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利奥兰纳斯(英汉双语本)/莎士比亚全集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辜正坤汉译主编的这本《科利奥兰纳斯》为“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系列中的一本,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讲述罗马共和国战功彪炳的将军科利奥兰纳斯性格高傲暴烈,因而遭人设计,最终被逐出罗马、复仇未果的悲剧。

内容推荐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翁晚年的一出可与四大悲剧相媲美的古罗马历史悲剧。故事情节如下:

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脾气暴躁,不肯低头,而得罪了群众,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他转而投靠敌人: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后接受其母劝告,放弃攻打,而这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被伏尔斯人杀死。此剧的主题是英雄和群众的关系。

本书是反映人性弱点的悲剧,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本书是素体诗,注释精当,简明易懂,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科利奥兰纳斯》导言

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译后记

Introduction to 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

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

User's guide

试读章节

罗马(一公共场所)

一伙乱民执棍棒等武器上

城民甲 大伙儿接着干之前,先听俺说两句。

众人 说吧,说吧。

城民甲 你们都打定主意,死也不挨饿了吧?

众人 对,对。

城民甲 首先,你们该知道卡厄斯·马歇斯是大伙儿的死对头。

众人 知道,知道。

城民甲 俺们去宰了他,就能按自个儿定的价买粮了。想好了吧?

众人 少哕唆,动手吧。走,走!

城民乙 各位好城民,听我说句话。

城民甲 俺们是穷老百姓,贵族才是“好”。城民。掌权的人吃剩的东西就够救济俺们了。他们只要趁剩饭剩菜没变馊就把它赏给俺们,俺们就会相信他们是好心救济,可他们还觉得救济俺们太费钱。俺们瘦不拉叽、苦得要命,才好当他们炫富的清单。俺们吃苦,他们才能享福。让俺们趁自个儿还没成皮包骨,举着耙子去报仇。天神知道,俺这么说是因为肚子饿没面包吃,不是爱报复人。

城民乙 接着你们可是想专门拿卡厄斯·马歇斯开刀?

众人 先教训他,他是祸害大伙儿的恶狗。

城民乙 你们就不想想他为国立的功?

城民甲 想得可清楚了,也乐意为他的功劳夸奖他。可他仗着有功翘辫子,就把功劳抵消了。

众人 别这样,你别故意说人家坏话。

城民甲 俺告诉你们,他立那么多功,就单为一件事。缺心眼的会说他是为国效力,其实他是要讨他母亲的欢心,也为了在人前得意,他的傲气都和胆气不分上下了,

城民乙 你把他自个儿没法改的天性当成错处了。你总不能说人家贪心。

城民甲 就算不能,俺也不缺骂他的由头。他的缺点那么多,数都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幕内呼喊声

什么喊声?城那头也起事啦。俺们还愣在这儿说啥子废话?去元老院!

众人 走,走。

城民甲 等等!看谁来啦?

米尼涅斯·阿格立巴上

城民乙 是高贵的米尼涅斯·阿格立巴,他这人向来爱护百姓。

城民甲 他是不错,贵族们都像他就好啦!

米尼涅斯 同胞们,你们在忙什么?拿着棍棒要上哪儿去?所为何事?本人愿闻其详。

城民乙 俺们的事元老院不是不知道,他们早半个月就听到风声,知道俺们的打算了,俺们现在就干给他们看。他们说请愿的穷人嘴臭得厉害,他们还会知道,俺们的胳膊也厉害着哪。

米尼涅斯 哎哟,先生们,我的好朋友、好邻居,你们就不怕坑了自己?

城民乙 不怕,大人,俺们早给人坑苦了。

米尼涅斯 告诉你们,朋友们,贵族对你们可是相当仁爱。你们要是认为穷困和饥荒都该怪罗马政府,抄起棍棒反抗它,那还不如去打天哪。天意难违,能粉碎上万个比你们的抵抗更强硬的障碍。这场饥荒是神明的意旨,不是贵族搞的鬼。你们该下跪祈祷,而不是举手。反抗,才对自己有好处。唉,灾祸把你们引到通向更多灾祸的地方去了。你们还中伤城邦的舵手。,他们像慈父那样关爱你们,却给你们当仇人咒骂。

城民乙 关爱俺们!千真万确!他们从来没关爱过俺们。让俺们饿肚皮,自家仓库却堆满粮食;还用债务法保护放债的,天天取消对付富人的好律条,重订更厉害的条文来为难穷人。俺们就是不死在战场上,也会给他们整死,这就是他们对俺们的关爱!

