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峰著的《图说五千年中国书法》以时间为脉络,精选了100多种传世墨迹,对每一件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进行了比较翔实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尽情纵览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希望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够足不出户,陶冶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想象能力,乃至从中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 书名 | 图说五千年中国书法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作者 | 张兆峰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兆峰著的《图说五千年中国书法》以时间为脉络,精选了100多种传世墨迹,对每一件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进行了比较翔实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尽情纵览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希望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够足不出户,陶冶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想象能力,乃至从中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内容推荐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商代时,中国就已出现了最早的成熟文字,即甲骨文。商周时期,金文出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小篆即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到了汉代,隶书成文官方标准字体,也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结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草、楷、行等各体书法已完全成熟。楷书是唐代书法艺术成就的最高点,到了宋代,行书尤为盛行。元代以后,书法艺术继续发展,涌现出诸多名家。 张兆峰著的《图说五千年中国书法》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百种传世墨迹,帮助读者对名家名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上古先秦时期 龟甲占卜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散氏盘——草篆滥觞之作 利簋——西周早期金文代表作 虢季子白盘——先秦书法代表作 大盂鼎——金文书法代表作 侯马盟书——毛笔手书真迹 陈曼簠——齐书代表作 秦汉时期 峄山刻石——小篆代表作 礼器碑——隶书极则 张迁碑——汉碑集成之碑 冠军帖——张芝草书代表作 夏承碑——奇古高浑之代表 曹全碑——汉隶代表作 华山庙碑——汉碑佳品 马王堆帛书——西汉古隶作品 史晨碑——百代模楷 张景碑——汉隶书碑精品 里耶秦简——隶变的杰出成果 莱子侯刻石——篆隶过渡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 贺捷表——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钟繇小楷代表作 宣示表——楷书艺术的鼻祖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初月帖——王羲之变法后代表作 丧乱帖——王羲之欹侧书法代表作 游目帖——令人惊叹自失 中秋帖——乾隆口中的稀世珍宝 廿九日帖——下真迹一等 姨母帖——古朴高华之作 平复帖——镇国之书法 伯远帖——天下第四行书 张黑女墓志——北魏善墓志最高成就 张猛龙碑——魏碑第一 孙秋生造像记——龙门碑刻代表作 牛橛造像题记——北魏楷书力作 元怀墓志——北魏楷书力作 王琰帖——规整秀雅之作 快雪时晴帖——二十八骊珠 爨宝子碑——滇中第一石 爨龙颜碑——南碑之冠 隋唐时期 真草千字文——智永传世代表作 龙藏寺碑——隋朝第一碑 董美人墓志——隋代正书杰作 汝南公主墓志铭——虞世南晚年代表作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铭——天下第一楷书 梦奠帖——欧行第一书 卜商帖——欧阳询晚年墨迹 泉男生墓志——严整俊美之作 书谱——孙过庭代表作 李思训碑——李邕精心之作 肚痛帖——张旭代表作 古诗四帖——草书巅峰之作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楷书代表作 玄秘塔碑——柳公权巅峰之作 神策军碑——柳书代表作 上阳台帖——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 韭花帖——天下第五行书 钱镠钱俶批牍合卷——得唐代书法精髓 自叙帖——天下第一草书 雁塔圣教序——唐碑之冠 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传世真迹 五代两宋时期 松扇五诗卷——书似留台差少肉 道服赞——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花气熏人帖——黄庭坚草书力作 松风阁诗帖——天下第九行书 节夫帖——气势不同凡响 草书洛神赋卷——处帝王之尊 苦寒帖——陆游传世书法 城南唱和诗卷——朱熹传世佳作 杜甫诗卷——张即之大字楷书代表作 急下帖——劲挺飘逸之作 寿父帖——吴琚行书代表作 去国帖——辛弃疾仅见墨迹珍品 蔡襄尺牍——蔡襄楷书代表作 自书诗卷——蔡襄第一小行书 苕溪诗帖——米芾双璧之一 土母帖——天下第十行书 同年帖——苍老圆厚之作 蜀素帖——天下第八行书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传世狂草 跋王献之保母帖——姜夔传世小楷 辽金元时期 行书杜甫古柏行——任询传世精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炉火纯青之作 家书帖——任天然而自逸 跋赵孟书陶诗——元人隶书最高水平 前后赤壁赋——尽得魏晋遗韵 仇锷墓碑铭——赵孟楷书代表作 苏轼海棠诗卷——鲜于枢代表作 题张彦辅画诗卷——张雨行草代表作 渔庄秋霁图跋——倪瓒代表作 明清时期 草书诗帖——明代草书绝品 煎茶七类——徐渭草书精品 落花诗册——唐寅传世代表作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王铎草书长卷 舞鹤赋卷——倪元璐传世佳作 大军帖——朱元璋传世书法 行书千字文——程南云书法上品 誓墓文——黄道周书法珍品 赤壁赋——文征明小楷作品 右军大醉诗轴——傅山经典之作 隶书剑南诗轴——郑簠 抱朴子佚文——赵氏魏碑笔法 南宫县学记——南宫体书法代表作 篆书文轴——邓石如玉筋篆 司马光佚事漆书轴——金农过渡期代表作 行书五律诗轴——用笔丰肥之作 试读章节 龟甲占卜文 ——最早的成熟文字 书法赏析 清朝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见到了一种叫龙骨的中药,上面似乎画着什么东西。王懿荣觉得很奇怪,于是停下身来仔细查看,没想到居然在上面发现了一些貌似文字的图案。 于是,王懿荣毫不犹豫地把龙骨都买了下来,并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之后,他把图案画在纸上,经过长时间研究,确信图案是一种文字,而且已经成熟,时间应该在殷商时期。 