,徽州这么有名的历史城市,为什么现在改称黄山市,而不叫徽州市?黄山固然有很大名气,历史上就是名山,但一座城市的命名,应尽可能更多地考虑历史文化因素和称谓的沿袭。黄山市只是1983年才设立的县级市,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而徽州作为城市名称的历史却早在北宋宣和三年就有了(1121年,宋徽宗时期改歙州为徽州),安徽省的省名,就是清初由当时的“安庆”和“徽州”各取首字而成。更重要的是,徽州已作为一个地域和文化的概念,黄山则只是一座具体的山的概念,选择前者显然比后者要有更多的理由。我琢磨,这是不是和黄山极力发展旅游业,成为摇钱树有关(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实大可不必,徽州的历史沉淀,使它本身就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涵盖和代表整个安徽省。不少学者在研究徽州文化时,就多愿意使用“大徽州”这个概念,这有一定道理。一定地域形成的某些文化特征,有时我们是很难完全以现在的地理分界作硬性切割的,这样做不但显得不科学,也和历史上行政分划的复杂变化过程脱节。比如清初,安徽布政司在从南京迁到安庆之前,是驻南京的。再之前,江南省(辖区包括了现在的安徽和江苏)分左、右布政司时期,也是一个治所在南京,一个治所在苏州,均与安徽本省无涉,包括徽州府在内的左布政司辖区,治所就在南京。但难道我们就可以因此否认安徽,特别是徽州作为区域文化存在的事实吗?显然不可以。

回头说,研究地域文化,若是没有一个基本区域划定,也有问题。这会导致范围无限延伸和扩大,所谓区域文化的特征,实际上也就被模糊掉了。我在了解日本国民个性特征的时候,对此就深有体会。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美国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出版了一本著作《菊与刀》。其从日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入手研究日本人的方法,一时被各国以至日本本国人奉为圭臬,持续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最近,我又读到了由日本人自己写的日本人论——《括号里的日本人》,作者橘玲。这本书号称超越了《菊与刀》,是对以往日本人论所有思维定式的颠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在研究日本人时,不是从他们和其他民族的相异处,而是从相同处入手,是寻找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共性。作者在书的后记中也称:“在此前的日本人论中,所谓的‘日本人的特点’其绝大部分或者是人的本性。”

不能不说,作者从人的共性出发研究日本人的方法,有其道理,角度也有新鲜感。如果说,《菊与刀》之后,关于日本人论的很多东西,现在都能被指证为属于人类的共性的话,这本书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日本人,当然会有启发。

问题是,研究日本人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是揭示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差异性而非共同性。这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规律,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认识不到具有差异的个性,又怎么谈得上认识有相同特征的共性呢?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毛泽东《矛盾论》)橘玲的著作,在这点上,恰不如《菊与刀》指向鲜明、论述集中和专业性强,尽管她运用了更多的研究方法,本身还是日本人。而《菊与刀》的作者不但是美国人,写书之前甚至没到过日本。

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如此,应将其特定的地域对象作为主体,而将与之相连的地域做背景与关联,使二者既有机联系,又理性分开,不煮为一锅。像现在有的学者进行“大徽州”研究那样,把徽州和整个安徽甚至河南、江苏等许多因素扯进来,我以为是不恰当的。安徽边缘的那两处,显然受孕更多的是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因子。

P8-10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经济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外出旅游已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国家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成了今天更多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而行走一旦和阅读、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人生的乐趣将是难以穷尽的。

我十分理解王业群,欣赏和羡慕业群同志在人生和历史文化领域里这种脚步不停的追求和享受。

——国家文物局局长 刘玉珠

目录

上篇 名城与名胜

 行走婺源

 徽州与黄山

 三月扬州

 永州的历史余韵

 王朝显现的迹象

 东山西山两禅寺

 名人辈出的黄冈

 古城鄂州

 颐和园的叹息声

 京华春梦汴河东

 青山横北郭

 海天佛国

 鼓浪屿与名人旧事

 《坛经》和南华寺

 丙申年夏登泰山

 高峡平湖

 在外滩

中篇 遗迹与旧址

 东林书院

 远古的最后部落

 苦难的沼泽地

 废墟的沉思

 风流云散古战场

 雁城与石鼓书院

 南汉皇家园林——药洲

 船停夷陵

 杀威军阵化陶泥

 崖门海战和“南海Ⅰ号”

 大元帅府

 京城王府

 城中的星火

下篇 故居与人物

 千秋功罪后人说

 苦难辉煌

 钱锺书与无锡钱氏

 动乱时代里的一枝荷

 晚明的离经叛道者

 湘西草堂

 儒学始祖的故里

 孟子和邹城

 东风细闻秭归芳

 淮海中路1843号

附录:《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第二卷)主要阅读书目

序言

得知王业群同志《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第二卷)》一书即将付梓,我不觉深感欣慰。

我与业群因工作关系相识,算来已有二十来年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偶然间在《中国文化报》上见到了他关于历史文化的随笔文章,甚为高兴。当时业群已离开繁杂的工作岗位,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大约三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了他汇集多年所写文章而成的《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现在,这本书的第二卷,想不到也这么快就即将面世了。在深为业群同志感到高兴的同时,我脑海中也不由闪出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人和历史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开放的历史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日渐加深,文化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文化所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力,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而超越种族、国别和语言距离,为全世界人所热衷的旅游,其愈发受人们欢迎的主因也在于文化展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度,华夏文明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得以延续至今且未发生断裂的文明。以勤劳、智慧著称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许多杰出贡献。这既体现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也体现在我们辽阔国土的锦绣河山和历史遗存中。

人是历史的存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既是以往历史的延续,又在当下和未来间起承转合。它既应当承续自己民族和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够自立于世界之林,这是早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情。个人也如此,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才能够对它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只有读懂了历史的过去,才能更好把握住现实的今天。正如英国19世纪重要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过的:“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经济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外出旅游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国家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成了今天更多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而行走一旦和阅读、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人生的乐趣将是难以穷尽的。

我十分理解王业群,欣赏和羡慕业群同志在人生和历史文化领域里这种脚步不停的追求和享受。衷心期盼他继续走下去、写下去,既丰富自己的人生,又传播多彩的文化,何其乐哉!快哉!

(作者系国家文物局局长)

内容推荐

王业群著的《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第2卷)》是作者继《在历史文化间行走》之后最新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名城与名胜、遗址与旧址、故居与人物三篇,共收录了近年的40篇散文作品。

编辑推荐

王业群著的《在历史文化间行走(第2卷)》是一部散文集。作者行文质朴、扎实,所描述的各地风情富有文化气息,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书内容分三篇,收入的作品,地域涵盖安徽、江苏、湖南、背静、福建、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的古城、名胜、遗址、名人故居等。作者以扎实的文史功底,和平易通俗的文笔考据,所到之地均做足了功课,因此,各地的历史人文风景在其笔下得以立体的呈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书还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为本书作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