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翁心植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戴光中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翁心植,医学家、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浙江宁波人。曾任北京朝阳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学会常务理事。从医近70年,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20世纪40年代,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50年代,致力于研究吸虫病,创建用于诊断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的简制抗原方法;60年代,在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家免疫是发病的原因之一;70年代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创建呼吸重症监护室,使中国在这一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最早开始控烟运动并取得显著成效,获世界卫生组织金质奖章,被该组织尊为“中国控烟之父”。是我国大内科体系建设和医师培养的倡导和实践者,又是医学专科化深入及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培养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对疑难杂症的诊治享有盛誉,是当代临床医学水平的代表性高度。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9部。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进步医药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光中著的这本《翁心植传》为世人记载了翁先生的人生轨迹、事业成就、性情喜好。

内容推荐

戴光中著的《翁心植传》记述了我国杰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我国控烟运动开创者翁心植九十余年砥砺奋进的人生轨迹,全面展现了他卓越的事业成就和崇高的精神品质。翁心植院士于国家民族,开创控烟伟业;于医学科学,取得传世成就。他精湛高超的医术和勇于开拓的科研精神,为其学生所传承;他大医至爱、大道至简的大师风采,为后人所敬仰。

目录

第一章 从宁波到天津

 石塘翁氏

 故乡印象

 允公允能

第二章 从北平到成都

 北平二校

 上海二校

 三十四天

 成都二校

 医院四所

第三章 在寄生虫病肆虐的年代

 国内首例“高雪病”

 立业而后成家

 黑热病简制抗原

 肺吸虫病诊治

 血吸虫病抗原

第四章 在复杂疑难的大内科

 改革友谊医院内科

 这次是世界首例

 太监的冠心病

 “原因不明低热待查”

第五章 在十年浩劫“文革”中

 在劫难逃

 “牛棚劳改”

 医者仁心

 防治肺心病

 冬去春来

第六章 中国控烟之父

 吸烟危害健康

 世界空前的吸烟调查

 筹建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

 申办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

 两枚“国际控烟成就”奖章

第七章 德医双馨院士

 诚邀吴英恺院士

 创建呼吸病研究所

 弟子王辰

 培育人才

 主编医学刊物

 与《中华内科杂志》

 登上最高殿堂

第八章 无尽的尾声

 大医至爱 大道至简

 风范长存 后继有人

附录

 翁心植院士大事年表

 翁心植院士主要论著、获奖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样的乞丐,翁心植天天碰到,甚至有时候,买白薯充饥时,那些饿坏了的孩子会从翁心植的嘴边把白薯抢走。好在那时虽然穷得贴底,但民风还算淳厚,他们并未碰到什么真正大风险。

行行复行行,整整走了一个星期,好不容易经漯河到达叶县,老天爷忽然变脸,阴雨连绵,淅淅沥沥下了整整一个星期。这对靠天吃饭正苦于久旱干渴的农民来说,不啻喜从天降的甘霖,但急于赶路的人们,却是叫苦不迭,待在旅店里束手无策。

叶县历史悠久,曾是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历史上的名人佳话“叶公问政”和以少胜多的战例“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它地处南襄隘道北口,交通路况却极其糟糕,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是“离城四十五,坐车如跳舞,不治心脏病,专治肠梗阻”。倒退40年,糟糕的程度更不用提了。所谓公路,只是碎石盖上一层黄土,刮风扬沙尘,有雨成沼泽。他们那时是既不能步行,也坐不成汽车——因道路泥泞无法行动,汽车停驶一周。

两人实在等不起,因为入学注册有时间规定。他俩天天跑车站寻求长途货运的“黄鱼车”搭乘,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却只能搭载一名乘客。怎么办呢?一对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不得不分手,翁心植先行,李邦琦再等。

货运车在泥泞的公路上直奔洛阳,路上坑坑洼洼,车里颠簸甚烈,但公路两旁遍植杨柳,虽然尚无绿色,却也令人想起北平西直门外的绿荫大道。

车近洛阳时,过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古称“伊阙”,石窟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紧临公路,汽车行时,但见悬崖峭壁之上,凿有窟龛多座,龛内佛像造型生动,雕琢精美,虽是走“车”观“佛”,也已让人叹为观止。

