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寄小读者(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冰心这一“爱的哲学”贯串于《寄小读者》的始终。本书文笔清丽,语言亲切,字字句句透着作者未泯的童心,对孩子们温暖、纯净而博大的爱心,是一本绝好的亲子睡前读物。

冰心著的《寄小读者(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有白话文的流畅明晰,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誉称“冰心体”。书中多处援引诗词古文、使用文言词语,并与现代语言完美融合,充满诗性美。阅读《寄小读者》,对提高作文水平、文学鉴赏力有很大的帮助。

内容推荐

冰心著的《寄小读者(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是冰心的散文代表作,收录了三部“寄小读者”的全部通讯,以首部命名,以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吻,讲述其在国内外留学、旅行、考察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她对家人与祖国的思念、对母爱和自然的赞美、对中国小读者始终如一的关爱,读来让人倍感亲切、获益匪浅。

目录

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自序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通讯十一

通讯十二

通讯十三

通讯十四

通讯十五

通讯十六

通讯十七

通讯十八

通讯十九

通讯二十

通讯二十一

通讯二十二

通讯二十三

通讯二十四

通讯二十五

通讯二十六

通讯二十七

通讯二十八

通讯二十九

再寄小读者(一)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再寄小读者(二)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通讯十一

通讯十二

通讯十三

通讯十四

通讯十五

通讯十六

通讯十七

通讯十八

通讯十九

通讯二十

三寄小读者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试读章节

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地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根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小朋友想这是可能的事情吗?——我又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四岁了。他有一天问我说:“姑姑,你去的地方,是比前门还远吗?”小朋友看是地球的那一边远呢还是前门远呢?

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遥地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小朋友,但凡我有工夫,一定不使这通讯有长时间的间断。若是间断的时候长了些,也请你们饶恕我。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绝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荣幸!

冰心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通讯二

小朋友们:

我极不愿在第二次的通讯里,便劈头告诉你们一件伤心的事情。然而这件事,从去年起,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

去年的一个春夜——很清闲的一夜,已过了九点钟了,弟弟们都已去睡觉,只我的父亲和母亲对坐在圆桌旁边,看书,吃果点,谈话。我自己也拿着一本书,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时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静的。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着我——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恰然地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顷我神经错乱地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

这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方在微颤——母亲已连忙说:“何苦来!这么驯良有趣的一个小活物……”话犹未了,小狗虎儿从帘外跳将进来。父亲也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得着它了!”我又神经错乱地拿起书来,可恨呵!它仍是怡然地不动。——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帘隙里又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地啾啾地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地着了一箭!

我从惊惶中长嘘了一口气。母亲慢慢地放下手里的书,抬头看着我说:“我看它实在小得很,无机得很。否则一定跑了。初次出来觅食,不见回来,它母亲在窝里,不定怎样地想望呢。”

小朋友,我堕落了,我实在堕落了!我若是和你们一般年纪的时候,听得这话,一定要慢慢地挪过去,突然扑在母亲怀中痛哭。然而我那时……小朋友们恕我!我只装作不介意地笑了一笑。

安息的时候到了,我回到卧室里去。勉强的笑,增加了我的罪孽,我徘徊了半天,心里不知怎样才好。我没有换衣服,只倚在床沿,伏在枕上,在这种状态之下,静默了有十五分钟——我至终流下泪来。

至今已是一年多了,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P6-8)

序言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1922年,叶圣陶创作的、后被悉数收入《稻草人》一书的童话,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杂志陆续发表。此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两件事:一是赵元任翻译出版了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写了译序;二是周作人随后写了一篇同名书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提出了“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文学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儿童文学的另一走向。

其实在叶圣陶之前,已有不少中国作家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胡适的《尝试集》里就包含有“童诗”,陈衡哲的《小雨点》也已在《新青年》发表了。更不该忘记的是冰心,她1919年就给《晨报》投稿,最早引起文坛关注的那批“问题小说”如《庄鸿的姊姊》《是谁断送了你》等,所写的主人公都是儿童,稍后的《离家的一年》更是儿童生活的实写。她文笔清丽淡雅,很适合儿童阅读。冰心的两本最早的诗集《繁星》和《春水》,也深受当时少年学子的喜爱。这些作品的面世都不比《稻草人》晚。然而,不管是胡适、陈衡哲还是冰心,他们所写的还不是“自觉的儿童文学”,即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据冰心自述,她一开始的写作,“多半是问题小说…-一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集自序》)可见,她之所以以儿童为主角,只缘于思考和生活范围都与儿童或家庭有关。而叶圣陶写《稻草人》和郑振铎编《儿童世界》,是自觉把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区分开的,叶圣陶的童话是“专为”儿童所写的——在自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上,这当然是不同凡响的事。

可是,我们仍把冰心视为中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除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更因为她的《寄小读者》。

