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
离开大山后,瑰儿第一次回来。
校长领着一群孩子站在村口等她。她扑到校长的怀里,亲切地叫着妈妈。
校长抹掉她脸上的泪水,拍着她的肩膀,说,好孩子,到家了。
孩子们亲切地叫她瑰姐姐。她拉住孩子们的手,告诉他们她的名字是校长妈妈给起的。玫瑰的瑰,很好听的。
又到了学校,瑰儿看着那座只能称之为民房的学校,问校长,妈妈,这里还是只有你一个人吗?
孩子们说,上了学的哥哥姐姐们都走出大山,只有妈妈一个人在这儿。听到孩子们也叫校长妈妈,她看着校长花白的头发,觉得这群孩子叫她奶奶会更合适。
校长问瑰儿,这次回来,还走吗?
她说,学校安排了工作,是首都的一个研究院。
校长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说,你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好好工作,为祖国做贡献。
她点点头。
孩子们吵着要她讲故事。
她讲了。她说,那个时候,她还是个小女孩。父亲上山砍柴,不小心摔下山崖,死了。母亲一着急,一病不起。到了上学的年龄,校长来到她家,告诉她,要供她读书,还给她起了名。母亲答应,但是说,钱算是借的,将来要还。
那天,她给妈妈做好了饭,跑到学校的时候,校长已经开始上课。她偷偷地从后门进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下课后,校长把她叫到跟前。她胆怯地等待校长的批评,可是校长却找出针线,低着头给她钉衬衣上摇摇晃晃的那枚扣子。在校长抬起头冲着她微笑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叫了声——妈妈。
后来,她妈妈死了。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校长把她送出大山。她抱住校长,说,妈妈,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她就要去工作了。临走时,她说,妈妈,等我发了工资,就可以把钱还给你了。
校长生气地说,若是你还记得这事,就答应孩子们一个要求吧!
她问孩子们,想要什么?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有的孩子说,我想要画着画的故事书。还有的孩子说,我想到大山外去看看。有的孩子说,我想要所漂亮的学校……
她哭了,这些不也是她当年的希望吗?
校长说,记住,不管走到哪儿,你都是大山的女儿。
她走了,一走就是十几年。
再回来的时候,校长还是带着一群孩子去村口迎她。
这次她不仅带来了故事书,还雇了一辆轿子车。她告诉孩子们,轿子车会带着他们去首都北京看颐和园、故宫、天安门……她还和校长说,她所在的研究院要出资在这里建学校,并要资助山里的贫困学生。
校长哭了,竖起颤抖的大拇指,说,大山的女儿,好啊!
她看着校长满头斑白的头发,说,妈妈,和我一起去北京吧!
校长说,不,大山是我的家。
她失望地走了。
校长去送她,孩子们也去送她。校长以为,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年后,一所崭新的学校落成了。在他们喜迁新校的时候,她真的没有回来。
数年后,这所学校,已经有了几个专业的老师。校长老了,再也不能来学校了。一大堆的孩子都来看她,其中她也来了。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在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太眼里,还是个孩子。
她扑到校长怀里,抽噎着说,妈妈,女儿看您来了。
校长抚摸着她的头,说,好孩子,记得家就好!
若干年后的一天,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在一座坟冢前,一个花甲的女人站在那里,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妈。她说,女儿又回来了,这次不会走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