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河马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繁华都市中,漂泊、工作、情感,都有可能让你陷入一时的绝望和低谷,而回到家的暖锅热灶,亲手开火做出来的一菜一汤,多少能让残酷的生活变得温暖。哪怕点外卖,也要用自家的碗去盛,生活需要仪式感,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尊严。

这份珍贵的快乐,不仅可以感受到,更可以学到。河马著的这本《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有8万字,上百张图片,点点滴滴记录了河马做过的那些菜,那些让朋友们吃后回味无穷的菜,那些让自己的心情瞬间变得好起来的菜。既有精美的图片展示,也有动人的故事叙述,更有实用的做饭步骤,可以跟着他的指点,一步步从头做起,你会发现,做一道“姜汁烧肉”一碗“番薯糖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冬天的南瓜煨酒,深夜的红豆糯米团子汤,无论何时,都能体贴你劳碌不堪的胃。

内容推荐

在北京的一个60平米的房间里,河马的家中,藏了上千只食器,有些用来装菜。

河马用这些来自世界各处的有趣的食器,开启了属于他的“小食堂”,将记忆中的美味完美还原,留住母亲亲手传递的家乡味儿,他邀请各种各样的朋友去家里分享这份记忆,也留住了寒来暑往的朋友们的笑声。

作家苗炜说: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河马这本书看着让人温暖。他提醒你,我们要把日子过得有烟火气,别总叫外卖。与其花一个小时焦虑,不如花一个小时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把心思都聚拢在饭菜上,这样我们慢慢就会踏实下来。

这本《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还得到了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日本陶艺大师小野哲平,知名歌手、饭爷品牌创始人林依轮,生活美学家、雕刻时光、失物招领创始人小猫的倾情推荐。

目录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 \\苗炜

 有食有器\\欧阳应霁

一、最惦念的家乡味儿

 团团圆圆的老妈灶台火锅

 河马家的酸汤猪蹄

 让人跳脚的糍粑辣椒

 最是那一把青蒜的诱惑

 家传手艺——血糯米饭团

 何以解乡愁,唯有豆花面

 小砂瓢里的蛋糕香

 元宵节,自己动手rua汤圆

二、河马食堂

 家宴是最高规格的接待

 老谭友记Ⅰ

 老谭友记Ⅱ

 大人的茶席和小朋友的餐桌

 会跳舞的蘑菇虾

 夏日里的抹茶糯米条

 终于吃到了悦丰岛自产的鸡头米

 高棉微笑下的小物件

 冲绳的食器

 开在曼谷巷弄里的小小日本食器店

 漂洋过海的姜汁烧肉

 花土碗里的日本味

 你真的会用铜锅吗?

 熬出来的黑陶锅

三、四季餐桌

 迷迭香的时时刻刻

 像大原千鹤老师那样做料理

 栗原晴美的和式土豆色拉

 吃得清清白白

 栗子甘露煮

 栗子番薯糖水

 在骨董锅里翻滚的红豆糯米团子汤

 照烧莲根

 紫苏腌梅是这样炼成的

 唯一的麻辣萝卜干

 一碗菌菇饭的养成

 你从未吃过的陶锅焖饭

 苦荞豆香面

 唯有南瓜煨酒

 冬日萝卜好伴侣

四、生活之美的美好相遇

 与小野哲平的美好相遇

 为小野哲平&早川由美而做的酸汤菜

 人生总会遇到几个大钵

 一个「失而复得」的小野钵

 狗子姐姐的碗与钵

 在悦丰岛种秋葵

 飞到临安的村子里,过两天山居生活,挖勺子

 用自己挖的勺,梅子味噌会变得更好吃吗?

 和管家的二三事

 从北京的河马食堂到上海的荃二家宴

 带走铃木食堂的秘方

 与土一起生活的细川敬弘

 失物招领的小猫

后记

 河马是一种「食器」动物

 像河马那样美好的生活\\ 林依轮

 懂得料理食物,才懂得料理人生\\ 李若帆

试读章节

一般和初识的朋友聊天,我都不免会问起对方是哪里人,知道后,更是大聊特聊自己所知的当地美食。几乎所有人在听到我是贵州人之后,都会说:“你们贵州好吃的很多,我知道有酸汤鱼!”

