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食小材胜小药(大医生的调心膳)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董峰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CCTV-4《中华医药》特邀嘉宾、中国著名私人保健医师、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最美医生”称号获得者董峰,继《养心》、《调心》后推出进阶权威作品《小食小材胜小药(大医生的调心膳)》。书中,大医生的调心膳,让你从日常的一餐一饭、一饮一啄中解读出健康的密码。

内容推荐

养心是养生“最高境界”,把心调好病不找。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董峰把最具中医特色的几种手段并用于养心,自创了调心话→调心针→调心罐→调心药→调心膳的“五步调心疗法”,并自成一派。 其中,调心膳是从调理膳食入手来调心护体的办法。比如,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思虑过度都有对应的调心小食方。

传统养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西谚有云“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都强调了饮食对一个人身心的塑造作用。希望通过《小食小材胜小药(大医生的调心膳)》这本书,让大家对饮食重视起来,并且从日常的一餐一饭、一饮一啄中解读出健康的密码。把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吃饭,变成对疾病的治疗,变成对生命的修行。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不管是防病还是治病,相信书中所讲的小食材都能帮到你。

目录

序言 病从口入,也会从口出

第一章 病从口入,吃错了当然会生病

 1.中国人爱吃,但总是胡吃

 2.很多病,都是错误饮食结的果

 3.吃出来的病能吃回去吗?当然可以

 4.吃对固然重要,心情好病才少

 5.生病了,要忌口,但不要盲目忌口

 6.长期积累的病,用小食小材慢慢调

第二章 “一年五季”,我们中医怎么吃

 1.中医说的吃,首先要接地气

 2.春宜升补,重在养肝调气血

 3.夏宜清补,重在养心清内热

 4.长夏淡补,重在健脾祛湿益气

 5.秋宜平补,重在养肺调脏腑

 6.冬宜温补,重在养肾补气血

 7.酸甜苦辣咸,五味吃对,效果佳

 8.青红黄白黑,五脏都是'好色之徒'

