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卖艺黄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卖艺黄家”指的是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等兄妹几个。按照大哥黄宗江的意思,他们祖上三世翰林、书香门第,到了他们这一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个人的爱好诸种因素,他们兄弟姊妹中多数“下海”演戏,当了演员,成为“艺人”。“卖艺”既有一种叛逆做官的祖上的含义,又不失为会心的解嘲。

《卖艺黄家》即以黄家故事为主线,由黄家成员执笔,配以照片百余幅,从生活、艺术、交友等诸方面,呈现了黄家兄妹戏里戏外的人生。

这样的家族,之前不算多,之后也不会再有了……

内容推荐

“卖艺黄家”可谓中国演艺界一个非常独特的家庭,黄宗江是剧作家、演员、教授、文化使者;黄宗英是作家、是演员,是大红大紫和令人景仰的名作家;黄宗淮是专演小角色的大演员;黄宗汉则是著名的文化实业家。《卖艺黄家》以讲述黄家的生平事迹为主要主线,由黄家成员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等几位的回忆性文章组成,内容涉及艺术、生活、交友等多个方面。

目录

赠黄家兄妹 季羡林 / 杨宪益 / 邵燕祥

代序 老黄家之光 黄苗子

1

江湖的小行脚 黄宗江

与弟弟妹妹同演戏 黄宗江

今之优 黄宗江

我“难得糊涂”的老伴 黄宗江

我的好人 阮若珊

吃品、艺品、人品 阮丹娣

老 爸 阮丹青

戏迷外传 黄宗洛

谈表演的六种开头 黄宗江

2

戊戌变法时期的“三黄” 黄宗淮

就缺我二哥宗淮 黄宗英

3

故我依然 黄宗英

小迷糊大不了了 黄宗英

快乐的阿丹 黄宗英

但愿长睡不愿醒 黄宗英

山一程水一程 黄宗英

该死不死 黄宗英

呆大有呆福 冯亦代

小妹是我姐 黄宗洛

4

焦菊隐先生教我演戏 黄宗洛

扫边老生的苦与乐 黄宗洛

十八败 黄宗洛

永远乐呵地想你 黄海波

5

文丐释 黄宗汉

小毛轶事 黄宗洛

四叔黄宗汉 阮丹青

后记 黄家兄妹,艺术多么可爱!

试读章节

今之优

黄宗江

和妹妹同在上海演剧,妹妹出去看房子,回来向我说:

“有一间还不坏,女主人瞧样子也挺好的。我告诉她我的职业在金星电影公司,她说:‘我很了解,你们这是一种文化工作……’”

我说:“既然很了解,又何必说呢?还是有毛病。”

妹妹笑我多心。、第二天两人同去看房子,那女主人向我说:

“老实和你说,昨天我也不放心,你妹妹年纪轻……老实说,她又是吃开口饭的……老实说……”

我说:“老实说,我也是吃开口饭的。”

倡、优、俳笑、开口饭、梨园行等等,早有训诂。最刺目的且有“犬”旁的“犹”字,几近人兽之间。“戏子”“剧人”是较后出现的名词,我从前常想“戏”字,并不比“剧”字坏,“子”字也不比“人”字坏,何以“戏子”就比“剧人”要不得。其实这想法很蠢,一个“名词”之好坏,当不在于字眼本身。

“剧人”之称乃自有“话剧”始。说实话对这两个名词我都不顶喜欢,可是也想不出更好的可以代替。“话剧”的“话”字我总嫌它小家子气,常因此就会被莫名其妙之士藐视为“说话之剧”而已。“剧人”两字我嫌它酸,大家除了写文章讲演时,日常也很少用到“我是剧人”“他是剧人”这类的话。

我们这种人被介绍或自我介绍时常有难以置辞之窘。

“×先生是话剧演员。”听起来不大顺。

“剧人。”酸气颇浓。

急了就说:“我是戏子。”太显着玩世不恭。

只好用较哕嗦的话,如:“你看过×先生的戏吗?×先生……”

我心中常暗自佩服母亲,自我演剧以来遭过多少亲友的冷嘲热讽,母亲却从未说过我一句。父亲死后,诸弟妹年幼,我是长子,家里没钱…一以她的年纪和处境,不应该给我这么多谅解,我忍不住问她:

“你以为演戏怎么样?”

她回答说:“不也很好吗?”

