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血红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永祥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永祥所著的《铁血红旅》是一部描写红二方面军长征中在陇南征战的长篇纪实小说。书稿以红二方面军长征中在陇南的战斗史实为框架,用纪实的手法,对红二方面军在陇南进行“成、徽、两、康”战役分别进行了描写和叙述。作品融史实和文学艺术为一炉、史料翔实准确,故事起伏跌宕,叙述层层推进,既有较为宏大的战争场面,又有独立的个人描写,情节生动真实,人物形象饱满,是弘扬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力作。

内容推荐

张永祥所著的《铁血红旅》本书以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的战斗史实为框架,用纪实的手法,以左、中、右兰路大军挺进陇南进行“成、徽、两、康”战役的行军路线和战斗史实为线索分别进行叙述,真实再现了红军三路大军为三大主力会师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战斗为完成中国革命的转折,在陇南基本扫清了通往陕北的外围障碍,铺平了前进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八十九师向大草滩、麻子川、哈达铺一线守敌进攻。敌人仗着工事坚固,弹药充足,死死龟缩在掩体内抵抗。大草滩一线守敌两个营分别防守。红军八十九师八一三团摸清敌情后,一营正面攻击,二营、三营两翼包抄。担负正面攻击的一营长给各连下令:节约子弹,专打敌人指挥官和机枪射手。恰在这时敌营长刚一露头,“叭”一声枪响。他的帽子就飞上天空,吓得他趴在战壕内不敢动弹,咒骂士兵快打,不然共军冲上来就没命了。敌人阵地上枪声如注,机枪射手接连毙命,两翼包抄的红军二营、三营摸近敌人阵地,顷刻把手榴弹扔向敌人,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一阵猛冲,敌人阵地全线崩溃,扔下几十具尸体和百十条枪支逃跑了。

麻子川由鲁大昌的小舅子、外号“黄虫”的李二狗把守。李二狗平日仗着土匪姐夫鲁大昌的势力,欺压百姓,打骂士兵,无恶不作。因其长期吸食鸦片,骨瘦如柴,脸色蜡黄,人们都叫他“黄虫”。这家伙作威作福惯了,带领一团人守麻子川,根本不把红军放在眼里。张口闭口骂红军是赤匪、叫花子队伍。说红军是千十号没饿死的叫花子,披头散发,骨瘦如柴,一阵风都能刮倒,还用爷们枪炮侍候?鲁大昌领教过红军的本事,从去年中央红军攻破腊子口,他至今还心有余悸,所以一再严令加固工事,严防死守,务必堵截红军不许踏进县境一步。李二狗无可奈何之下,才在紧挨麻子川大道的山上挖战壕、筑土堡,依山势布防。红军八十九师直逼麻子川前线,师长邵立坤、政委张文德跃马扬鞭观察了敌人防线,再请来当地老乡了解情况。百姓一听是去年路过的红军部队又来了,要打杀人魔王鲁大昌,就都从藏身的山林、沟垴赶回来,给红军报告敌情。有些老乡还被李二狗绑去服苦役、修工事,对敌人的工事堡垒布置一清二楚。通过老乡汇报,对敌人布防了如指掌。师长邵立坤决定:乘夜雾迂回到敌人中问防线堡垒群中。子夜时分只听哨兵瞎咋呼,抱着枪转悠。团长一声枪响,红军战士勇猛地跨越敌军防线,向敌堡垒、战壕里扔手榴弹,想顽抗的敌人还没回过神来就已经毙命。李二狗负伤逃跑,红军战士张德春眼明手快,举枪瞄准,随着一声枪响,李二狗的后脑勺“噗”的一声炸开了花。敌人见团长一死,两翼之敌也无心恋战,争先恐后逃命去了。这场战斗干净利落,缴获甚多。

