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带着一种探查周围环境的心境,波洛穿过前门,顺着蜿蜒陡峭的大道朝前走去,很快来到一个小码头。码头上用一条铁链子吊挂着一个大铃,铃上写着:“摆渡请摇铃。”放眼望去,码头上停泊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一个系船柱上倚靠着一个眼睛沾满眼屎的老头,他看到波洛后便拖着脚步走了过来。
“您需要摆渡吗,先生?”
“谢谢你,不需要。我只是从纳斯庄园出来散步的。”
“哦,您在纳斯庄园住吗?我小的时候在那里干过活儿。后来我儿子成了那儿的主管园丁。以前我负责照看船只。已过世的老乡绅弗里亚特那个时候对船非常着迷,什么样的天气都阻挡不了他出海的欲望。他儿子,现在是个陆军少校,对这个一点儿也不感兴趣,马,他的眼里只有马。可不幸的是,马让他背上了一屁股债,赌赛马,还喝酒——他的妻子跟着他可受苦了。你已经见过弗里亚特太太了吧,也许——她现在就住在门房里。”
“是的,我刚刚从她那里过来。”
“她也是弗里亚特家族的人,来自蒂弗顿的远房亲戚。她对园艺很在行,所有那些花草树木都是她侍弄的。即便是在战时被征用,两位年轻人去参战,她仍然没有停止照看那些花草树木,免得被人践踏。”
“她可真够苦的,两个儿子都丧了命。”
“是的,她吃过很多苦,一个接着一个的不幸。丈夫带来的烦恼,两个儿子带来的苦恼……亨利没有给她惹麻烦,他很优秀,和祖父一样,喜欢航海,所以加入了海军作为终生事业,而詹姆斯则净惹麻烦。除了债务和女人以外,詹姆斯还是个暴脾气。他压根儿就不是什么会走正道的人。不过,战争很适合他,就像你说的——战争给他带来了机会。哎!有很多人和平年代不走正道,但到了战场上却浴血奋战,英勇牺牲。”
“所以现在,”波洛说,“纳斯庄园里就再没有姓弗里亚特的人了。”
老头儿滔滔不绝的话语戛然而止。
“正如你所说得那样,先生。”
波洛好奇地看着老头。
“现在是乔治·斯塔布斯爵士住在这里。这儿的人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老头说,“他有钱有势。”
他的语气里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甚至有点儿滑稽。
“他的妻子呢?”
“呃,她是个好人,从伦敦来的,是的。对花草一窍不通,她不懂。人们都说,她这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老头抬手在自己的太阳穴上意味深长地敲了敲。 “人们对她评价都很好,很友善。他们搬到这儿也就一年。买下了这个地方,整个儿翻新了一遍。他们搬来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晚上才到的,是刮大风的第二天。那天很多树都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有一棵树倒在了车道上,我们急急忙忙地把它锯断搬开,让车辆通行。还有一棵特别粗壮高大的橡树被大风刮倒了,把下面的树压倒了一大片,一团糟。”
“哦,听说过,就是那个荒唐的建筑那儿吧?”
老头把头转向一边,狠狠地呸了一口。
“荒唐,都说它荒唐——真是荒唐无比。从前弗里亚特一家在这里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过这种怪东西。那是夫人的主意,他们来这儿还不到三周就建了这个东西,我敢打赌肯定是她说服乔治爵士建的。那个东西不伦不类地立在那片林地里真是滑稽可笑,像个异教徒的庙堂。现在又建了一个很好看的凉亭,带有乡土气息,镶的都是彩色玻璃。这我没什么可反对的。”
波洛似有若无地笑了笑。
“那些伦敦来的小姐们,”他说,“她们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真令人难过,弗里亚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您可别相信那种话,先生。”老头咯咯地笑了一声,“纳斯庄园永远是弗里亚特的。”
“可是庄园现在已经属于乔治·斯塔布斯爵士了。”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现在仍然有弗里亚特家的人在。啊哈!弗里亚特家的人可是绝顶精明的!”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老头儿斜着眼狡猾地看了他一眼。
“弗里亚特太太现在就住在门房里,不是吗?”他反问道。
“是的,”波洛慢吞吞地说,“弗里亚特太太现在就住在门房里,而且整个世界都很邪恶,所有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很邪恶。”
老头儿睁大眼睛看着他。
“哦,”他说,“你说得对,也许。”
他拖着双脚走开了。
“可是,我说得对,对在哪里呢?”波洛一边爬坡往回走,一边有些烦躁地自言自语着。
赫尔克里·波洛仔仔细细地洗漱打扮了一番,往胡子上抹了些带香气的胡须膏,然后捻成气势汹汹的两撇。他往后退了两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很满意。
一阵锣声在房中回荡,他走下楼去。
刚刚完成最具艺术性表演的男管家——锣声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正在把敲锣的木棒挂回到墙上。他那张忧郁黝黑的脸上露出愉快的神色。
波洛心想:“一封勒索信,可能是女管家写的,也许是男管家写的……”这个男管家看上去是个有能力写出这种信的人。波洛在想奥利弗夫人书中的人物都是源自生活吧。
布鲁伊斯小姐穿着一件不太合体的雪纺碎花连衣裙正穿过大厅,波洛紧走几步赶上她,问道:
“你们这里有女管家吗?”
