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至善先生不但继承了父亲叶圣陶先生的编辑和出版作风,而且不断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编辑风格,促进了中国编辑水平的提高;他以“认真、勤奋、诚恳、谦虚、好学、多思”为座右铭,具有高尚的编辑道德和优良品行,是我国编辑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这部《叶至善集(3传记卷)》中保存的大量珍贵出版史料,为研究我国的编辑出版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走进至善先生的世界,一定会厚实我们的底蕴,纯粹我们的精神,完美我们的性情的。
| 书名 | 叶至善集(3传记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作者 | 叶至善 |
| 出版社 | 开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至善先生不但继承了父亲叶圣陶先生的编辑和出版作风,而且不断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编辑风格,促进了中国编辑水平的提高;他以“认真、勤奋、诚恳、谦虚、好学、多思”为座右铭,具有高尚的编辑道德和优良品行,是我国编辑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这部《叶至善集(3传记卷)》中保存的大量珍贵出版史料,为研究我国的编辑出版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走进至善先生的世界,一定会厚实我们的底蕴,纯粹我们的精神,完美我们的性情的。 内容推荐 叶至善所著的《叶至善集(3传记卷)》收录了叶至善先生所写的传记,通过这些文章,充分展现了叶至善先生作为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出版家、作家各方面的才能,并给后人留下大量足以借鉴的经验,不论是对编辑、出版、创作,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目录 父亲长长的一生 附:襟怀孺子牛——叶至善小传 叶小沫 叶永和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叶圣陶集》头一版共二十五卷,如今添上《传记和索引》一卷,成了二十六卷。主意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的。他们说,如此规模的一部个人专集,该有一篇比较全面而且简要的作者传记,让读者阅读某一文篇的时候,能多少了解些作者在写作当时的生活、工作、感触、思绪,岂不是好?又说索引更不可少,某一文篇在哪一卷里,没有索引,叫读者往哪儿去找?第一版的缺漏,如今知道了,就应该一一补上,这才是为读者负责。缪咏禾同志不惮其烦,已经把索引编得了,还不许我谢,说本是责任编辑的分内事。可是该我分内的传记才写到辛亥革命那一年,离完工还远着呐。 传记想尽可能配合前边的二十五卷往下写。有些人和事,在某篇中已经由作者交代明白,我就写得概括些,甚至只略提一下,请读者参看某些文篇就算了。有些人和事,作者未曾提起过,料想读者希望知道,恰好在我的记忆中还有印象,我就适当写上一些。或详或略,说说容易,实做起来分寸很难掌握。专为了练这一手,我两年多来写了不少篇回忆文字,长的五六干,短的两三百,最短的数各卷中的部分插页说明;看来成绩平平,进步不大。可是时不我待,传记等着发排,我只好再贾余勇,投入对我来说肯定是规模空前,而且必然绝后的一次大练笔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篇传记还得分成好多段,一段一段地往下写。给插页写说明的时候,我绷着一副编者的面孔,实在太吃力。现在写传记,请允许我回到做儿子的位置上,把父亲唤作“父亲”,把父亲的朋友唤作“先生”……所有的称谓都复了原,下笔的时候可以省却一些徒劳的思虑。篇名就用《父亲长长的一生》。父亲活到九十四岁,临终前,头脑尚不糊涂,这一生真活得够长的。 这七百来字,就算作序。 二〇〇三年一月五日 一 父亲的一生虽然那么长,但是传记还得从他出生写起,而且得把家门交代清楚。想起中学时代看过不少西欧的长篇小说,主角出场之前,作者不厌其烦,把他父系母系祖宗三代,一一交代明白,好像特意给当时新兴的遗传学研究提供实证似的。细细读来固然颇有趣味,过于哕嗦的也只得草草翻过。我如今做的,不也是这件营生吗?幸而我们这一支没留下可查的家谱,不必从尽人皆知的那位好龙的叶公写起;人口又不繁孳,也哕嗦不到哪儿去,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 记得小时候听祖母讲过一回家史。她说:“你们叶家祖上才叫阔,齐门外头半条街都是你们叶家的。上代头开了爿生猪行,两百来斤重的肥猪,出出进进,哪一天不是好几十,你说罪过勿罪过。结果倒好,长毛来了,一把火烧个精光,齐门外成了一片白地,你们叶家本来也人丁兴旺,一下里都逃散了。回来的只有你阿爹和他堂弟两个;别的人都死在外头了,尸骨无存。”祖母说到叶家,头里总得加个“你们”,这是她母亲的口吻,这位朱老太太大概认为她女儿不太能干,甚至太不能干,先是舍不得女儿出嫁,等到年龄过了头,非出嫁不可了,做母亲的更放心不下,跟到了叶家来帮女儿——就是我的祖母——料理家务,直到八十六岁过世。那时我已经五岁,还记得穿上白布大褂,跟在也穿白布大褂的父亲后头,把老太太的灵榇送到朱家来接的船上。 P1-P2 后记 《叶至善集》的传记卷,收入作者写父亲叶圣陶的传记《父亲长长的一生》,全书四十万字。 一九八六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约作者和妹妹至美、弟弟至诚一起编辑《叶圣陶集》。《叶圣陶集》共二十五卷,前后花了八年时间,到一九九四年出齐。二〇〇一年,由于种种原因,江苏教育出版社要重新出版这套书,同时提出,个人的多卷集,一般都有作者的传略和索引,第一版里没有,希望这次可以补上。于是作者花了两年的时间,对第一版的二十五卷本做了认真的调整和修订。在二〇〇二年底,开始写父亲的传记《父亲长长的一生》,二〇〇四年八月十四日,大作终于收笔,前后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六卷《叶圣陶集》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父亲长长的一生》的单行本。这时候作者已经累得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他是在病床上看到这本书的。二〇〇六年三月四日作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作者的一生是为读者的一生,也是为父亲的一生。他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出生以后就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终身相伴、父子情深,使得他对父亲的做人、做事、作文都有着真切的了解,也使得他可以用深情的笔墨,来描述父亲那长长的一生。实际上,作者一生都在用笔墨、用语言、用实践在编写、在解读、在传承父亲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编辑思想和文艺思想,编辑和撰写了大量有关叶圣陶先生的书籍和文章,为后人研究叶圣陶留下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和作者两度合作,鼎力支持作者完成《叶圣陶集》的责任编辑缪咏禾先生,在谈到《父亲长长的一生》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时说:这本书是至善先生晚年创作的一个高峰。它的主要价值是,叙写了上个世纪一个中国文化人的心路历程和道德风貌,展示了传主叶圣陶和国家、社会、事业、家庭等众多人际间的丰富关联和互动,书中叙写的种种人和事,既是对历史的记述,又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传承意义。 二〇一四年六月八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