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越说越来气,一探手便将丈八蛇矛抓了过来——这蛇矛向来与他形影不离,就跟第三条胳膊似的——恨不能当场把孔明戳个窟窿。
张飞正要起身,旁边突然伸过来一只手,手上提着酒觞。
“张将军,酒可够?各位大人为了区区在下召开如此盛大的宴会,在下实在不知如何感激才好。”
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孔明。他说着话给张飞的酒盅里满满倒上酒。张飞十分震惊,张口结舌。
孔明脸上堆满粉丝见到偶像般的笑容。
“哦……哦……”
张飞无语应对,姑且先一口喝干了杯中酒。
关羽也是一脸惊愕地瞪着孔明。这家伙什么时候冒出来的?难不成一直躲在张飞背后?他虽然认定到刚才为止孔明绝对不在这里,但现在孔明就在眼前,不由得失去了自信。
“诸葛先生。”
关羽向孔明打了声招呼,然后旁敲侧击细细询问,试图找出他刚才不在宴会的证据。但不管是张飞和赵云从一开始的小孩子吵架(“你妈是肥猪!”“你妈才是!”)发展到最后动真格的时候(“有本事到外面干一架”)引来刘备费尽力气的劝架;还是糜竺挑衅简雍说他的黄色玩意儿都是老一套,导致简雍拿出文字无法形容其万一的超级珍藏(宫女与太监的蕾丝游戏之类的东西)炫耀,把周围本来色眯眯的人们都吓得脸色发白(“敢说这种事情你不想要脑袋了”),赶紧把他的嘴堵上;以及诸如此类只要不在现场亲身体会就不可能知道的羞耻Play,孔明全都知道。问到最后,口齿已然不清的关羽干脆挑明了说:“先生真的在这儿?”
他这样一问,孔明“唰”的一声取出白羽扇,朗声说道:“关将军,您适才一直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吧。这场宴会是为我而开,我感激涕零还来不及,哪里有中途退场的道理?”
孔明的酒量如海,至少说远在关羽张飞二人之上,这一点早在隆中一夜就已见分晓。就算强词夺理说什么“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到底喝没喝”,那也是没用的。
关羽和张飞继续烦恼了一阵,不过宴会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很快就把孔明的事丢到脑后去了。
之前宴会里当然没有孔明的身影。
那么,孔明到底使了什么手段呢?我若是在这里解开谜底的话,未免会剥夺读者的乐趣,所以就不说了。就算认为我这不是礼仪而是借口,那也只能任由各位读者大人去想了。
孔明在隆中卧龙冈的庭前行“站”之事。
站这个字,是驿站、中继站的意思,也被用在“兵站”之类的军事用语中。但它原本指的却只是占据一个地方不动的意思。
如“站”的字义所示,孔明一味呆立在树旁。 近日来孔明似乎心无杂念探讨这个“站”。
“站”也和华佗的五禽戏一样,属于最古老的气功之一种。虽说方法极其单纯,但随着功力的加深,就可以实现百病不侵、天人一体、宇宙合一的效果,是个非常古怪的养生之术。不过虽说古怪,但能让孔明如此热衷研究,恐怕确实有什么惊人的效能吧。总而言之,这是异端之术,却也并非邪道。
当年孔子曾经谆谆教导:“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明却只拣异端来做实践研究(他觉得有危险的就拿诸葛均试验),间或加以新工艺的改造。
P6-7
却说。
