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将军市长(潘朔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潘先林//冯晓澜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潘先林、冯晓澜著的《将军市长(潘朔端)》是潘朔端先生第一部小传。潘朔端,云南省威信县人,儿时起便胸怀大志,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考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成为从云南大山中走出的英雄将军,带领滇军健儿参加台儿庄血战,作战异常英勇,后因负伤被迫调离前线。在后方养伤期间,潘朔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为其日后带领184师发动海城起义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潘朔端回到家乡,成为了昆明市第一任市长,任职期间潘朔端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稳定了昆明社会秩序,解决了当时一系列问题,为春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推荐

潘先林、冯晓澜著的《将军市长(潘朔端)》介绍了潘朔端将军戎马倥偬的传奇经历,由将军到市长的身份转化,及潘朔端身为昆明市长的主要政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潘朔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为读者刻画出一位台儿庄血战的英雄、海城起义的领导者、昆明市的建设者,引发读者从不同角度审视著名历史事件,进而以宏观历史为背景,感受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小中见大,体悟历史。读者如切身经历般准确地把握潘朔端的人物性格,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判。

目录

大山之子

 命运

 少年风华 求学路漫漫

 心怀大志 冲破藩篱

黄埔雄鹰

 广州 风华正待读书时

 惠州 牛刀初获小试场

 南昌 梦碎缘起

 上海等待

滇军新壮

 云南军官候补生队

 邂逅

 又一次抉择

抗日名将

 弓箭在腰奔赴前线

 浴火 台儿庄战役

 疗伤 思想的滋养

韬光养晦

 荆途

 蛰伏

 入越受降

海城起义

 北上航行

 酝酿

 海城起义

 铸就人民军队

 在解放战争中

人民市长

 新政初期,解决社会积弊

 基础建设 民生工程

 建设保护绿色春城

正气长存

 点滴生活

 历经“文化大革命”

 学习不止胸怀坦荡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命运

一位从乌蒙山走出的将军——潘朔端,早年投奔黄埔,初战北伐,请缨抗战,血洒疆场,带领三迤将士发动海城起义,奔向光明。从出生、求学、参军、从政……纵观潘朔端一生,似乎一切早已注定,使他必然成为云南的骄傲。

潘朔端生于云南省威信县乌蒙山区长安乡潘家山福元榜,父亲潘发仁是晚清秀才,在当地小有名气。家中薄治田产,经营祖辈遗留的二十多亩地。但由于乌蒙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当地土壤贫瘠,潘家生活也算不上十分富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初八,潘家大院热闹非常。这天,潘老爷的第三个孩子出世,他就是潘朔端——潘家次子。心情大好的潘老爷特意请来族中长辈为儿子相面。老人看了看孩子说道:“排行三者多为性格怪僻,加之又出生于潘家山,性情则重山峰之罡气,命硬而克家,两山合则成‘出’字,出则背乡叛族,将来必定远走高飞,不成将军便为盗贼,并非喜兆。”潘老爷一听,不免牵挂起孩子的未来。前思后想,潘老爷给儿子取名潘孝源,乳名唤作小三,“小”同“消”音,以求消解儿子命中灾劫,指望儿子成人后安分守己,孝顺父母。

志存高远之人终究会冲破限制,他们绝非池中物,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大展拳脚、一鸣惊人。老先生一语成谶,潘朔端注定要走出大山,成就一番事业。那条路崎岖坎坷,却是潘朔端的必选项。潘朔端将军不但成就了自己,更成为我们这些后辈的榜样,后生望着他坚毅独行的背影,纷纷踏上人生旅途,寻找属于自己的目标。

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能力与他承担的责任成正比,生活毫无悬念地成为能力培植的试炼场。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潘朔端经历许许多多的苦难,磨砺意志,坚定信心,使他纯朴厚重的大山情怀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沉稳坚强。