她要回家乡了,回到一群腐旧、势利的人中去。她说:“人家问起你,我忽悠是老大在上海写剧本,写文章,间或演演戏

“写文章”“写剧本”高于“演戏”.很多人都这样看,甚或许多 内行仍存留这种偏见,是我最讨厌的不公平事之一。虽然我个人的志向与自信还是首在“写”,“演”在其次。  

演剧有时也极其光荣,他们称你为“艺术家”之类。可是一旦他 们对你不满的时候,就降称为“这种演戏的”,甚或“王八戏子”。我 遇到过这种事。还有“中庸”一点的说法,就是“总不大好”。  

这“总不大好”是今日之标准看法,所以剧人之社会地位,殊不 稳定。

或说时间太短,日子久了地位就稳定了。也难说得很。譬如文明戏子,就是由文化先锋没落为腐败分子的前车之鉴。

一般人以为这是容易堕落的圈子,的确,“见得多”,要求你“见得多”,把握不定自己就混进去了。有的以“任性”自居,以为是艺术家的性格,纵是性格,也真是性格的悲剧。以苦闷作饰词,凡事不好生去做,落为戏油子,戏混子,甚或戏氓子。

常听旧剧伶人说:“绝不让儿子再吃这碗戏饭!”《清稗类钞》云:京师伶人,辄购七八龄幼童,纳为弟子’教以歌舞,身价之巨者,仅钱十缗。、契成,以墨笔划一黑线于上,谓之一道河,十年以内,生死存亡,不许父母过问。就这“一道河”的隐痛,也足令人发誓绝不让子孙唱戏了。

现在话剧后台也偶或听到一些戏语:“我的儿子,绝不让他干戏。”也有什么“隐痛”吗?还是“干一行,怨一行”的通病?

近日常听见失望的朋友们说:“干戏还是不宜“职业”只可‘业余’,只可‘爱美’,只可‘票友’。”我不反对“票友”,不反对改行。然只限于只宜于做“票友”的人。若大家都怕吃苦,都怕沾一身泥,都“票友”起来,成何大事?

昔日译amateurish为“爱美”,译得很漂亮,然要知道amateurish还有较坏的意义,如“外行”“幼稚”等。爱美者固然爱“美”,职业剧人爱的也绝不是“丑”。

“清客串”以“我不靠这个吃”为荣,“我就是不干这行也不在乎”。对不起,我们靠的就是这点“吃不饱,饿不死”的“戏份”。

票友“娱己性”甚重,俗谓“过戏瘾”;戏子则“娱人”。敏自远方来,看见我在台上做歌舞滑稽状,她笑了。笑完之后和我说:

“总之——我不喜欢——假使活着就是——amuse(娱)别人……”为什么不呢?假使我能使旁人高兴,人人高兴,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事呢?戏剧之源或说娱“神”,今之“神”,“人”也。何况戏剧不仅是娱乐(倒不能说它不是娱乐),然而仅一“娱”字,也足够光彩了。

听见过唱旧戏的说:“上台戏子,下台人。”好像“戏子”与“人”是两种东西,殊可悲哀。莎士比亚为君辩:

全世界是一座舞台,

所有的男人女人戏子耳。

……还有较坏的意义,如“外行”“幼稚”等。爱美者固然爱“美”,职业剧人爱的也绝不是“丑”。  “清客串”以“我不靠这个吃”为荣,“我就是不干这行也不在乎”。对不起,我们靠的就是这点“吃不饱,饿不死”的“戏份”。

票友“娱己性”甚重,俗谓“过戏瘾”;戏子则“娱人”。敏自远方来,看见我在台上做歌舞滑稽状,她笑了。笑完之后和我说:

“总之——我不喜欢——假使活着就是——amuse(娱)别人……”为什么不呢?假使我能使旁人高兴,人人高兴,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事呢?戏剧之源或说娱“神”,今之“神”,“人”也。何况戏剧不仅是娱乐(倒不能说它不是娱乐),然而仅一“娱”字,也足够光彩了。

听见过唱旧戏的说:“上台戏子,下台人。”好像“戏子”与“人”是两种东西,殊可悲哀。莎士比亚为君辩:

全世界是一座舞台,

所有的男人女人戏子耳。

……

P10-13

序言

代 序

老黄家之光

黄苗子

虽然大家都姓黄,用句江湖套话:“一笔写不出两个‘黄’字。”但他们是浙江望族,又归幽燕,而我老汉则原籍南蛮广东,是五祖弘忍禅师指着慧能(后来的六祖)说的“葛獠”一类,是开化较迟的。相形之下,以大哥宗江为首的黄家,自然比蛮陌之邦的寒族黄家,显赫得多。不信,在当代艺坛文海上,齐齐整整地亮出四员虎将:江、英、洛、汉,一字排开地冠以“黄宗……”这个名牌,这岂止是我们老黄家,你推而广之,求之其他族姓,有谁家能达到这