 9.寒、凉、平、温、热,食物的五性要记牢

 10.你要记住,很多药只能治标,治本还是靠食疗

 11.食疗不是要你顿顿都吃同样的食材

第三章 15种常见慢性病,小食小材有大效

 1.糖尿病:苦瓜、黑木耳降血糖

 2.高血压:芹菜、海带来帮忙

 3.高血脂:燕麦、山楂降脂小能手

 4.痛风:黄瓜、冬瓜助你排出尿酸

 5.慢性便秘:香蕉、苦荞来清肠

 6.慢性腹泻:乌梅、荔枝止泻强

 7.胃胀气:萝卜、金橘消胀好处多

 8.慢性胃炎:山药、小米相宜

 9.消化性溃疡:蜂蜜、甘蓝抗菌养胃

 10.脂肪肝:用苹果、荷叶减肥消脂

 11.胆结石:金钱草、蒲公英利胆排石

 12.慢性肾炎:自古鲫鱼、鲤鱼能治水

 13.久坐腰痛:黑豆、田七养肾各显神通

 14.失眠多梦:酸枣仁让您睡眠香

 15.缺铁性贫血:红枣、猪肝能补血

第四章 10种妇科常见病,小食小材就是宝

 1.月经不调:羊肉、当归都有效

 2.痛经:红糖、红花帮你缓解

 3.阴道炎:扁豆、大蒜帮你告别难言之隐

 4.膀胱炎:西瓜、葡萄生津利尿

 5.宫寒:小茴香、桂圆肉来温暖

 6.乳腺增生:紫菜、玫瑰花体贴

 7.流产之后:益母草、阿胶疼女人

 8.乳汁不下:这样喝汤才管用

 9.子宫肌瘤:茯苓、桃仁效用大

 10.更年期:莲子、银耳给你好身心

第五章 10种呼吸道疾病,小食小材胜过药

 1.风寒感冒:紫苏、生姜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薄荷、金银花清热效果好

 3.寒咳:葱白、大蒜为你通宣理肺

 4.热咳:雪梨、藕汁清肺火止咳嗽

 5.燥咳:枇杷、柚子皮养阴生津

 6.咽炎:无花果、麦冬滋阴润燥利咽

 7.支气管哮喘:杏仁、百合润肺平喘

 8.支气管炎:山药、芦根清热泻火润肺

 9.慢阻肺:桑叶、白果疏风化痰补肺气

 10.鼻炎:辛夷、黄芪善通鼻窍益气固表

第六章 14种小儿常见病,小食小材小病消

 1.积食:炒麦芽、炒山楂减轻肠胃负担

 2.痢疾:马齿苋、扁豆花止泻暖胃

 3.百日咳:罗汉果、刀豆是偏方

 4.湿疹:薏米、丝瓜可健脾祛湿

 5.流行性腮腺炎:黄花菜、牛蒡疗效好

 6.小儿便秘:红薯、胡萝卜能通便

 7.小儿厌食症:酸奶、西红柿增进食欲

 8.小儿遗尿:荔枝、鸡内金补养脏腑

 9.小儿夜啼:龙眼、淡竹叶安神助眠

 10.小儿夏季热:瓜类、三鲜饮清热解暑

 11.麻疹:香菜、荸荠可以透疹除热

 12.水痘:甘蔗、冬瓜皮能清热消肿

 13.猩红热:橄榄、五汁饮清热生津

 14.手足口病:栀子、白茅根清热解毒除湿

第七章 9种身体虚证,小食小材调理好

 1.气虚:人参、牛肉补气强身

 2.血虚:乌鸡、猪肉让你面色好

 3.阴虚:鸭肉、鸡蛋滋阴润燥生津

 4.阳虚:韭菜、枸杞子温中潜阳补虚

 5.肺气虚:燕窝、花生补肺气润肺阴

 6.脾阳虚:糯米、猪肚温中散寒养胃气

 7.肾阳虚:泥鳅、海参让你不再腰酸腿软

 8.心气虚:黄鳝、樱桃补心气安心神

 9.肝血虚:鸭肝、墨鱼滋阴益血养肝

第八章 提高身体免疫力,小食小材抗衰老

 1.排毒养颜防肿瘤,经常喝它就对了

 2.想要感冒少,饭桌上这类食物少不了

 3.简单的食物,却能补气补血健脑益智

 4.养胃降糖的双重功效,千万别错过它

 5.抗菌消炎保护心血管,它是好的药

 6.抗氧化、防衰老,女人吃它能补血

 7.有效的抗癌药,菜市场都能买得到

 8.既补肾阴又体贴血管,不妨每天嚼几个

 9.杀虫抗痨,这种瓜的功效与众不同

 10.减脂抗癌的小水果,经常吃点很养人

第九章 日常身体做保养,小食小材离不了

 1.养护肠道防便秘,这种食材效果好

 2.保护脑部还补肾,男人应该多吃点

 3.头发不白耳不聋,吃它养肝和肾

 4.滋润皮肤和毛发,此物养肺又补血

 5.心脑血管不衰老,秘诀就在海里找

 6.呵护男性性功能,吃它补锌很重要

 7.强健筋骨巧补钙,老人小孩都需要

 8.滋养女性内分泌,懂女人就是它

 9.眼睛疲劳别着急,吃对水果养眼

 10.养护咽喉呼吸道,适当吃它有奇效

后记 发挥药食同源的力量

试读章节

10、你要记住,很多药只能治标,治本

还是靠食疗

药物的出现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它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一重又一重防护,让人的生命长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于是,古往今来,生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发现很多人进入了一个误区:“没事,我平时没条件考虑身体的感受,生病了吃点药就好了。”

当我劝我的很多患者,一定要饮食规律保养脾胃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是这么回答的。我能理解,他们有人工作忙,天天扒拉两口快餐填饱肚子就行,不大可能自己在家精心烹饪食物;有人工作时间不确定,很难按时按点吃饭;还有人纯粹是任性地满足口腹之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不要觉得“生病了有药”呢。生病了是有药,可是药不是什么好东西。打个比方,生病就好像失火,是紧急事件,这时候通常需要药物来救火。然而火势得到控制以后,消防队员一定要撤离的。

消防队员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我相信谁也不喜欢消防队员出现在自己家里,我们吃药也是这个道理。

大家一定要明确一个观念,不是说你生病了、吃了药,就万事大吉。你想想,家里失过火以后,虽然火被及时扑灭了,但是你家里还会是原样吗?肯定不是,一定会或多或少都有损失。吃药也一样啊。

我从来不否认药物的作用,否则我也不会去做医生。但是,我绝对不盼着大家吃药,那意味着身体内有异常的紧急事件。我更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用饮食好好调养身体,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压根不给灾患任何机会。