“哦,没有,波洛先生。恐怕现在的人都不那么注重细节,当然了,有些大户人家还是有管家的。哦,也不对,我就算是一个——有时候我干的活更像个女管家,不像秘书。”
……
P51-54
《弄假成真》
简介
马修·普理查德
《弄假成真》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真实的地方,这种构思模式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其他作品中很少见。具体来说,故事就发生在德文郡南部达特河边上的格林威庄园里。格林威庄园是妮玛(这是我对外祖母的称呼)夏季度假的地方,自1938年买下那座庄园到1976年她过世,这么多年她几乎每个夏天都住那儿。所以,借2014年《弄假成真》再版之际,针对此事举行一个纪念活动也是合乎情理的,格林威庄园被国民托管组织接管并对公众开放至今也已经过了15个年头。
不过,去年在格林威庄园还有一件更具纪念意义的事情。英国独立电视台制作的由大卫·苏切特主演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大侦探波洛》全集的收官之作《弄假成真》就是在该庄园拍摄的。至此,这部从1989年开机拍摄、开篇为《厨子惊魂》的系列剧在格林威庄园里宣布胜利关机。我的外祖母和我的母亲罗莎琳德从一开始就十分支持开拍电视剧,但她们谁都不会想到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真有一种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凯旋的感觉。
天公也真是作美,虽是夏天,但凉爽宜人。那天是拍摄的最后一天,就在庄园门前——拍摄的那个片段对剧情本身虽然不很关键——但仍然让人心情激动,因为镜头里英俊潇洒的大侦探大卫·苏彻特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格林威庄园的台阶敲门。这个镜头反复拍摄三次之后,大家终于听到了盼望已久的那几个字:“拍摄完成”。刹那间,所有在场的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包括那些站在草坪上赶来庆贺这一时刻的人。是啊,这里已经创造了三个“之最”:拍摄了一部世上最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塑造了一位最受观众喜爱的文学人物赫尔克里·波洛;成就了一位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大卫?苏彻特。假设有人把这一喜讯告诉给我的外祖母(遗憾的是她从未见过大卫·苏彻特):她的作品已被拍成一部长达十三季七十多集、连续热播25年的连续剧,我敢说,她绝对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我对《弄假成真》这本书一直特别喜欢,而且不是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之后才开始喜欢的。该书于1956年出版,那年我13岁,也正好是从那年开始,我喜欢上了妮玛写的书,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学,暑假经常和家人(当然包括妮玛)到格林威庄园去住。我不能说我记得在草坪上举行的某个大型聚会,但我的确记得一些小型活动。那时候格林威庄园是外祖母款待文学界与戏剧界朋友的地方(这一时期妮玛已经是伦敦西区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每逢有活动,我外祖父麦克斯?马洛温的很多考古界的朋友也会出席。妮玛从来不会把现实中的人物整个拿来作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她创作的人物当中,包括乔治爵士、斯塔布斯女士,尤其是弗里亚特太太,确实有一些身边人的影子。所以,当我在《弄假成真》中看到背包客时,我丝毫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家邻近就有个叫“五月池塘”的青年旅舍,那里不时会出现一些背包客。
另外,我觉得《弄假成真》使我回想起童年时期的两段记忆:一个是人物,一个是地方,这两段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个人是阿丽雅德妮·奥利弗,她特别喜欢咋咋呼呼的,妮玛可是很少那样。不过,她也有自己热衷的事物,她对苹果的那种偏爱以及作家的那种好奇心让我想起了妮玛。这个人在七部小说中出现过,其中六部是与波洛一起出现,佐伊?沃纳梅克在影片中对她的演绎也十分完美。拍摄地是个船库,就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儿被害的地方。我和妮玛经常在下午到那个船库去看来来往往的游艇(寇罗兰号、佩恩顿骄傲号、布里克瑟姆贝莱号,还有一些看上去非常奇妙的汽轮船。现在还有一条汽轮船仍完好无损,真令人高兴)。船上的导游总喜欢对游客们提及格林威庄园,说那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家,导游的话准确的时候不多(严格地说,格林威庄园是外祖母度假的地方)。游船驶过时,虽然能听到导游们提到克里斯蒂,但从来没听人说有谁认出她来,那个时候她和她的外孙正不声不响地坐在船库里。