米尼涅斯 你们要么得承认自己心眼太坏,要么就会给人当傻瓜。我来讲个现成的故事,你们可能听过了。可它恰合我意,不妨再讲一遍。

城民乙 好吧,俺听着,大人。可您别以为一个故事就能把俺们遭的罪糊弄过去。您爱讲就讲吧。

米尼涅斯 身体里的各种器官曾经一起造肚子的反。它们骂它像深坑似的居于身体中央,无所事事,除了盛放食物,从来不像其他器官那样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看、听、想、下令、步行和感知,分工合作,一道满足全身的需要和喜好。肚子答日——

城民乙 嗯,大人,肚子咋说?

米尼涅斯 先生,且听我道来。那肚子带着一抹笑,不是那种发自肺腑的笑,而是这样的——瞧,我能让肚子说话,就能让它笑——用讽刺语气回答那些心怀不满、眼馋它收纳食物的闹事器官,它们和你们一样,单因为元老和你们地位不同,就恶意中伤他们。

城民乙 您那肚子咋说?嗯?那戴王冠的头,那警觉的眼,那敏慧的心,那卫士般的胳臂,那承载身体的腿,那指挥若定的舌,和在组织里负责防卫和其他零星职司的不同器官,要是它们——

米尼涅斯 它们怎样?这家伙敢抢我的话头!它们怎样?它们怎样?

城民乙 要是它们得受贪吃的肚子、受身体的下水道管制——

米尼涅斯 嗯,然后呢?

城民乙 要是前边说的器官提出抗议,肚子能说啥?

米尼涅斯 我会告诉你的。只要你少安勿躁——你还真性急——稍等片刻,就会知道肚子怎么回答了。

城民乙 您就爱兜圈儿。  米尼涅斯 听着,好朋友。庄重的肚子深谋远虑,才不像攻击者那么轻率。它答道:“不错,与我浑然一体的朋友们,”它说,“确实是我先收存你们赖以生存的全部食物,这本是理所应当,我可是整个身体的仓库和加工坊。可你们该记得,我沿着你们的血河把食物一路送到心的宫殿。和脑的宝座。最粗的神经和最细的血管,都经由体内的曲径和脏器从我这儿得到了赖以维生的滋养。尽管一时之间”——我的好朋友们,肚子这么说,听着——

城民乙 嗯,大人,听着呢,听着呢。

P8-12

序言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辜正坤

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

这是英国大作家本·琼森(Ben Jonson)在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Mr.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Histories,& Tragedies,1623)扉页上题诗中的诗行。三百多年来,莎士比亚在全球逐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似乎与这句预言在在呼应。但这并非偶然言中,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莎士比亚这一巨大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最关键的,至少有下面几点。

首先,其作品内容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作家像莎士比亚这样能够驾驭如此广阔的题材。他的作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称得上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帝王将相、走卒凡夫、才子佳人、恶棍屠夫……一切社会阶层都展现于他的笔底。从海上到陆地,从宫廷到民间,从国际到国内,从灵界到凡尘……笔锋所指,无处不至。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叙事诗、抒情诗……都成为他显示天才的文学样式。从哲理的韵味到浪漫的爱情,从盘根错节的叙述到一唱三叹的诗思,波涛汹涌的情怀,妙夺天工的笔触,凡开卷展读者,无不为之拊掌称绝。即使只从莎士比亚使用过的海量英语词汇来看,也令人产生仰之弥高的感觉。德国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Max Mvller)原以为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词汇最多为15,000个,事后证明这当然是小看了语言大师的词汇储藏量。美国教授爱德华·霍尔登(Edward Holden)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至少达24,000个。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依然是一种低估。有学者甚至声称用电脑检索出莎士比亚用的词汇多达43,566个!当然,这些数据还不是莎士比亚作品之所以产生空前影响的关键因素。