其实贵州也并不全境都嗜酸,吃酸普遍集中在黔东南、黔西南,其中尤其以凯里的酸汤最为有名。听说如果有机会去到大山里的苗寨,运气好的会找到特别霸道的老酸汤,味道十分正宗,一直令我向往,希望有机会能去探寻一番。在贵州酷爱吃酸的地域,还流传这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由此可见当地人对酸的热爱。

遵义属于黔北高原地区,与重庆接壤。日常口味以香辣为主。但来了北京后,朋友们对贵州酸汤鱼的执念实在太过强大,一听要来我家吃饭,十有八九都会说想吃酸汤鱼。

吃鱼,肯定要以新鲜为美,但我因为不善处理活鱼,平常会尽量避免做鱼类料理。于是在为朋友们准备酸汤料理时,便想到以猪蹄为主料来代替鱼片,谁知道这一改却改出了惊喜,比起酸汤鱼,好友们反而更爱吃这道酸汤猪蹄。于是酸汤猪蹄就常常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慢慢成了待客的常备主菜。

其中,有不少好友在我家吃到酸汤猪蹄后,都想学会了以备下次在自家家宴的时候用来待客,可心中也不免犹疑,觉得这样一道如此丰盛的料理,肯定不好学。实际上,这只是一道看起来唬人,操作起来却很简单,好看、好吃、还好做的料理。

所以,我把酸汤猪蹄的做法按照步骤一一写好,并打印出来,碰到想学的朋友,就赠送给他拿回家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会连同袋装酸汤、木姜子油这两样主要的调料都一并奉上。

酸汤菜当然最基本的是酸汤打底,要自己制作出一锅好吃的红酸汤并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离家这么远,单是作为主料的野生“毛辣角”就是个稀罕物(这是西红柿在贵州人口中的一种叫法,遵义人也叫“洋海椒”),即便在贵州当地,现在要找起野生的来,都很难,更别说在北方的大城市里。所幸如今食品加工行业异常发达,在家乡的超市里已经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些不同品牌的酸汤,有纯酸汤,也有红油酸汤,有瓶装,也有袋装。从对比来看,袋装的红油酸汤,做出来的味道更好。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买上很多袋装的红酸汤带回北京,一方面可以在时间不宽裕的时候应急,另一方面还可以赠送给一些好友们备用。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商业化的制品,也可以教给你一个简易的替代做法:

多用几个西红柿,洗净后冷水下锅,煮到破皮变软,捞出将外皮和蒂挑出不用。锅内油热后,放入锅中,用铲子使劲压碎,煮开即成简易酸汤。如果这时候,再加入现挤的柠檬汁,就会增添一些不同层次的复合味道。  准备好了最重要的酸汤打底,在正式开始制作酸汤猪蹄之前,还不得不提到贵州人的餐食中,有一个虽然不起眼,却决定了一道菜灵魂的秘密武器:蘸水。

几乎每一顿饭,遵义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碗自家味道的辣椒蘸水。有的用糊辣椒,有的用油辣椒,有的用豆豉辣椒作为主料,不一而足。但提到吃酸汤搭配的辣椒蘸水,一定离不开一味调料——木姜子。辣椒蘸水里边的木姜子,是很多在北京来家吃饭的朋友们最喜欢的一味调料,让贵州酸汤也吃出了不一样的东南亚味道。

木姜子又叫山鸡椒,味道辛辣,有异香,常常用作调味品。将新鲜的木姜子果简单地用擂钵捶打后即可直接拌入蘸水食用,但鲜木姜子有季节性,取得不易,保存也不是很方便。所以市面上也常会有干木姜子果制成木姜子油备用,将木姜子油拌入蘸水中,一入口就会让人感觉到非常明确的贵州风味。第一次吃到的朋友会惊艳于木姜子的味觉冲击力,也常有朋友说和吃泰国料理时的香料味道十分接近。但要注意的是,木姜子油一次不能放太多,否则蘸水的味道会发苦。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我家吃到过木姜子蘸水的朋友们,反馈的信息都是很好吃,很爱吃,所以瓶装的木姜子油也是我常分享给朋友的小礼物。偶尔我回老家能碰到新鲜木姜子上市,也会在菜场买一些带回来,用密封盒装好后,放到冷冻室里保存,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炖得软软糯糯的猪蹄,加上土豆块、莴笋块、黄豆芽,用红酸汤煮出来后,我一般会专门用家里那个云南尼西的黑陶锅直接端上餐桌,放上一大把洗净的整束香菜,搭配上一碗调有木姜子油的辣椒蘸水,红红绿绿的,用贵州话说:“一看到起就简直让人口水滴答嘞。”

下次来我家吃饭时,我提前煮上一大锅等你吧。P14-17

序言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

收到河马君这本书稿的时候,我正在法兰克福参加书展。孔子学院做了一个“中国美食”的展览,带去了几十本以美食为主题的中文图书,如果河马这本书早一点儿出来,肯定也会摆在展台上。展位上最突出的位置,留给了一张操作台,每天都有一位拉面师傅进行三场拉面表演,现场做出来的面条,装在小碗里,分送给观众。牛肉和香菜欠奉,只有一种酱汁,浇在面条上,也挺可口。

