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是人类历史上生命力最强的骗局之一,从一百年前的查尔斯·庞兹开始,到今天华尔街的经纪人,“庞氏骗局”一再变异、演进,但从未绝迹,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发达,它的受害者也越来越多。
雪崩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一切还得追溯到第一片落下的雪花。正是那个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男人,在美国波士顿用价值6美分的代金券开始了这一切。
所有这一切都挡不住查尔斯·庞兹的泡沫最后破灭,他最终还是锒铛入狱,他的办公室成为著名景点,他的钱全部用来抵偿投资人。他说:“我了解人性的本质,知道公职人员的弱点,明白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挥作用,我也想让它发挥威力。”
查尔斯·庞兹著,周旭译的《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还原20世纪初历史原貌,完全无删减,披露庞兹、警察、检察官、政客、记者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这个来自意大利的男人恐怕从未想到,自己穷途末路的尝试会成为世界金融史上最经典的骗局。庞兹很快就被捕入狱,但“庞氏骗局”似乎永不过时:
麦道夫证券650亿美元、斯特拉金科技5.92亿美元、迈克尔·尤金·凯利养老产业3亿美元、卢·珀尔曼后街男孩音乐制作人5亿美元……
一长串名字和一笔笔巨款,从华尔街金融巨头到街上不识字的小贩,一样贪婪、轻信、冲动、无知,究竟“庞氏骗局”有何魔力?
193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自传,从操盘者的角度写出了这一项“大事业”的全部真相:如何从身无分文“奋斗”到拥有亿万资产,最后又“堕落”到身无分文。
赶紧来阅读查尔斯·庞兹著,周旭译的《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吧!
出版说明
导读
前言 初识庞兹,美国沃林福德地区一夜暴富的典范
01 初到波士顿时,庞兹先生只有2.5美元,后来却成为身家1500万美元的富翁,书写了美国金融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02 庞兹先生想利用1美元在蒙特利尔东山再起,却招致了许多麻烦
0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庞兹先生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04 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使庞兹先生拥有了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最终,关键的时刻终于来了
05 一个美国移民检察员,用卑鄙的手段对付庞兹先生
06 庞兹先生从2英尺×4英尺的囚室转移到了美国价值1000万美元的监狱里
07 效仿英萨尔先生,庞兹先生在亚拉巴马州布洛克顿成立水电公司
08 一位大学校长突然中断了庞兹先生在莫比尔医学院的工作
09 庞兹先生和新奥尔良的市民开了个玩笑,然后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10 在美国这座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里,庞兹先生选择了最漂亮的一朵玫瑰作为他的人生伴侣
11 全世界都听到了波士顿学院街上金融泡沫破灭的声音
12 庞兹先生想让《商人指南》马上就发行300万册
13 为了获得财富,庞兹先生找到了一条无人踏足的捷径,而且获得了成功
14 庞兹先生组建并独自经营证券交易公司
15 庞兹先生成为警察和邮务督察的梦魇
16 庞兹先生反驳了有盈利就有损失的理论
17 庞兹先生认为,如果投机是一种罪恶的话,那他最好在身边修建一座教堂
18 庞兹先生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几家银行
19 庞兹先生疯狂购物,并且购买了一个价值1000万美元的包裹
20 庞兹先生遇到了暗礁,但暂时成功避开了它们
21 庞兹先生付出了100万美元的代价,平息了一场挤兑风潮
22 一些“放款人”惹恼了庞兹先生,庞兹向他们宣战,开始进行报复
23 为了他的航运船队,庞兹先生支付给美国政府两亿美元
24 庞兹先生捷足先登,获得了1500万美元,但却没有就此罢手
25 激战正在上演,胜利的天平偏向庞兹先生
26 哦,伙计,战斗还在继续!在胜负未分之际,不能妄下定论
27 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为庞兹先生喝倒彩,他彻底失败了
距离港口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这艘船沿着波士顿东部的码头停靠了下来,跳板被放下之后,那些一直在甲板上等候的形形色色的乘客,都迫不及待地跳到码头上来。
这些乘客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意大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乘坐统舱,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有钱乘坐头等舱或二等舱。不管男人、女人还是孩子,也不管他们打算暂时留居还是在此长久居住,他们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来到美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争取经济独立。
我是这些移民中的一员,跟随着人群走下跳板,我的身材短小精悍,穿着当时欧洲最昂贵时髦的衣服,身后跟着两个扛着大大小小行李的服务生,所有的行李上都带有“上等舱”的标志。
