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明波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回不去的故乡

小军

第一次见到小军的时候,只记得他比较害羞,话不多。他是我内弟的发小,一起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2000年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加之家里又比较拮据,于是就没有再继续学习,回家找了一些零工做。

岳父家住的地方叫陈庄,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差不多是城市的边缘。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平房,是北方常见的独门独户的式样。大门平顶,两侧贴着大幅的春联,进门一个水泥砌成的屏风,上面彩绘一些富贵延年家业常青之类的图案。主体的楼房在屏风的左侧或者右侧,四四方方,分隔成包括客厅、卧房、厨房在内的或多或少的几间房。邻居家的房子高矮也大体相似,前后相连再盖上很少的一段围墙,就围成了一个独立的院子,院子里大多种些四季常青的花草。这些规规整整的房子往往连成一片,中间由一些东西或者南北走向的水泥路分割成自然的居住单元。小军家就跟我们在一个单元,隔壁第三家。

小军听说我内弟回来了,从外面骑了摩托车赶过来,正遇上我们在吃饭,于是就坐下来在旁边和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我是南方人,下车到家的时候岳母已经下了一碗面来吃,到吃饭的时候就有些撑了。北方人家自家做的馒头面又实,个儿又大,我碍于面子不好推辞,只好皱着眉头就着汤往下咽。小军在旁边看见了,嘿嘿地笑,也不说话,偶尔拨弄着手机。他瘦瘦高高的个头,额头上有些抬头纹,脸色有些黑黑的,典型的北方汉子的样子。等我们吃好饭,他高兴地站起来,微哈着腰,憨憨地笑着,两手很自然地插进牛仔裤兜里。

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小军的情景,除了他憨厚的笑容,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听说他后来做过保安,但觉得太枯燥,由于对做菜有些兴趣,于是就在大学城的对面租下一间店面,做一些小吃和炒菜。大学城的学生不少,学生经常成群结队地出来改善生活或者吃个消夜,小军的生意居然红火了起来。

第二次遇到小军就是在他的小店里。那次回去时间很仓促原本没有计划要过去,但是小军还是打了好几个电话过来催我们,我们想想也好,去看看他,顺便捧个场。没想到那天晚上他的小店的生意很火爆,小小的饭店挤得满满的。小军和几个来吃饭的学生商量了一下,腾出位子,把我们安顿到了靠里的一张桌子上。小军兼着炒菜还要跑堂,穿花一般照顾着四个桌子的客人,还是一脸憨憨的笑。我们的菜很快就好了,水煮花生,家常豆腐,还有几个冷盘,味道相当可口。小军在忙的间歇就跑过来和我们碰杯,擦擦汗陪我们喝一杯冰镇啤酒。

客人慢慢稀了,小军干脆打了烊陪我们喝。看得出来小军很兴奋,他很高兴我们能来。我们说客人这么多怎么照顾得过来,小军说他正想把旁边的一家五金店的店面也租了,店面扩大之后让老爸和刚过门的老婆也过来帮忙,一个负责跑堂,一个负责点菜和收银,自己则安心做菜,还可以增加几个菜式。

那天大家都很开心,饭后他们几个发小陪我熬夜打牌。小军坐在我对门,那晚他手风很顺,和了好多把。我注意到他的脸色还是黑黑的,由于兴奋,泛着微微的红色。我不太会打牌,经常点炮,那个时候小军就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一下,还是那种憨憨的、羞涩的笑容。

后来就好几年没有再见到小军了。村里开始拆迁了,大家都人心惶惶地,岳父和内弟也没有再提过小军的近况。再后来,听说村里拆迁意见不统一,同意拆迁的一些人拿了补偿款走了,也有不愿意拿补偿款的。毕竟祖祖辈辈生活了很多年,许多人家不愿意搬走,听说因此还死了人。小军家和我岳父家是最后一批同意拆迁的,小军的爷爷也是在那个期间去世的。

2011年,决定同意拆迁后不久的那个夏天,我们回家安顿老人,住了一段时间。我们回去时,原先的庄子已经不认识了。水泥路两旁的房子有的已经搬空,有的已经拆掉,只剩下三五家还在生火做饭。以前夏天的时候,水泥路的两旁,一到傍晚太阳下去了,就坐满了乘凉的邻居,三五成群地聊着家长里短。现在水泥路两旁则堆满了拆掉的木头、砖头,有些杂物还挤到了街中间,人走过去要小心翼翼,以防被钉子扎着。

就在那条堆满杂物的水泥路上,我再次看到了小军。他推着一辆板车,上面放着生火的家什和几张桌椅,后面跟着他的爸爸和奶奶帮他拿着碗筷和饮料。我这才知道他已经快一年多一直待在家里了。大学城对面的小吃店虽然生意不错,但是第二年就被人把店面收回去了。回到家,小军一边和村里谈拆迁的事,一边做起了大排档的生意。因为村里拆迁队的工人很多,他的大排档每天晚上倒也非常红火。

小军很快就支起了他的大排档摊子,还架了音响招徕客人,水煮花生和啤酒的味道很快就传了过来。小军很大声地招呼我们过去喝酒,给我们摆了几个爱吃的冷盘,啤酒也给我们满上了。拆迁的工人和村里没有搬走的几个年轻人在几张桌子上就着花生喝着啤酒,小军穿花一样招呼着他们,给他们添些酒菜。

小军过来倒酒的时候我很突兀地问他以后怎么办,他笑了笑说,先干完这一段时间再看吧,顺手点了一支烟。路灯掩映下,小军的抬头纹好像更多了,脸色还是黑黑的。不远处,小军的老婆挺着大肚子在收拾一张桌子,不时地朝我们这边关切地瞅瞅。