更何况,对于很多疾病,药物还束手无策。比如很多慢性病,高血压、高血糖等,都需要患者终身服药。那意味着,你所服用的药物,其实只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抑制症状,让你的各项指标暂时正常。因为,它原本就是治标的,很难治本。

对于引起这些症状的根源,药物没有办法得到消除,这也是由药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的职责原本就是救火。没有人愿意把药当饭吃吧?不是因为它不好吃,而是原本它救火队员的身份就决定了它的举动非常直接,然而也有一定的伤害性。

中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一个观念“上医治未病”,这是非常正确的。有人可能会问:“没病治什么呀?”没病要防病,这才是上上之策。

比如,现在很多人得癌症,那么我们年老以后得癌症的可能性也很大。怎么办呢?与其等到得了癌症再伤筋动骨地折腾,肯定不如在还没有得癌症的时候,用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癌症,让身体一直保持健康状态。  所以,我必须跟大家明确,有病不吃药,这是不对的。但因为有药而不怕生病,这更是错误的。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尽量避免生病,这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而这也是食疗最拿手的事。

11、食疗不是要你顿顿都吃同样的食材

有一个道理,我刚当医生的时候,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常识,大家应该都了解”,所以不曾刻意跟人强调。然而很快我就发现不是那样的,还真有不少人这么干了——听说什么食物对自己的疾病好,就顿顿吃,天天吃。

有句话叫“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不管是过少还是过多,都有麻烦,我们吃东西也一样。再好的东西,不管是海参还是人参,让你天天吃,谁的身体都受不了。

即便是我给你推荐的食疗方,是跟你自身体质非常切合的食疗方,也不是让你顿顿都要吃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坚持饮食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化的基础上,适当多补充一些你的身体缺乏的食物。关键是,一定要坚持。

假如你试图用食物,在一两天之内、一周之内、一个月之内就调理出阴阳平衡的身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食物本身的安全性决定了它没有那么强力的效果。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为了让食物更早发挥疗效,就出现了上述错误做法。

我的一个患者曾经振振有词地跟我说:“食物发挥作用不是慢吗?那我就多吃点,顿顿吃,早点让量变达到质变。如果每天吃一顿需要半年,那我顿顿吃,就只需要两个月吧。”

当时我有点哭笑不得:“你除了调理身体,还需要保证身体的日常活动有足够的营养供给。顿顿都吃相同的食物,且不说你腻不腻,营养能跟得上吗?

“且不说你顿顿吃温补的食物会不会让身体上火,即便你这样做把脾胃虚寒的毛病调理好了,结果身体又出现各种虚证,你怎么办?继续这样做?”

这肯定是不对的。大家一定要记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食物,万紫千红才是春。只有五色、五味、五性搭配,才能调和出最能满足身体需要的食谱来。除非是急病忌口期间,否则绝不建议大家饮食过于单一。

现代营养学建议我们每天吃20种不同的食物,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努力满足这个目标。另外,即便你每天吃大拌菜,里面有十几种蔬菜,天天吃,这也是不对的。在后面的章节,我给大家讲食疗,讲各种食材和小食方的作用,是想让大家掌握基本的食物常识,尽量不要“胡吃”“吃错”,甚至吃出病来。

至于食疗方案,我不大可能给你们,因为我不清楚你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以及年龄、性别、体重、既往病史、有没有药物干扰,不能就这样不负责任地制订食疗方案,更不可能告诉你们所有得某种病的人都要吃某种食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才是完美的食谱。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记得。

P32-35

序言

病从口入,也会从口出

有一天跟朋友们聚会,刚进屋就听到一位朋友正在侃侃而谈:“能吃能喝不算强,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看到我进屋,他说这是他听来的,觉得特别对,正好我来了,给大家说说是不是这样。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的确是这样,用肚子吃饭那是为了求得温饱,用嘴巴吃饭那是贪图享受美食,用脑子吃饭,才是对健康负责。

站在中医的角度,最好的医生,不是能够治好疑难杂症甚至绝症的人,而是能够阻止疾病出现、发展,甚至从来不让自己生病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

所以,这给了我一个提醒,如果能够教大家懂得防病、治病的知识,这岂不是善莫大焉?当然我肯定不能通过一本书就让大家成为医生,给自己用药。用药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大事,我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食疗就不一样了。如果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将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传统养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西谚有云“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都强调了饮食对一个人身心的塑造作用。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构思。

