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留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东方寂璘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家有男儿初成人

1962年,农历壬寅(虎)年四月十七日酉时,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高坝村高长延、朱兰英夫妇家中又添一丁。

这年,新中国前所未有的“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大饥荒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广袤的河西农村大地,生活的重荷常常使人们难以喘息,清苦的日子总是真实地写在人们的脸上。

高长延、朱兰英夫妇的家庭和当时凉州农村其他的农户没有太大的区别:两间低矮的土房,几样简单的农具,一个始终没有装满过米面的旧粮柜,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但是小生命的诞生,还是给高长延、朱兰英夫妇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他们看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儿子,喜从心生,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他们盼望着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喜庆,于是给孩子取名叫高禧。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决定了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这个故事,缺少了许多浪漫的内容,但是因梦想而生的故事,多了几分责任、几分执着、几分奉献……

1969年春,七岁的高禧和同村的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

那个年月的日子真叫苦。

父母总是天不亮就去参加农业社的集体劳动,但是因孩子多,劳动力少,高禧一家总是缺粮吃,每年的三四月,只能到生产队借些储备粮渡过春荒,吃个白面馒头更是孩子们的奢望。

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是因家庭生活拮据,每天一小碗(不足半斤)炒熟了的玉米籽,就是高禧读书期间每天中午的口粮。

父母的辛苦,高禧看在眼里。每天早晨,天刚麻麻亮,高禧就背起背篼去捡拾驴、马、牛、猪的粪便,积累起来交给生产队,换取劳动工分,贴补家里。下午放学回家,他就和兄妹们拿水桶到一公里外抬水,把家里存水的水缸装得满满的,以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

十年寒窗,晨读五更,夜习子时,高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存状况……1979年,高禧从武威市高坝中学毕业后,被招聘到武威市东关园艺场太平滩分场,当上了合同制工人。

武威市东关园艺场现在已经更名为凉州区东关植物园。该园是在原国民党军阀马步青的私家花园的基础上于1950年改建成的国营园艺场,占地面积61.39公顷,植被覆盖率达到75%,有苹果、梨、核桃等各种树木2万余株,是武威市城区内的绿色宝地。

20世纪80年代,能到国营园艺场当工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时只有十七岁的高禧,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位于武威市城区北部,距城区12公里的武威市东关园艺场太平滩分场报到。当天,高禧被分配到太平滩分场第八大队工作。  如今的武威市东关园艺场太平滩分场已经开发建设成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距金武公路1.5公里,距金昌机场45公里,紧靠己开工建设的金武高速公路和拟建的兰张城际高铁,交通十分便利。园区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光电、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和示范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装备成套供应基地。

昔日的太平滩,并不像今天这样厂房林立、机声隆隆,而是“晴天尘土扬,雨天烂泥塘,风起沙迷眼”的戈壁滩。高禧在这里与其他工友一道,战酷暑,斗严寒,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造生态。

两年间,他不仅学会了砌坝修渠、植树造林,而且掌握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浇灌、追肥除草、田问管理、打碾扬场,成了农业生产中的一名好把式。

1981年,在太平滩分场第八大队工作两年多时问的高禧,怀揣着一腔干点事儿的热情和梦想,辞去了人们羡慕的国营园艺场工人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一高坝镇高坝村。

高坝村,一个在祁连山下、石羊河畔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随处可以找到影子的村庄。

P6-8

目录

第一篇 创业,源自一个甜甜的梦想

 第一章 自古凉州多英豪

 第二章 家有男儿初成人

 第三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四章 迈出一步天地宽

 第五章 感恩产生致富梦

 第六章 诚实守信赢市场

 第七章 施工现场显身手

 第八章 愈挫愈勇真男儿

第二篇 兴业,践行一个执着的承诺

 第九章 志存高远创大业

 第十章 识才惜才善用才

 第十一章 以律修身廉生威

 第十二章 兴企路上党旗红

 第十三章 心中有爱情亦真

 第十四章 汗水责任铸荣誉

 第十五章 雄心一片在西凉

 第十六章 质量兴企争国奖

 第十七章 科学管控强素质

第三篇 传承,书写一个企业的魂魄

 第十八章 人生路上多风雨

 第十九章 建强势能力集体

 第二十章 改革创新再跨越

 第二十一章 力推股改显胸怀

 第二十二章 参政议政勇担当

 第二十三章 翰墨难书是精神

外一篇 因为感动,所以敬爱

 第二十四章 读书写字的感觉

 第二十五章 生命需要正能量

 第二十六章 自我尊重是正道

 第二十七章 地域文化是脊梁

 第二十八章 敬爱因感动而生

序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岁月匆匆,时间流逝。五十知天命的时候,内心突然泛起小小感触,我的世界里有多少回忆为生命平添色彩?

