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动荡与稳定、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与头脑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种方式来诠释和面对,他们提供了足以穿越时空的、生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谭梦聪创作的《托尔斯泰--长存爱人之心》告诉你其著作中关于生死、青春、幸福、艺术,以及自我修为的思考和探索,一定能够给迷茫的现代人以深刻启迪。
| 书名 | 托尔斯泰--长存爱人之心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谭梦聪编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动荡与稳定、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与头脑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种方式来诠释和面对,他们提供了足以穿越时空的、生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谭梦聪创作的《托尔斯泰--长存爱人之心》告诉你其著作中关于生死、青春、幸福、艺术,以及自我修为的思考和探索,一定能够给迷茫的现代人以深刻启迪。 内容推荐 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却穷其一生为了个人、民族,甚至全人类而思考、抗争。其著作大多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包含着对生命和人类灵魂的深刻思考,代表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走进托尔斯泰的著作,必将开启一段奇妙的旅行、一次有益的对话。谭梦聪创作的《托尔斯泰--长存爱人之心》告诉你其著作中关于生死、青春、幸福、艺术,以及自我修为的思考和探索,一定能够给迷茫的现代人以深刻启迪。 目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代序) 第一章 自我的修为 第二章 生死的困惑 第三章 青春的箴言 第四章 艺术的魅力 第五章 幸福的指针 试读章节 如何生活 “肉体生命是罪恶和谎言。肉体生命的消灭便是幸福,我们应当心向往之。”苏格拉底说。“生命是个不应存在的东西。是罪恶,转化为空无是生命唯一的幸福。”叔本华说。“世上的一切,无论智、愚、贫、富、苦、乐全是虚空和无用之物。人一死,一切便都不存在了。因而这是荒唐。”所罗门说。“意识到痛苦、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就无法生活下去。要使自己超脱尘世,舍弃任何生存的可能性。”佛说。(《忏悔录》)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大正藏》)贫、富、苦、乐都是身外之物,心怀善意地感恩每个人、每一天,也许生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我懂得了,。一个人除了为自己个人的福利而生活外,还必定应该为别人的福利服务。如果要和动物世界作比较,就像某些人用动物世界的生存竞争来为暴力和斗争辩护时往往喜欢采用的做法一样,那么也应该从动物中选出蜜蜂这样的群体动物来比较,且不说人的内心注入了对他人的爱,无论人的理智还是人的天性都赋予人为他人和共同的人类目标服务的使命。我懂得了,这就是人的自然法则,人只有根据这条法则才能履行他的使命并因此成为幸福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私”这个词是很多人都不愿面对的,但又是人性中不可回避的一点。人的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特殊的禀赋,自然赐予这种能力并不是让我们各自生活就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我们必然要利用这种能力使这个集体凝聚并且推动其向前发展。这就需要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智慧凝聚一处来达成这一目标,一味自私只顾自己是无法融入社会的。 如果说,我们这种压迫人的社会罪恶就是大海,那么我们失落的那颗珍珠就值得我们献出全部生命来汲干这个罪恶的大海。尘世的王公也会害怕,而且会比海怪屈服得更快。但这社会罪恶并不是大海,而是一个腐臭泥泞的大坑,我们正拼命往大坑里倒自己的污秽。只要醒悟到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事,只要不再喜爱自己的污秽,假想的大海就会立即涸竭,我们就会获得那颗充满博爱的人类生活的无价之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个人时,我们常会思考自己需要什么,却很少反思自己做错过什么。太多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陷入到物质和欲望的漩涡中,以至于无暇顾及自身的变化。我们抱怨社会的复杂,却不愿承认自己也在为这种复杂“添砖加瓦”。洁净自己,才能发现生活的纯美。不说谎就意味着不害怕真理,不为使自己听不见理性和良心的结论而支吾搪塞,也不接受别人为此而作的支吾搪塞:不害怕和周围的一切决裂而独自坚持理性和良心:不害怕真理将使我们面临的那种情况,坚信真理和良心所指向的那种情况无论多么可怕。也不会比建筑在谎话之上的东西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活的真相总以比较残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欺骗自己或者听信别人的谎言。但谎言是经不起生活考验的,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美梦终究会落空。所以,不要欺骗自己,更不要欺骗生活。P18-21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评论家。