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一氓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一氓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一氓曾被称为昔日“创造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学团体)健将”,有雄厚的古文底子(尤以熟谙诗词歌赋著称)、很高的文字水平。但他在《李一氓回忆录》中却没有特别表现,而是平铺直叙、如谈家常;不但让人好读好懂,而且还会确信无疑。

内容推荐

《李一氓回忆录》是人民出版社1993年、2001年版图书的原版重印。本书为李一氓(1903年-1990年)同志的回忆录,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参加过南昌起义,亲历过长征,同时,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人,是中共党内不可多得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本自传,是李一氓同志亲笔写成,并得到了中联部、新闻出版署的全力支持,并由时当年的乔石委员长亲笔题写书名。本书记录了李一氓同志1949年前四十余年的亲身经历。

目录

再版序言

自序

第一章 青年时代,上海学生生活

第二章 大革命——北伐和南昌起义

第三章 上海地下工作

第四章 瑞金两年

第五章 长征

第六章 陕甘宁高原的奔驰

第七章 抗日战争——皖南

第八章 抗日战争——苏北

第九章 从山东到大连

第十章 过眼云烟

首版后记

重印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青年时代,上海学生生活

我出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的彭县。

这个县在唐宋时期叫“彭州”,不隶于成都,而是与蜀、汉各州等齐名,政区级别是很高的。州官叫刺史,唐诗人高适因为做过彭州刺史,所以人称高彭州;宋诗人陆游当过彭州推官,写过《天彭牡丹谱》,盛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至今县北犹有丹景山。

这个县在清朝末年,虽然还是土地租佃制为主的封建社会经济,但手工业和商业已相当发达,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当开展,这些都与那个时期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关。

这个县的西北山既产铜、又出煤。四川的铜货币,当十(即10文铜钱)的,当二十(即20文铜钱)的铜元,就是用西北山所产铜铸造的。煤,为了运输方便,都先在山里焦化以后,才搬运下山,即焦炭,彭县人称之为岚炭,主要用作家庭燃料,也用来炼铁。

这个县的商业和小手工业大都是本县人经营,但有两个大行业,却掌握在外省人手中:(一)钱庄(经营汇兑、存放等)都在道地的陕西(可能是三原、泾阳一带)人手中;(二)盐店,当时实行票引制度,独家专卖,掌握在安徽桐城的方姓盐商手中。

这个县基本上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大地主少,中小地主多,更多的是富农。农田的产量不低,因为属于都江堰的内江灌区,水利好,有条清白江横穿县境。一年两熟,分小春的蚕豆、豌豆、小麦和秋收的玉蜀黍、稻子。即或没有地面水,地下水亦极丰富,挖成大泉,用大鹅卵石砌一周,旁建水车,清泉便汩汩而出。但山区就不然,地很薄,只能种红薯(四川人称为红苕)和玉蜀黍(四川人称为玉麦)。

清白江由新繁县一路奔流而来,江上有座长木桥,名卧龙桥,桥上建瓦顶走廊。平时可以遮阴避雨,逢场赶集也就利用桥廊做生意。就在那里,还有一个清白江镇,为彭县到成都的必经之地,又恰是半路,我春秋两季去成都上学,寒暑假由成都回家,一定经过清白江镇。镇上有个好菜馆,炒的菜真是味美价廉,来回总在那里“打尖”(吃午饭)。现在这座木桥已改建为水泥公路桥,桥上的瓦廊已踪迹皆无了。现在桂林漓江上还有这么样一座桥。贵州、云南的瑶区或苗区,也还有这样的木桥。

这种桥的建筑形式,国外亦有,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高桥(Rialto),佛罗伦萨阿尔诺河(FlumeArno)的老桥(PonteVecchio),桥上都有店铺房屋,不过不是廊,而是一条街。只因为这些桥都在城市里,老桥上的店铺全是金银首饰店,颇为特殊罢了。泰国曼谷的桥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个县城里,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叉成一个十字路口。当时的商品布局:东街是坛坛罐罐(主要是陶瓷器),北街是绫罗绸缎(主要是丝棉织品及丝业),西街是菜馆客栈(主要是酒饭馆和各色熟食品),南街是黄糖挂面杂货铺。说也奇怪,七八十年过去了,今天彭县城里的店铺,大致还是这个格局。经营方式是很古老的,如对顾客给一个“折子”,凭折子拿货记账,一年分三季(端阳、中秋、年终)清账。届时如不还清,可以部分延到下一季。我记得我家就有好几个折子,如药店的、绸布店的、杂货店的等。这个经营方法可能带有全国性,以前北京琉璃厂旧书店、旧字画店、旧陶瓷店并不现买现卖,一样的三季清账,不过不用折子罢了。