一直以来,面对“潘朔端将军”,我不知道应怎样描写,用什么方式能将他的坚定、信心、挣扎、决心……带到大家面前。资料稀少并不是原因,恰恰相反,能说的故事太多。就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脑中突然闪现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潘朔端将军便如此,真切地活在云南人民心中。他是好人、好市长,他的好近乎理想,好到有点不真实,却又真实存在,昆明城中随处可以发现他带领一代人奋斗的痕迹。长期征战的辛劳,弹片创伤皮肉的痛苦,一些常人看来似乎不通情理的自律……这一切也只换来潘朔端的一句“理所应当”。其实,我们并不懂他,因为他如此传奇,似乎很虚幻,却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潘朔端躺在病床上,是不是终于能够长舒口气儿,放下了生前的一切,将片刻安宁留给自己和家人?《海城起义》中记载,在身体情况最糟糕的时候,潘朔端有过片刻清醒,他张开双眼,看见身边看护自己的护士,说道:“小鬼,不用管我……你需要休息,快回去……煮几个鸡蛋吃……”我就知道我又错了,即便死亡临近,潘朔端还是在为他人考虑。如此看来,潘将军又是最好懂的人:他是一个云南人,一个一生舍弃自我,为他人追求幸福的人;一个将一生献给理想,献给云南的人。有一篇写潘朔端将军的文章,篇名特别好——《他与春城,四时同春》。对昆明人来讲,他早已融进心里,既是一位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市长,又是一位慈祥可亲的师长。就这样,再没有—种形象比潘朔端将军来得更真切、更振奋人心。

少年风华求学路漫漫

像所有比较富裕的家庭的孩子一样,七岁的潘孝源进入私塾接受传统启蒙教育,诵阅《三字经》《百家姓》,聆听《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但潘孝源却摆脱了中国传统读书人思维僵化、行为保守的惯有模式。经典教育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结合深沉的秉性,愈发锤炼出坚毅不阿的个性。难怪有不少战友回忆潘朔端时说,在潘将军身上看不到武将的冲动,却多出一份类似爱国文人的豪迈和细腻。P2-5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后记

书稿即将出版,心情却极为复杂,有感动,有感谢,有感慨,也有仍然没能写出具有学术意义的《潘朔端传》的遗憾,甚至愧疚。

潘朔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影响,仍有诸多湮没的过程和情节还没有发掘出来,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潘朔端的一生,始终站在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列。作为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跃马沙场,浴血杀敌,践行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敢为天下先,战场起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美籍传记作家江南(刘宜良)曾在《龙云传》中说:“云南军队(滇军)在东北战局中的倒戈起义,是国共东北对峙形势急转直下的重要因素。”作为市长,任职时间最长,为昆明城市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昆明人民的衷心爱戴。他刚强坚毅,而又温良谦恭,是对云南“大山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赓续千年云南精神的杰出代表。

潘朔端出生于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他的成长经历和英雄事迹,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学习榜样,成为了指路明灯。1999年3月,笔者曾在博士学位论文“后记”中写道:“由于家族的关系,我的祖辈及父辈们曾与民国时期的滇军有较深的关系。在184师潘朔端师长的周围,集结了一批他的家族子侄,如我的伯父潘为江及堂伯父潘为汉、潘为明、潘为湘等。……在我的脑海中,似乎清晰地看到了他们走过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的脚印,那就是险峻的环境和贫困的生活铸就的坚韧顽强和自强不息。”

笔者求学期间,得到潘为汉(又名潘越)伯父的关心和帮助。他带领我拜访了潘朔端的夫人宋平女士,多次往还,聆听教诲,加深了我对潘朔端的人品及性格的认识。

书稿由冯晓澜执笔写作,笔者审订修改。潘朔端的女儿潘海黎、潘海义、潘海霞和潘海鹰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诚挚的帮助,补充了大量史料和人物细节,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核正及修改,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应该说,这是本书稿能够完成并出版的关键,同时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书稿的撰写和出版,是责任编辑云南人民出版社的金学丽老师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审订修改及校对联络中,云南大学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谭世元付出了辛劳。

最后,对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长辈亲人、专家学者、责任编辑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我们学识和水平有限,书稿中难免存在缺漏甚至错误,诚恳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