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与侧重于互联网金融理念与业务模式的其他著作不同,汤凌冰主编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认为技术原理是前提与基础,金融应用也十分重要,因而全书具有深入浅出、注重技术原理与金融应用的相互支撑、重在应用的特点。全书分两篇共8章。上篇主要介绍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新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无线网络、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下篇以金融管理为主线介绍了其在网络上的主要应用,其内容包括银行移动金融平台设计、衍生品程序化交易设计、证券量化投资系统设计、文本挖掘股市行情分析与大数据金融分析。

内容推荐

汤凌冰主编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新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无线网络、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下篇以金融管理为主线介绍了其在网络上的主要应用,内容包括ATM网银与云存储设计、证券行情显示与量化选股设计、财经网页挖掘与舆情影响分析及大数据金融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各类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及各类培训机构使用。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金融概论

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背景

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趋势

1.3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技术

上篇 信息技术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

2.1 计算机网络的背景与定义

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2.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3 网络传输协议

 2.3.1 OSI参考模型

 2.3.2 TCP/IP协议

2.4 无线局域网协议

 2.4.1 802.11协议物理层

 2.4.2 802.11协议MAC层

 2.4.3 与有线局域网的区别

2.5 无线局域网组成

 2.5.1 接入点与蜂窝

 2.5.2 无线局域网射频

 2.5.3 无线局域网天线

2.6 案例: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设计

 2.6.1 系统组网结构

 2.6.2 系统主体功能架构

 2.6.3 系统体系架构

 第3章 云计算架构

3.1 云计算的产生与演化

 3.1.1 云计算的产生背景

 3.1.2 云计算的演化阶段

3.2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

 3.2.1 云计算的概念

 3.2.2 云计算的特征

3.3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与平台厂商

 3.3.1 云计算服务形式

 3.3.2 云计算平台

3.4 Hadoop关键技术

 3.4.1 主从式计算系统Map/Reduce

 3.4.2 主从式文件系统HDFS

3.5 案例:基于Hadoop的银行应用架构设计

 3.5.1 Hadoop技术在金融银行业的应用架构

 3.5.2 Hadoop技术的架构优势

 第4章 数据挖掘方法

4.1 数据挖掘的背景与定义

 4.1.1 数据挖掘的背景

 4.1.2 数据挖掘的定义

4.2 数据挖掘的功能与特征

 4.2.1 数据挖掘的功能

 4.2.2 数据挖掘的特征

4.3 数据挖掘的过程

4.4 数据挖掘算法

 4.4.1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4.4.2 分类算法

 4.4.3 聚类算法

 4.4.4 回归算法

4.5 案例:基于神经网络的股价预测分析

 4.5.1 数据采集及变量说明

 4.5.2 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下篇 金融应用

 第5章 ATM网银与云存储设计

5.1 ATM银行网站设计及实现

 5.1.1 网站主要技术

 5.1.2 网站程序的结构

 5.1.3 系统部分开发与实现

5.2 云存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5.2.2 查询处理模块设计

 5.2.3 事务处理模块设计

 5.2.4 事务故障的恢复

 5.2.5 并发事务处理及封锁协议设计

 5.2.6 目录存储与管理设计

 5.2.7 负载平衡算法设计

 第6章 证券行情显示与量化选股设计

6.1 证券行情显示模块设计及实现

 6.1.1 交易数据接口规范

 6.1.2 软件界面设计与实现

 6.1.3 数据库的配置

 6.1.4 大屏幕显示设计与实现

 6.1.5 双屏显示设计与实现

6.2 量化选股模型设计及实现

 6.2.1 模型及其参数的确立

 6.2.2 投资组合的构建与检验

 6.2.3 单一因子模型选股能力检验

 6.2.4 模型的评价

 第7章 财经网页挖掘与舆情影响分析

7.1 财经网页爬虫设计

 7.1.1 爬虫工作原理

 7.1.2 网页抓取实例

7.2 财经网页文本分析

 7.2.1 文本学习模型

 7.2.2 舆情计量分析

 7.2.3 实验设置与结果

 第8章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展望

8.1 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

8.2 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与存储问题

8.3 金融大数据的背景与定义

8.4 金融大数据的特性与影响

 8.4.1 金融大数据的特性

 8.4.2 金融大数据对传统金融的颠覆

 8.4.3 金融大数据对金融创新的推动

 8.4.4 金融大数据的趋势与问题

8.5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案例

 8.5.1 淘宝网大数据金融产品

 8.5.2 IBM用大数据预测股价走势

 8.5.3 汇丰银行用SAS管理风险

 8.5.4 Kabbage网贷

 8.5.5 中信银行信用卡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精确定义尚未统一。本书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金融,其以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依托,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和金融业二者的结合,而是建立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的新模式与新业务,该新模式及新业务被用户接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金融业务中使用媒介的不同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较为明显的区别,而这两者更为重要的区别是金融参与者观念的改变及互联网平台的进一步完善,赋予了传统金融业参与度更高、透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等特征。从理论上讲,互联网金融包括所有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而不仅仅是指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互联网金融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总的来说,其经历了以下几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网上银行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三方支付阶段;第三阶段是个人贷款阶段;第四阶段是企业融资阶段,未来将在资金融通及其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占据核心地位。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弹性很大、极富想象空间的概念,其兴起不仅受到了国际趋势的影响,更与国内因素密不可分。