现在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记起了第一次读它的情景,那时书刚刚出版,我也才十几岁,也许是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侦探小说的结构与真实人物和真实地点的关系,因为我熟悉书中的那些人物和地点。正是因为妮玛故事的真实性,所以现在读起来仍然那么真切,那么令人信服。小时候读书,书中提到的考古和中东对我来说就只是一些虚构成分而已,其实不然,妮玛使用的创作技巧和在《弄假成真》中相同,都是按照真实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真实的建筑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只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虚构成分。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伊拉克的尼姆罗德古城去看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或是那些给予妮玛灵感的地方去参观旅游,亲自体验和感受她曾经到过的地方。最近我去了一趟加那利群岛,参观了那里最大的岛屿特纳里夫岛,那是一个充满灵感的地方,是“海上来客”中哈雷·奎因故事的发生地(见《神秘的奎恩先生》一书)——这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短篇小说,我亲自去过那里之后就越发觉得故事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另一个与我们家关系密切的事情是《弄假成真》的版本问题。大家现在读到的《弄假成真》不是最初的版本,最初的没有这么长,名字也不叫《弄假成真》,而是叫《绿岸迷踪》。最初,妮玛想把短篇小说挣得的版税捐给埃克赛特教区,用于支付格林威庄园附近的彻斯顿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不幸的是,之前出版外祖母短篇小说的杂志社认为故事太长,不同意出版,经纪人也无法说服杂志社。这个时候教区已经不能再等,因为早已答应彻斯顿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必须兑现了。所以,妮玛就为教区重新写了一个篇幅更短的故事,取名为《格林肖迷踪》(塑造了马普尔小姐而不是波洛),并决定将短篇小说《绿岸迷踪》的故事写得更丰满些,以长篇小说出版,这就是现在的《弄假成真》。这样,大家就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如果你到格林威庄园去参观的话,务必到彻斯顿教堂看看,因为那里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实在是太宏伟壮观了。(如果你对1954年简短一些的老版《弄假成真》感兴趣的话,《赫尔克里?波洛和绿岸迷踪》会在2014年出版,以纪念其六十周年)。
大家可能已经知道,1999年我们将格林威庄园交给了国民托管组织,基本全年对公众开放。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参观谋杀案的现场——船库,或者在海蒂·斯塔布斯曾经坐过的地方坐下来放松一下,对前来参观的背包客要有礼貌,因为他们也是可以进来参观的!你会看到国民托管组织的商店里出售所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在英格兰西部,这里的书最全。《弄假成真》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真实的地方,虽然这种情况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不常见,但《弄假成真》绝非是唯一出现格林威庄园影子的小说。如果大家喜欢有真实地点的小说,千万不能不读《啤酒谋杀案》,里面的谋杀案就发生在格林威庄园的炮台那儿!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经常用一个词来形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籍和电影,那就是“受欢迎”,我打心底里认为国民托管组织的两位总经理罗宾·布朗和加里?卡兰德以及他们所雇佣的员工,自1999年以来,工作都非常出色,他们把格林威庄园变成了一个大家喜欢来的地方,我小的时候,妮玛就是这么管理这个庄园的。我希望,如果已经读过《弄假成真》,也看过大卫·苏彻特主演的电影,那么,你也应该到故事的原发地去看一看,那将会带给你无尽的乐趣和遐想!
《弄假成真(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讲述了著名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太太受纳斯庄园主人乔治爵士之托,为游园会策划“寻凶游戏”,却莫名产生一种不祥之感。慎重之下,她请来老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为游戏保驾护航。谁知直觉不久便成为现实:原本扮演受害人的小女孩真的死在了“案发”现场……
大名鼎鼎的波洛这次遇到了大麻烦,气得小胡子都垂下来啦。不过,请记住,赫尔克里?波洛永远不会放弃!
《弄假成真》的故事就发生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Greenway庄园里,她的外孙马修·普理查德尤为钟爱该书,亲自为本书作序。本书是带有作者本人影子的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夫人再次登场,是《阳光下的罪恶》加强版,经典的“19+1”模式。
故事讲述了著名犯罪小说家阿丽雅德妮·奥利弗在为乔治爵士、斯塔布斯夫人主办的节庆活动策划“追寻谋杀游戏”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极其可怕的感觉。尽管可以称为直觉,但却令她挥之不去,百思不解。情急之下,她请来了自己的老朋友波洛——而且她的直觉不久便变成现实,“装扮”的受害者居然在游戏现场成了“真实”的受害者,一根绳索紧紧套在她的脖子。每个参与游戏人都或真或假地扮演着某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