下午车抵洛阳。翁心植径直赴城内基督教青年会,这里住有美国罗氏基金会的代表,负责接待人川的协和医学院流亡学生。他们热诚欢迎翁心植的到来,替他安排住宿,并且无偿提供去成都的费用,还详细介绍赴川路线及注意事项,使翁心植倍感亲切温暖。

连日风尘仆仆,到此始得稍事休息。洛阳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翁心植在这里住了三天,得以遍览东都风貌,没想到反而破坏了心中美好的想象。他亲临目睹的洛阳,土街破巷,了无历史记载中的丰姿。沿街可见易于买到的东西,是脆枣、柿饼、花生,还有像银圆大小的灰白色柿霜糖。印象最佳的,是这里的防空洞深邃干燥,应该是得地利之厚罢。

从洛阳赴宝鸡,交通工具是陇海路上的“闯关车”。所谓“闯关车”,是指火车要经过潼关。潼关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依山靠水,形势险要,乃军事重镇,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与它一水之隔的风陵渡,当时已被日寇占领。日寇常常隔水炮击潼关的过往车辆,车毁人亡之事时有发生,因此有了“闯关车”这种叫法。

翁心植乘坐运送行李的铁篷车闯关西行,月色朦胧中抵达灵宝。次日换车,先过“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的函谷关。这里是老子著作《道德经》的地方,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中午时分抵达潼关。城内到处可见断瓦残垣,商业凋敝,居民寥寥,一片荒凉。其时车行极缓,行不数里,车中有人警告道:“万勿高声,闯关了!”大家的心顿时悬起,连大气也不敢出,好像对河的日寇会听到似的。万幸平安无事,顺利闯过。

P53-54

序言

翁先生离世四年了。四年中,总觉得他犹在身旁,如同离世十八年的母亲一样——在感受中、情感上,他们始终未曾远去。对于像自己这样曾与先生积年相处的人,记忆里永远存着他的印记,而对于未曾与他接触过的人,有一部传记讲述其人其道,让世人真切地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卓越的人,则十分必要,尤其是对医学界的后来者。

感谢戴光中教授撰写的《翁心植传》,为世人记载了翁先生的人生轨迹、事业成就、性情喜好。坦率地说,由于太期盼传记能够更完美展现先生的性灵光辉,甚至有过作为“身边人”自己动笔的念头,但终因水平远逊于戴教授及时间精力所限,未成端倪。

我总在想,究竟能以什么最简洁的文字概括把握翁先生的“王者精髓”呢?想来还是当年在为先生准备院士遴选材料时,凝炼出的那句话:“翁心植是继张孝骞之后,我国最负盛名的博与深兼备的内科学家。”他是迄今中国工程院中唯一一位,而且,依现在趋势,今后也很有可能永远是唯一的一位大内科院士。除他在科学上的造诣外,他在临床诊治疑难杂症中堪称“出神入化”的本领,今后也恐难有人企及。

在翁先生别世时写过一篇纪念文章,谨录于此,聊以概要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翁老师。

学生总是从心里崇仰自己的老师,其中不乏一已偏颇。而我尽内心的判断力所及,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谬:翁心植,是中国难以再得的大内科大夫,此君一去,内科难于谈大家。

翁心植,是中国医学史上内科医生的经典。

感念吾师

翁心植老师已去,一代宗师作古。我们在缅怀与思考中,对他的理解与领悟还在加深。他对于国家、医学、患者、医院和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懂得翁老师,懂得他的思想情怀,懂得他的事业成就与意义,是对他灵魂最好的慰藉。

一、于国家民族,他开创控烟伟业,功被千秋

翁老师是国家控烟事业的开创者。世界卫生组织尊之为“中国控烟之父”。

我们至今仍感佩于翁老师当年识人所未识、为人所不为、行人所畏途的卓越科学眼光和道德勇气。控烟事业于国家民族之重要,今后将日益显现。翁老师之贡献,历史足鉴。

二、于医学科学,他取得传世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翁老师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是内科学界博与精兼备的典范。如此大家,失之不可复得。

