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北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选录了他对生活各方面的所感所想,如读书、旅行、考古、收藏等。
| 书名 | 北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郑振铎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北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选录了他对生活各方面的所感所想,如读书、旅行、考古、收藏等。 内容推荐 郑振铎一生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对中国文化学术事业的很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所选作品,其内容几乎覆盖了郑振铎多姿多彩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旅行、交游、考古、收藏,写来都生动自然,回味长久。从中可以看出一颗热情似火的心灵。 目录 辑一 山中杂记 前记——山中通信 月夜之话 山中的历日 塔山公园 蝉与纺织娘 苦鸦子 不速之客 山市 辑二 海燕 蝴蝶的文学 离别 海燕 大佛寺 阿剌伯人 同舟者 宴之趣 黄昏的观前街 辑三 西行书简 题记 从清华园到宣化 大同 云岗 从丰镇到平地泉 归绥的四“召” 百灵庙之一 百灵庙之二 百灵庙之三 昭君墓 包头 辑四 蛰居散记 《蛰居散记》自序 暮影笼罩了一切 鹈鹕与鱼 最后一课 烧书记 从“轧”米到“踏”米 韬奋的最后 记吴瞿安先生 记复社 售书记 我的邻居们 忆愈之 辑五 集外拾翠 欢迎太戈尔 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 记黄小泉先生 北平 永在的温情——纪念鲁迅先生 一个女间谍 吴佩孚的生与死 惜周作人 悼夏丐尊先生 悼许地山先生 想起和济之同在一处的日子 忆六逸先生 忆贤江 哭佩弦 试读章节 山中的历日 “山中无历日”,这是一句古话,然而我在山中却把历日记得很清楚。我向来不记日记,但在山上却有一本日记,每日都有二三行的东西写在上面。自七月二十三日,第一日在山上醒来时起,直到了最后的一日早晨,即八月二十一日,下山时止,无一日不记。恰恰的在山上三十日,不多也不少,预定的要做的工作,在这三十日之内,也差不多都已做完。 当我离开上海时,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一个月,”我答道。真的,不多也不少,恰是一个月。有一天,一个朋友写信来问我道:“你一天的生活如何呢?我们只见你一天一卷的原稿寄到上海来,没有一个人不惊诧而且佩服的。上海是那样的热呀,我们一行字也不能写呢。” 我正要把我的山上生活告诉他们呢。 在我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没有像如今的守着有规则的生活,也没有像如今的那末努力的工作着的。 第一晚,当我到了山时,已经不早了,滴翠轩一点灯火也没有。我向心南先生道:“怎么黑漆漆的不点灯?” “在山上,我们已成了习惯,天色一亮就起来,天色一黑就去睡,我起初也不惯,现在却惯了。到了那时,自然而然的会起来,自然而然的会去睡。今夜,因为同家母谈话,睡得迟些,不然,这时早已入梦了。家中人,除了我们二人外,他们都早已熟睡了。”心南先生说。 我有些惊诧,却不大相信。更不相信在上海起迟眠迟的我,会服从了这个山中的习惯。 然而到了第二天绝早,心南先生却照常的起身。我这一夜是和他暂时一房同睡的,也不由得不起来,不由得的不跟了他一同起身。“还早呢,还只有六点钟,”我看了表说。 “已经是太晚了。”他说,果然,廊前太阳光已经照得满墙满地了。 这是第一次,我倚了绿色的栏杆——后来改漆为红色的,却更有些诗意了——去看山景。没有奇石,也没有悬岩,全山都是碧绿色的竹林和红瓦黑瓦的洋房子。山形是太平衍了。然而向东望去,却可看见山下的原野。一座一座的小山,都在我们的足下,一畦一畦的绿田,也都在我们的足下。几缕的炊烟,由田间升起,在空中袅袅的飘着,我们知道那里是有几家农户了,虽然看不见他们。空中是停着几片的浮云。太阳照在上面,那云影倒映在山峰间,明显的可以看见。 “也还不坏呢,这山的景色,”我说。 “在起了云时,漫山的都是云,有的在楼前,有的在足下,有时浑不见对面的东西,有时,诸山只露出峰尖,如在海中的孤岛,这简直可称为云海,那才有趣呢。我到了山时,只见了两次这样的奇景。”心南先生说。 这一天真是忙碌,下山到了铁路饭店,去接梦旦先生他们上山来。下午,又东跑跑,西跑跑。太阳把山径晒得滚热的,它又张了大眼向下望着,头上是好像一把火的伞。只好在邻近竹径中走走就回来了。 在山上,雨是不预约就要落下来的,看它天气还好好的,一瞬眼间,却已乌云蔽了楼檐,沙沙的一阵大雨来了。不久,眼望着这块大乌云向东驶去。东边的山与田野却现出阴郁的样子,这里却又是太阳光满满的照着了。 “伞在山上倒是必要的;晴天可以挡太阳,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我说。 这一阵雨过去后,天气是凉爽得多了,我便又独自由竹林间的一条小山径,寻路到瀑布去。山径还不湿滑,因为一则沿路都是枯落的竹叶躺着,二则泥土太干,雨又下得不久。山径不算不峻峭,却异常的好走。足踏在于竹叶上,柔柔的如履铺了棉花的地板,手攀着密集的竹干,一干一干的递扶着,如扶着栏杆,任怎么峻峭的路,都不会有倾跌的危险。 莫干山有两个瀑布,一个是在这边山下,一个是碧坞。碧坞太远了,听说路也很险。走过去,要经过一条只有一尺多阔的栈道,一面是绝壁,一面是十余丈深的山溪,轿子是不能走过的,只好把轿子中途弃了,两个轿夫牵着游客的双手,一前一后的把他送过去。去年,有几个朋友到那里去游,却只有几个最勇敢的这样的走了过去,还有几个却终于与轿子一同停留在栈道的这边,不敢过去了。这边的山下瀑布,路途却较为好走,又没有碧坞那末远,所以我便渴于要先去看看——虽然他们都要休息一下,不大高兴走。 瀑布的气势是那末样的伟大,瀑布的景色是那末样的壮美;那末多的清泉,由高山石上,倾倒而下,水声如雷似的,水珠溅得远远的,只要闭眼一想象,便知它是如何的可迷人呀!我少时曾和数十个同学们一同旅行到南雁荡山。那边的瀑布真不少,也真不小。老远的老远的,便看见一道道的白练布由山顶挂了下来。却总是没有走到。经过了柔湿的田道,经过了繁盛的村庄,爬上了几层的山,方才到了小龙湫…… P13-1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