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可克达拉之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扬才//闫欣秋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这天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向太原城垣发起总攻,至上午10时许,战斗胜利结束,宣告阎锡山在山西38年统治的覆灭。枪炮声停止了,太阳出来了,红红的,暖暖的,驱散笼罩在城郭上空的硝烟,大街小巷初现春色。一些胆小的市民也慢慢钻出地窨子,汇人街道两旁的人群中,欢迎解放军进城。

其后数日内,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赈济灾民。他们在全市各个街区支起大锅,为穷苦的市民熬小米粥。面黄肌瘦的老人、妇女、儿童,一个挨一个排着长队,等待分得一碗粥。有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快饿晕了,刚分得一碗,就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

“小鬼,慢点喝,别烫着了。”分粥的解放军战士温情地说。

“我奶奶还躺在病床上,三天没吃上东西了,再给我奶奶舀一碗,行吗?”小男孩央求道。

此时,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从分粥点经过,也帮助小男孩求情,说:“我认识他,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您再给他一碗吧。”说完,他走到那位解放军战士跟前低声说:“他爷爷是给地主做长工累死的,他娘是太原陷落后被日本鬼子糟蹋死的,他老爸十年前走西口被国民党抓壮丁,至今下落不明。我的住处离他们家较近,认识他,怪可怜的。”

“好,再给你奶奶一碗!你叫啥名字?”解放军战士一边慷慨回答,一边从锅底捞上稠稠的一大勺粥,倒进小男孩的碗里。

“我叫李尕娃。谢谢解放军叔叔!谢谢解放军叔叔!”尕娃手捧一大碗粥,向那位解放军战士连鞠三躬,急忙向家里走去。

没走几步,尕娃又转身来到那个小青年跟前,问:“春秋哥,你从这里过,又不领粥.上哪儿去呀?”

“听说解放军要招新兵,我到市军管会去看看。”青年小伙答道。

“啊,要有好消息,可得告诉我呀!”尕娃心里惦记着病床上的奶奶,双手紧捧粥碗,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赶去了。

这位从分粥点经过的青年名叫晏春秋,山西霍州市人,是太原市进山中学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还未找到工作,在太原市临时租了一个住处,靠给市民拉煤球维持生活。他和尕娃说完话,急忙来到市军管会门前,一眼就望见墙上张贴的布告。消息是真的!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军卫校要招收军医班学员,基本要求是本人自愿、身体健康、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男女青年均可,报名时间从5月15日开始,报名地点设在杏花岭体育场。

晏春秋看完布告就往回走,刚刚回到住处,尕娃就慌慌张张跑来,一头钻进门,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春秋哥,我奶奶不行了,你快去看看吧!”  “走!”晏春秋跟着尕娃急跑来到他破旧的家,进门一看,尕娃的奶奶已经咽气了,尚未瞑目,似乎在盼望尕娃回来。尕娃猛地扑在奶奶身上,“奶奶!奶奶……”泣不成声。面对这凄惨的一幕,晏春秋也不禁潸然泪下。尕娃年纪这么小,家里又一贫如洗,丧事怎么办?晏春秋只好找来几个好心的邻居帮忙,将尕娃奶奶的尸体用一个草席和一床破被裹起,运到城外一处荒地掩埋。从此,尕娃就与晏春秋形影不离,靠临时帮人拉煤球度日。

“春秋哥,你报名参军,我咋办?不,我不能离开你,我也要报名参军去!”尕娃恳求说。

“你还只有十三岁,又不识字,解放军会收吗?”

“咱们试也没试,怎么知道解放军不收呢?”

