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罗斯铁路大纪行/行者旅行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陶东冬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17世纪还仅仅是叶尼塞河上的一个要塞港口,现在则是继新西伯利亚之后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乃至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百万。托“二战”时期工业西迁的福,这里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甚是发达,离城市不远就是著名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库大坝,在苏联时代是禁止外国人入内的。作为重工业城市,这里文化事业糟糕透顶,没啥东西值得一看,之所以在此停留纯粹是因为它位于新西伯利亚与伊尔库茨克中间,而且距离两地都是一夜路程,但很快我便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个城市有趣得紧,颇令人有惊艳之感。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火车站虽然是新站,却是古色古香,颇有19世纪之风。站前广场上有一喷泉,一石柱屹立其中,一黄金狮子立于柱顶,一爪持镰一爪持锹,正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区徽。火车站与老城区都在叶尼塞河的北侧,不过最古老的部分则是在新老城区之间叶尼塞河心的沙洲上——当年的要塞废墟便坐落在这里。

出了火车站,路过一个不知啥来头的纪念碑和大画家苏里科夫的半身像后,便来到了他的故居。苏里科夫是沙俄时代的大画家,尤其擅长重大历史题材,诸如《近卫军临刑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等名作均出自他手,可谓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头号历史文化名人。他出生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后前往彼得堡求学,从此便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他的故居是本市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20世纪中期的现代建筑中猛然蹦出一个1830年的哥萨克庄园:木制的院墙、木制的二层小楼、木制的室外浴室、木制的谷仓……以及庭院里的苏里科夫铜像。

沿列宁街继续步行十数分钟,便来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文学博物馆。这是一栋带阁楼的两层红顶木屋,具有那种俄罗斯特有的精致木雕装饰图案。原本对这个博物馆也没抱什么太大期待,进得其内却发现这是个极为全面生动、有趣的博物馆。这里介绍了19世纪的西伯利亚流放犯人们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严格地说他不是流放犯)等大文豪——他们虽然不是本地人,但都曾路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同时,博物馆还介绍了本地的民间文学与革命文学,以及今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文坛。博物馆的管理员大妈听说我们是中国来客大为惊讶,我便疑心这个城市没什么中国人,向大妈一打听却得到如下回答:“这个城里的中国人有很多,但从没有中国人来本馆参观。”嗯,不得不承认,这个答复令我这个中国人真是有些不大高兴。

方志博物馆位于叶尼塞河畔,紧挨着大桥。与其他外省的方志博物馆不同,此馆并非沿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旧房子,而是平地而起一栋现代化馆舍,而且还是古埃及神庙一般的建筑风格,看起来仿佛是夜总会……不过话说回来,这却是我们在西伯利亚乃至整个乌拉尔以东地区看到的最优秀的博物馆。该馆非但设备与陈列手段比起其他外省馆来先进了不少,而且还难得一见。(p18-19)

后记

历时两年,历经感冒、硬盘数据丢失等各种磨难,虽然比预计的时间延迟了不少,不管怎么说,终于是还是把游记完成了,实在是可喜可贺。这十几万字是一段漫长的修行,亦是一个严酷的考验。在动笔之前,我天真地以为游记这玩意儿靠兴趣与记忆就足够了,然而现在我才醒悟,这种长篇游记连载所需要的其实是体力、耐力、毅力、稍许的责任感,以及那种回忆往日好时光所带来的愉悦。也正是在这游记的写作中,我才发现当时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多的景致与经历,旅行真的是种遗憾的艺术呢!

目录

第一章 在西伯利亚的原野上

 第 1 天:中国的最后一天与俄罗斯的第一天

 第 2 天:赤塔之行

 第 3 天:在西伯利亚的原野上

 第 4 天:西伯利亚的巴黎

 第 5 天: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艳遇

 第 6 天与第 7 天: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

 第 8 天:“第三首都”

 第 9 天:不去不遗憾,去了也不遗憾

第二章 超级大国

 第 10 天:乌拉尔的圣彼得堡

 第 11 天:历史的沧桑

 第 12 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 13 天:最美丽的克里姆林宫

 第 14 天:过去与现在

 第 15 天:初到莫斯科

 第 16 天:悲剧的顶点

 第 17 天:图拉三宝

 第 18 天:“民科”的圣域

 第 19 天:在托尔斯泰面前

 第 20 天:燃烧的突出部

 第 21 天:“第四大工业城市”

 第 22 天:建城999周年

 第 23 天:沙皇与大牧首

 第 24 天: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第 25 天:手枪与钢琴

 第 26 天:基辅的后辈,莫斯科的前辈

 第 27 天:国家宝藏

 第 28 天:超级大国

第三章 北极之旅

 第 29 天:战舰、贵族、狗

 第 30 天:美轮美奂

 第 31 天:俄罗斯的民族魂

 第 32 天:偷得一日闲

 第 33 天:沙皇与红水兵

 第 34 天:政治史话

 第 35 天:前往北极

 第 36 天与第 37 天:北极圈内

 第 38 天:文化苦旅

 第 39 天:古老的新城

 第 40 天:“这就是俄罗斯!”