不知道宗江的祖宗是否也有巡抚、相国,或总兵、督军来天津做寓公的。至于我,虽则出生广东,却还找不出一个相当于康有为、梁启超一类人物,可以大书特书“先祖某,清封异见分子,保皇变法大夫,二品顶戴花翎……”的祖宗先代好夸耀。晋朝人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我们不敢公然把华夏始祖这一位特级大人物——黄帝,当我们黄家一姓一族的专属祖宗,那么遍翻二十四史,除了三国时代老将黄忠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刺激世人的黄姓人物。江夏黄氏,只能属于“下品”,没有什么超凡出众的势族名公,足以荣耀门户的。

我们老黄家,既没有什么门荫可凭,吃他十代八代的(像老孔家,你瞧,八十多代咧)。宗江和我,也都各向先母禀问过,我们在娘胎中没有白白多住三五个月的奇迹,更没有出世时异香满室、一道金光出现的佳话,而最为失望的是,在呱呱坠地之际,手上没有拿着一本美金支票出生!我们这些平凡之辈,活该一出来就得首先要求自己喂饱自己。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如今民主时代,学成的文武艺,自然受广大群众欢迎,何况经济起飞,不怕老百姓买不起。为了吃饭嘛,于是“艺”是卖定了。以老大宗江为首的黄氏一门,便堂而皇之地挂起金字招牌:“卖艺黄家”!

宗江这一门四杰,总算给我们姓黄的,添上了光彩。自然,我老汉忝为黄姓宗族子孙,也沾光不少咧!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位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明代名士唐伯虎,曾经昂然地写出这句诗句。清人笔记上说:“唐寅卖文鬻画,每岁以册记之,大书‘利市’于端。”唐伯虎每年卖艺的账本,封面上还一本正经地写上“利市”(即“恭喜发财”),这是何等合法的正当行为啊!它比后出百多年的郑板桥“润格”(“凡送礼物食物,不如以白银为妙……”)光明磊落得多。如有人要作《中国艺术商品化考》,不必上溯到唐代韩愈、白居易给人写墓志铭拿多少报酬之类,唐伯虎的诗句和账本,就已经是够典型的了。

“艺”是可以“卖”的:但有些人家“艺门”较窄,或仅能书法,或仅能唱流行歌曲。但这黄门四将则不同,上台演戏,下笔作文章,大哥则兼长“各国英语”,二妹则善断“疑难杂症”(宗江近年多出国讲学,宗英近潜力研究中药学)。兄弟姐妹中,诗词歌赋,唱念做打,七行七科,样样精到。一家四口上一台戏,从编剧、舞美到生旦净丑,一应俱全:你说这卖艺黄家,可不是热闹得独一无二吗?

老汉早于抗日时代的陪都重庆,与宗江相识于银社剧场后台,那是他老兄主演的《戏剧春秋》被歹徒捣乱前夕,其后又为援救《戏剧春秋》,再见尊俎周旋问;几年后,在南京的寒舍,正为周扬出洋事邀约了魏尔玛(费正清夫人)便饭,忽然,一位身穿洁白水兵服、十分英俊潇洒的“无星上士”破门而入,惊悸之余,定睛一看,原来乃是重庆分手后久别的黄宗江也。这一阵喧笑声,虽然对洋贵宾略欠礼节,却也大大增加了宾主之间的欢乐。这一些子往事,屈指已经半个世纪,这一段交情,宁不为我黄门的佳话乎!

这“卖艺黄家”,宗江、宗英算是不浅的交谊,但见过与未见过,总算都是熟悉的。当然,下次回京,宗江能小破悭吝,约同老弟洛、汉二公当面一叙,自然更能增加黄门之间的感情了,切记切记。

在传统文字中,“黄”本来是十分高贵的色彩,我们开口闭口,都以炎“黄”子孙自豪。不料近者洋风刮来,此字忽然变质,“黄”字变为公安部门“严打”目标时,为此本人被人问及“贵姓”而答以“免贵,姓黄”时,总觉得不像从前光彩。为此,谨代表全世界姓黄人士严重声明:“姓黄”的“黄”与“扫黄”的“黄”,完全是两码子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河水不犯井水的!

后记

后 记

黄家兄妹,艺术多么可爱!