其次,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娱乐性。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寓教于乐。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能够给予读者或观众极大艺术享受的娱乐性创造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煽情效果,有意刺激人的欲望。这种艺术取向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娱乐而娱乐,掩藏在背后的是当时西方人强有力的人本主义精神,即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对抗欧洲上千年来以神为本的宗教价值观。重欲望、重娱乐的人本主义倾向明显对重神灵、重禁欲的神本主义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当然,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人所主张的人本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要而言之,前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望或原始欲望的正当性,而后者则主要强调以人的仁爱为本规范人类社会秩序的高尚的道德要求。二者都具有娱乐效果,但前者具有纵欲性或开放性娱乐效果,后者则具有节欲性或适度自律性娱乐效果。换句话说,对于16、17世纪的西方人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暗中契合了试图挣脱过分禁欲的宗教教义的约束而走向个性解放的千百万西方人的娱乐追求,因此,它会取得巨大成功是势所必然的。

第三,时势造英雄。人类其实从来不缺善于煽情的作手或视野宏阔的巨匠,缺的常常是时势和机遇。莎士比亚的时代恰恰是英国文艺复兴思潮达到鼎盛的时代。禁欲千年之久的欧洲社会如堤坝围裹的宏湖,表面上浪静风平,其底层却汹涌着决堤的纵欲性暗流。一旦湖堤洞开,飞涛大浪呼卷而下,浩浩汤汤,汇作长河,而莎士比亚恰好是河面上乘势而起的弄潮儿,其迎合西方人情趣的精湛表演,遂赢得两岸雷鸣般的喝彩声。时势不光涵盖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牵连着别的因素。比如说,文学或文化理论界、政治意识形态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阐释的多样性与莎士比亚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成了西方学术界的口头禅。西方的每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文学理论要想获得有效性,都势必会将阐释莎士比亚的作品作为试金石。17世纪初的人文主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都不同程度地、选择性地把莎士比亚作品作为阐释其理论特点的例证。也许17世纪的古典主义曾经阻遏过西方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过度热情,但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流派却把莎士比亚作品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莎士比亚俨然成了西方文学的神灵。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可以说在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都互相对立,势同水火,可是在对待莎士比亚的问题上,居然有着惊人的共识与默契。不用说,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Karl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个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马克思一家都是莎士比亚的粉丝;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他号召作家们要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甚至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不用说,这些话多多少少有某种程度的文学性夸张,但对莎士比亚的崇高地位来说,却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1623年版《莎士比亚全集》奠定莎士比亚崇拜传统。这个版本即眼前译本所依据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The RSC William Shakespeare:Complete Works,2007)的主要内容。该版本产生于莎士比亚去世的第七年。莎士比亚的舞台同仁赫明奇(John Heminge)和康德尔(Henry Condell)整理出版了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当时的大学者、大作家本-琼森为之题诗,诗中写道:“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这个调子奠定了莎士比亚偶像崇拜的传统。而这个传统一旦形成,后人就难以反抗。英国文学中的莎士比亚偶像崇拜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机制。至少近两百年来,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已被宣传成世界文学的顶峰。  第五,现在署名“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可能不只是莎士比亚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凝聚了当时英国若干戏剧创作精英的团体努力。众多大作家的智慧浓缩在以“莎士比亚”为代号的作品集中,其成就的伟大性自然就获得了解释。当然,这最后一点只是莎士比亚研究界若干学者的研究性推测,远非定论。有的莎士比亚著作爱好者害怕一旦证明莎士比亚不是署名为“莎士比亚”的著作的作者,莎士比亚的著作便失去了价值,这完全是杞人忧天。道理很简单,人们即使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或《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是罗贯中,也丝毫不影响这些作品的伟大价值。同理,人们即使证明了《莎士比亚全集》不是莎士比亚一个人创作的,也丝毫不会影响《莎士比亚全集》是世界文学中的伟大作品这个事实,反倒会更有力地证明这个事实,因为集体的智慧远胜于个人。

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译本翻译总思路

横亘于前的这套新译本,是依据当今莎学界最负声望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进行翻译的,而皇家版又正是以本·琼森题过诗的1623年版《莎士比亚全集》为主要依据。

