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处处》是作家阮金思深刻思考人生的随笔集精华。捧读本书,无论你在北国的热炕旁,还是在南方的火塘边,或者干脆就坐在风驰电掣的高铁车厢里,都会立即产生一种听故事的强烈感觉——你听到的,不是插科打诨的小笑话,一惊一乍的小段子,甚至也不是鸿爪处处的吉光片羽,大千世界的触景生情与睹物思人……你听到的,是一个起承转合环环相扣、酸甜苦辣味味俱全的人生大故事……
| 书名 | 鸿爪处处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阮金思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鸿爪处处》是作家阮金思深刻思考人生的随笔集精华。捧读本书,无论你在北国的热炕旁,还是在南方的火塘边,或者干脆就坐在风驰电掣的高铁车厢里,都会立即产生一种听故事的强烈感觉——你听到的,不是插科打诨的小笑话,一惊一乍的小段子,甚至也不是鸿爪处处的吉光片羽,大千世界的触景生情与睹物思人……你听到的,是一个起承转合环环相扣、酸甜苦辣味味俱全的人生大故事…… 内容推荐 《鸿爪处处》是作家阮金思的随笔精选,是作者多年随笔创作的结集,有作者到各地旅行有感而作,有作者对身边亲人、朋友的抒怀之作,也有作者对历史现象的沉思,文笔顺畅,内容可读,是一本较为有益的读物。 目录 读书,心不再漂泊 将爱与人,会使生命更有意义 朋友,冰清玉洁的好 书店 宠物店 美甲店 彩虹 伏尸海滩3岁男孩 儿子,一如既往的安静 母子别离,如一首凄美的离歌 人生如戏 别样的中秋,深沉的爱 在出行的高铁列车上 一抹浅浅的海湾,沉思不语 电岩炮台: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战争是世界上最大的罪恶 国庆与国旗 我的妻,那裂背的蚕 外窗台的小鸟 写作是对生活过往的回眸,也是一种歌者的情怀 别了,西中岛 哈尔滨女孩 中俄边陲小镇绥芬河 三岔口镇,在风雨中诉说着东宁过往的历史 烟雨浦江,醉美上海 氤氲迷离,夜色中的西湖很美 母亲和故乡的月亮,是抹不掉的乡愁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文学,文学的作用在于人的精神生长 依附里面有哲学,也是没有骨气的人生存之道 《老总逃亡记》后记 纸抽与生命,一去不复返的旅程 绿色,生命的意义 看天 百年沧桑,马迭尔的凄美之歌 英雄当歌,我爸就是你爸 轻念之间,形成的文学记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让生命燃烧,方有意义 沈阳站,已风雨百年 聪明的鹰 生命之轻 春姑娘游历亚布力 绥芬河,我曾在此欢笑,也曾在此哭泣 淡然,活出一片馨香 后记 友谊与金钱需要分开 试读章节 读书,心不再漂泊 读书日是昨天来的,今天早上走的,可谓脚步匆匆,如云朵轻轻,来了又去。 这有点像我的儿子,千里迢迢从国外归来,不分昼夜;又脚步匆匆离去,不舍亲情。其生活中的苍凉与脚步中的流年,足迹的坚韧,善良的心田,留给我和夫人喜悦、温暖,回味绵长。 读书增长知识,改变命运,使人淡泊,志存高远,不为利舍,有助于精神生长。但更重要的是,读书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位,让人于静谧中安放灵魂。因为读书,心不再漂泊,也会渐渐变得深沉和强大起来。 就像俄罗斯和法国女人,她们喜欢读书。因此,她们不仅美丽、富有风情,举手投足,也极为优雅。而这就是读书的结果,文化融人骨髓的升华。 如果你经常出差,在飞机场,在地铁车厢内,在高铁列车上,可以看到她们读书时的沉静,像一幅静美的图画。即便处于交谈中,也都言语轻轻,静美中透露着高雅,不可模仿。 不言而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都希望生活过得好些,再好些,而这都无可厚非。 不过,从穷到富,再从富到贵,从贵到雅,不是“穷”折腾就能够达到的。相反,知识渐渐积累,思想境界渐渐提升,会让你的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稳,踏足坚实有力,也坚韧不拔。 事实上,人的欲望难以满足,不管是喝令三山五岳的帝王.还是颐指气使的官员,以及日子艰难的平头百姓,都欲壑难填。 实际上,简约的生活值得提倡,一件布衣遮体足矣,一张床休息足矣,一瓢饮足矣,每日风轻云淡,气顺和畅,是最好的生活。 太过的物欲,太多的豪饮,不加节制的饱腹,以及无须约束的放纵,对人每每都是有害的。 人过度地贪欲金钱、过度地追逐权力,精神和灵魂都会表现出种种“愚钝”。 事实上,人心安则身安。这是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题词。前者看出了尘世的问题,多少人不能领悟,在牢狱中度过余生,都是因为利益,因为欲望,因为灵魂不安。 不过,通过知识和劳动获得财富,通过学识和水平能力获得官职,这都是生活中的常态,值得遵从。而连话都讲不明白,又做了官员,则会害民害己。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其灵魂又何以安宁。 之前,我通过互联网看了一份资料,说中国人不爱读书,读书太少,人均年读书四五本。如果这四五本书都认真读过,也还说得过去。 以色列人年均读书是64本,俄罗斯人54本……而这样的调查报告,给人以警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将是艰难的、曲折的。 