其实《三国演义》中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神秘设定。
《演义》本身似乎也在努力抹杀这一可疑的神秘设定,至少不像让它浮上表面,然而哪怕只是稍微露一点马脚,也会立刻经由说书人之口宣之于众。可以说《三国演义》的主持人罗贯中并没有完全成功地封杀这一设定。
这个秘密设定毫不留情地打碎了那些认真的读者——譬如企业经营者什么的,他们总以为《演义》是依据史实而写成的本格历史小说——苦恋般的希望,将之拖入深邃恐怖的幻想地带。不过当今的日本人连哈利波特都可以像永恒的历史人物一样接受,《演义》大约也没问题吧。
这一引发踌躇、不安与困惑的神秘设定,从后汉初年某位白面书生遭遇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超常现象开始……
事情发生在洛阳清明(冬至之日起第一百零五日),恰是后汉始祖光武帝刘秀在御园举行盛大赏花会之时。
赏花正酣,却见一位白襕角帯、纱帽黑靴(就是那种游手好闲的打扮)的书生悠然而至。他手中提着酒壶酒盅,背上背着琴剑书箱。书箱里的书恐怕并非纸质,而是竹简木简,所以像是背着巨大的柴薪一般,让人不禁惊讶这赏花的行李未免太多了些。白皙书生坐到柏树下,独自一人鸣琴饮酒,也不赏花,却取了书简专心阅读。举止果然怪异。
这书生名曰司马相如。
他埋头阅读,读的大约是史书,连时辰都忘了。读到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一段的时候,恐怕已经大醉了。
“始皇帝,你这无道恶君!我若是皇帝,必然要诛杀你这恶贼,使天下万民平安。”
他这番话脱口而出,声音极大,
“始皇帝屠杀百姓,又不仔细掩埋,连天地都为之腐蚀。这般逆贼纵然只是猖狂一时,但竟能窃位为王,要说这是天帝之选,也未免选得太过了。始皇帝之后,刘邦、项羽争霸若狂,民众只能继续饱尝涂炭之苦……”
这时候恐怕异次元的大门突然打开,仲相掉进了另一个世界。
繁花争艳的御花园中忽然没有了访客,却出现了五十名官员,对仲相口呼“陛下”。看那些官员的打扮,不是世上的凡人,乃是天界的仙人。
“哎,怎么喊我陛下?”
仲相诧异之时,官员中的一位代表说道,
“臣等封玉帝敕旨,向陛下奉上六样礼物。”
说着话便剥去仲相身上的衣服,给他给他套上皇帝的龙袍,又说“此处非陛下的居所”,将他塞进龙凤装饰的奢华舆辇,把他强行拖走,恐怕是送去了天上。早在这时候就有UFO的外星人绑架人类问题了。
接触者司马仲相一头雾水地被架进宝殿,塞到了九龙金椅子上。尽管情况如此异常,仲相倒也没有慌乱,适应得很好。面对官员们叩首所行的万岁之礼也是点头相应。
他原本就是爱做梦的家伙,不知道这样的表现是该说他浑身是胆,还是糊里糊涂,总之就不是普通人。
“陛下虽然是陛下,不过此时天下乃是光武帝治理,所以陛下若是自称陛下,大概立刻会被视为谋反而遭讨伐。”
官员淡然说起现实与非现实混同的情况。
“诸爱卿找朕有何事?”
已经适应了的仲相问。
“请陛下仔细打量四周。”
仲相依言,立刻发现自己被送到了另一个地方。只见殿额上写着“报冤殿”几个金色的大字。
官员中的八位代表再度拜倒。
“陛下,臣等惶恐,不过此地确实并非人界,呵呵,乃是地狱。”
他们说的话都像是伊曼纽·斯威登堡、鲁道夫·斯坦纳之流,就算熟悉了他们的思想也禁不住想吧书扔掉的。
报冤殿是阴曹地府的法庭。阎罗大王当下貌似不在。官员道,
“有事需请陛下裁决。”
“好,我来裁决!”
话说,裁决什么来着?