这里有必要谈谈《寄小读者》与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的关系。那时的周作人在中国文坛有巨大影响。“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两大口号——“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就是胡适和他分别提出的,他声望之高也仅次于胡适;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所在的文学研究会中,他又是首屈一指的理论家,《文学研究会宣言》起草者就是他;同时还是北大和燕京大学的名教授,学生中出了好几位重要的新文学家。虽然他借《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所鼓吹的那种充满童话想象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早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界没能形成气候,但他的另一创作思想,却因冰心的《寄小读者》而发扬光大了,那就是他一贯强调的“文学是个人的”,是作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写《(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篇书评的前两周(1922年2月26日),他发表在《晨报副镌》上的《诗的效用》中,就有这样的话:“我始终承认文学是个人的,但因‘他能叫出人人所要说而苦于说不出的话’,所以我又说即是人类的。然而在他说的时候,只是主观地叫出他自己所要说的话,并不是客观地去体察了大众的心情,有意识地替他们做通事,这也是真确的事实。”这里的“通事”,也就是译员,即今之所谓翻译。亦即文学不是代人传话,而是作家说自己想说的话,但这又是大家需要而又未曾说出的。这一观点,在他“五四”时振聋发聩的代表作《平民的文学》中也有过表达。用这样的文学观去对照叶圣陶同一时期的童话创作,尤其是那最末一篇《稻草人》,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的。

然而,作家是成人,说自己的话,又怎么“为儿童”呢?周作人在“为儿童”这一点上是很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的。在《儿童的书》一文中,他说:“艺术是人人的需要……但我相信有一个例外,便是‘为儿童的’。儿童同成人一样地需要文艺,而自己不能造作,不得不要求成人的供给。”成人如何才能既发出自己的声音,又供给儿童以好的文学呢?他的结论是:作家本人应仍拥有“赤子之心”,这也就使“说自己的话”和“为儿童”二者有了交集。也许,这正是解决儿童文学复杂的理论问题的唯一出路吧。

在写于1923年6月25日的《儿童的书》的结尾处,周作人进而呼吁道:“凡对于儿童有爱与理解的人都可以着手去做,但在特别富于这种性质而且少有个人的野心之女子们,我觉得最为适宜。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便能比男子更为胜任。”——他这是有所指的吗?

当时编辑《晨报副镌》的孙伏园是周作人的学生,作家冰心则是周作人在燕京任教时最赏识的学生。曾有日本作家问他:“文坛上露头角的得意门生很多罢?”他答:“不多,只二三个,现任清华教授的俞平伯,用废名这笔名的冯文炳以及冰心。”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时在1923年8月初;此前的7月24日,晨报的副刊上开辟了“儿童世界”专栏,于是,从7月25日起,她开始写《寄小读者》。可以说,这是周氏两位得意门生按着他的文学观念联手进行的一次优美的文学尝试。而她动笔的这一天,离周作人发表《儿童的书》才只十天——她是听到了老师的召唤吗?

“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的冰心,这一年刚刚23岁,可谓童心未泯。她在《寄小读者》的“通讯一”里写道: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地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请看冰心对自己的定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并正努力地“要保守这一点天真”,以成为孩子们“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这不正是乃师所要求的做个有“赤子之心”的女性吗?她正是从这里出发,愉悦地投入了长达三年的创作,一直写到她留学归来,一直在发掘自己所曾有和仍有的童心,表达着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通讯二”也许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她在这里直接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情”,那使她“灵魂受了隐痛”。前一年的一个春夜,她在父母身边闲闲地看书,一只小鼠从桌子底下慢慢出来,坦然、无猜地吃饼屑,一边友好地看着她。她觉得可爱极了,就用手中的书盖着它,它也不跑,无抵抗地蜷伏着。这时小狗跳进来了,大人叫她快放开,不然要给抓住了,她神经质地拿起书,可恨它怡然不动,小狗喜悦地微吼着蹿上来,—下把它叼走了。前后不到一分钟,她心上仿佛受了一箭,惊惶地吁了一口气,过后又装着不介意地笑了笑。可是到倚着床沿,伏在枕上时,她终于流下泪来。以后看到老鼠夜里出来,她都要避开,总觉得那是它的母亲还在找它。她把这事对一个成人朋友说,遭到了漠然的取笑。她没法把这事再跟别人说了,她感到灰心绝望,现在则向小读者们坦承自己的愧悔……这是一个感人的心灵故事,当然只有保有童心的人才听得懂。作者在这里说着自己的话,同时,这又真是“为儿童”而说的。

茅盾在他的名文《冰心论》中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是属于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而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那些充满个性的创作(我想这里应该包括了凌叔华、郭风、任大霖……)就都与《寄小读者》的影响有关。这一影响与《稻草人》的影响并存(虽然远不及后者强大),使中国儿童文学史变得丰富了。而那种“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中国也成为风气,则要等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距《寄小读者》问世还有长长的六七十年呢。可见,一种文学风气的形成,常常离不开一两位天才作家的杰出作品。《寄小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

以上可算是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点补充,也借此表达儿时即已形成的对冰心先生的仰慕和敬意吧。

儿童文学评论家 刘绪源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了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中国现代作家巴金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

妈妈教我懂得爱,用心去爱,爱人、爱动物、爱大自然、爱生命。

——冰心女儿吴青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