这套译本是在考察了中国现有的各种译本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翻译目的打造出来的。其总的翻译思路是本套译本主编会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和责任编辑讨论的结果。总起来说,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在翻译思路上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条:

1、版本依据。如上所述,本版汉译本译文以英国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本依据。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亦酌情参阅了其他版本,以增进对原作的理解。

2、翻译内容包括:内页所含全部文字。例如作品介绍与评论、正文、注释等。

……

这种爱使言语贫乏,谈吐空虚:

超过这一切的比拟——我爱您。(《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李尔

国王要跟康沃尔说话,慈爱的父亲

要跟他女儿说话,命令、等候他们服侍。

这话通禀他们了吗?我的气血都飙起来了!

火爆?火爆公爵?去告诉那烈性公爵——

不,还是别急:也许他是真不舒服。

人病了,常会疏忽健康时应尽的

责任。身子受折磨,

逼着头脑跟它受苦,

人就不由自主了。我要忍耐,

不再顺着我过度的轻率任性,

把难受病人偶然的发作,错认是

健康人的行为。我的王权废掉算了!

为什么要他坐在这里?这种行为  使我相信公爵夫妇不来见我

是伎俩。把我的仆人放出来。

去跟公爵夫妇讲,我要跟他们说话,

现在就要。叫他们出来听我说,

不然我要在他们房门前打起鼓来,

不让他们好睡。(《李尔王》第二幕第二场)

奥瑟罗

诸位德高望重的大人,

我崇敬无比的主子,

我带走了这位元老的女儿,

这是真的;真的,我和她结了婚,说到底,

这就是我最大的罪状,再也没有什么罪名

可以加到我头上了。我虽然

说话粗鲁,不会花言巧语,

但是七年来我用尽了双臂之力,

直到九个月前,我一直

都在战场上拼死拼活,

所以对于这个世界,我只知道

冲锋向前,不敢退缩落后,

也不会用漂亮的字眼来掩饰

不漂亮的行为。不过,如果诸位愿意耐心听听,

我也可以把我没有化装掩盖的全部过程,

一五一十地摆到诸位面前,接受批判:

我绝没有用过什么迷魂汤药、魔法妖术,

还有什么歪门邪道——反正我得到他的女儿,

全用不着这一套。(《奥瑟罗》第一幕第三场)

后记

《科利奥兰纳斯》译后记

邵雪萍

学习莎剧有些年头了,翻译整部莎剧还是头一回。最初想译的是莎士比亚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那部作品留有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的成长印记,从语言、结构上看更适合我这种莎剧翻译新手,《科利奥兰纳斯》这种巅峰之作,应当留给资深译者。但因偏爱该剧,就贸然应承下来,让自己与莎士比亚多了个奇妙的交集,由衷感谢北京大学的辜正坤教授为我提供这个宝贵的锻炼机会!

翻译这部剧作的时间正好与我组织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2013年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工作、准备博士后出站材料、找工作、租房子、搬家等事情叠合,将来提起这部译作,准会想起这段燃烧生命的时光。为保证翻译质量,我阅读了能找到的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科利奥兰纳斯》文本,又参考了朱生豪、梁实秋等名家的译文和方平担纲主译的《新莎士比亚全集》里的相关剧作,还结合自己研读该剧的感受,反复揣摩剧情、剧文,并借助话剧《大将军寇流兰》的DVD,比照英若诚的译本检查译文是否流畅上口。

这次的翻译既是再欣赏、再比较、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忙得住办公室的日子,一打开译文文档,心就沉静下来,自由地追逐莎士比亚的目光和笔触,去经历罗马的峥嵘岁月,与那些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人物共呼吸,觉得小小的办公室忽而是平民喧哗起事的罗马街道,忽而是元老运筹帷幄的神殿,忽而是血流成河的科利奥里城……文学的确是生命的孤独中最好的友伴,它能在斗室中辟出新的宇宙。2013年7月20日,我完成该剧第一幕的初译,对做好该剧的翻译工作略有把握。当晚仍在办公室加班,凌晨两点在座椅上打盹,睡意沉沉间意外发现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黑暗中轻灵地飞舞,不禁将它假想为一颗星星,“不息的灵魂之乐”仿佛就在耳畔回荡。

