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一句鼓励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之心,但是大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成才。其实,如果把握好了,父母只需要说一句鼓励的话,就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
许多父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说一句“其实你很棒”,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很大的鼓励,并听从父母的引导,慢慢努力,最终取得一定的进步,甚至还会做出很大的成绩。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考试失利或者犯了错误时说“你真是糟糕透了”,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也许还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因此,想要好好管教孩子,让孩子成为父母心中的“龙凤”,父母就要好好利用鼓励的作用,也许你们的某一句鼓励的话就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
岳秋林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虽然不是后进生,但每次考试都属于中下流。在学校里,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她,很少对她进行指点和引导。在家里,父母工作都很忙,不太关心她的学习,也很少责备她。虽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批评,但岳秋林很痛苦,每天都过得不开心。
一天放学后,岳秋林又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简单地和爸爸妈妈打了招呼后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了。
“这孩子,怎么一回来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里?”妈妈不高兴地说。
“可能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你去看一看。”爸爸冷静地说。
“好吧。”妈妈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去敲了敲女儿房间的门,同时问道:“我能进来吗?”
“可以。”岳秋林回答的声音很小。
妈妈推门进去,看见女儿的眼睛红红的,关心地问:“怎么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和我说说吗?”
“妈妈,我们的考试成绩又下来了,我还是没有进步。我已经上初二了,这个时期很重要,万一基础没有打好,就没希望考入重点高中了。”岳秋林伤心地说。
“孩子,其实你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方法对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总会取得进步的。”妈妈听了笑着对她说。
“真的吗?”岳秋林很少听到妈妈的夸奖,她有点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别太难过了,好好想想提高自己成绩的办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妈妈微笑着说道。
“嗯。”岳秋林笑着点点头。
得到妈妈的鼓励后,岳秋林冷静地想了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认真分析了优等生们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她果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孩子,你真棒!”爸爸妈妈看着岳秋林的成绩单高兴地说。
“其实都是妈妈的功劳。”岳秋林高兴地说。
“怎么是我的功劳呢?”妈妈笑着说。
“您的一句鼓励的话让我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成为优等生的。”岳秋林笑道。
故事中的岳秋林之所以能够取得进步,最关键的是得到了妈妈的鼓励,而妈妈的鼓励也只是一句简单的“其实你不比任何人差”。可见,父母不经意的一句夸奖是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推动孩子不断地努力,从而取得进步。
卡耐基是美国的“现代教育之父”,也被赞为“20世纪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很多人认为,卡耐基小时候应该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所以才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但事实恰好相反,小时候的他很淘气,经常给父母找麻烦。
“该死的,你又做了什么?”一次,卡耐基在和伙伴们玩耍时把家里的钟表摔坏了,父亲非常生气。
“只是一个钟表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对怒目圆瞪的父亲,卡耐基不以为然地说。
“你真是镇子上最可恶的孩子,上帝啊,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父亲大声骂道。
这时,母亲走过来说:“别这么说,我们的儿子很好,比很多男孩都好,说不定还会成为镇子上最有成就的人呢!”其实母亲只是随意说的,她不想再听到丈夫责骂卡耐基,便打断了他的话。
P3-5
每一对父母都把孩子当作家庭的重心,孩子也都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人中龙凤。这是因为孩子未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的教育,而在父母的教育中,又以沟通和言传身教最为重要。
出类拔萃的孩子多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成果,而问题孩子则多是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到位的产物。孩子的很多优点和问题大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素质的折射,父母往往是孩子优点的培养者和问题的制造者。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并非是责骂孩子,而是反省自己:是否与孩子进行了充分有益的沟通?是否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否恰当地表扬或者批评孩子?是否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聊家常……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先学会了解孩子。面对“00后”的孩子们,很多“70后”、“80后”的父母都无所适从。双方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父母耳提面命的问题,孩子们往往不以为然;孩子们追求崇尚的事物,父母往往嗤之以鼻,由此导致双方在很多方面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代沟。
代沟的确普遍存在,但并非不可逾越。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关注孩子们喜欢的事物,如当红的明星、各种休闲游戏、新的时尚观念、流行语等。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父母也许能够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对孩子而言,倘若父母很时尚、很开放,他们也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
因此,要想更好地教育、培养孩子,就必须解决亲子沟通的问题。父母适当做出改变,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就能融入孩子的世界,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有:多倾听少唠叨、与孩子换位思考、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等。
需要强调的是,“唠叨”是一种让人反感的沟通方式。父母在与孩子聊生活、聊学习时,切忌一味地唠叨,要先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孩子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在选择教育方式时也才能有的放矢。此外,即便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重视倾听,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打开孩子的心扉,如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改正错误。
苏联作家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曾说过:“青年的思想越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越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可见,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升自身的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时时刻刻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健康的身心和出色的能力。
本书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从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人手,以培养优秀的孩子为目标,从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关爱孩子、如何给孩子做榜样等方面,向父母讲述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关键点,让父母更称职、更智慧,让孩子更出色、更强大。
郭志刚编著的《父母这样说孩子才肯听父母这样教孩子才优秀》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从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入手,以培养优秀的孩子为目标,从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关爱孩子、如何给孩子做榜样等方面,向父母讲述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让父母更称职、更智慧,让孩子更出色、更强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与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说、会听、会做的父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出类拔萃的孩子多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成果,而问题孩子则多是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到位的产物。孩子的很多优点和问题大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素质的折射,父母往往是孩子优点的培养者和问题的制造者。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并非是责骂孩子,而是反省自己:是否与孩子进行了充分有益的沟通?是否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否恰当地表扬或者批评孩子?是否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聊家常……
要想更好地教育、培养孩子,就必须解决亲子沟通的问题。父母适当做出改变,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就能融入孩子的世界,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有:多倾听少唠叨、与孩子换位思考、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等。
本书为郭志刚编著的《父母这样说孩子才肯听父母这样教孩子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