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遇到职场导师,也很恭喜
有机缘遇到mentor,很幸运;
没遇上,也很恭喜。
先前的公司有个不错的人事制度,只要新人入职,公司都会指派一位资深同事当他的学长,还赞助1200元供学长请新人吃饭、喝咖啡,介绍公司各部门状况,帮新人更快融进公司文化。效果虽然不错,但日后如果在工作上碰到难题,学长们却不见得各个都能给出最好的建议,因为有些问题,只有更高位阶或具备更丰富人生、职场历练的人,才有可能给出睿智的解答。
找到一个好导师不容易。我有位朋友,有幸找到他们公司的前执行长当他的职场导师,不用说,他很容易就成为最懂公司策略发展和人事生态的高手。问他为什么独受前执行长青睐有加,他说,纯粹是因为多年前,他和他的前执行长一起在一家小公司里共事,当时他只是个小小的实习生,发现公司有个部门小主管非常优秀,人品又好,所以就时常和他在一起,还常常主动跑去帮那个小主管的忙。
后来,那个小主管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虽然他没跟过去,但两人还是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关系。许多年后,才华过人的小主管,一路擢升到CEO,而就在他退休的那一年,我朋友也被挖角到那家公司任职。后来的几次重要升迁,他都因为背后有高人指点,很快就坐到大家羡慕,却又实至名归的位置。比起当年不知道找导师或只懂得攀关系、巴结上司的同辈,我这位朋友无意间“长期投资”了一位贵人,不仅在专业上突飞猛进,更在导师的刻意栽培下,拥有了丰沛又可观的人脉。
朋友有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他说,导师的专业素养固然让我们获益良多,但导师的人品是最要紧的,因为那才是我们受用一辈子的宝藏。他说,专业技术可以自己不断改进,但品性却必须长期熏陶,潜移默化,有了厚实的内涵和底蕴,我们才会培养出高人一等的气度,而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我还有一位朋友,是航空界的一号人物。他告诉过我,有一回和台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同桌吃饭。当年的他年轻气盛,对张忠谋拥有的高评价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从哪方面条件看,都不输给这位“台湾半导体之父”。可一桌饭吃下来,他说,他真是彻底折服了!张忠谋的谈吐、风度,分析事情的角度和人生境界,无不让平常就爱高谈阔论的他,哑口无言,打心里赞叹不已。他说:“年轻的时候,要是有幸请张忠谋先生当我的mentor,我今天的成就绝对不仅于此!”
但是,没有导师,职场就注定是苍白的吗?
亲戚的儿子学IT,今年三十岁出头,年底就要应聘去伦敦工作,他进职场快十年,从没碰到过仰慕的职场良师,这个男孩很遗憾地跟我说,如果当年有人可以指点他,他就不会白白浪费四年去日本念书。可是他却是在日本结识了聪慧的未婚妻,刻苦的留学生涯,更让他从养尊处优的小少爷,蜕变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男人。不需任何高人指点,“生命历练”就是他最好的导师。
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但是进入职场碰到困难,你能找谁伸出援手,指点迷津?
职场升迁有捷径,但成长没有捷径。如果抉择是别人为你做的,成就就不是你自己的。心里想着一向仰慕的前辈,也会使你变强,失败过几次,也能教会你以经验为师。导师只是职场过来人,是一次次的大小战役,才厚积了他今天的能量和高度。
有机缘遇到mentor(导师),很幸运;没遇上,也很恭喜。让“生命历练”当你的导师,因为你将有很大的机会,成就超越你的mentor!