《科利奥兰纳斯》在中国当数最受误解的莎剧之一。以往的研究者和译者常对科利奥兰纳斯口诛笔伐,将他化约为一个讨嫌的角色,这大多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科利奥兰纳斯多次斥责罗马平民;其次,科利奥兰纳斯被放逐后引伏尔斯人攻打故国罗马。在许多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里,科利奥兰纳斯被解读为一个蔑视群众的人民公敌,一个叛国投敌的恶贼,他的死不是悲剧,而是罪有应得。我无法苟同这类观点。谴责科利奥兰纳斯是人民公敌的人,显然将一批在国难当头时不肯为国效力、在应当浴血奋战时只知搜刮财物、在应当坚守阵地时抱头鼠窜的鄙夫与“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混为一谈;将科利奥兰纳斯对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个人的排斥,定性为对“人民”的仇恨,完全扭曲了他的形象,也无视了“人民”的崇高政治内涵。

而诋毁科利奥兰纳斯被逐后引伏尔斯人攻打罗马为叛国投敌的人,则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科利奥兰纳斯忠于罗马的义务,在罗马罔顾其赫赫战功、将他逐出城门时已然终结。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纽带历来是双向的,对国家之爱以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基础。它是一种互敬和互爱,从本质上说与长上对低幼的愚弄、奴役,或低幼对长上的迷信和盲从不相容。放逐虽非完人、却时刻准备为国捐躯的科利奥兰纳斯,单方面与他断绝关系的罗马,正像因为孩子有缺点,就要将其置于死地的母亲,已由mother蜕变为monster。孩子为保护生存权与这种monster抗争,借助外力申讨其伤天害理实属情有可原。攻讦科利奥兰纳斯为卖国贼的人常认为,使他被放逐的是诡诈的护民官,而不是“光荣的”罗马,所以他应将讨伐的对象局限于前者,而非泛化为后者。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响彻封建时代的“有谗臣、无昏君”论调的翻版,在帝政历史悠久的国家仍有影响。正是城邦体制的缺陷让利欲熏心之人登上护民官的权位,将功臣赶出国门,让城邦和城民面临灭顶之灾。要改变罗马的昏暗政治,需要的不是一次针对个人的刺杀,而是一场更新体制的革命。

剧中的伏尔斯人虽被罗马人蔑称为蛮族,却能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在战争时期上下一心,在和平时期秩序井然。虽然他们的将领奥菲狄乌斯嫉妒科利奥兰纳斯的军功而将其害死,伏尔斯元老都众口一词强烈谴责这种个人行为,要让科利奥兰纳斯的葬礼哀荣并至,充分表明对他的肯定。如果说能识英才而善用之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伏尔斯比罗马更加文明。科利奥兰纳斯加入伏尔斯人,是一种所迫的投诚。莎士比亚绝不可能将这种行为定性为投敌卖国,否则该剧的原名就不会叫《科利奥兰纳斯的悲剧》,而会有个与“卖国贼覆灭记”相类的题目。

在译本完成之际,尤其感念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的王宁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陈国华教授对我的大力支持,是他们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树立了好榜样引导我在学术之路上不断前行;还有Peter Pan,我记得你说过有的译本只能反映译者的胆量而非才干,所以译得很小心。外研社的姚虹、徐宁、钱静雨等编辑老师也在译本完成过程中为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并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译本是难以问世的。此外我也深深感谢家母童小敏,她总在我困于案牍时拖我去锻炼,让我有体力应对学术科研的持久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谢谢妈妈!另外感谢Ruby、大头、阿比、有惜、北北这帮heart melters积极“添乱”,我爱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莎士比亚作品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的新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其再添一笔华彩。但凡恋爱过、嫉妒过、恐惧过、厌憎过、渴望过的人,皆可从中找到共鸣;人生百态,世间风韵,都能在这里寻到踪影——它的确值得每个家庭拥有。”

——朱迪·丹奇女爵士

“感谢贝特和拉斯姆森两位编者为我们奉上这版《莎士比亚全集》,它的成就堪称出版界罕有,即便莎翁本人也无可挑剔。”

——罗伯特·麦克拉姆,《观察家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