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很多6岁以下的孩子将自己的想象力耗费在玩玩具、幻想故事上,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让孩子想象真实存在的事物,让孩子把精力放在与现实更精确的关系上。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都喜欢问问题,他们想知道各种事情的真相。对于儿童的这种表现,成人要将之视为一件有趣的、有价值的事,不要对此有反感,因为它表现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此外,我们要注意,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不喜欢我们冗长的解释,他们只需要简单的答案,我们最好也要用实物来对问题进行说明。
我们要了解孩子在前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做好准备,抛弃对孩子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待3~6岁的孩子,我们需要机智和灵敏。
有一点值得庆幸,那就是,孩子们从环境中学到的东西比从老师、父母这里学到的要多得多,这避免了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他们。我们只需站在孩子们旁边,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就可以了。
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道德教育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性格是无法教授的,我们只能在孩子性格建立的过程中给予协助。
6岁这个时期很重要,此时,孩子们的性格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的性格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本性而形成的,而不是靠外在的教育或压力而形成的。
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非常重要,这个时期,很多事情的影响都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
孩子到了3岁左右,其性格已经有所显露了。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形成、发展是否遇到了障碍,是否受到了压抑。
假如在母亲怀孕时、孩子出生时以及出生后的过程中,孩子都受到了科学的照顾,那孩子到了3岁,必然就会成长为优秀的个体。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情况很难实现,因为很多障碍难以避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某些因素导致的,那它还不像胚胎期的影响那般严重,而受孕时遇到的问题比胚胎期更严重。
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形成的,那在3~6岁可以治愈,因为3~6岁是调试与修正的时期。但假如缺陷是出生时或更早时候的某些原因引起的,就比较难矫正了。
痴呆、癫痫、瘫痪等都是官能性的问题,对这些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如果是非官能性的问题,要是在孩子6岁前治疗,就有可能治好,否则,问题就会继续存在,而且会更严重。
在一个6岁孩子的身上,可能会累积很多不属于他自己的性格特性,这些性格特性是他在前几年里养成的,是从后天的经验中得来的。
如果孩子的发展在3~6岁被疏忽了,到7~12岁该发展道德时,就很容易遇到问题。他可能会智力不足,可能会道德有缺陷、缺乏学习能力。他可能会成为内心满是伤痕的人,这些伤痕是他以往心灵受到打击、伤害的印记。
在儿童之家,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生理状况都进行了记录,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孩子的其他情况,了解他们在每个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我们会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制定教育措施。
如在问卷中我们会询问,孩子是否有遗传性的疾病,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母亲怀孕时有没有经历过意外、创伤,生产是否顺利、是否难产等。P14-15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有些学校仅仅是把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蒙台梭利的用意就在于此,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我常常认为应该驳斥那种错误观念,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的困惑和混乱,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足够权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答案就在这里,请玛丽亚·蒙台梭利自己来阐述她的观点吧。
——马里奥·M·蒙台梭利(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干事)
发现成长的秘密,成就孩子的一生
提起蒙台梭利,很多人都有一种熟悉感。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但她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谁都无法否认,在世界教育史中,蒙台梭利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连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都称她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
蒙台梭利是幸运的,她很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还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段学习经历让她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毕业后,蒙台梭利就职于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成了~名助理医生,同时她开始对弱智儿童展开研究,后赴一家弱智儿童学校担任主任教师。
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让蒙台梭利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她再次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对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卢梭、伊塔德和爱德华·塞昆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有了更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在1907年,学有所成的蒙台梭利终于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那些贪婪、暴力的穷孩子,效果惊人,孩子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仅让孩子们受益良多,也让蒙台梭利收获颇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儿童发展的真正秘密,形成了独特的早期教育观念。
与此同时,蒙台梭利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后来,蒙台梭利将这些教育思想编撰成书,陆续出版,成为经久不衰的儿童教育经典。
读过蒙台梭利系列图书的读者会发现,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成长和蜕变,并从中感受到了绽放的生命之美和人性的光辉。
蒙台梭利教育法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并从人性与生命的角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以及教育的本质,这是以往的教育法所不具备的。
概括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生命力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者要让儿童通过这种力量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2.儿童发展有“心理(精神)胚胎期”,0~3岁的儿童正处于这个胚胎期,教育者要给儿童提供适合精神胚胎发展的环境,使其发育健全。
3.儿童具有敏感期,如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等。在敏感期里,培养儿童的能力最容易,教育也最有效。教育者要给予儿童正确、及时的帮助,避免错过教育时机。
4.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能通过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事物来学习,这主要发生在精神胚胎期,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形成个性等。
5.儿童在“工作”中成长,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为“工作”,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通过反复操作教具,儿童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并构建自我人格。
基于以上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给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儿童进行独立的尝试性探索,并以此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当然,蒙台梭利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在她的著作中均有具体介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教育观点,我特意编译了这一套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我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梳理和删减,力求做到既忠于原著,又通俗易懂。
这套书主要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儿童的自发成长》。这几部著作侧重点不同,相信读者读完均会有所启迪。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儿童之家”的教育经验总结,侧重于论述理论和方法指导;《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一本可操作性的手册,旨在传授操作方法;《童年的秘密》指出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引起教育者对儿童心理发育的重视;《发现孩子》提出了解和爱儿童的方法,并指导教育者如何行动;《有吸收力的心灵》说明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督促教育者让儿童依靠自身成长;《儿童的自发成长》阐述了环境的重要性,提供了对儿童注意力、智力、意志、道德等因素进行培养的方法与实践指导。
蒙台梭利的著作风靡全球,赢得了各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当前教育问题丛生的中国社会,我们更需要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指导。
从现在开始,认真阅读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丛书,了解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生命本身并对其进行教育,给予其正确的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快乐、更出色,我们才能更加幸福,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讲步、更加美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精)》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教育法期间,应数以千计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撰写的一本操作性手册。本书向家长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告诉家长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还向家长们传授如何使用教育,从而培养儿童观察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判断力。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教育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成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试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好。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精)》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
蒙台梭利博士在本书中传授了如何教学前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刺激其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试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