那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没有喝多久就散了,临走的时候内弟放了两百块钱,压在啤酒瓶底下。小军看到我们起身,远远地喊,多坐会儿吧,一会儿就忙完了过来陪你们。我们头也不回,说,不了。小军喊,那你们慢走,明天过去找你们玩儿。他特地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我们走的方向,憨憨地笑。

那个晚上,巷口小军的大排档摊位上,一直到很晚还在重复地放着凤凰传奇的歌: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飘荡……P3-7

后记

如果说在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上,有什么身影是我一直在追随的话,那么有两个人,一位是写出《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路遥,还有一位是写出《我遥远的清平湾》和《我与地坛》的史铁生。最早我与史铁生结缘,是他的《我遥远的清平湾》这篇文章,那几乎是我最初最美好的阅读体验,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上午,我坐在晒谷场的一个角落,边晒太阳边读这篇文章,内心倩起温暖而又滋润的感觉。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是文坛兴起先锋和伤痕思潮的一个年代,也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我不停地阅读史铁生,阅读刘震云,阅读冯骥才,当然还有马原和余华。因为当时才十几岁,信息来源十分闭塞,以至于我并不清楚为什么是那样一个时间点有那样一次文学爆发。然而这样的阅读是如此美好,至今难忘。

我阅读《平凡的世界》是在路遥去世之后。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当时有一份杂志叫《朔方》,写信来让我做兼职记者,寄来的资料里面就有一本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从那篇文章我才了解到《平凡的世界》。那是一个冬天,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窝在宿舍里读完了这部三卷本的巨著,合上小说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于是走出门去,校园里的夜灯已经亮了,北方独有的凛冽的寒冷气息刺骨而来,可也无法平息我内心那股热腾腾的冲动。

至今我都坚持认为,我读过的最好的文字是《我与地坛》,没有之一。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即使我反复诵读这篇短短的文章,我仍然能够感觉到第一次阅读时的那种温暖而又滋润的感觉。从人生的角度来说,史铁生一定是有很大的缺憾的,他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时代失去了身体上的自由。然而这并没有禁锢他自由的灵魂,移动着的是他的手轮车,飞翔着的却是他澎湃的思绪。我在不同的时期阅读这篇文章,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少年的时候感叹史铁生的身残志坚,到了现在终于能够触摸到这位作者心灵的内核,那种对心灵栖息地无尽的追求,这种追求激烈而又平静,脆弱而又无比强大。

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那都是我最好的时光。好的文学作品,就像拥有一双温暖的手,伸出来邀请你开始一段有趣的旅程。作者把他拥有的或者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物展现给你看,那里有日出日落,那里有月缺月圆,他和你一起感叹生活的美好或不幸,和你一起走过沧海桑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

我是如此偏爱带着体温的文字,不仅仅是在阅读的时候,在我自己的写作当中也是如此。相对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我偏爱着眼于个人的微观感受。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碰到一些了不起的朋友,他们踌躇满志,事业上有着和年龄阅历不相称的成功。然而我对此总是有所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志得意满。与其吹捧他,我更加同情他背后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中,选美冠军阅尽人间春色,最后却要向情人苦苦哀求一点可怜的爱情。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只不过总是被当成秘密深深地藏在喧嚣背后罢了。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在我的人生观里,每一个人幸福了,这个社会才会幸福,即使几十几百年过去,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仍然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基于此,我总是不能接受狭隘的集体主义以及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潜规则。

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爪性鲜明的人,但是这不妨碍我尊重和包容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或者事物。我观察着自己的周围,观察着这个社会,并坚持用文字将我的微小感受记录下来。写《老五》的时候,写《祖母的银圆》的时候,我仿佛置身在颠倒的时空回到了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合体,做了一次时光里的旅行。写《小军》的时候,我正好在青海西宁出差,那里七八点钟的傍晚,天空仍然亮如白昼,让我产生了巨大的错觉,小军的故事让我夜不能目民,终于跳下床来坐到电脑前一气呵成。写《无比芜杂的心情》那个系列的时候,正是我心理上最低潮的时期,于是我不停地阅读,和不同的人交谈,然后把这种自我调整、自我突破的过程形成文字,这些文字陪伴着我,也让我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脱。这样的文字只关注个体,无法发出夺目的光彩,然而我希望它如月之恒,持续散发出温暖而又滋润的光芒。

我的一位朋友说,时间的魅力在于,每一秒所蕴含的快乐都是唯一的现在,又因过往无数秒的累积而令人感动。李宗盛的《山丘》唱道:“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这就是《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最根本的出发点,我只关注某一个微小个体的某一个瞬间。那个瞬间被回想起来,也许是一丝淡炎的青草香味,也许是一片温暖的阳光,也许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口花笑靥,也许是一个泪奔的夜晚。每一个瞬间都是最好的时光,都是值得被记录的幸福时光。

2015.1.4 上海

目录

第一章

回不去的故乡

第二章

北区散记

第三章

无比芜杂的心情

后记

内容推荐

这本《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收录了三十多篇作者郭明波近两年写下的文字,内容是基于经历过的人和事进行再加工和剖析,尤其是在内心世界和人性方面进行了深度刻画。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对心灵故乡的探索显得特别重要,在繁复的生活和工作中体会到发自心底的温暖。

编辑推荐

都市白领、理工暖男追寻来路!

暖心文字向史铁生、沈从文致敬!

深度刻画内心世界和人性!

这本《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收录了三十多篇作者郭明波近两年写下的文字,内容是基于经历过的人和事进行再加工和剖析,尤其是在内心世界和人性方面进行了深度刻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