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充斥市场,其中昙花一现的为数不少。可这一套讲述中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在台湾地区竟热销了十几年。不止一所中学把她定为国文(即语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购买此书,作为今后三年的参考必备书;有的学校干脆按此书布置假期作业,某日读某章、答某题,规定得十分详尽;网络上,能搜到针对此书编写的测试题,已发表到第十几回(篇)——专门就一套课外读物编写习题,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科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或参考……此书在台湾再版数次,印刷无数。
这样一套书,课上要读,假期要看,作业以它为依据,考试以它为准绳……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引发学生反感吧?可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据台湾不少高中老师反映,接触此书后,“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这就是《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
这套书在大陆也有骄人的销售业绩,曾荣获“全国优最畅销书奖”,被选入“希望书库”,并列入教育部“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影响了一代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脉络清晰,轻重得宜。涉及的文学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部)。诗赋散文、小说戏曲,无所不包,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作者侯会在写作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老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之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
——台湾书评家 小莫
这是为青少年写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深入浅出的流畅口语写成,刚好适合非文学出身如我者来阅读。它虽然是文学的,但更是基于史学源流的叙述,读它,有一种“归乡”、“回甘”的感觉。
——台湾台东育仁中学校长 王锦升
我很纳闷:家里有几书柜文学书籍,上中学的儿子从来不翻,有了相关问题,只翻这本书,而且总能查到要找的东西——书都给翻烂了。
——大学教授 柳俊杰
我儿子就读于一所中学名校,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可读了此书后,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非闹着改学文科——他后来学的是广告传媒,毕业后还挺有出息。一本书改变他的人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北京读者 赵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