说真的,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一个移民,从我的外表上看,怎么都不像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人,任何人都不会把我和体力劳动者或者类似的工作联系起来,我看上去也不像一个经济拮据的人。从脖子上的领带到脚上的高筒靴,我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铸币厂走出来的百万富翁,像一个生活安逸富足的年轻绅士,或者像一个家世显赫的富家子弟,刚刚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这足以说明外表并不能显示事情的真相。实际上,当时我正陷入困境,不仅经济上十分窘迫,就连处境也非常危险。在这个距离我的家乡5000多英里,距离我最终的目的地500英里——甚至更远的奇怪的城市里,我没有朋友,没有钱,这就是我当时的状况,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我浑身上下只有2.5荑兀。
两周之前,我带着母亲的祝福、十足的信心以及200美元离开意大利,登上驶往美国的船只,我带着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来到美国,那就是抓住一切飞黄腾达的机会。
我的长辈们时常怂恿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打消我的疑虑:“你不能错失这次衣锦还乡的机会!”就像在美国飞黄腾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样。“在美国,街道都是用黄金铺就的,你要做的就是弯下腰,把钱捡起来。”接下来几年发生的事情证明,长辈们所说的并非都是臆想之语,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根本不需要弯下腰捡钱,1920年,黄金自己就跑到了我的口袋里,而且不是用小茶匙就能舀起来的小块黄金,而是用蒸汽铲才能铲起的大块黄金。
尽管如此,当我站在码头上,踏上美国的土地的那一刻,我的处境非常窘迫。就像刚启程时一样,我依然拥有母亲的祝福,但这就是全部了。来时带的200美元现在只剩下2.5美元,在旅途中,一个赌场骗子骗走了我绝大多数身家,剩下的用来付小费和买饮料。我不再踌躇满志,而是变得意志消沉。实际上,长辈们的话依然萦绕在耳边,我准备好了弯下腰去捡钱,但眼前的事实让我意识到,我被骗了。我的脚下并没有黄金,这里的道路也不是用金子铺成的。从我登陆的港口到马杰诺大街都是黏糊糊的黑泥。不管我站到哪里,泥土都足有一英尺厚。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泥土。我千里迢迢从意大利来到美国,跨越了5000海里深邃的、湛蓝的海洋,除了漫天飞舞的灰尘和破碎了的、一夜暴富的梦想之外,什么东西都没看到。
那时,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我没有在波士顿逗留绝不是因为我势利,而是因为我的计划在我离家时就已经提前制订好,而且我不能改变这个计划。按照我的某位三表哥的第五个表兄弟的安排,我应该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的“烟城”匹兹堡,据说他是一位铁路承包商,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在大型盗窃案中都不敢顺手牵羊的老实人。这个谣言表明,无论在法庭上还是其他地方,对于任何人的陈述我们都要持保留态度。
不仅我的目的地已经被提前确定好,而且我的长辈们为了不让他们的计划流产,已经为我准备了前往匹兹堡的一切必备的东西。我的长辈们真是有先见之明啊!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已经想到在到达大洋彼岸的那一刻,我也许会身无分文。之前我在比这次旅途短得多的旅行中也干过这样的事。因此,他们为我购买了一张途经纽约前往匹兹堡的预付车票。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做的话,早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星期天,我就要和波士顿结下不解之缘了。
所以我和其他等待前往纽约的移民一样,没有离开码头。大约晚上9点的时候,我们坐上了一列特殊的火车,在长达1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看着满天飘舞的灰尘,没有吃一点东西。
毋庸置疑的是,这列火车的确非常特殊。我非常希望能够强调这一点。它是迄今为止我坐过的最不舒服的火车,非常不舒服!这列火车就像战时的火车一样,40节车厢里只有8节是卧铺车厢。而且它竟然取道南太平洋地区或圣达非前往纽约,除非它整个晚上都在绕圈,或者每个十字路口都作停留,抑或绕过了沿途中所有的电线杆,否则无法解释它为什么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达纽约中央车站。(P2-4)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是查尔斯·庞兹的自传,从当事人的角度回顾了历史上那一场举世皆惊、从某种意义上说余波在今天仍未平息的金融骗局。庞兹开创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利用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将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利息支付给老投资者,不断骗取更多的投资。自始作俑者庞兹以来,“庞氏骗局”不断以各种形式在全世界各地重演,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金融动荡。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通过对第一个造成巨大影响的“庞氏骗局”的回顾,提高读者的防范意识,提醒读者警惕人性中的弱点,避免“庞氏骗局”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由于本书是庞兹以第一人称进行的陈述,其中是非曲直,还请读者正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