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墨子/谦德国学文库》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经典,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而流传。它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墨子》内容广博,涉及哲学、政治、逻辑、伦理、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 书名 | 墨子/谦德国学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墨子/谦德国学文库》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经典,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而流传。它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墨子》内容广博,涉及哲学、政治、逻辑、伦理、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内容推荐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典籍,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书中主要阐述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墨子/谦德国学文库》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亲士 修身 所染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 尚贤上 尚贤中 尚贤下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兼爱上 兼爱中 兼爱下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节用上 节用中 节葬下 天志上 天志中 天志下 明鬼下 非乐上 非命上 非命中 非命下 非儒下 大取 小取 耕柱 贵义 公孟 鲁问 公输 试读章节 现在的君主,修造宫室却与此不同:他们必定要向百姓横征暴-敛,强夺民众的衣食之资用来营造宫室,(在宫室上)修造台榭曲折的景观,讲究颜色雕刻的装饰。营造宫室如此(铺张),身边的人都效法这种做法,因此财用(被浪费)而不能应付凶年饥馑,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国家穷困而人民无法治理。国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愿其混乱,那么,营造宫室就不可不节俭。 上古的人民不知道做衣服的时候,穿着兽皮,围着草索,冬天不轻便又不温暖,夏天不轻便又不凉爽。圣王认为这样不符合人情,所以开始教女子治丝麻、织布匹,以它作人的衣服。制造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生丝麻制的中衣,只求其轻便而温暖,夏天穿葛制的中衣,只求其轻便而凉爽,仅此而已。所以圣人制作衣服只图身体合适、肌肤舒适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当这时候,坚车良马没有人知道贵重,雕刻文采没有人知道欣赏,为什么呢?这是(君主)教导的结果。所以民众的衣服之财,家家都足以防患水旱凶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自我供养的情实,不被外界所诱惑,所以民众俭朴而容易治理,国君用财有节制而容易富足。国库充实,足以应付非常的变故:兵甲不坏,士民不劳,足以证伐不顺之臣,所以可实现霸王事业于天下。 现在的君主,他们制造衣服却与此不同:冬天(的衣服)轻便而暖和,夏天(的衣服)轻便而凉爽,这都已经具备了,他们还一定要向百姓横征暴敛,强夺民众的衣食之资,用来做锦绣文彩华丽的衣服,拿黄金作成衣带钩,拿珠玉作成佩饰,女工作文采,男工作雕刻,用来穿在身上。这并非真的为了温暖。耗尽钱财费了民力,都是为了无用之事,由此看来,他们作衣服,不是为身体,而是为好看。因此民众邪僻而难以治理,国君奢侈而难以进谏。以奢侈的国君统治邪僻的民众,希望国家不乱,是不可能的。国君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混乱,作衣服时就不可不节俭。 上古的人民不知道制作饮食时,只吃素食而各自分居,所以圣人起来教勇子耕稼栽种,以供人作粮食。作饮食的原则是,只求补气益虚、强身饱腹就够了。所以他们用财节省,自养俭朴,(因而)民众富足,国家安定。现在却不是这样,向老百姓厚敛钱财,用来享受美味牛羊,蒸烤鱼鳖,大国之君集有上百样的菜,小国之君也有上十样的菜,摆在前面一丈见方,眼不能全看到,手不能全捡取到,嘴也不能全尝到,冬天结冻,夏天臭烂,国君这样讲究饮食,左右大臣都效法他。因此富贵的人奢侈,孤寡的人冻饿。这样一来,即使不希望国家混乱,也是不可能的。国君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饮食就不可不节省。 上古的人民不知道制造舟车时,重的东西搬不动,远的地方去不了,所以圣王开始制造舟车,用以便利民事。他们作舟车只求坚固轻便,可以运重物、行远路,费用花的少,而利益很大,所以民众乐于使用。所以法令不用催促而可行使,民众不用劳苦而财用充足,所以民众归顺他了。现在的君主制造舟车则与此不同。舟车已经坚固轻利了,他们还要向百姓横征暴敛,用以装饰舟车。在车上画以文彩,在舟上加以雕刻。女子废弃纺织而去描绘文彩,所以民众受寒;男子脱离耕稼而去从事雕刻,所以民众挨饿。国君这样制造舟车,左右大臣跟着仿效,所以民众饥寒交迫,不得已而作奸邪之事。 P29-30 序言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经典,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而流传。它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墨子》内容广博,涉及哲学、政治、逻辑、伦理、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本书由墨子本人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写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墨子》可能略输文采,无《论语》之简约深远,无《孟子》之雄辩放日广,无《荀子》之缜密精细,无《庄子》之奇诡悠远,但《墨子》一书强化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多元性,它对文章逻辑思维、主体结构及表述方式的实用性具有重大意义。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他一生言行的忠实写照。全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等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有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儒家痕迹,对后来各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尚贤上》到《非儒下》共二十四篇,系统反映了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重点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近,乃墨子弟子所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是研究墨家军事学说的来源。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墨子》的伦理思想,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墨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拓展了知识的范畴。《墨子》的逻辑思想,主张辩论要分析是非正伪,审查治乱规律,弄清差异所在,判别利害,解决疑似,是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的重要依据。《墨子》的军事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所以它的军事理论主要是积极的防御战术,看似不如兵家的军事思想深刻周到,却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愿望。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学家,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他是战国初期一位主张言行合一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为平民发声的实干家。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甚至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汉书·艺文志》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吕氏春秋·当染》中记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淮南子.要略》也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后来他逐渐对儒家繁文缛节感到厌倦,最终舍弃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子一生的活动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代表普通百姓,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几乎销声匿迹,从秦汉至清中叶,历代统治者均不提倡《墨子》之学,读书人也绝少理会,以至于两千多年间没什么学者研究或批注该书。长时间在历史中的沉默,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藏在中华文化的暗流中。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墨家勇于落地实干,相对偏重于向内探寻和拓展的儒道两家都是一种异类。其次,儒家倾向于将思维限定在政教伦理范畴,而墨家科学精神对这种偏颇表达了异议。最后,墨学的兼爱说主张没有等差的爱,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儒家君臣父子尊卑的秩序,正如司马谈评墨家礼制说:“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梁启超、章炳麟、章士钊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再次受到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进位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这其中墨子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墨子既不讳言功利,又反对亏人自利;既不虚华,又有生命担当,对于现代社会也有指导意义。 我们这次注释的《墨子》,对原文作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适合不同古文水平的爱好者阅读,由于此书是诸子百家的经典古文读物,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和古文很有帮助。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