后来,河南安阳小屯村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这些龙骨主要由龟类或兽类的甲骨制成,因此人们便将其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即龟甲占卜文,又称“龟甲文”“契文”“殷契”等,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甚至人骨上,用以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一种文字,同时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从殷商时期的占卜文化说起。殷商时期,商王几乎每事必卜,因为古人在占卜时,用火灼烤龟甲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常常被视为神在传达旨意,而占卜就要刻录卜辞。因此,在占卜风行的年代,大量的甲骨文得以出现。 截至目前,人们已发现15余万片甲骨,4500余个单字。这些时代遥远的甲骨文,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最早形态,同时也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远古文化的窗口,为人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意义重大。 整体而言,甲骨文已具备中国书法用笔、结字以及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初步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风,是一种古老原始的书体。甲骨文疏密有间,字体结构回环照应,造型朴拙,郭沫若曾经感叹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此外,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关键形态。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可谓包罗万象。而从甲骨文已被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示了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独特魅力。 趣味链接 王懿荣是谁 王懿荣,字正儒,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是中国近代著名金石学家,同时也是甲骨文的发现者。1894年,王懿荣受命前往国子监,担任国子监祭酒。论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部长。光绪二十五年,也即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由此被发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临危受命,任京师团练大臣一职,负责保卫京城。当年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随即率团练奋勇抵抗,但终因寡难敌众,败下阵来。因不愿成为亡国奴,王懿荣写下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后,和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一起,从容投井殉国。终年55岁。 P2-3 序言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才有的艺术形式,例如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汉字书法是汉族独创的一种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以及无声的乐。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而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可以追溯到最初的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等刻画符号。距今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其中,在裴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些符号虽然非常原始并难以辨识,但已具备汉字的雏形。之后,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些存在类文字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有别于花纹图案,这意味着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到商代时,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成熟文字,也即甲骨文,这也意味着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了有章可循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伴随着金文的出现,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到春秋战国时期,书法艺术开始步入绚烂多彩的发展阶段。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看,汉字已经开始向小篆转化。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下令“车同轨,书同文”,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的文字,小篆成为当时的官方文字。而文字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一步步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隶笔画平直,结构简便,它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因为它不仅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结构基础,也为之后各种书体流派创造了条件。 而在书体由篆到隶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随之诞生。这一时期草书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被称之为“章草”。隶法解体后,楷书、草书和行书应运而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草、楷、行等各体书法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从此以后,书法技法虽有所丰富和变化,但已不再有本质突破。 楷书是唐代书法艺术成就的最高点,留存至今的《多宝塔碑》以及《玄秘塔碑》等都是影响深远的楷书杰作。宋代时,行书尤为盛行,著名的是宋四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元代以后,书法艺术继续发展,并涌现出赵孟、鲜于枢、祝允明、董其昌等名家。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精选了100多种传世墨迹,对每一件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进行了比较翔实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尽情纵览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希望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够足不出户,陶冶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想象能力,乃至从中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