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塔木德(精华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塞妮亚编译的这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内容推荐

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塞妮亚编译的这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常读常新的人生指南。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自己与他人

 成为你自己

 你来自何方

 幸福生活的定义

 控制你的情绪

 灵活一点儿

 说话谨慎

 与智者同行

 关于生活的三条忠告

 什么是成功

 爱所有的人

 朋友们

 应尽力避开的人

 防止错误

 待客之道

 处世之道

第二章 婚姻与家庭

 妇女

 婚姻与离婚

 抚育孩子

 性和邪恶冲动

 坏妻子与好丈夫

 孝敬父母

第三章 肉体生活

 身体的保养

 健康的准则

 饮食

 与疾病有关的

第四章 道德生活

 知识是甜蜜的

 给教师的忠告

 美德培养

第五章 社会生活

 生命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

 劳动者的价值问题

 市场道德

 穷人与富人

 政府、法律与正义

如何找到幸福的钥匙(代跋)

试读章节

知识是甜蜜的

犹太小孩第一次上课,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由拉比或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他会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好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一边诵读字母的名称,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还要请他吃蜜糕、苹果和核桃。此举的目的是告诉孩子,知识是甜蜜的。

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不得超过25名,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多于这个数,就得雇请助教。好学生要和差学生坐在一起,借以带动差学生。要奖励学生的成就,而不去惩罚他们的失误。

任何有知识的人都不会贫穷。

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而没有知识的人拥有什么呢?人一旦掌握了知识,他还缺少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知识,那他拥有什么呢?

无知者不可靠,怯懦者不可教,急躁者不可传道。

学习以致精密,精密以致热,bt,热忱以致清洁,清洁以致节制,节制以致纯净,纯净以致脱俗,脱俗以致谦谨,谦谨以致避罪,避罪以致神圣,神圣以致神思,神思以致永生。

拉比们教导说:如果有一个人来到天堂前说‘‘以前我太穷,忙于生计,所以不能学习”,那神就会问他‘‘你以前比希勒尔还穷吗”?

老希勒尔是个穷人,他每天干活儿,却只挣得半个第纳尔,他把这点钱的一半交给学堂的看门人,另一半用来养家糊口。

在一个安息日的前夜,他没有挣到钱,看门人就不让他进学堂去。他爬到房顶,把头靠在天窗上,从那里他可以听到贤哲谢马亚和阿夫塔伦说的话。他趴在房顶上,大雪纷纷落在他身上,但他在那里趴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谢马亚对阿夫塔伦说:“兄弟,这间房子天天都很亮,今天却这么暗,怕是外边天阴了吧。”

他们抬头望去,看见天窗上有一个人的身影。他们爬到屋顶,发现了希勒尔,白雪覆盖着他,他快要冻死了。他们把他抬下来,给他洗了澡,在他身上涂了油,把他放在火边。

两位贤哲说:“这个人配得上过一个因他而被亵渎了的安息日。”

有一次,拉比萨格拉对他的教徒说:“我们可以从所有事物中获得知识,不但可以从上帝所创造的一切中获得知识,人所创造的东西也可以给我们以教益。”

“我们可以从火车学到什么呢?”一个教徒问道。

“一个人可能因为误了一秒钟,便失去了一切。”

“可以从电报学到什么呢?”  “每个字都要计价收费。”

“电话呢?”

“那边听得见我们这边说的话。”

就像一个藏于深闺的女子一样,当她的朋友和她所爱的人走过的时候,她会将一扇秘密的小窗打开,让他看上她一眼,然后又久久退隐,教义也只把她自己显露于所钟情之人,而且并不是总用同样的方式。起初,她戴着厚厚的面纱,只是在你路过时招呼一声……

后来,她渐渐地走近你,轻声跟你说上几句,但她的容颜仍旧藏在密实的面纱后面,你的目光很难透进去。随后,她会跟你交谈起来,遮住她容颜的面纱越来越薄了。

在你习惯了跟她交往以后,她终将面对面地向你显露她的容貌,向你吐露她内心深处的隐秘。

从前,有一个以色列人,他的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老师终于放弃了努力,除了《创世记》以外,不再教他别的书。最后,城里来了军队,把这个孩子抓了去,将他囚禁在一个遥远的城市。

碰巧恺撒大帝来到了这个孩子所在的城市,还要来参观关他的那所监狱。恺撒要求看一看监狱里的书籍,他看见一本他不会念的书。

“这只能是犹太人的书,”他说道,“这里有会念这本书的人吗?”