中国展位边上,有一个更大的开放式厨房,家伙什儿齐全,每天都有一位大厨,讲怎么做鱼,怎么做虾。下面有三四十个座位,经常能坐满。展馆里沙龙、演讲、座谈遍地开花,有讲空间开发的,有讲消费潮流的,听众稀稀拉拉,但这间厨房的上座率始终稳定。书展中有一大块地方是“美食展区”,看来,不管人们怎样关心精神食粮,真正的食物总能给人更多安慰。

我去法兰克福还有一个任务,买一口WMF的高压锅。在德国买锅、买刀具,是旅行团经久不衰的必备项目。商场有中文服务员,还有“国庆节”特惠,我买了锅回到酒店,躺在床上看河马的书,看他讲怎么准备家宴,食物和器皿如何搭配,那种生活的精细与认真,让我深受教育。于是,第二天,我又去了锅店,买了刀叉、水杯,又买了奶酪刀和蛋糕刀。器皿肯定会影响饮食的偏好,有了奶酪刀,肯定会吃更多的奶酪,有了蛋糕刀呢,也可能会试着做几次蛋糕。

河马君写到“酸汤猪蹄”那一章,看得我口水直流,想着立刻用高压锅炖一次猪蹄。我喜欢酸汤猪蹄,当年在三联书店工作,总到边上的“小贵州”吃午饭,剁椒炒鸡蛋是每天必点的菜,几人聚会,就是一大锅酸汤猪蹄。后来搬出三联书店,“小贵州”就很少去了,那个相熟的伙计,也回家乡结婚了。生活时时发生变化,让人有物是人非之感,但食物却能固化一段记忆,甚至能保留一个人与乡土的联系。河马写“酸汤猪蹄”,就写到贵州土碗,那种土碗的质感,看着就让人踏实,我们的家里应该有足够多的让人踏实的器物,让人有触碰的愿望,不仅看着好看,更要摸起来温暖。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先用一些简便的餐具装备自己的厨房,心里有一种“临时感”,觉得眼下只是凑合,回头再好好收拾,这么自我安慰着过了好几年,总觉得厨房冷冰冰的。河马这本书看着让人温暖。一个男人,在家里料理一桌子饭,召唤朋友去吃,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朋友,肯定也会觉得暖洋洋的。他提醒你,我们要把日子过得有烟火气,别总叫外卖,与其花一个小时焦虑,不如花一个小时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把心思都聚拢在饭菜上,这样我们慢慢就会踏实下来。

苗炜

后记

像河马那样美好的生活 林依轮

我印象中的河马,在餐桌上是自带光环的,尤其是听他细述一道菜、一个碗的故事,你会觉得生活本就该这般美好。当他笑着跟我说:“我似乎能感觉到一只盘、一只钵的呼吸,这是生命的存在,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我知道他说的并不是玩笑话。

初识河马是在一次活动上,一见面我们就很投机,大概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高级爱好:吃吃吃、买买买。讲究的人儿嘛,对美食垂涎那是必须的,但我们对于盛载食物的器皿也有着无法割舍的共同的好奇心。

每一样食材、每一件手工食器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温度和气息,带着不同的性格。食器终究要找到注定的食物来匹配,这是冥冥中的默契,也是造物者的巧合。在器皿与味道相结合这件事上,河马一直在努力探寻,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他却一直乐在其中。

这本书尽情展现了河马钟意的生活素材、古朴原生的食物、精工细作的食器,不一而足。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看的读物。在这个过程中,河马细细地诉说着:生活即是艺术,艺术便是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希望他的料理搭配我的食器,能让朋友们感受到日常中带着爱意的时光。

——小野哲平(日本知名陶艺家)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河马这本书看着让人温暖。他提醒你,我们要把日子过得有烟火气,别总叫外卖。与其花一个小时焦虑,不如花一个小时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把心思都聚拢在饭菜上,这样就我们慢慢就会踏实下来。

——苗炜(作家)

在对的时候,跟对的人,吃喝到用心烹调的对的食物,更厉害的,用上的都是大小合适、质材讲究、品相优美的食器,能够如此顺心到位,真幸福。

——欧阳应霁(香港作家、漫画家)

我印象中的河马,在餐桌上是自带光环的,尤其听他细述一道菜、一个碗的故事,你会觉得生活本就该这般美好。

——林依轮(知名歌手、饭爷品牌创始人)

厨房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的家就是厨房的延伸。品尝到怀着这样心意的人做出的食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李若帆(雕刻时光咖啡馆、失物招领家居店创始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