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鸦兄弟/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金江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本书系面世至今,受到广大小读者、老师和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备文库”,成为常读常新、传世久远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品牌图书。

金江著的《乌鸦兄弟/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为该书系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乌鸦兄弟/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金江的寓言集,包括《乌鸦兄弟》《兔子的花园》等160篇经典作品。

金江的寓言作品,大多数是对日常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如《乌鸦兄弟》劝诫人们不能一味相互依赖,《爱夸耀的乌鸦》和《牵牛花和松树》嘲笑了骄傲和吹嘘的坏毛病,《小鹰试飞》述说了一种生活的哲理;还有的是对社会和人们之间不合理的现象的讽刺,如《糖衣炮弹》揭露了社会上的某些丑恶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人生观及理想寄托、哲理的形象认识。

《乌鸦兄弟》讲述了大小两只乌鸦,同住一个巢里,巢破了,大的等小的修,小的认为应该由大的来修,最后谁也没去修。冬天到了,巢越来越破,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乌鸦兄弟都被冻僵。它批评了乌鸦一味地依赖别人,并指出了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小鹰试飞

乌鸦兄弟

鸭子开会

牛角尖中的老鼠

狐狸和猴子

拳师和西瓜皮

两只老鼠

玻璃窗

猫头鹰落选

传声筒

老祖母的衣服

蟑螂

千里马和万里驴

孔雀和乌鸦

点睛画家

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话的重量

知道了

鲤鱼跳龙门

狐狸的“真理”

掌声

“仁慈”的鲸鱼

两根木柴

麻雀排队

最可爱的孩子

金和铁

富翁买画

橡皮气球

老虎伤风

猫的画像

鹅卵石

青蛙被取消了冠军

两人赶路

灯塔

瞎眼和瞎心

千里马和狗

采药老人和神仙

一朵不结果的桃花

牵牛花和松树

人和大佛

灭火器的愿望

乌龟和狐狸

诚实桥

火柴和油灯

爱出风头的喜鹊

拉磨的老驴

“”的哲学

鲫鱼上钩

大树王

煤渣

黄鼠狼

两匹骏马赛跑

大象和蚂蚁

少年老头和老头少年

飞蛾和蟑螂

蟋蟀和蚂蚁

笼中的画眉

钓大鱼者

老鼠“理论家”

蒲公英

想当画家的人

猴子造屋

媳妇难做

乌龟爬竹竿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三只老鼠

蜗牛和蜜蜂

狐狸修鸡窝

鲨鱼

狮子大王的镜子

洪水和堤坝

船夫和他的孩子

猴子种豆

献媚的驴

老羊病了

一块布料

燕子和梅树

兔子的花园

小水滴

狐狸的尾巴

扇子和热水袋

皮球

猴子游泳

爱夸耀的乌鸦

好心的青蛙大夫

石磨

细毛鸡

蜗牛和蚯蚓

出卖聪明的人

糖衣炮弹

棘树和桃树

百川归海

戴鹿角的猪

骆驼和仙人掌

平面镜和哈哈镜

鹦鹉的金链子

瓦和砖

砍树

唱歌的蛇

白杨树和月季花的争吵

鸵鸟和鹰

猴子吹哨子

肥皂泡

泥菩萨

树和泥土

苍蝇和蜜蜂

大发动机和小螺丝钉

浮萍和荷花

海龟

王羲之的笔

严监生的井

蜘蛛

蠹虫

斧头和锯子

有“学问”的乌贼

老猴养小猴

狮子和回声

一根象牙

狐狸给老熊搔痒

厚皮的马屁股

雁儿飞到了非洲

栖在孔雀尾巴上的苍蝇

泰山和老鼠

风和防风林带

想做鸟王的乌鸦

疯狗吠日

圆明园的石柱

我该倒霉

起飞

家鹅和天鹅

冒充蜜蜂的苍蝇

猴子和栗树

门牙和臼齿

露珠

驴子和猴子

蜗牛的要求

时间

老鹰和啄木鸟

水滴和石阶

羊和水牛

乌贼的宏大志愿

黄鼠狼偷吃鸡蛋

玫瑰的刺

吹牛的老鼠

好好先生

三个登山的人

黄金翅膀

温室里的蜡梅

鼹鼠

鱼大王

橡皮头铅笔的来历

生活中的寓言(三则)

真理——寓言

黎明之前

蜡烛——献给教师节

松树和乌鸦

仙人掌

乌鸦和狐狸

老人和书

天地万象(小寓言48则)

附录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试读章节

牛角尖中的老鼠

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是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决不后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一生从来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这样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狐狸和猴子

河的中央有一个小洲,洲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红绿的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设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去扛了一根木头来,从这边架到河的小洲上,成了一座独木桥。

这座桥太狭了,两个不能同时走,只能一个一个过去。

狐狸对猴子说:“让我先过去,你再过去吧!”