太负责任=不负责任
我们总是过多承诺,又做太多。
最近,有个朋友使我对“过多承诺”和“做太多”这两件事,有了不同的想法。
这位朋友是个能力不俗又充满活力的女人,她热爱工作,乐于在职场上冲锋陷阵,成就动机特别强,于是公司其他部门的人,都把不愿意做的事全丢给她,反正她每次都说Yes。她未婚,也没太多社交生活,就是跟朋友聚餐,也是电话讲个不停或不断低头滑手机。你说她对每件工作都乐在其中,好像也不是,因为她私下的抱怨也不少。
几个月前,她几近崩溃地把工作辞了,还郁闷生病了很久,因为有个本来不归她负责的案子,被对手竞标成功,她成了众矢之的。虽然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很常见,可是,以她的经验和聪明,怎么会没料到这种事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承诺(揽)过多,不仅远远超过我们自己的能力(实力),套用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业长辈的话,“贪多嚼不烂”。但我这位朋友不过就是成就动机强,肯多负责任、多表现,只是,把自己弄到卧病在床,似乎严重了点。
一直到后来,她才肯跟我透露她不想公开讲的理由,就是她打小就非常渴望讨好、迎合身边的每个人。从她的父母开始,她无不费尽心思,要周遭的每个人都喜欢她、接纳她,所以拼上健康、拼上所有应该好好休息的时间,都在努力完成超负荷的承诺,以为这么做,就不会让别人对她失望,不会失去大家对她的好评和看重。不安全感支配了她一辈子的性格,只因为她错误地以为她不值得别人的爱,除非自己先付出。
……
P20-23
壹
2013年
“一场没立刻要我命”的病
2013年10月,《悦己》创刊8年后,我终于累得倒下了,检查发现胸口长了一个一厘米多长的肿瘤,心肺肝肾功能衰弱,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差的身体,居然能撑那么多年。
老天硬是拔掉我的插头,叫我“停机”。
不管信念多强大,当身体说什么都不跟你配合的时候,除了投降,你无计可施,我意识到必须好好听听这个身体要跟我说什么了,我欠它的,是我把它使用坏了。家人坚持我回台北接受治疗,公司焦急得不得了,因为我说不出回北京的确切时间,面对无法做主的身体变化,我能说的、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回家看见年迈的父母亲伤心落泪,忧虑难安,我心里真是愧疚、难过。在台北静养的那段时间,除了去医院,我常常一个人坐在住家附近山上的大树下吹风、发呆。
职场驰骋三十多年,早已习惯每天的快节奏,就是少数没安排会议的时间,也要主动找人来交代这个,关切那个。每天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人、讲不完的话,不是昨天还在办公楼里四处穿梭、忙来忙去吗?怎么现在身体闲了,脑袋全给挖空了?我不断升起从没有过的失落感。
这是有记忆以来,我第一次不赶着去下一个地方。没入找我,也没事等我,世界少了我,太阳一样升起,花儿自己开,叶子自己落,就连那只每次都在我面前晃悠的黄色野狗,也无视我的存在,照样抬起后腿,撒泡尿,摇着尾巴朝同一个方向慢步离开。杂志照样出刊,客户照样投广告,谁也不缺我,我也不干扰谁。
每天夜里,我又是无事可做,趴在床上,翻开明信片大小的绘图本,拿一支O.1号黑色针笔在纸上胡乱涂鸦。懒了,就任由笔尖自己流动;有时用左手画,有时边哭边画。没草稿,不涂改,笔尖从哪里下,心就顺着笔尖往哪里走,没有画对、画错的问题,跟人生一样,得一笔画到底,笔停了,你才会发现这幅图有多美。
生病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但就因为生病,才让我甘愿(迫不得已?)重新连接自己。这是上帝的奇异恩典。一颗躁动奔腾的心,安歇了。
可我脑袋当时就一直没想明白,带给中国女性那么多快乐和自我价值感,我为什么后来会变得不快乐?上天让我实践天命,做成一件那么有益人心的事,又为什么要用病痛来“惩罚”我?