“有,”看守答道,“我去把他带来见您。”

看守把孩子叫来,对他说:“如果你不知道这本书怎么念,皇帝就会要你的脑袋。你死在这所牢房里,比皇帝把你的脑袋割下来,大概要好受一点儿。”

“我父亲只教会我读一本书。”孩子说。

看守把他从牢里领出来,给他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然后带他去见恺撒。皇帝把书放在孩子面前,这孩子从“起初”一直读到“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部分)。

恺撒一面听着他读,一面说道:“上帝保佑,显然是上帝鼓励他的臣民,要把这孩子送还他的父亲。”于是他赐给这孩子金银,并指派两个卫兵把孩子送到他父亲那里去。

贤哲们听了这个故事后说:“尽管孩子的父亲仅仅教了他一本书,上帝还是给了这位父亲报偿。那么请想一想,要是把《圣经》《释经》和《传说》都教给孩子,会得到多么大的报偿啊。”

P100-104

序言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公元70年,犹太民族的圣殿被毁以后,一代又一代的犹太先哲为了生存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持续不懈地向其人民宣讲和阐释《旧约》的前五章,称作《摩西五经》《律法书》或《托拉》,也称《犹太教法典》,试图使人民不至于忘记了“上帝的律法”。这些通过口头讲述的内容汇编成集后,也称“口传圣经”或《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广义的《塔木德》包括《密西拿》和《革马拉》。《密西拿》的内容主要是犹太拉比和先哲们对《旧约》的讲解和阐释,《革马拉》的内容则是犹太学者对前者的评述和讨论。《密西拿》共6卷63篇,两者加起来的戒律为613条,其中正诫248条,反诫365条。狭义的《塔木德》单指《革马拉》这一部分,《革马拉》又可分为两大体系——巴比伦《塔木德》与巴勒斯坦《塔木德》。一般意义上的《塔木德》专指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全书20卷,总计12000多页,250多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丝毫不让人觉得生硬和僵化。如果说《旧约》是一部永恒的书,那么《塔木德》则是犹太人日常生活的伴侣,充满着生命的智慧和化解危机的良谋。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

《塔木德》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大约被译成12种语言。尤其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它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犹太人进行交谈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活的智慧和触及万物的力量。

《塔木德》真正的中译本一直没有出版,坊间流行的各种所谓“塔木德大全”之类的书籍,皆是生搬硬套、胡乱拼凑的犹太人当代“小故事”。本书遴选翻译《塔木德》的精彩篇章,删除了原书中宿命论、神秘文化等唯心主义章句,重新编排了体例,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原书体量庞大,编译工作浩繁,不免有讹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感谢给予此书出版以帮助的人们。

后记

如何找到幸福的钥匙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之一。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对于马可·奥勒留来说,《沉思录》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他渴望找到一把幸福的钥匙,这种动力来自他对自己身羁宫廷和所处乱世的真切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是他人生的理想。

这本书的畅销,不仅仅因为腰封上打出了这是一部“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还在于它迎合了某种时代的情绪。正如何怀宏先生“译者前言”中所言:“我们大概可以说,斯多葛派哲学能够为一个处于混乱世界,面对道德低潮而又感到个人无能为力的人、为一个在个人生活方面遭受挫折和失望(这是永远也免不了的),但又不至于向上帝请求援手的人,提供最好的安慰,不过也要小心这种安慰变为麻醉。”所以美国的一位教授将《沉思录》誉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和高贵”。它的高贵,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来自作者身处乱世的身心疲惫;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作者渴望一种心灵的安宁和静谧罢了。

通向幸福的道路有千万条,《沉思录》适合于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归隐山林时阅读,有中国“老庄”式的逍遥和消极的况味。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更适合阅读犹太人的“《论语》”和第二部“圣经”——《塔木德》,它是人类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它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犹太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活的智慧和触及万物的力量。因此,无论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思想的鲜活和给人以启迪方面,《塔木德》的成就都远远高于《沉思录》。这是因为,《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5世纪,由1500名犹太智者共同完成,而《沉思录》的作者仅仅是一个人。

《塔木德》为“幸福生活”下的定义是:

物质上的欢乐是从不存在的,因为罪孽总是随之而来。

例如……当一个人染上了大吃大喝的恶习以后,任何一次奢侈机会的丧失对他都将是一场灾难。为了维持他所习惯了的餐宴,他将不得不卷入险恶的金钱交易之中,伴随而来的便是谎言、虚伪、贪婪……然而只要他拒绝那种享受欲望的引诱,他将避免这一切罪孽。

更多的肉食,意味着更多的蛀虫。  更多的拥有,意味着更多的担忧。

更多的妻子,意味着更多的巫术。

更多的女仆,意味着更多的淫邪。

更多的男佣,意味着更多的抢劫……

紧接着,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人住进了华沙的一家客店。晚上,他听到邻居家传来音乐和跳舞的声音。

“他们准是在庆祝婚礼呢。”他想。

第二天晚上,他又听到了同样的声音。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一个家庭怎么会有这么多婚礼?”他问客店老板。

“那所房子是婚礼大厅。”老板答道,“今天是这家举行婚礼,明天则是另外一家。”

“啊,这正像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拉比说,“人们都在享受幸福和欢乐,只不过有时是这些人,有时是另外一些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幸福。”

追寻幸福钥匙的人啊,这些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统统来自经典名著《塔木德》(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塔木德》正版只有四种,一种是山东大学版的《大众塔木德》,一种是商务印书馆版的《塔木德四讲》,另一种就是重庆出版社版的真正的羊皮卷《塔木德》,最新的一种就是本书,其他号称“塔木德大全”之类的书均为拼凑之作和伪书)。

贺雄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