县城人口的构成,颇为奇特。据说真正的四川人只有杨姓一家,其他则为福建人和陕西人。福建人有福建会馆,其神庙建筑就是“天后宫”,福建本地供祀海神,统名“天妃”,到了四川,没有海,反而升级称“天后”了。它还用庙产公款办了一个小学,取名“闽省公立小学”,在南街。陕西人有陕西会馆,其神庙建筑就是“三元宫”,也用庙产公款办了一个小学,取名“秦省公立小学”,在北街。而四川人也有一个会馆,叫“川主宫”,明显地自命为“主人”,但没有办小学。某些地方又有湖北麻城人、孝感人,但没有会馆神庙。

乡下有个别村落,是广东的客家人,在自己内部还说客家的广东话。这些移民是怎么一回事,也无法去深考了。四川流行的人事表格都另加“原籍”一项。譬如我不只填彭县人,还要加“原籍陕西泾阳”。

我的祖籍是陕西泾阳——有名的“龙女牧羊”之乡(《柳毅传》)。幼年读小学时就上的是秦省公立小学,对本籍人免收学费。彭县,除了福建、陕西两个小学之外,还有一个利用原九峰书院办的彭县小学。在变法运动影响下,这两省移民自办小学,利用神庙多余的房屋,没有发生打菩萨的事。但办中学要有相当规模,就把南门外距城十多里的普照寺的菩萨打了,把整个寺改造为“彭县县立中学”。八九十年前这种改革举动是很惊世骇俗的了。中学办得不坏,数、理、化课程都是从日本请来的日本教员,还有理化实验室,这在当时说来,可谓现代化极了。我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是这个中学的学生。

这个县受戊戌变法的影响,看来民族(汉族)主义和民主思想正隐隐约约地在那里酝酿和扩展。手工业虽比较发达,但封建的土地租佃制还是当时的基本经济形态,所以从上层建筑上表现出来的反动的落后的东西,还很不少。辛亥革命时才又受到一次冲击。

1911年,辛亥革命,当时我才八岁。P1-3

序言

李一氓同志的女儿苏苏近日告知,人民出版社决定再版重印《李一氓回忆录》,并要我为之写一篇序。我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不仅因为我和一氓同志有四十年亲密交往的情谊,更重要的还是我以为他的回忆录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很值得推广和流传。

在我看来,李一氓的《回忆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亲自动手。自己写自己的传记或回忆录,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对当时和以前的一些老领导人来说,却是少有的。过去所看到的一些领导人写自传或回忆录的情况,多是组织一个专门班子,在领导人自己或指定的专人(如长期跟本人工作的秘书)主持和指导下,分头搜集材料、核查史实、执笔起草、集体讨论、一再修改、经本人审阅订正后出版。这除了年老体衰和还有其他工作外,资历和地位也是重要因素。按道理,李一氓也应属于这样的领导人。他1925年入党,此后即轮番在文武两条战线上担负一定的领导工作,最后于1985年9月在新设立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而按当时的规定,中顾委常委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李一氓写回忆录,却是以八十多岁的高龄,既无班子,也无助手,单枪匹马,亲自一笔一画地在稿纸上爬格子。只是最后剩下一小部分,由于白内障发展迅速,才不得不找了一位并非专业的年轻人帮助录音整理。即使如此,除了以前亲自所写有点属于业余爱好的第十章《过眼云烟》外,整个回忆录也只写到1949年6月由大连来到北京(当时称北平),此后的经历就都付之阙如了。

第二,严于律己。列宁说他从来不相信人们的回忆录,因为不但人们的记

经过三年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统一了全中国。全国人民都高呼“我们解放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自己历来没有写日记的习惯。长征当中有一本日记,按天记下了晴雨、行军里程,经过什么省、什么县。曾根据它写过一篇长征记事——《从金沙江到大渡河》。但是这个日记本子在皖南事变中埋在长满茅草的山上了。后来担任驻缅甸大使,写过一个五年(1958一1962)之久的《驻缅日记》,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烧掉了。但我的这个回忆录,只记录到1949年为止,即或那本日记没有烧掉,对于我这个回忆录也没有什么帮助。

同时,我又没有做记录的习惯,参加任何会议都不做记录,因为第一怕不准确,第二怕丢掉。因此当我动笔的时候,没有什么亲笔的记录可供作回忆的具体依据。

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对于从党的创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个时期的回忆著述很多,也出版了许多历史文献,已经使人目不暇接。但还有许多过去的文献在革命过程中已大量丧失,某些历史争议一时也难以判断。我这个涉及四十多年历史的回忆记录,也仅仅是我自己的回忆记录;无非是我参加大革命、苏维埃运动、抗日战争三个历史时期,自己所能记忆的个人经历的记录。

原来自己并不想找这个麻烦,写什么回忆录。首先是时间、地点这两者,我现在记录下来的,就很难说是准确的;有许多稍为涉及一点议论的地方也很难说是有道理的。特别是有些事情,作为历史来讲,应该由党史学家去解决。我并不是党史学家,我只能表达一种极为疏浅的、简单的意见。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个专案小组,要我写自传,我奉命写了,共一万多字。“文化大革命”后,这个自传退给我了。但经过党内审阅之后,党组织不知为什么看上了它,据说抄了一个副本留在组织部门了。既然这样,不如把它充实一下,让它更有内容一些,更有历史趣味一些。所以从1983年起,拖拖拉拉,字数虽然增了三十倍,时间却费了八年之久。