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却穷其一生为了个人、民族,甚至全人类而思考、抗争。 我们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准确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他兴趣广泛,涉及语言、艺术、文学、宗教、政治、科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也因此成就了他在文学、哲学和思想领域的卓越成绩。他著作等身——除脍炙人口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童年》《少年》《青年》外,还有许多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中短篇小说和寓言故事。这些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包含着对生命和人类灵魂的深刻思考。 托尔斯泰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时刻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民的同情。他说:“对待人就不能没有爱心,犹如对待蜜蜂不能不加小心一样。”如果不这样做,结果只能是损人而又不利己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 托尔斯泰一直在积极探寻应当怎样更好地生活,怎样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他用一双悲悯的眼睛注视着世界,渴望用俄罗斯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唤醒被蒙蔽的人民。当春天来临时,看着大地上新长出的小草,枝头含苞待放的花蕾,托尔斯泰焦急地责备人类“无休无止地欺骗自己而且欺骗别人,折磨自己而且折磨别人”,完全不懂得欣赏“上帝为造福众生而赐下的这个世界的美丽”。 在审视人类和这个社会的同时,托尔斯泰对自身的要求也近乎严苛。他穷其一生不断地与自己所处的阶级斗争,也不停地同自己的思想斗争。长久以来,他坚持着一种苦修式的思考方式,不断质问自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俄罗斯文化传统中“圣愚”的形象特点。无论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还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都明显体现了托尔斯泰本人的深刻反思和对灵魂的拷问。 “圣愚”这个名词出自俄罗斯东正教,用来形容那些衣衫褴褛,带着镣铐,受尽苦难却在道德上圆满的人,一般会被当作圣人,这在俄罗斯文化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圣愚”两个字中包含的悲情、坚持和伟大总让人不免想起出自北宋大儒张载之口的“横渠四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是博爱济世的仁者之心,为生民立命是修身养性的自成之行,为往圣继绝学是穷经皓首的治学之志,为万世开太平是体恤众生的报国之梦。虽然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托尔斯泰与张载都相隔甚远,但心怀苍生的圣人们立下了相似的志向,做着相仿的努力。 不论是生活中甘愿放弃家族产业和农奴继承权,以求让自己和更多的人获得解放与幸福的托尔斯泰,还是画像中衣着朴素,表情凝重,眼神里流露出对世界、对人类的关怀和质疑的托尔斯泰,都以他的博大胸怀和悲天悯人之情,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圣愚”。 但正因为托尔斯泰的伟大,我们总感觉与他相距甚远,难以从内心和他接近。我们不明白他为什么拒绝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非要坐在书桌前为那些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的人而思考。但仔细阅读并细细品味他的作品后,我们会发现,他有着惊人的亲和力和对人生的洞察力。他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为生活而感到焦虑,有时甚至会不知所措;他也有过不好的嗜好——赌博,也为爱情而迷茫,也会为稿酬而写信催促编辑。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正是由于这真实的生活和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托尔斯泰写下了一部又一部巨著。这之中包含他对生活、人生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所以,走进托尔斯泰的著作必将是一次同他有益的对话,他所思考的,诸如生命的意义、生死的问题,也许正是你在踌躇的。我们从他的话语中也许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答案,但可以受到启发,激发对问题的思考。我们不能奢望成为第二个托尔斯泰,但起码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他的文字学会放下戒备和冷漠的面具,然后敞开胸怀,拥抱美好的生活。 本书特意从列夫·托尔斯泰的箴言中选取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并将这些内容分类编纂为五个章节,分别为“自我的修为”“生死的困惑”“青春的箴言”“艺术的魅力”和“幸福的指针”。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许多意味深长的话语值得一辈子玩味。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大师,在阅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