他从医近70年,纵横于呼吸、心脏、内分泌、寄生虫、风湿病学领域,取得大量开创性成就。其中,确定中国人正常体温、明确中国人群吸烟率、发展肺心病系列诊疗规范等已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的经典与传世之作。  他是我国呼吸病学事业发展的第二历史阶段——慢阻肺与肺心病防治阶段的开创者与领军人。

他是我国大内科体系建设和医师培养的倡导与实践者,又是医学专科化深入及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培养的开创者与推动者。

他培养的大内科医师无数,他训练的呼吸专科医师逾千。

三、于患者,他是一名真正的临床学家,无数人因他而重焕新生

翁老师对疑难杂症的诊治享有盛名,其造诣达到代表当代临床医学水平的崇高境界。能随他查房,领略其大医至爱、大道至简的大师风采,亲见其出神入化拯救生命的神奇过程,是医者幸事。

四、于朝阳医院及北京呼吸所,他是高贵文化与学术基因的注入者,学科建设的奠基人

翁老师是给朝阳医院和呼吸所带来文化与学术上高贵“血统”的人。在朝阳医院与呼吸所的先进文化中,浸染和传承着他的血脉。

他将朝阳医院内科推向国内先进水平,成就了朝阳内科之骄傲。

他是为朝阳医院肇建可以“雄傲天下”的呼吸学科的人。

很长一个时期,朝阳医院因翁心植而知名。他是为医院赢来荣誉、引来资源的人。

五、于我们——学生及全体朝阳医院职工,他是施予福泽的人

我们因他而得真医学、真学术的传承。

我们因他的引领,因他或直接或间接的提携而跃向高水平的医学殿堂。没有他铺就的平台,没有我们今日的所成。

朝阳医院的发展与他密切相关,每个朝阳医院职工无不享其恩惠。

不仅这些。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等众多学术团体与杂志,无不曾受纳翁老师的奉献。

他做人的真实,他和谐恬静的生活与人生态度,他精神与品德的高贵,教育、引导着我们经历和享受高尚、快乐、富于意义的人生。

理解与领悟翁老师,将帮助我们深化对医学、社会、人生、朝阳医院、北京呼吸所的认识,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事业与人生。

翁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与力量源泉。

我们想您,念您,懂您,爱您。

您在天上福瑞呈祥!

后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而为这些科技界的泰山北斗们立传,描绘院士们的人生轨迹,记述院士们的丰功伟绩,揭示院士们的成功奥秘,给千千万万现在以及后来的敬仰者以启迪,自然也是传记作家的莫大荣耀。所以,我衷心感谢中国工程院把撰写《翁心植传》的任务交给我,让我有机会为这套丛书略尽绵薄之力。

我和翁老相识于2004年。承蒙他不弃,与我这个同乡晚辈倾谈了他的人生经历,而且我有问他必答,言之不尽,毫无保留。不容置疑,这是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位真实的翁心植的关键,也是本书之所以能被各方面认可的根本。在本书出版之际,我特别感念翁老给予的一切。

为本书提供各种帮助的,有翁老的夫人和子女,以及翁老众多的学生。例如书中的图片,几乎全都来自他们。而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于翁老发自肺腑的挚爱、对于本书的关心和殷切期待。没有他们,本书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不完备的。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韩启德先生。他在百忙之中,为我早先的一本《翁心植传》写序,并且致信于我,表达对这项工作的支持与赞赏。

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工程院院士、翁老的高足王辰先生。记得在他担任朝阳医院院长期间,曾接受我将近半天的采访,使我对翁老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印象。而他在序言中对于我的谬赞,则让我既感动又惭愧。

最后,感谢中国工程院吴晓东处长为本书所做的努力(另,朝阳医院庞宝森同志也为本书的出版事宜做过一定工作,亦致谢意);同时感谢人民出版社和宁波出版社愿意联合出版《翁心植传》。

戴光中

2017年8月8日于上海新江湾 海珀璞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