在专案组要我写自传的时候,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不准“丑表功”;第二,不准“攀领导”;第三,不准“安钉子”。既然是受审查写的自传,这个自传自然就是“供词”。供词是供认你有什么罪、你有什么错,当然不是要供你有什么功、你有什么劳。所以他的第一条不准,是有它的道理的。供词是要作为判刑来,丝毫没有夸大或缩小的斧凿刀痕之处。中国修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尊重史实,记史以实”。这一点,《李一氓回忆录》是完全做到了。

第四,朴实无华。现在有些回忆录或自传、传记,写的像小说,对已过去多年的史实和经历,凭现在的认识和想象描写得非常生动,有声有色,对没有第三人参加的已故去的两个人的谈话,也可以编得长篇大论,对双方讲的话还打上了引号。其实,在没有速记和录音的条件下,作者又不在场,所有打引号的话都是靠不住的。就是本人自己多年前说过的话,也不可能记忆准确到打引号的程度。即以被人们称颂了两千年的司马迁的《史记》,就不能完全信以为史,而有更大的文学成分。所以鲁迅在肯定其为“史家之绝唱”的同时,也指出它是“无韵之《离骚》”。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更干脆说它只是文学著作,而不是历史,并列举对吕不韦和缪毒的描写为例,说明不可全信。李一氓曾被称为昔日“创造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学团体)健将”,有雄厚的古文底子(尤以熟谙诗词歌赋著称)、很高的文字水平。但他在《回忆录》中却没有特别表现,而是平铺直叙、如谈家常;不但让人好读好懂,而且还会确信无疑。

第五,“不攀领导”、“不挟名人以自重”。这是一氓同志的为人之道,贯彻了一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还特别作了说明。他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很熟,有些人还长期共过事,但他全是淡然处之。有事时提到(也多是一笔带过),没事时根本不提,绝不渲染,更无专门的铺陈描绘。例如他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和为统战去见四川军阀刘湘的特使;跟周恩来从北伐到上海、再到中央苏区工作多年,还在长征前夕共同介绍郭沫若入党;跟刘少奇和陈毅在苏北工作过一个时期;和邓小平也熟,长征时遵义会议期间还同住一屋,等等。但《回忆录》中却很少写他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接触和来往,更没有哪怕一半句带引号的对话。他认识和接触过不少文化名人包括鲁迅,也只是有事时提一下,不作什么议论,没事时根本不提。有一次我曾建议他把在上海从事文化工作时有关同鲁迅、“左联”等的接触写详细点,他也拒不采纳。还说,同鲁迅的来往是党和鲁迅的关系,非关个人的事;在文委,他只是打杂跑龙套,没什么好说的。

最后,再交代一下我和这部《回忆录》的一点关系。一氓同志在“自序”中最后提到,“关于全稿,我请何方和陈易同志审阅过”。陈易同志,我不认识;他是怎样审阅的,我也不知道。至于说到我的“审阅”,就实在担待不起了。我同这部《回忆录》的关系,只可指出以下几点:

一是我属于建议和推动写这部《回忆录》的一个积极分子。由于一氓同志平等待人,毫无架子,所以1950年我们一同调入驻联合国代表团后,他很快就交上了我这个小朋友。同在代表团一年半,我们已称得上莫逆之交,此后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党中央指定他出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他就一直坐在家里,或是翻阅古籍,或是练习书法,很少外出。在这最后的十年里,我们更是经常见面,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如果有一个月左右,我因工作忙而没有去看他,他就会打来电话,或真或假地问道:“你是不是生病了?”他有什么新的重要消息,也会直截了当地让我去他家,听他的转告或传达。这都说明他对我的完全信任。我对他也极为尊重,崇拜他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为人和拥有广博深邃的学问。正是这种亲切的忘年交和相互信任,使我在他进入晚年时,总是担心他把脑子里的好东西带走,所以力催他以回忆录的形式留给后人。

二是一氓同志在写《回忆录》时,我多少有些参与。这是指除经常的商谈外,还有几个似成定规的做法,就是他写一大段(通常为十数八页)后,立即将打印好的稿子送我阅读修改;我也毫不客气地阅提意见。而且这并非走形式,除了文字的某些修订外,内容上也提过重要意见。

三是他的《回忆录》写完后,指定我通读两遍,对整个文章结构和各处文字做最后的校订和统改。我按他要求做完后交卷。

这就是我和《李一氓回忆录》的关系。

何方

2014年10月7日

后记

1992年12月,一氓的回忆录以他自己生前定的名字《模糊的荧屏》出版。现在人民出版社将回忆录重印出版。重印前加以校订,并增加了几幅照片和一氓手迹,丰富了回忆录的内容。应读者要求,避免发生误解,这次重印,将书名改名《李一氓回忆录》,并请乔石同志重新题写了书签。

我要感谢人民出版社和中华书局沈锡麟同志为重印付出的努力。

王仪

2000年6月19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