“对,应该试试。”晏春秋不忍心丢下尕娃,便答应了。P2-3

后记

世界上有一种缘分叫邂逅。2015年初冬的一天,两位南北万里相距、素不相识的离、退休老人在兵团第四师师部所在地——可克达拉市不期而遇,一位叫闫欣秋,一位叫吴扬才。二人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闫欣秋给吴扬才讲述了兵团第四师过去光荣的历史和今天非凡的业绩。

兵团第四师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曾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新疆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1954年,五军十五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在西北边陲伊犁河谷屯垦戍边,成为伊犁垦区的先驱者、创建四师的开拓者。当时,那里沙丘连绵,风沙肆虐,军垦战士们吃着苦野菜,住着地窝子,但他们坚忍不拔,豪情满怀,打造万亩条田,把“老鼠都不去的地方”变成了塞外江南。随着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战士火热生活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在全国上映,主题曲《草原之夜》优美的旋律扣人心扉,人们也记住了一个叫“可克达拉”的地方。

兵团四师经过三代军垦人60年的奋斗,先后荣获“中国薰衣草之乡”“中国冰葡萄酒之乡”“全国超细型细毛羊基地”等诸多称号,培育了“伊力特”“伊帕尔汗”“伊珠”等一批国内、疆内知名品牌,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职工群众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为设立可克达拉市创造了良好条件。2015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可克达拉市,兵团第四师干部职工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实现了由“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历史性转变。

闫欣秋解放初期随部队进疆,1954年响应号召脱下军装、就地转业、成为兵团农六师五。农场的一名军垦战士(后番号改为兵团第四师66团)。60多年来,他先后搬家4次:1957年结婚时住的是地窝子,后来住上土墙平房,再后来搬进砖瓦房,十几年前住上了楼房。闫欣秋说起团场居住条件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没想到当年这片广蓁的荒芜之地由一首优美的歌曲一跃变成一座美丽的城市,这是几代军垦战士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巨变,他们在屯垦戍边的事业中为国家、为新疆、为兵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

青山不墨千秋画,大地无弦万古琴。如今,可克达拉市正以闫欣秋所在的六十六团为中心,迅速拉开城市骨架。迎宾大道、镇江大道等24条主次干道陆续建成,排水、给水、供热、电力管网等工程基本完工,核心区亮化工程有序推进。年轻的可克达拉市,生长着绿意,荡漾着诗意,演绎着传奇。闫欣秋见证了可克达拉的全部变迁,他的经历就是成千上万老一代军垦人的缩影。可以预料,在不久的未来,可克达拉市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的一颗璀璨明珠。  吴扬才听完闫欣秋的讲述,热血沸腾,浮想联翩——这不就是一部现成的生动而感人的小说题材吗?于是二人紧密合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联袂写成中篇小说——《可克达拉之恋》初稿。然后,作者将初稿送交兵团四师各级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审读,听取意见,经修改,最后承蒙郑州大学出版社审定出版发行。在此,作者对《可克达拉之恋》的成书和出版曾经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一切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兵团第四师及全体军垦战士!

吴扬才闫欣秋

2017年10月18日于可克达拉市

目录

第一章 情定古都

第二章 天各一方

第三章 追逐琴声

第四章 行路漫漫

第五章 风雨如晦

第六章 乍暖还寒

第七章 桃李成蹊

第八章 桑榆为霞

后记

内容推荐

吴扬才、闫欣秋著的《可克达拉之恋》是一部中长篇小说,本书以虚构的形式,以西部“可克达拉”的开发、建设为着眼点,讲述了男主人翁从内地通过参军来到可克达拉,女主人翁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在内地的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也追随男主人翁来到可克达拉,并和男主人翁一起投身到可克达拉的建设之中,贡献智慧,挥洒青春和汗水。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女、好友以及好友的子女长大后也纷纷来到可克达拉,为可克达拉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体现了老一代军垦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编辑推荐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这天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向太原城垣发起总攻,至上午10时许,战斗胜利结束,宣告阎锡山在山西38年统治的覆灭。枪炮声停止了,太阳出来了,红红的,暖暖的,驱散笼罩在城郭上空的硝烟,大街小巷初现春色。一些胆小的市民也慢慢钻出地窨子,汇人街道两旁的人群中,欢迎解放军进城……

吴扬才、闫欣秋著的《可克达拉之恋》讲述了男主人翁从内地通过参军来到可克达拉,女主人翁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在内地的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也追随男主人翁来到可克达拉,并和男主人翁一起投身到可克达拉的建设之中,贡献智慧,挥洒青春和汗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