第四章 伏尔加河与顿河

 第 41 天:伟人长眠之所

 第 42 天与第 43 天:静静的顿河

 第 44 天:兵临城下

 第 45 天:人生处处有惊奇

 第 46 天:伏尔加河之游

 第 47 天:了不起的萨拉托夫

 第 48 天:萨马拉的大人物们

 第 49 天:最长的一日

 第 50 天:再见列宁

 第 51 天:俄罗斯人与鞑靼人

 第 52 天:明日再相会

序言

请注意,本文并不是你所熟知的俄罗斯旅游指南!

如果你是一个主流的跟随旅行团去俄罗斯的游客,那么本文对你几乎没有用处,你只要紧跟着导游的脚步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背包客,那么本文对你的用处不会太大——你肯定会把自己的大部分乃至全部时间用在莫斯科与彼得堡(当然这也的确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在两京之外的绝大部分地区,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英语其实用处不大),而本文的大部分篇幅却恰恰是介绍俄罗斯两京之外的其他地区。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勇敢的背包客,计划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挑战,那么本文很有可能还是会令你失望:在这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国度中,本文的作者却基本只在城市里驻足;在这个具有独特饮食文化的国度里,本文的作者却如《巴黎伦敦落魄记》里的奥威尔一般整天以面包夹奶油度日;在这个美女如云的国度里,笔者数十天却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艳遇……一句话,美食、购物、艳遇的国产游记三“神器”在这里一样也找不到。

甚至如果你想学习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文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和你一样,本文的作者并非专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这事儿似乎听说过一点,但具体情况又不是特别清楚”的对历史有点兴趣的爱好者罢了。

不过既然是一个票友写给另一些票友们的游记,那么就意味着你多少也需要一点点的历史常识——当然,不用太多,只要知道“莫斯科的西面有个城市叫做斯摩棱斯克,想当年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来着曾经在这里和俄罗斯打过仗”这样的地步就成,如果还知道“斯摩棱斯克旁边有个卡廷森林,斯大林在这里做过重要的军事部署,那就非常非常的理想了。

如果直到现在,你仍然没有把这本书放回书架而是决意继续看下去,那么恭喜,你很有可能找到了一篇真正适合自己的游记。请继续看下去吧,你将看到一个自己早已了解的俄罗斯,一个你以为自己早已了解的俄罗斯,以及一个其实你还不太了解的俄罗斯。

内容推荐

80后旅行家,花费52天,乘坐火车,穷游俄罗斯全境。

他穿越了光荣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从北冰洋的白海直抵大西洋,更曾游览过北极圈内第一大城市莫摩尔曼斯克,“二战”圣地伏尔加格勒,AK47的老家伊热夫斯克,以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城市。

在这本陶东冬著的《俄罗斯铁路大纪行》里,你会看到一个大家熟悉的俄罗斯,以及一个大家陌生的俄罗斯

但是无论如何,这才是最真实的俄罗斯!

编辑推荐

读陶东冬著的《俄罗斯铁路大纪行》,了解最真实、最直观的俄罗斯:80后旅行家乘坐火车,历时52天,横跨4个“共和国”,29个州/省,33个城市,200家博物馆,3年增删修改书稿,终带给读者一个最真实、最热烈、最直观的俄罗斯。

俄罗斯是否美女遍地?伏特加为何成为俄罗斯国民饮料?AK47如何被山寨版打死?莫斯科能否代表最真实的俄罗斯?

作家背起行囊,环游俄罗斯全境:深入北极圈内的最大城市摩尔曼斯克;参观“二战”圣地伏尔加格勒的马马耶夫岗;徜徉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这最为经典的俄罗斯首善之地;漫步鞑靼人的首都喀山与哥萨克的大本营顿河畔罗斯托夫;

也在这个北方冰霜巨人之国,进行了一系列充满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大冒险:被俄罗斯美女搭讪;穿越光荣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北冰洋的白海直抵大西洋;在AK47的老家伊热夫斯克把玩枪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