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你会看到,少有民族不读书而强大。反之,不读书的民族的衰落则是历史的必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卖茶蛋的收入超过造导弹的收入,这是“反常之花”,只瞬间绽放,不会持久,也不可能持久。 以色列人喜欢读书,也因此成为当今科技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财富最高的国家之一。以色列人会赚钱,在世界上有名,这同他们的文化和聪明有关,更与犹太人爱读书有关。 在世界上,支配财富的大师,又多是以色列人。在世界舞台上,以色列人支配财富的表演,可谓精彩纷呈。包括在当今美国的金融界,犹太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是他们不懂礼让,不是他们不可以替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取代他们。 再有,出产诺贝尔奖大师的国家,也多是爱读书的国度。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助长了这些国家的强大。 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益于人在安静中修为,在优美的文字中学会欣赏,也渐渐地形成思想,渐渐地练就独特的眼光,渐渐地看透这沉浮的世界,看透“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人物,还有面善修恶的“君子”。 不读书不足以致高远。文学家余秋雨说,生命,是一树花开。而花开之树需要土壤、水和阳光的滋润。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其生命之树不会长青,终不会脱俗。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死若秋叶。这是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因此,我很欣赏诗人的境界和洞察力,读他的诗,会心向远方。 人,应当努力塑造自己,要为生活的美好而尽情地涂抹。即使生命已错过夏花,也要努力做一片色彩斑斓的秋叶,不为悦己,而为悦人;即便不名一文,也要做一名优雅的拾荒者。 读书吧,让我们的生命有着太阳的味道! P1-4 序言 听阮金思讲故事 田天 捧读阮金思的随笔集《鸿爪处处》,无论你在北国的热炕旁,还是在南方的火塘边,或者干脆就坐在风驰电掣的高铁车厢里,都会立即产生一种听故事的强烈感觉——你听到的,不是插科打诨的小笑话,一惊一乍的小段子,甚至也不是鸿爪处处的吉光片羽,大干世界的触景生情与睹物思人……你听到的,是一个起承转合环环相扣、酸甜苦辣味味俱全的人生大故事……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就是著有多部畅销小说的黑龙江省知名作家阮金思先生。 大略说来,故事梗概是这样的:有个铁路系统特大型企业的领导干部(分局党委书记),那时他刚刚四十九岁,正值年富力强大展宏图之际,可是忽然“遭遇困境”,他所在的机构竟在一夜之间被撤销了,摘了牌子、散了摊子……其实,作为单位“一把手”,他“能力水平也不差,做事认真,不缺群众基础”,加之又是被铁道部长亲口表扬过的“小秀才”,要是勇敢一点,或者说功利一点,“挖门盗洞谋求一职也是有可能的,而降低身段遵从当下的潜规则也有希望”,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一生一世都不屑如此,因为“这都不是我的强项,也有损尊严和人格”,而是宁折不弯、决不委曲求全,在尽心尽力安顿好分局机关一千多名干部职工和家属之后,他便从热热闹闹权高位重的工作一线,跌落到冷冷清清基本无所事事的闲散状态……难道“人生就如此空白,就如此结束”?不,他不甘心,一心渴望“还能做点什么并有益于社会”,于是,童年的文学梦豁然苏醒,他“决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也就误打误撞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就这样,一个优秀官员从此销声匿迹,一个优秀作家横空出世了。他先写了48万字的长篇小说《鹰巢》、《鹰巢2》、《名模之死》等长篇佳作,还有反映中国劳工加人苏军远东情报组、与日本关东军斗智斗勇的长篇历史小说《谍报·东宁要塞》等等,也都顺利完稿。 而就在这成年累月伏在电脑屏幕前、一部赶一部地高速写作中,他还忙里偷闲写下数篇随笔:也许是一段往事回顾、亲情怀想,有时又是旅行记趣、山水抒情,或者是时事酷评、世事感悟,免不了还有写作体会、读书心得……无非是些随手记下、随心写下、随感而发的简短文字吧! 但是,当你把这些短文一篇一篇联缀起来,或者说将这些不同的讲述声音汇聚在一起,你就听到了一个以阮金思为主角的人生大故事——是的,这是一个前官员不惧挫折突破生命困境的励志故事,是一个作家深入生活体验情感的心灵故事,是一个智者洞察世相感悟命运的自传故事…… 听阮金思讲故事,也就是听一个作家讲故事——.所谓作家,其实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过是让你讲述的声音变成有个性的文字,起伏回荡在字里行间而已。 