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是第1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共收10篇传记。王尽美、施洋、萧楚女、蒋先云、卢德铭、何挺颖、张子清、王泰吉、阮啸仙、邓发。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在穷困中刻苦学习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1918年去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以前,王尽美一直生活在他的家乡,在穷困中刻苦学习,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当时,世界和中国都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进行资本输出,疯狂地争夺殖民地,终于在1914年至1918年,发生了为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尚未结束,在资本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了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处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中的中国,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了在中国投资开矿、设厂、筑路等特权的帝国主义列强们,疯狂地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掀起了野蛮的瓜分中国的恶浪。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对德国宣战为名,夺取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并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妄图独吞中国。被帝国主义炮舰政策吓得失魂丧魄的中国反动政府,不断地进行丧权辱国的卖国活动。这样一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然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并不屈服。他们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进行着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义和团的怒吼声尚在回响,辛亥革命的炮声又震撼着中国的大地。但是,这些革命斗争都没有成功。清朝皇帝倒台后,北洋军阀登场,其卖国罪行不但毫无减少,反而变本加厉。中国人民依然呻吟在茫茫的黑夜中。
帝国主义侵略的触角,逐渐地伸展到了中国的穷乡僻壤。王尽美的家乡莒县,离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青岛比较近,受帝国主义的侵害更是首当其冲。同时,这里又是土地兼并特别严重的地区,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异常残酷。再加上各霸一方的反动军阀和遍布各地的土匪,敲诈勒索,奸淫掳掠。因此,这里广大的劳动人民,终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的北杏村,是乡村封建制度的一个典型。全村三百多户人家,除十余户地主外,其余都是佃户。当权的地主老财们,强令贫苦农民在村子四周筑起了高大的土围子,在村内修了前、后、东、西四条呈口字形的平整的街道,号称棋盘街。该村十几家地主的住处,都是砖墙瓦屋,深宅大院,派头十足;而佃户们住的地方,则是残垣断壁,茅棚土屋,简陋不堪。只从住房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个阶级矛盾十分明显的村子。
王尽美的家,处在村子的东南角,地主冠山堂家对面的一个小胡同里。他们家里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的是租赁了地主家的三间东厢屋。这房子本来是地主家堆放破烂杂物的地方,非常矮小,连一般身躯的人都必须低头才能出入,既阴暗,又潮湿。王尽美家里也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着地主的几亩山岭薄地,维持着啼饥号寒的生活。王尽美出生后四个月,他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下祖母、母亲和他三口人。两个寡妇守着一个幼儿,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要想挣扎着活下去,那是多么不容易啊!
王尽美幼年所处的那种环境,读书本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他祖母和母亲对他这个独生子异常疼爱。她俩把全家未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孩子的前途上,殷切地盼望着这个幼儿长大成人以后,能有所作为,以改变家庭的穷困处境。所以,他母亲曾想尽了办法,要叫儿子读点书,但终因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办到。后来尽美能够读书,完全是个偶然的机会。原来在尽美八岁的那年,本村王姓地主见山堂家召请了一位老先生,准备为其年已九岁的乳名叫祥的孩子设塾启蒙,想寻找一个年龄相当的孩子陪读。尽美的母亲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后,立即托人去说,愿让尽美去陪读。该地主见尽美聪明伶俐,就满口答应了。P2-3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