李辉

很高兴,三联书店要出新版《卖艺黄家》!多年前,黄宗江、黄宗英兄妹曾送我这本有趣的小书,书中,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五兄妹联袂亮相,从父母到各自的故事,读一读,总有会心一笑的时候。

黄家五兄妹,最熟悉的是黄宗江、黄宗英,其他三位,就不熟了。

看过黄宗洛演过的人艺话剧。他被誉为“跑龙套”。其实,许多小角色,他以深厚功力撑起了场面,气场可谓十足。他在张艺谋导演的《活着》里的福贵爹,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他与扮演福贵的葛优有一场精彩的飙戏,恐怕无人替代。1994年《活着》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荣获大奖,同年,黄宗洛发表《扫边老生的苦与乐》,与读者分享自己告别话剧舞台的封箱之作《溜早的人们》的感受。下面这段文字,寥寥数语,概括自己话剧舞台“跑龙套”的四十年,写得真是妙:

  《溜早的人们》里的瘫子乃敝人告别舞台封箱之作。粉墨春

秋四十载。以跑龙套始,以跑龙套终,可谓善始善终矣!这位老

爷子得的是中风后遗症——坐在轮椅上既不能说又不便于行动,

充其量只能发出个别含混不清的单音,我表演上的浑身解数都使

不上……难矣哉!意想不到的是上台以后,只要我这个人物一露头

就有彩,而且掌声笑声一直不断,居然饱受欢迎,您说邪门不?!

黄宗洛把一位跑龙套的苦与乐,以如此潇洒的方式道出,这就是卖艺黄家一以贯之的风格。

写此文时,黄宗洛六十八岁。文章最后,他以“小老儿黄宗洛”署名,赋打油诗《无名草》一首,算是与话剧舞台告别:

书生本姓黄,来自飞云江。

少小若呆痴,老来更寻常。

路旁无名草,怡然傲风霜。

化作春泥去,迎来满庭芳。

告别话剧舞台,黄宗洛继续在电影、电视剧里大展身手。颇为难得的是,四兄妹一起出演《大栅栏》。黄宗江饰李莲英,黄宗英饰大格格,黄宗汉饰亲王,黄宗洛饰穆大人。一张四兄妹的合影,再也无法重现了。

认识黄宗江先生最早,算一算,已有三十多年了。当年,我在《北京晚报》当文艺记者,总在不同场合见到黄宗江。第一次见面就很开心,完全是一位“吊儿郎当”、说话随随便便的老头儿。说是老头儿,其实当时他不过六十出头,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但他浑身充满活力,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如果不打断,他不会停下来。后来,我编辑“五色土”副刊的“居京琐记”专栏,约请他赐稿。他很快寄来一篇《我的英语老师》。适逢燕京大学的学兄何炳棣归国访问,黄宗江与他阔别将近五十年,终得一见。一篇短文,由此开笔,勾勒出他的英语专业的教育背景;读此文,才知道他的文笔与众不同,洒脱,天马行空——

  有学兄何炳棣教授远自芝加哥来,近半个世纪没见了,人家

如今是国际知名学者,称学兄未免唐突。我在燕京大学当“新

人”时(英语称大学一年级学生为Fresh man),他已是研究生,

但总还算得未名湖畔的同窗。何老说:你的英语居然没忘。我

答:解放后直到“文革”后,几乎是一句英语也没说过,虽在

“文革”中依然捞了很难听的称号,也都过去了,还是“文革”

后几次出国,才又开口说洋文的,总算可以对付,还是凭的基本

功或日幼功。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在南开上高中时的恩师柳太太

(当时只知道是柳亚老的儿媳,无忌先生的夫人),如今总该是七

老八十了,现居旧金山,听说曾返国,未得拜见为憾。何老闻听

此言大悦,说自己也是在南开受业于柳。炳棣兄讲话狂放如昔胜

昔,说了句英文:“I'm the first;you’re the last.”并解释说这

句简单英语的意思是“我是老师的开山门弟子,你是关山门弟

子。”其实开山门的当比他还早,关山门的当比我还晚;但此话

确是一句尊师的动情语言。

生于北京的黄宗江,后来在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哪里想得到,他的第一位英文老师,居然是柳亚子先生的公子柳无忌的夫人。

黄宗江在南开中学的另外一位英语教师李尧林,是巴金的二哥。大学期间,我的研究对象就是巴金,读此文,倍感亲切。黄宗江感慨,李尧林平易而又深情。他说,很像其弟巴老对待我辈后生:“我们从他们学习到的非仅语言文字,而是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在晚年黄宗江那里,巴金—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巴金所倡导的“说真话”,让这位看似洒脱、漫不经心的人,其实在写作中,仍有不改初心的坚持。不是二十九岁。”场面略显尴尬。不过,杨振宁镇定自若,一笔带过。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页还是翻了过去。