狐狸走过去了。黑心的狐狸想独自一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中去了。

接着,狐狸哈哈笑起来,说:“猴子,请你回去吧,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也马上笑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可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猴子,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法子让我回去吧!”

猴子连一句话也不回,管自走了。

拳师和西瓜皮

一位名扬全国的拳师,他有“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之勇。走遍东西南北,摆擂台,设拳坛,真是所向无敌,无往不胜,处处受到人们的敬重和钦佩。

可是,一天夜里,他走路不小心,一脚踏在西瓜皮上,一溜滑,跌倒下去。不料正跌在地上放着的一堆铁轨上。

哟!竟疼得爬不起来了。原来他大腿的股骨跌断了。

后来,他被人送进医院,医治了半年,还未痊愈。

一个百战百胜、赫赫有名的大拳师竟败在一块西瓜皮上,真羞死人!他躺在病床上,对来探望的亲友弟子不无难为情地说:“这是一个教训呀,教训!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

两只老鼠  两只老鼠正在厨房里偷食。

忽然,“喵——”的一声,猫来了。

两只老鼠赶紧逃命,都往厨房角落一个墙洞里钻。可是墙洞太小了,只能钻过一只老鼠。两只老鼠同时钻,结果把洞口卡住,谁也进不了。

“吱吱吱!”“吱吱吱!”两只老鼠又叫又骂,谁也不让谁。

猫儿看见了,高兴地扑过去,把两只老鼠都抓住了。

猫儿笑着说:“人家说‘一箭双雕’,而我是‘一爪两鼠’。哦!别怪我,悲剧是你们的自私造成的!”

玻璃窗

严寒的冬天。

太阳光通过玻璃窗照到房里,使室内充满了温暖。

北风也想跑进房里,可是被玻璃窗挡住了。

北风生气地问:“岂有此理,为什么让阳光进去,不让我进去?”

玻璃窗回答道:“凡是人们所爱的,我让它过去;凡是人们所厌恶的,我决不让它过去。”

猫头鹰落选

百鸟之王凤凰决定要评选鸟国劳动模范。许多鸟儿推荐猫头鹰,说他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应该当选为鸟国劳动模范。凤凰为慎重起见,派乌鸦和麻雀下去调查是否属实。

乌鸦调查回来向凤凰报告:“我去调查时,猫头鹰大白天在睡懒觉。我向四邻了解,大家都说猫头鹰总是白天睡觉的。我看猫头鹰是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

麻雀调查回来向凤凰报告:“我亲眼看到猫头鹰的面貌又丑又凶,呜叫的声音凄厉难听,如果让他当选鸟国劳动模范,不仅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还会惹外国笑话的。”

凤凰听了点点头,就取消了猫头鹰的预选资格,还说:“调查研究确实重要,确实重要!”

传声筒

“请大家注意——”

一个声音发出来,传声筒马上传出来:“锖大家注意——”

好久,好久,没有下文。哑了?

于是有人问传声筒:“你说请大家注意,叫大家注意什么呢?怎么没有下文?”

传声筒说:“这与我无关。发话人没说下去,我怎么能说下去?因为我是传声筒,传声筒只起传声作用。”

“看来,你对自己的工作倒挺满意,是吗?”

“是的,不用动脑筋,又不要负责任,这不是挺好吗?”

P6-P13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金江的寓言作品在中国当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当代寓言创作的起步、繁荣和发展也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吴秋林(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教授)

为了使孩子们易于接受,金江寓言的语言绝大多数都生动、活泼、优美、风趣,而又明白易懂,饶有儿童情趣。

——马达(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出版社编审,著名作家、学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