把心交给笔,细书岁月留痕:淋一身雨水,踩两脚泥泞,路径两旁的小花依然吐艳,童年的那张脸,在记忆深处化成了无数的圆点……

迈着碎步向前行,无缘无故独自流泪的年纪已经过去,叠加的脚印吟唱着生命的坚忍,奋斗的日子里,辛苦并快乐着。闭上眼睛,聆听秒针嘀嗒走动的声响,昨天播下的种子,今天长成了树,悄悄流逝的日子写满沧桑的记忆;弯下腰,拾起一片时光的叶子,金黄悦颜面,生命亦精彩,感恩从心生,眼前一片美丽,有太多的人令人感动,有太多的事令人振奋……

承继春花夏雨,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感动、欣喜之后,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习惯了自己应扮的角色,找到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正确演奏方法,明白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多彩生活的精密编织,懂得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精心调理,参透了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意境中洞明凡尘。一切释然,该来的来,该去的去,不怨天尤人,默默接受已有的现实,平静地工作和生活,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让生命在时空的轨迹中,淡了又淡,淡了再淡,淡到无声无息,了无痕迹……霜染的白发和脸上的鱼尾纹,不知是幸福的年轮、还是岁月美丽的图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告诫人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留不住,也追赶不上。于是,不敢懈怠,勤谨珍惜每一个晨曦、每一次日暮。夜幕降临,正襟危坐于书桌前,茶杯里那几片淡绿色的叶子优雅地旋舞着,思绪扯开一缕缕往昔的光阴,双手敲击键盘,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用心说话,思想与真诚交谈,跃动的汉字如快乐的音符,心情便会随着这音符的跃动走进岁月的春华秋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丙申年庚寅月,春节将至,搓搓敲打键盘有点僵硬的双手,收拾一年的心情,盘点一年的收获,一本《岁月留痕》四篇二十八章,十九万字,把我尚未飞逝的记忆、消退的往事、流走的年华细细地装饰成一幅剪贴画。成功的、失落的,拥有的、失去的,喜悦的、忧伤的……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这幅画里,得失之间总在不经意地演绎着人生旅途中的风景。

我把这幅画,捧在手里,真情暖于胸口。仔端细瞅,这幅画的底色完全是家乡的景致。家乡地域文化渗透到我的骨髓,像太阳的光辉一样,随缘呈现出多种色彩,牵引着我的心智。家乡的色彩给我的人生烙上永恒印记,生命中携带着这方水土的基因……在这片宽厚的热土上,能寻找到我留下的足迹、洒下的汗水,不爱她,我还能爱谁?

“天爷天爷大大下,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我一次次地重复着古老的家乡歌谣,心中总是泛起一丝丝淡淡的惆怅。

家乡地处祖国内陆的西北,贫困是最基本的乡情,扶贫攻坚是家乡最大的任务,同步小康,家乡怎能掉队?

加快经济发展是实现家乡扶贫、脱贫的关键,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企业创造财富,需要千千万万个创业者去实现他们的企业家梦想。

毋庸置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家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怀。我们应该知道企业家想什么、要什么,更应该明白自己有什么、能给什么。

于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再就业建设集团董事长高禧先生成为《岁月留痕》的主人公。

有人说:“诗人永远不可能与商人交朋友。”这句话说出了文人与商人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等,是算不上文人的文人。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了点书,写过点字,总也沾了一点点文人的“清高”。说实话,去接触企业界的“老板”,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采访高禧先生的过程,是升华思想、完善创作思路的过程。数月时间,一路奔波,几多艰辛,收获满满。至今回想起采访高禧先生的往事,依然清晰如新,令人遐思不已、激动不已。当你真正走近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就会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你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民营企业家产生一种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创业者不易,创业者伟大!

采写《岁月留痕》一书的初衷是想要传播一种感恩的意念、向善的文化、利众的精神;今天,我试图努力去打开人们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心结”,敞开心扉,交流思想,融合情感,促进发展。这不正是一代代人都在寻找的包容与和谐吗?

有了这些创作的愿望和目的,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行为崇高了起来。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说,读朋友的书,这谈话就变得更加愉快和亲切了。

《岁月留痕》虽少了些华丽的辞藻、呆板的说教,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折射着岁月的光芒,它总是给人一种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  一杯清茶,二三知己,捧一本《岁月留痕》读读,一股正能量渐渐传递开来……

媳妇再丑,最终还是要见公婆的。

经过艰辛的采访、写作,《岁月留痕》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在忐忑之余,我殷切地希望它能成为与大家思想交流的纽带,情感沟通的桥梁,赢得理解的使者。

曾有人建议,请名家给《岁月留痕》写个序吧。我说,算了。今天,写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权作为序。

东方寂璘

农历丙申年庚寅月于武威

内容推荐

东方寂璘所著的《岁月留痕》共4篇,28章,以甘肃再就业建设工程集团董事长高禧为原型,从高禧的青少年写起,重点介绍高禧如何突破重重难关,努力进取,最终创立再就业集团,并带领全体员工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荣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甘肃省第一家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民营企业;连续15年被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编辑推荐

东方寂璘所著的《岁月留痕》是一部报告文学。

主人公高禧创办的甘肃再就业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甘肃省第一家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民营企业。该企业被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连续15年被甘肃省、武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连续13年被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授予“三优一文明”企业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授予“五星级甘肃省建筑业诚信企业”荣誉称号等。

本书记录并歌颂了高禧的人生历程与卓越贡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