我们的老祖宗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健康的饮食理论来保养身体。比如,南方气候湿润容易使体内产生湿气,四川人通过吃辣来除湿,而广东人通过喝汤来除湿。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年四季什么蔬菜都吃得到,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差别已经不再明显,国外的食物和饮食模式也非常流行,但我们的身体还没有进化得这么快,这就人为地吃出了很多毛病。

所以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让大家对饮食重视起来,并且从日常的一餐一饭、一饮一啄中解读出健康的密码。因此,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从众多食物中,我为大家选择了下文你们将要看到的那些。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我们长期没吃对东西或者饮食不节,当然会生病,但是话又说回来,吃错了会让我们生病,那吃对了能治病吗?当然能,这就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些食物具有很好的治疗疾病的功效,只要您选对了、做的方法对了,也吃对了,病灶一样也能消除,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病也可以从口出”。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我有针对性地指出了某些食物的食疗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食物就没有价值,营养全面、均衡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上来讲,没有哪一种食物是不好的,也没有哪一种食物是最好的,关键是你要会吃。  即便是那些最普通的食材,也是吸收了天地精华而生长出来的,如果把它们用对了地方,或者通过和其他食物的合理搭配,功效不比药物差。

我的身体很健康,但并不是吃保健品吃出来的,繁忙的工作也不允许我每天都去健身房健身,而且出于工作需要,我得天天坐着,还要经常加班……这样的生活方式算不上健康,但我懂得食物的性味和搭配,也就能够给身体尽可能好的滋养。

现在,我希望上天给予我们的这种福泽,能够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不管是防病还是治病,相信这些小食材都能帮到你。

后记

发挥药食同源的力量

洋洋洒洒写了十多万字,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每次在给大家用药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药方上的字越少越好。但是每次给大家讲食疗知识时,就觉得应该多多益善,总也收不住。因为世间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虎狼之药效果虽快,可是对身体的扰乱同样也强。但食物就不会,它润物细无声地滋养我们,非常平和,而且非常有效。

我给大家讲了那么多食材,不厌其烦地讲述其中每一种的功效,根本目的在于想引起大家对食材的重视、对一日三餐的重视、对食物搭配的重视。如果我们能够把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吃饭,变成对疾病的治疗,变成对生命的修行,这不是太好了吗?

中医一向讲究医食同源,食材和药材一样,都在成千上万年的历史中,适应了一方水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特性为我们服务。当我们体内的阳气少了,就用阳气大的物质来补养;我们体内缺少阴液了,就找阴气重的物质滋阴。不管是药物,还是食物,都是同样道理。区别仅仅在于“气”的强弱。强的为药,弱的为食。

有人觉得,食材的疗效太慢,确实,大部分食材不像生姜一样,它们见效慢,但是药效坚实而长久,并且让人安心。那种属于食物的平和之气一点点地渗入脏腑,滋养五脏,不知不觉中,为你养出正气来。

我们为养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要知道,药物的功用在于祛邪。而食物,主要是扶正。它们所养出的这种正气,你可以称之为免疫力,这才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这么多年来,我见过太多患者得了不该得的病,见过太多人死伤于无知。所以,用食物来养病、治未病的观念,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每一天、每一顿饭,你吃了什么、没吃什么,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反应。日积月累,你的身体已经被食物重塑。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you are what you eat.

除了选择食物,还要注重烹调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花费大量的篇幅为大家放上食谱。按说,哪家做饭的人没有自己的一套烹饪方式呢,而且很多都是大厨级别,用得着我这个医生来教?但实际上,可能还真的需要,因为,你懂得怎样吃更美味,我懂得怎样吃更健康。

我们烹饪食物,并不仅仅是为了把它做熟,或者把它做得更好吃。而是要让食物在水与火,也就是阴与阳的洗礼中,在与其他食物,比如葱、姜、蒜的性味调和中,变得对我们的身体更加有益。所以,同一种食物,用哪种烹饪方式,和哪些食物一起吃,对身体起到的食疗作用差别很大。

这些道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领会,并且会带着敬畏之心来对待你的饮食。  纸短言长,想要叮嘱的话不可能说完。我只能祝福聪明的你举一反三,在小食材中发现一片大天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