……
“再有仲相,汝之判决且算合格。交汝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
就这样预定了天子之位的司马仲相暂且在天界待命,等待与诸葛孔明开始激战的时候。再等两百年(天界的时间流逝和人界完全不同)就能当上真正的天子了。如果还有像秦始皇那样的家伙在的话,那就把他们斩尽杀绝,顺便向百姓展示自己的慈爱。
也就是说,《演义》是由前汉立国时的抵牾引发的超越时空的因缘,是了结宿怨的内部斗争(与老百姓无关)。曹操以无比凶悍的霸道突飞猛进之事,也得到了天帝的认可。斥责他罪大恶极的人可是大错特错了。
上面说的就是一个喜欢做白日梦的青年,他的经历如何成为《演义》的暗线。话虽如此,对于汉族最早的实质性统一王朝的创始人刘邦,信口攻讦到如此地步,大约可以说是对历史的否定吧。就算是出于娱乐目的,也是十分可怕的。
这是各种“说三分”中流传下来的故事,起源相当古老。后来这些故事被统一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其中有些删改,但整体的气质和色彩是不可能完全漂白的。
“天界诸神早已画好了人类历史的设计图,人类只不过是照此表演的棋子罢了。”这种主题在基督教、佛教、道教、神秘主义、存在主义,乃至科幻小说、少年漫画中都能见到,今天也是屡见不鲜。
但是,“说三分”的主人公孔明,既是凡人,也是天界的神仙。我一向认为,孔明是那种就算对方是天帝也不会对他的胡作非为忍气吞声的人(当然我也不喜欢孔明是由蒯通转生的说法)。不过有可能孔明自己也参与了这份设计图的制作,甚至连这一隐秘设定也是孔明的虚实计策之一,不能用“对神的反抗”一以论之。
顺便说一句,如果要问“说三分”的另一位主人公是谁,那绝不是刘备、关羽、赵云、马超之辈,,也不是被嗤笑为缩头军师的司马懿(刚才被“绑架”的天子司马仲相已然脸面无存了),而是张飞张翼德。据说城里的孩子只要听到张飞的暴力犯罪,特别是对曹操一方的疯狂杀戮和破坏,都会眼睛放光,以无邪的童心大加赞赏。关羽虽然也有很高的人气,但和张飞相比到底还是带有一点理性和智慧,孩子们大约敏锐地感觉到了他的卖弄,不像对张飞那么喜欢。孩子这种东西,特别是男孩子,最喜欢怪兽怪物怪人这一点,古今皆然。
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人气偶像都是孙悟空、张飞这种打打杀杀的英雄。张飞尤其和孙悟空不同,他没有对神仙的反抗,只是自顾自地牛饮,进行毫无理由的反抗(但是没有司法解释说醉酒犯罪可以减刑),以解放自己的压力,贯彻遇佛杀佛之道。不管是孔明还是张飞,孩子们(也包括一部分成人)就是喜欢这种超级乱来的人物。
不过说不定这也是孔明的计策,是为了树立张飞放浪不羁的形象,将众人的注意力从自己的怪异行为中转移开来(这个看法有点太穿凿附会了)。
言归正传。至少《演义》中并没有人物表现出自己知道这条暗线,唯独孔明的言行举止中略微显出一点类似的味道。
话说回来,《演义》的暗线是不是真的起到了效果,我是很难判断的啦。
小说中到处列举出处是很麻烦的,所以正史我写为《三国志》,而将《三国演义》及其派生的各类书籍写为《演义》加以区分。
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或日本的各种三国漫画、小说里,孔明都是神机妙算的军师、超人般的人物。然而在《孔明你又调皮了》这本小说中,孔明却以完全意想不到的面貌登场了!作者酒见贤一笔下的孔明其实是个爱搞怪、穿着奇装异服、喜欢滔滔不绝谈论宇宙的奥妙、自信过剩且心机超重的怪人一个!走到哪里都是一副羽扇纶巾的打扮,和张飞赵云斗智斗勇。本小说继《孔明,你又乱来了》之后,记述了孔明进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和刘表之间的故事,以及曹操第一次围剿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揭露了许多三国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让人屡屡捧腹。完全颠覆过去的历史观,却又合情合理,令人拍案叫绝。
孔明初出茅庐以后,一次放火烧了博望坡,二次放火烧了新野,百姓们究竟作何感想?会不会把他当成魔界出来作乱的怪物?
明明留下来完全可以活命,十万百姓跟着哭哭啼啼的刘备来到刘表墓前,又一直排着长队到了长坂坡,死伤大半,到底是为了什么?
刘备明明知道自己照顾不来这么多百姓,为什么要带着他们龟速前进?
话说长坂坡一战为何关羽不在?明明是一桩小事为何诸葛亮偏要把一员大将支开?是因为如果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在的话,不能胜敌会打破刘备军的神话吗?
酒见贤一编著的这本《孔明你又调皮了》讲述从孔明初出茅庐到长坂坡之战的刘备军经历,夹叙夹议,从现代观点解读历史,合情合理的分析让人捧腹不止。本书和《孔明,你又乱来了》是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