黄宗江于2010年去世,我去八宝山追悼会与他告别。满眼看去,好多家电视台、互联网的记者,都扛着摄像机,上面大多写有“娱乐新闻”字样。显然,拍多少明星来,才是职业需要。不需要沉默,不需要哀悼,真可谓“娱乐至死”的样子。不过,这倒也符合黄宗沮性格,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活得乱七八糟”。人生对于他,就是一场大戏。这场人生戏,在追悼会上以快乐方式结束。

90年代初,我为华侨出版社策划一套“金蔷薇随笔文丛”,曾约请黄宗江编选一本随笔集。他为这本书起了一个很妙的书名《你,可爱的艺术》,书出版于1994年。他于秋天写一篇后记如下:

  以上文字,合并了前冬结集的《剧诗集》与今夏结集的《问心

集》,各有其序《(剧诗集)释》与《我的心里话》见前。为了合并

又写了篇《序上加序》,呈“金蔷薇随笔文丛”主编李辉,他感到

如此一集多序,摞床架屋,十分别扭,为我打乱重编了一下,分类

与时序均妥,深为感谢。园丁李辉又说:如今称集每令人有陈仓旧

谷之感,不受欢迎,不如择一佳句为书名。我乃想到自己一直艳羡

的文丛已出蓝翎的《乱侃白说》与邵燕祥的《改写圣经》,颇思效

颦,无奈捧心良久,颦亦难颦。忽然想到日前方写就,列入本卷最

后一篇的《一谱为师》,副题为“你,可爱的艺术……”曲出舒伯

特,译出傅雷,我就以《你,可爱的艺术》为书名吧……

《你,可爱的艺术》,多么好,正切合“卖艺黄家”对艺术的挚爱与洒脱!

书名源自同一年黄宗江所写的《音盲乐语》。他在文章结束时写道:“我说过,我不识谱,但大半生以来,一直记住一行谱,那就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旧社会从艺时读到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卷‘复旦’的卷首扉页是乐谱一行,德文歌词译为‘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淡的光阴里……”’为此,他把新完成的《一谱为师》,作为《你,可爱的艺术》一书的压轴之作。

读下面这段文字,可以深深体味黄宗江与艺术、黄家兄妹与艺术之间那种融人生命的厚重,那种耽迷于艺术之中的自得其乐的境界。他们关注社会,与政治也无法隔开,可是,只有艺术才是他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此情此境,能不低吟:“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淡的光

阴里……”傅雷译,译做黯淡,译得何其贴切。在日军压境,政

府腐败,苦做挣扎的艺人生涯,其“光阴”真是何等“黯淡”,

甚至可称“惨淡”;而那一线光明,是“你,可爱的艺术……”。

这艺术是我们的生命,是艺术的生命,也是政治的生命,得以存

活的最直接意义的生命的生命。

黄家兄妹!在他们心中,艺术多么可爱!

热爱艺术的人,生命如此可爱!

完稿于2017年3月29日,北京看云斋

书评(媒体评论)

这黄门四将,上台演戏,下笔作文章,大哥兼长“各国英语”,二妹善断“疑难杂症”。兄弟姐妹中,诗词歌赋,唱念做打,七行七科,样样精到。一家四口上一台戏,从编剧、舞美到生旦净丑,一应俱全:你说这卖艺黄家,可不是热闹得独一无二吗?  

——黄苗子

黄宗汀去世时,我去八宝山追悼会与他告别。满眼看去,好多家电视台、互联网的记者,都扛着摄像机,上面大多写有“娱乐新闻”字样,真可谓“娱乐至死”的样子。不过,这倒也符合黄宗江性格,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活得乱七八糟”。人生对于他,就是一场大戏。这场人生戏,在追悼会上以快乐方式结束。

从舞台、银幕走到文学领域,黄宗英一直生活在为自己设计好的场景中。这是想象与现实交织一起的世界:回忆与梦想,务实与浪漫,沉思与激情,无法严格而清晰地予以分别。她是编剧,是导演,也是演员;生活其中,陶醉其中,感悟其中。

——李辉

到底什么算是成功的人生呢?黄家七个兄弟姐妹,他们做事都很努力,很认真,对名和利不是特别计较,没有事业规划,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儿就去好好干。他们都没有发大财,也不会名留青史,但是活得挺潇洒挺痛快,各有各的精彩……

——阮丹青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