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芝麻开门/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祁智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本书系面世至今,受到广大小读者、老师和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备文库”,成为常读常新、传世久远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品牌图书。

祁智著的《芝麻开门/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为该书系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芝麻开门/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祁智的长篇校园小说,是一部好读、耐读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班集体、一群有个性和才情的孩子、几位可敬的老师、几个都市普通家庭在一年里发生的故事。男孩张天转学到了大钟亭小学四(1)班,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小伙伴,有想当元帅的迟速,有心眼比炮粗的胖女孩姜珊,有小服装设计师孙新悦,有少年老成的中队长尹露露,有热心肠的李强,还有帮爸妈约会的杨晨……在这个可爱的集体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开心的事、烦恼的事,他和伙伴们快乐着,承担着,成长着。

本书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并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1 欢迎来到四(1)班

2 想一些伤心的事

3 鸭、鸭、鸭啊鸭

4 请到我家做客

5 语文课

6 连目光都齐刷刷的

7 疯狂的雷电

8 妈妈生气了

9 怎么没有压力啊

10 爆炸新闻

11 特殊的足球赛

12 新年礼物

13 该打的分数

14 几个人都哭了

15 现在听口令

16 和校长捉迷藏

17 我们是青蛙

18 他有“真家伙”

19 数学课

20 蝌蚪突然会跳

21 自己走回家

22 痛苦的周末

23 自己过一天

24 聪明的鸟也先飞

25 哭一次就长大了

26 让爸爸妈妈约会

尾声

附录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试读章节

上学的这条路不远,又是大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不知带张天走了多少次,就像演戏要彩排一样。他们帮他考虑了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又帮他考虑了对付的方法。比如,天突然下雨怎么办,有人敲诈勒索怎么办,陌生人对他过分热情怎么办……以前上西流湾小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住在附近,都是他们轮流接送。现在上大钟亭小学,远离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靠他自己走了。

路两边的小商贩已经拉好遮阳篷,摆好摊子。他们把该挂的挂起来,把该拿的拿出来,用花花绿绿的东西吸引过路的人,尤其是吸引孩子。这和西流湾小学门前的路上差不多。

几个男同学挤在一个卖卡通画的摊子前。大概他们翻了好长时间,还没有买的迹象,隔着摊子的小商贩便要从他们手里夺卡通画。他们就站到小商贩够不到的地方,快速翻着。

“我让你们白看!我让你们白看!”小商贩弯下腰,钻过摊子。

男同学把卡通画往摊子上一扔,拔腿就跑。他们在小商贩追不到的地方停下来,夸张地做着鬼脸:“来呀来呀。”

“我不上你们的当!”小商贩挽着袖子,“看你们中午从不从这里走!”

几个男同学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说:“那我们再也不买你的卡通画了。” 

一个小商贩的面前放着几个大大小小的金鱼缸。他对几个同学讨好地笑着:“你们看,品种多好。有好几个人要买,答应出高价,我舍不得卖。我知道你们要开学了,专门留给你们这些小朋友的。”

“我们带到教室去,要被老师没收的。”一个同学找到了一个不买金鱼的理由。

小商贩说:“们们不是有‘生物角’吗?”

“别提‘生物角’了!”一个同学掰着指头说,“喏,金鱼被喂撑死了,青蛙一跳就逃跑了,小鸭被一只馋猫抓走了。现在只好养乌龟了。”

小商贩说:“那放在我这里呀。我免费为你们存放,你们放学的时候带回家。”

“算了。”几个同学看够了,要走。

小商贩明白买卖做不成,还是热情地说:“不买没有关系。以后你们要买,别忘了照顾我的生意。”

张天一路走过去,只是让眼睛扫一下。他平时不买东西,需要什么,都是爸爸妈妈帮着操办。

离学校越近,张天的心情越紧张。大钟亭小学毕竟是他陌生的地方,他只见过班主任徐心宇老师。暑假,爸爸妈妈带他去徐老师家。徐老师的丈夫小陈叔叔是爸爸的朋友。

爸爸笑着介绍说:“徐老师,这是我的大头儿子。”

徐老师摸摸张天的头,一本正经地说:“儿子的头不大呀。”  张天本来对爸爸的举动不满意。他这么大了,爸爸不该还开这种对他不尊重的玩笑,但他的气被徐老师的话打消了。他觉得徐老师挺让人亲的。他有一点喜欢这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了。他觉得这么漂亮的徐老师应该去当演员。当然,他不会把喜欢表现在脸上,他是男孩子,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风度,不能像女孩子那样动不动就喜欢,动不动就不喜欢的。再说,他对徐老师还只是有一点喜欢。他和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训:有的老师看起来温和,其实挺凶的。

“天天,徐老师可是研究生。”妈妈看准时机插话。

张天故意问:‘什么……是研究生?”

妈妈差一点发火。都要上四年级了,连什么是研究生都不知道,不是知识面不广,就是智商有问题,或者就是做父母亲的素质不高。但妈妈是不会在别人家发火的,勉强笑着说:“爸爸妈妈不是在你上幼儿园的时候——”

“知道知道。”张天明白妈妈是把火压在心里了。他一般不会和大人顶嘴,但他不清楚自己今天是怎么了,也许是对离开西流湾小学有意见?也许是要在徐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他说:“我是问,徐老师是硕士、博士,还是博士后。”

徐老师笑了,把削好的梨子放到张天手里,说:“硕士。”

“徐老师比爸爸妈妈厉害。爸爸妈妈只是本科。”爸爸说,“小陈叔叔还要厉害,博士!”

张天朝徐老师和小陈叔叔笑笑,竖起大拇指。

离开西流湾小学到大钟亭小学,张天希望能有一个男老师做班主任。和许多男孩子一样,他希望班主任是男的,可总是运气不好,不仅班主任都是女的,任课老师都是女的,甚至连体育老师也是女的。他第一次听说徐老师是女的的时候,情绪一下子就低了。见到徐老师,他心里得到了一些安慰,因为徐老师和以往的女老师好像不大一样。当然,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他还说不清楚。

还不知道大钟亭小学的同学怎么样呢。

路上往学校走的同学很多。许多小同学背着崭新漂亮的书包,书包是瘪瘪的。他们被大人牵着,眼睛里都是好奇和惶恐,一看就知道刚从幼儿园毕业,没见过什么世面。一些高年级的同学走得很随便,书包饱满但破旧,好像已经身经百战。

张天贴着路边走。他不知道,妈妈一直跟在他身后,像一个便衣保镖。只是妈妈不像保镖那样从容,而是躲躲闪闪,怕被他发现。直到他到了校门口,妈妈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往回走。

P2-5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谁都不是差生”的现代人文观念和教育观念在书中熠熠发光,祁智超越了机械的、片面的“好生”和“差生”、“先进”和“落后”的二元对立观念,挑战了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等级的负面思维模式。

——金燕玉(著名评论家、学者)

相比起眼下一些儿童文学,《芝麻开门》展示的是一个“正常”的儿童世界。祁智希望通过自己对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的加工与书写,使这些本来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变得新鲜而有趣,并由此激起小读者对自身生活的观察兴趣,从而去思索其中隐藏着的生活秘密。

——晓华(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