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城镇化动力机制
1.3.2 城镇化效应
1.3.3 城镇化任务
1.3.4 评价和展望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的重点
1.4.3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镇化
2.1.2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
2.1.3 研究区选择
2.2 理论基础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2 非均衡增长理论
2.2.3 集聚经济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理论对西北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启示
2.3 本书的主要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3章 城镇化基础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资源的丰富性与生态文化的脆弱性
3.1.2 人口的民族多元性与人才的稀缺性
3.1.3 产业发展的低层次与就业的农业主导性
3.1.4 地域的广阔性与城镇化的弱质性
3.2 区域特征
3.2.1 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城镇发展的成本十分高昂
3.2.2 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镇化尚未进入加速发展期
3.2.3 经济结构以农牧为主,不利于空间集聚和城镇化
3.2.4 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城镇化的要素积累较缓慢
3.3 区域地位研判
3.3.1 非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区
3.3.2 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
3.3.3 非我国参与全球化的重点区域
3.3.4 西北多民族宗教文化的交会区
3.3.5 甘肃经济发展的低谷区
……
第4章 城镇化动力分析
第5章 城镇化经济效应分析
第6章 城镇化生态效应分析
第7章 城镇化社会效应分析
第8章 中心城镇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9章 城镇空间组织
第10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第11章 制度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