我与阮金思素昧平生,至今不曾谋面,但是可以肯定,当我在遥远的武汉拜读他的作品时,他就坐在你面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里没有北国的热炕,也没有南方的火塘,更不能像古人那样围着一堆篝火听故事,尽管如此,他仍然能吸引你凝神倾听、一句不漏,听得时悲时喜、情不自禁…… 这就是我阅读《鸿爪处处》的现场感受,一种终于听到好故事的艺术享受。即便是些凡人琐事、家长里短,他也讲得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即便是些网络热点、社会新闻,他也讲得人情人理、见微知著…… 我也读过他的《鹰巢》和《老总逃亡记》两部长篇小说,同样,你也不能不佩服他讲故事的高明技巧、塑造人物的不凡功力,真可谓谋篇布局悬念迭出、悲欢离合惊心动魄! 是的,这是一个作家在讲故事。关于作家讲故事,怎样讲得更高明、更精彩,讲得别具一格、别开生面,讲出真善美、讲出假丑恶,我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一个原则: “愉快的故事总得讲得愉快,恐怖的故事总得讲得恐怖,庄重的故事总得讲得庄重。” 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能“让听故事的人或是不寒而栗,或是泪流满面,或是捧腹大笑。让他们忘却饥寒,即便是一时片刻”。 ——作为写作同行,我们以此共勉吧! 后记 友谊与金钱需要分开 友谊与金钱需要分开,就像金钱与爱情无关一样。因为金钱买不到爱情,也买不到幸福,买不到友谊。 在文学创作中,我每每会遇到友谊与金钱、爱情与金钱等相互纠结的问题。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友谊和金钱、爱情和金钱搅和在一起。其中的“纠葛”,也会引起似是而非的争论,甚至会将友谊和爱情用金钱的多少加以衡量,搞得“沸沸扬扬”,令人无所适从。 实际生活中,有人把金钱看得很重,会影响到友谊,影响到爱情,甚至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故事,以及情与爱的悲惨命运。 认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金钱就是友谊,金钱就是爱情,金钱就是衡量友谊的尺度,就是检验爱情的试金石,这统统都是错误的。 其实,金钱同友谊没有关系,与爱情也没有关系。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是唯美的,可歌可泣的,尽管马克思没有钱,他们之间却爱得深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真诚的,也非金钱发挥了作用。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研究货币,并写下了恢宏巨著《资本论》,多靠恩格斯接济生活。马克思去世后,又是恩格斯帮助整理文稿予以出版。可见,友谊的真挚,爱情的圣洁,都与金钱没有关系。 如果说,友谊与金钱、爱情与金钱会被人为地纠结在一起,也皆因为金钱在市场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某种时候,人们用金钱购买商品,表达心情,表达友谊,其作用被不断地强化,进而扭曲了人的灵魂,改变了人的信仰,都是金钱拜物教的影响。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金钱与友谊、金钱与爱情等问题,是文学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从自然科学,到浩瀚的星河;从抽象的哲学,到人间的生活百态,都与文学有关。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令我无比感动的人和事,也都与金钱无关。 我和刁吉海主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工作和生活过,历经岁月而凝结的友谊值得珍重。对于我文学上所取得的一点点成就,刁主任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法学博士赵瑾,看了我的随笔之后,热情地推荐给长江出文艺版社,并得到杜东辉编辑的肯定和关心,期间编辑徐新萍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心血。而文学修养极高的廖云新老师为本书作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看来,廖云新老师应是文学家,令我可敬可佩。 还有崔波为长篇小说《名模之死》的出版,陈杰、林征为长篇小说《走私者》的即将出版,都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令我铭记在心。这其中的友谊,印象深刻,也都不是钱的事。 我能够注意把友谊和金钱分开,得益于阅读,得益于思考,更得益于《教父》这部世界著名的长篇小说。而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对我的写作和思考人生,有着很大的教益。 在此,我希望当代的年轻人,如果读了这部随笔之后,能够思考友谊与金钱、爱情与金钱的问题,并能够将其分开来看,不被金钱遮住双眼,不因金钱影响友谊和爱情,这也是我所期望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