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编写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可以让孩子终生难忘的经典佳作,是加拿大最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它是一部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一首优美的田园诗,一曲展示人性真善美的颂歌。
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在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本想收养一个男孩,却没想到因为种种机缘,最后却收养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安妮长着一头令她自己非常讨厌的红头发,脸上长着很多雀斑。她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语言夸张,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给这对老兄妹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本书是《绿山墙的安妮》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个孤儿长大成人过程中的关于友情、责任和爱的故事。这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
文中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最后,安妮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绿山墙做了一名教师。因为她要照顾关爱自己一生的玛瑞拉,也要留住美丽的、记载着她童年梦想的绿山墙……
马修抵达布莱特河车站时,并没有看到火车的影子,他以为是自己来得太早了。马修把马拴在小旅馆的院子里,直接走向火车站的站房想去看个究竟。长长的月台上找不到一个人影,只是在站台尽头处的一堆木板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个小姑娘。马修望了她一眼,确认不是男孩后,便在那孩子紧盯着的目光下侧着身子从她身边快速走了过去,压根儿没再仔细瞧。如果马修用心地看看她,就会注意到那孩子似乎在一心一意地等待着谁或等待着什么。马修遇见了火车站站长,他正要回去吃晚饭,把售票室的门给锁上了。马修忙走上去打听五点半的火车是不是快到了。
“那趟火车在半小时以前就开走了。”这个精力充沛的站长利落干脆地答道,“不过,好像留了个乘客给你——一个小姑娘,就是在那边鹅卵石堆上坐着的那位。我问她去不去妇女专用候车室,她很认真地说:‘在外面能让人自由地幻想’,多么奇怪的女孩!”
“什么?”一切那么的突然,马修惊讶地说,“可是……我要接的是男孩,不……不是女孩啊!我们早就让斯宾塞太太物色男孩的,这怎么可能是个女孩呢?”
“嘘——”站长听过后,长吹了声口哨,又说,“也难免弄错的!斯宾塞太太和这女孩一起下车后,把她托给我,说是你们兄妹托她从孤儿院领养的孩子,过一会儿你会来接她。我知道的就这些。”说完,站长就走开了。
马修听完后一时不知所措,心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玛瑞拉在就好办了。
“不如去问一下那孩子。”站长建议说,“我想她会详细地说明原因的,因为她似乎很擅长讲话。是不是孤儿院里没有你们想要的那种类型的男孩子呢?”
说完,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的站长便自顾自地离开了。可怜的马修被逼无奈,不得不走到这个陌生女孩的面前,去询问她为什么不是男孩。这对马修来说,简直比虎口拔牙还难哪!
马修拖着两条腿慢慢走过月台,心里一个劲儿地叫苦。
那女孩自从马修从身边经过时就一卣看着他。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一她上身穿着又脏义难看且过于短小的浅黄色灰绒布罩衫,头上戴着一顶已经褪了色的褐色水兵帽,帽子下面是一头浓密的红发,两条小辫子从帽子下面伸出来。
用普通人的眼光看,那是一个大约11岁的小女孩,一头红发、大大的眼睛、纤细的身材和满脸的雀斑,长得并不怎么漂亮,不过笑起来有一种活泼而生动的气质,身上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女孩看见马修朝自己走过来,马上站起来:一只手提着陈旧古老的手提箱,另一只手伸向了马修。
“请问您是绿山墙的马修·卡斯伯特吧?”那孩子用可爱而清晰的声音问道。马修还来不及回答,她接着又说:“十分高兴能见到您,刚才我还在担心着您是不是不来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您今晚不来,我就要爬上拐弯处那棵高大的樱花树去借住一宿了。您知道,在月光下,睡在白色樱花盛开的树上,一定相当有趣!就像睡在大理石客厅一样而且我还相信,就算您今晚没来,明天早上也一定会来接我的,是吧?”
马修笨拙地握着那女孩干瘦的小手,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心里已经有了谱。先把这个忽闪着大眼睛的女孩领同去,总不能把她就这么扔在这里吧。他要把她带回家让玛瑞拉和她解释,所有的问题都不妨拖到平安返回绿山墙农场再说。
“对不起,我来晚了,”马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跟我来吧,马车在前面,我来帮你提皮箱。”
“啊。我拎得动,”女孩很爽快地说,“提包不重,虽说我的全部财产都在里面,但确实不重,而且稍不小心,提手就会拽掉的,还是我自己拎着吧。尽管在樱花树上过夜想必会很浪漫,但您来了真是太好了!坐马车要走很远的路吧?斯宾塞太太说有8英里。我可喜欢坐马车了,真是太高兴了!能和您的家人一起生活,我真的很高兴。凶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真正被人当成一个家里人对待过。尤其在孤儿院里,虽然只待了4个月,但是我已经烦了。伯伯,您没尝过孤儿院的苦日子,一定不会了解。反正就是有想象不到的糟糕。斯宾塞太太对我说这样乱说话可不是好孩子,但我却不以为然。在那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想象。就是连幻想,也只能想象其他伙伴的将来,因为只有孤儿的身世可以编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关于别的孤儿的身世,我曾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幻想。幻想这东西挺有趣的,我曾幻想同桌的孩子实际上是个伯爵家的阔小姐,在她还是婴儿时就和坏心眼的奶妈朝夕相伴,而奶妈在告诉她身世的真相前就死了……我晚上睡不着时,就经常幻想。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所以好多人都说我太瘦了。但我总是想象自己长得很漂亮、胖乎乎的,脸上还有小酒窝呢!”
说到这儿,马修的小伙伴住嘴并且屏住了呼吸,原来他们已经来到了马车边。
马车上路后,直到一段陡急的下坡路为止,那女孩始终没说一句话。丘岗的道路,是把软土深翻起来延伸而形成的。道路两侧的土堤,有的地方比人头还高出数米,土堤上生长着盛开的樱花树和白桦树。
野杏树的一根树枝擦着马车的车身,小女孩伸出手就折下一根树枝。
P10-13
名师导航
认识作者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于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现在的新伦敦),她从小擅长编故事。其代表作品《绿山墙的安妮》,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
在她两岁时,她的母亲就因肺结核去世,她的父亲不久就再婚,小露西便被交由外祖父母抚养。外祖父母家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小露西在这里接受了外祖父母严格、近乎无情的教育。不过,这里的自然风景非常美丽,它培育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生热爱,这从她的作品中带有很强的诗意可以看出来。
内容梗概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个孤儿长大成人过程中的关于友情、责任和爱的故事。这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
文中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最后,安妮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绿山墙做了一名教师。因为她要照顾关爱自己一生的玛瑞拉,也要留住美丽的、记载着她童年梦想的绿山墙……
艺术特色
《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典名著,除了其故事能够引起孩子们心灵的共鸣和感情的共振外,还得益于作者独辟蹊径的表达技巧。
一、以小见大的立意方式。小说叙述了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领养安妮,在绿山墙的绿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向读者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奋斗,人生就会收获成功;只要有关爱,只要有感情,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二、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方法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这部小说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三、运用顺叙的结构方式。顺叙的方式有利于小读者抓住情节,不在情节上耗费太多精力,而重点关注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关注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安妮。
重要人物
安妮·谢利: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还长着一脸雀斑,从小丧失父母。几经波折,她鬼使神差地被爱德华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她新的生活。她性格直率、善良、勤劳,很珍惜友谊。她还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但由于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
黛安娜·巴里:安妮最好的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心地善良,性格开朗。
马修·卡斯伯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心地善良,不敢与玛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他是第一个发现“女孩调包事件”的人,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最终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