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繁荣与危机(清代儒学)/儒学书系/华夏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梁从峨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乾嘉汉学是清代儒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形态,它借反对理学空疏的考据之风而兴起,又因无力回应晚清社会的剧变而被今文经学所替代。以明清交替以来重要学者的学行为线索,介绍乾嘉汉学之兴衰的学理嬗变及其社会原因,是梁从峨著的《繁荣与危机(清代儒学)/儒学书系》的主要内容。

内容推荐

《繁荣与危机(清代儒学)》由梁从峨著,讲述的是:清朝建立后,官方尊朱学而抑王学,暗含着贬低明代儒学传统的意味。清初学者或以经史之学补救王学之空疏,或以古学、实学取代理学传统,力挽儒学流弊。乾嘉汉学借反对理学空疏的考据之风兴起,成为清代儒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形态。随着世事变迁,学界先锋以学术寓意时政,乾嘉汉学因无力回应晚清社会的剧变,在今古学之争中被今古经学所取代,古典儒学传统也渐近尾声。

目录

一 清初儒学的对立与转型

 1 晚明大变局

 2 清初的庙堂理学

 3 黄宗羲对儒学的总结

 4 考据学的兴起

二 乾嘉汉学

 1 官方对经学的重视

 2 吴派与皖派

 3 汉学的极盛

 4 戴震的反理学思想

 5 汉学的困境

三 今文经学兴起与传统儒学的终结

 1 今文经学

 2 龚自珍与魏源

 3 经学的瓦解

试读章节

顾炎武抗清

明末文人结社的风气十分浓厚,有的社团组织非常严密,并有较强的功利目的和政治倾向。而贯穿崇祯一朝的复社,将众多文社归于其旗帜下,拥有数千成员,是当时最大的文人社团。在政治立场上,复社与东林有一定的承继关系,所谓“吾辈嗣东林而起”。复社的成员与东林人士有很大的联系,有一些本是东林党人,比如钱谦益、黄道周等;还有很多是原东林名士的子侄、学生,如顾宪成、高攀龙、左光斗等人的后裔都有参加复社的经历。

在学术上,复社与东林的延续在于反对当时的空虚学风,复社领袖张溥将明末的败亡气象归因于此种学风,认为士人高谈心性,以至于“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人才日下,吏治日偷,皆由于此”。复社自形成之日起,其成员即以“兴复古学”相标榜,他们研究古代的各种典籍,以“务为有用”为宗旨,广涉“兵刑钱谷”等经世致用的实学,为明末的学术氛围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在复社成立的初期,仅十七岁的顾炎武就曾人社。他早年参加复社固然是为了更利于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但这段经历应该也对他崇实致用之学风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复社“兴复古学”的学术主张,有某种以经学取代理学的意味。张溥在复社中要求成员都“毋读非圣书”,以读经、通经为主要学习内容,为“将使异日务为有用”做准备。顾炎武的家族在明朝历代为官,几位先祖如顾鉴、顾济曾任刑科给事中,顾章志曾任南京兵部尚书,他们精于刑法、兵器、军制、财赋等事。可见顾氏家族有别于传统的理学儒臣,对于经济之道有很深入的体验,这应该也使顾炎武特别能认同复社提倡实学的主张。

顾炎武二十七岁时,“秋闱被摈,退而读书。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明末儒生敢于匡救天下的心胸抱负,在顾炎武身上有集中的体现,是以他日后会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底,鲁王朱以海在一些浙江士绅和义军的拥立下监国于绍兴,故明的臣民们还在做最后的抵抗。但是江南的情势已经完全崩坏,整个闰六月,清军在嘉定战斗十余次,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嘉定三屠”,两万余嘉定军民遇难。七月初六,清军攻陷昆山后随即屠城,死者四万人。

顾炎武也曾上书弘光朝廷,对军事、财政等事务提出过一系列建议。江南各地的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与同窗归庄等人也弃笔从戎,投入苏州、昆山等地的战斗中去。顾炎武的胞弟顾缵,即在这次的昆山战斗中殉国。在战乱中,顾缵的妻子引刀自戕,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砍断右臂,二人重伤后才得幸免。

顾炎武幼年曾被过继给已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由寡母王氏抚养成人。昆山失守后,顾炎武赶回常熟探望其嗣母王氏。王氏闻昆山之讯后,绝食而终。王氏临终前给顾炎武留下遗训,要他无忘旧国之恩,无为异国臣子。王氏殉国之后,顾炎武悲痛非常,先后书写诗与行状,记录了这一段家仇国恨。此后的几年内,顾炎武还参与了许多反清活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剃发”本是满族人的生活习俗,在满族多年的扩张战争中,这种习俗逐渐成为强迫异族归顺的政治行为。顺治元年(1644)四月,清军在入山海关后即令城内军人剃发。全面而严厉的“剃发令”,大约是自次年五月后开始推行的。清廷在江南奏捷后明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尽管多尔衮为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后世一般认为他有五大弊政,即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尤其是剃发,一夜之间便上升为满汉矛盾的焦点,引起了汉族军民的强烈抗争。清军南下期间发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腥残酷的历史事件,都与“剃发令”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剃发令”刺伤了汉人的民族自尊心,而知识分子感受到的刺痛尤甚,亲历者黄宗羲将其视为清廷对汉人精神的“暴秦”之举。顾炎武在含恨剃发后曾作《剪发》(亦作《流转》)一诗:“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P7-10

序言

《华夏文库》发凡

毫无疑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问与出版理想。我们不禁要问,在2l世纪初叶,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发轫初期,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我们正在或者将要追求什么?我们能够成就或奉献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进程?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于是,有了这套《华夏文库》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探视其他文化精神内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与世界各文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其他文明所发现、所挖掘、所认知,汉语言正在生长为世界语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借助这样一种正在成长着的文化自信、自觉、开放、亲和之力,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眼光全面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与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处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今天,重新思考我们先人的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与哲学思考,找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与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何优秀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宣说自己、弘扬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们策划组织这套《华夏文库》的初衷,还在于让当下的知识青年全面系统瞭望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全景,并借此能够对更为深广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比较认知的基础。此其二。

顺势才能有为。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交汇处,信息文明带领我们从读纸时代进入读屏时代,以智能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书籍呈现方式正在与纸质书籍争夺阅读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在领悟数字技术,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视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在生发和原创着当今时代的文化。由此,我们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由纸质呈现而数字呈现,由数字呈现而纸质呈现,以多媒介的书籍呈现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四者结合,共同筑成《华夏文库》以奉献给信息文明时代的新读者。此其三。

总之,这是一套——专家大家名家写小书;以最小的阅读单元,原创撰写中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社会文明系列主题与专题;以图文、音视频多媒介呈现的方式,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主旨是为了让世界与中国共同了解中国的——大型丛书,借此,复兴文化,唤起精神,融人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