贰
2005年
拎一只皮箱来北京,创刊《悦己》
2005年,我放弃了做个无忧无虑的官员夫人(虽然那也是一个好选择),拎着一只皮箱到北京说服美国公司.创刊《悦己》。
我在台湾地区做过二十多年媒体,这个经历帮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北京创刊《悦己》杂志。但是在2007年出刊《悦己》前后的那几个月,网上充斥着嘲讽和质疑,毕竟所有世界名刊都已经聚集中国,想创刊一本全新理念,又完全没有任何国际名刊中文版庇荫的女性杂志,无疑是个既傻又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蜚短流长对生性敏感的我,应该是有很大伤害的,但那偏偏却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全心全意地想用一本杂志去表达我最坚定的人生信念:
女人想要快乐,就一定要先好好爱自己,只有爱自己,内心才会强大,内心强大了,才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中国女人让人心疼,陷在同样的情绪泥淖里,很多烦恼在男人眼里根本不是件事儿,女人却会百转千回,翻来覆去地折腾自己。我深深感受到,她们非常需要姊妹闺蜜之间的温暖分享和贴心倾听。
那股天真傻劲像张巨大的保护罩,把我紧紧地包起来,让我对外面的风.风雨雨完全无感,马不停蹄地到各大城市去做调研。
中国实在太大了,每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城市特色,思考事情的模式、角度都很不一样,甚至连使用语言的习惯都大相径庭,光一本女性杂志又怎么能够满足所有中国女性的需求?既要统一中文语意,又要让彼此产生共鸣,看似无解,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有趣而不困难的问题。
我意识到纵使地域、生活习性、成长背景都不一样,但是一位月入两千和一位月入二十万的女性,她们渴望幸福、追求人生圆满的权利是平等的,她们同样怕老、怕丑、怕死、怕没人爱,同样需要被爱、被肯定、被关怀。
只要把心专注在一个坚定的信念上,那个信念就会化成熊熊燃烧的火焰。回北京以后,我就把所有听到的、看到的,全供外围优秀创意团队发想,酝酿出十条最脍炙人口的“悦己语录”,接着我把整本杂志的内容板块设计好,再接着,围绕这股信念的选题一个个浮现。《悦己》杂志充分落实了“快乐由自己、美丽身心灵”的信念,加上排山倒海的宣传攻势,一出刊就立刻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不仅销量很快取得领先地位,甚至还成为国内众多大学相关科系的研究目标,它们纷纷探讨这本新刊为什么那么快就成功,秘诀是什么。
这份持续多年的傲入成绩,使很多人都认为我应该是全中国最满足、最……下好几天大雨,植树那天,河水水流湍急,水奔流量是平常的二十倍!祁连山一望无际,在寒风、大雨雪中,我包着头巾,手握圆锹,在刚刚整过地的戈壁滩上一铲一铲地挖土,把树苗放进挖好的洞后再一铲一铲地覆土。工人们手脚利落,我则动作僵硬笨拙,还搞得脸上、脚上全是泥巴。西北干旱少雨,栽下去的树苗能不能活下去,得看老天爷成不成全,每种下一株,我就闭上眼睛,默祷大地接受我的谦卑和诚意,让戈壁滩上所有的树苗们都能健康地长高、长大。
说真的,女人一生最揪心的爱情和家庭,从来就不是我这个灵魂为此生设定的功课,我一直拥有家人、朋友的疼爱和支持,我的灵魂课题是:在大众媒体这条主线上,不断地温故知新,并在一次次开创新局的过程中,体验自己。(是的,如果活得够久,不必算命就可以从走过的生命路径和遇到的考验中,得知你灵魂的规划。)
在媒体圈多年,我认识很多成功的女性,她们外表光鲜亮丽,但关上门,却流着眼泪向我倾诉满腹的愤怒和哀伤。失败最好要趁早,成名却未必,尤其名气背后的竞争压力和孤寂,我不想,也没那个能力承受。她们不都做成自己了吗?不都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吗?为什么还一直困在情绪里走不出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忧伤要排解?为什么只是优越,却无法超越?