(1)互联网影响了诸多像金融业一样的不需要物流的行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互联网对通信、新闻、图书、出版、电视、音乐、商品零售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接下来是影视、教育、广告。一个突出的例子是,E—mail兴起后,传统的手写书信很快就基本消失了。从本质上讲,金融本身就是数字(在金融机构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不大),与互联网有相同的数字基因。所有金融产品都可以看作数据组合,所有金融活动都可以看作数据在互联网上的移动。因此,金融行业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2)社会的数字化趋势加强。据统计,目前,已被数字化的社会信息在全社会信息中占到了大多数,约为70%。未来,各种传感器会更加普及,在大范围内得到应用(比如,目前智能手机中已经嵌入了很复杂的传感设备或程序),购物、消费、阅读等很多活动会从线下转到线上(3D打印普及后,制造业也会转到线上),互联网上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沟通和分工协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可能会被数字化的信息约为90~/0,这进一步促进了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如果个人、企业等的大部分信息都存放在互联网上,那么基于网上信息就能准确评估这些人或企业等的信用资质、盈利前景。

(3)实体经济企业越来越重视数据和风险控制工具的积累及其在金融活动中的应用,比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不仅如此,共享经济正在欧美国家兴起,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案例。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互联网交换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既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也为互联网金融打下了数据和客户基础,体现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在互联网上的融合。

(4)我国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条件。

①我国中小企业和“三农”强大的金融需求与正规金融企业的有效服务供给之问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再加之具有内在局限性的非正规金融频频发生风险事件。

②消费信贷需求与正规金融企业的有效服务供给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③在现有的存贷款利率制定标准下,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利可图,这无疑激发了各类资本的积极性。2012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的78%,净利润占金融业的959,0,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占沪深两市2467家上市公司的,53%。

④受管制的存款利率经常超不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多年不景气,再加上近年来对购房的限制,无法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

⑤中国当前实行的IPO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了阻碍了股权融资渠道。

⑥证券、基金、保险等的产品销售受制于银行渠道,因此有动力拓展网上销售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一些创意性项目的股权类融资需求、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及金融产品销售的“去银行渠道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对大企业、大项目融资等对公业务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未来,这些对公业务的比重本身也会下降。

此外,我国的金融资源长期集中在国有部门。未来十年内,可预见的趋势是,大量金融资源将从国有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金融资源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趋势

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资金供需双方不必见面,也不用通过第三方中介,只需借助网络来甄别和匹配信息,从而找到最合适的交易对象完成交易的交易方式,它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其可以减少开设网店和进行运营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其可以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金融产品。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快捷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大大缩短了获取金融资源的时间,获得了诸多客户的青睐。就拿阿里小贷来说,其在对信用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在该种模式下,一笔贷款的完成仅仅需要几秒钟,平均每天完成的贷款数高达l万笔,是名副其实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互联网金融能有效地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客户能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搜索到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人群。与此同时,小微型企业是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主体,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部分服务盲区,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

P1-3

序言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融通资金正是其关键功能所在。商业银行和股票与**市场是匹配资金供需双方(融资金额、期限与风险收益)的两大类中介,前者属于间接融资模式,后者属于直接融资模式。这两大模式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但都因需要支付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而使得交易成本巨大。然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则可让资金在分享、公开、透明的理念下游走于各个主体之间,将非常直接与自由,且违约率低,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渐渐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互联网金融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金融,其以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依托,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和金融业二者的结合,而是建立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的新模式与新业务,有着深刻的技术内涵。因此,针对这一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如果不能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就无法理解与运用互联网金融。

与侧重于互联网金融理念与业务模式的其他著作不同,本书认为技术原理是前提与基础,金融应用也十分重要,因而全书具有深入浅出、注重技术原理与金融应用的相互支撑、重在应用的特点。全书分两篇共8章。上篇主要介绍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新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无线网络、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下篇以金融管理为主线介绍了其在网络上的主要应用,其内容包括银行移动金融平台设计、衍生品程序化交易设计、证券量化投资系统设计、文本挖掘股市行情分析与大数据金融分析。

本书的撰写工作得到了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等部门相关人员的帮助。感谢杨红教授、胡春华教授、张弘教授、姜曙光教授、杨刚副教授、王四春教授、罗新密副教授、欧阳资生教授、刘导波教授、何天祥教授、杨峥嵘教授、刘青教授与彭焕才教授等。还要特别感谢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会员、AFA(美国金融学会)会员、CCTV证券资讯频道特约嘉宾、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东航金融的丁鹏博士,他为本书的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并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

本书的编写倾注了编著者大量的心血,能够成书也参考了一些编著者的著作与论文,在此对本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其他专家、学者与同仁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关理论依据及文献都非常有限,加之时间较紧且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与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