我也不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曾经有个欧洲奢侈品集团委托调研公司针对中国30到50岁女性做调查,他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欧美女人跟中国女性一样,都喜欢做SPA,但欧
平衡,不是在某一边增加筹码,而是减掉另一边的。
以前,我喜欢复杂、忙碌,但现在,我羡慕简单的人。简单的人最靠近天,单一又纯粹,脑袋线路盘根错节的我注定离开悟很远。年轻的时候不懂,以为好命就是有钱、有事业,可以当主管,做老板.后来才明白,事业、志业、职业都是“业”,事多大,“业”就有多大,唯有通灵(与高我相通)知天命(真正知道自己是谁,这辈子来做什么)才是真幸运,真好命。
学精油时,看到文献资料上记载,有“植物医生”美名的罗马洋甘菊(Roman chamomile),具有消除炎症,克服感染,安抚,并纾缓焦虑、紧张、愤怒及恐惧的奇效,古罗马战士出征时,会把它放在身上或绑在头上。最特别的是,只要种在罗马洋甘菊方圆五公里内的植物,都能被它疗愈到。真好,只是安安静静地存在,什么都不必做,不必说,就能散放强大的疗愈能量,让周围的每个人都感到幸福。我期许自己是罗马洋甘菊。
失去过健康,才知道无常原来一直在身旁。我不愿等到无常来袭,才发现业力已不可转,才惊觉该珍惜的人和事被我错过。所以我重新恢复十多年前的习惯,为自己组织一个“生命董事会”,找几位我比较有感应的神佛和历史上有智慧的老师一起“联网”,每天睡前问他们:我今天有做错什么或说错什么吗?如果有,您如何建议和处理?然后就静静地等待,直到心里有个声音回答我,就把那些话记下来。每天做一次总结,清算一天的起心动念和行为,隔天该修正的就修正,该弥补的就赶紧弥补。我不在意那个回答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真的从天外来的,只要能从那些答案里受益,就等同于神佛的慈悲、智慧流经我、成为了我。(《秘密》那本书同样也在教人如何透过呼求来获取宇宙的加持和力量。)
每隔一段时间就找个关系来修复吧,人生太短暂了,可以珍惜的事太多了,不要因为误解而轻易留下遗憾,但耐心非常重要,只要柔和、无怨怼之心,好的结果会在适当的时机到来。
风不能有我,否则就成为飓风;水不能有我,否则就成为洪水。祈愿此刻起的我,如水容万物、不争高,对生命温柔、顺服。
所有的发生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All is well.
没有一片雪花落错地方。
她是隐身在中国时尚界的无冕女皇。她的一生注定低调而传奇。《从悦己到越己》讲述的便是她的故事,她就是陈贺美。
50岁那年,她放弃了外交官夫人的优沃生活,创刊《悦己》,成为《悦己》创刊主编。仅用1年时间,她让《悦己》成为同品销量第一的时尚杂志。她关于女人“悦己”的语录,布满了大街小巷的广告牌。创刊8年后,一场“没立刻要命”的病,成了她生命的转折点。从此她把自己的人生称为“阅己”“悦己”“越己”三个阶段。
而且她说,从此,我不要“悦己”了,我要“越己”。
回顾“阅己”,回望成长,她说,“我没有背景,我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背景”。女生缺乏自信,她说,“不论大胸小胸,都要抬头挺胸。”从稿子被主编扔进垃圾桶的实习生,到拎一只皮箱来到大陆,放弃了驻外官员夫人的优越生活,说服美国公司创立《悦己》,她说,“月薪2000块和月薪20万的中国女人,同样怕老、怕丑、怕死、怕没人爱。她们渴望幸福、追求人生圆满的权利是平等的”。
回顾“悦己”,开始关心职场女性的新生态,她说,“品味的头号大敌向来是金钱”。男女之事当前,她说,“我是丈夫一辈子的女朋友”。和我们一样上着班,给女人们最喜欢的杂志写着编者序,她说,“我找的工作,必须让我感动才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心痒痒的女人们,她说,“这辈子只想打安全牌?也行。只要不去羡慕别人活得比你精彩”。直到有一天,开启“越己”,面对生活里的困苦,她说,“挫折对女人是补品,是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所以对姐妹们,她说,“爱就勇敢表白,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连串的事件,她说,“从此,再也不过生日了,可是,任何一天,只要忽然明白了一个小道理、跨过了心里的一道坎,那天晚上,我就会点上蜡烛,倒上红酒,为自己又成熟了点,欢欣不已。”当人生越来越走向豁达,今天在某处修行,明天一言不合跑去张掖种树,她说,“生命是一场需要完全体验的伟大冒险,而不是一张必须逐项完成的清单。”
2006年以前,她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媒体人。历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家庭生活版主编、文化新闻中心组长,《美丽佳人》社长兼编缉,《费加罗》社长兼总编辑,并创办了《爱女生》杂志。
2007年,她在北策划、创刊《悦己》杂志,十则鼓舞中国女性爱自己、做自己的语录,布满全国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不仅在极端事件内,不仅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更成为国内众多大学新闻科系的研究目标。从此,她是中国最富传奇性的女媒体人,隐身在时尚界背后的无冕女皇。
但四年前,一个突如其来的病痛,竟成了她生命的转折点,让她发现,原来她的人生必须经历【阅己】【悦己】【超己】三个阶段,才能真正圆满与完整。那什么才是【阅己】【悦己】【超己】,让作者陈贺美通过《从悦己到越己》里的故事一点点的告诉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