八十九师一部同时挺进哈达铺,镇上敌人一个营已被抽调防守岷县城,敌营长临撤走时把镇上洗劫一空,防守用的米面、牛羊肉全都装在大卡车上拉走了,说是城里军需给养匮乏,先要保证守城部队的给养,如有多余的再送来。敌营长骄横非常,自以为是鲁大昌的正规军,根本不把保安队放在眼里。保安队长蒋一勤气得干瞪眼睛,眼睁睁地看着营长指挥士兵把所有军用物资都搬走了,给他留下一个空摊子让他防守红军。他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待一营兵撤完了,才有气无力地说:“谁让咱们是后娘养的呢?鲁司令跟前的人就是势大,咱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一跺脚把一个空箩筐踢上了天。镇上保安大队饿着肚子驻守,红军用缴获来的服装扮成敌军,押着几辆大车说是送米面的,保安大队长心中稍稍平复了一点,暗自思忖:看来鲁司令心里还是惦着咱们哩!对送米送面的人深信不疑,因撤走时营长丢下话着哩。就随便问口令,红军连长回答:“岷山。”他一听也正确。保安大队长真以为是送给养的,就放车队进镇。一到镇上红军就缴了大队长的枪,说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为穷苦百姓谋幸福的队伍。保安队大多是当地人,他们在去年见过红军,知道红军的威名,除少数逃走外,大部分乖乖地缴械投降了。岷县城外围的防线全部瓦解了,红军迅速向岷县城疾进。(P12-P14)

序言

前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伟大转折,是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壮举。它以最后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震惊了全世界。七十多年过去了,在中华民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圣洁的灵魂、炽热的鲜血、不朽的生命谱写出的这部壮丽史诗依然光芒四射,催人奋进,照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红军长征表现出来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陇南,在境内活动了60多天,组织发动了“岷(县)洮(州)西(固)战役”。红军第二方面军到哈达铺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9月7日制定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决定建立成、徽临时革命根据地。9月8日,红二方面军发布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先后攻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占领了陇南大片地区,建立了两当县工作委员会和成、徽、康、岷5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镇)苏维埃政府,开辟了以成县、徽县和岷县为中心的临时革命根据地。长征精神唤醒了陇南人民的革命意识,在陇南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成了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陇南阶段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史上与贵州石(阡)镇(远)黄(平)、黔(西)大(定)毕(节)相比,同样有着重要地位的阶段,它在红二方面军的战争史上写下了十分光辉的一页。为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成县这块神奇的沃土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在这里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革命的壮丽凯歌。七十多年的沧桑岁月,红二方面军在成县大川坝阻敌,孟家崖激战,五龙山伏击,战痕犹在,史迹斑斑,耸立在抛沙镇北的五龙山,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等的战斗足迹,书写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尤其五龙山伏击战,在红二方面军长征史上都是数得着的大战役,史称“成县战役”,是“成、徽、两、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县历史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辉煌灿烂。

描写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征战的长篇纪实小说《铁血红旅》一书付梓之前,作者嘱我作序,我展读打印稿时,便被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此书以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的战斗史实为框架,用纪实的手法,以左、中、右三路大军挺进陇南进行“成、徽、两、康”战役的行军路线和战斗史实为线索分别进行描写和叙述。作品中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众多英雄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加以艺术塑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饱满鲜明,真实生动,栩栩如生,是一部融史实与艺术为一体的鸿篇巨制。

《铁血红旅》一书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三路大军在为三大主力会师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战斗为完成中国革命的转折,在陇南基本扫清了通往陕北的外围障碍,铺平了前进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本书描述在陇南的战斗时,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地方武装、土匪的猖狂进攻时,各路大军沉着应战,英勇顽强地打垮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攻城夺隘的一系列战斗中,体现了红军在战略战术上的高超智慧,红军避免攻坚,奇兵突袭,神出鬼没,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保证了“拖住胡宗南尾巴,配合一方面军进行静(宁)会(宁)战役”的实施计划。

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一个个英雄群像。写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人时主要写他们的雄才大略、指挥全局、运筹帷幄。在分寸把握上,作者着力描写他们的内心世界,写他们的七情六欲、爱兵爱民的良好风范。在细节描写上,突出他们对党、对军、对民的热爱情感。在对红军战士的描写上,作者通过动作、语言,使红军战士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实可信。写具体战场,着力突出对战斗英雄形象的塑造,写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书中还描写了红军在陇南战斗过程中扩红、建政、筹粮的史实,描写和叙述了陇南儿女和红军一起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和红军一起打击土豪劣绅,维持社会治安,帮助红军站岗放哨,送信带路,筹办粮草,征集资财,动员群众参加红军的各种可信的故事。红军在陇南的战斗,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地下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扩大了党和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

《铁血红旅》一书融史实和文学艺术为一炉,史料翔实准确,故事起伏跌宕,叙述层层推进,既有较为宏大的战争场面,又有独立的个人描写,情节生动真实,人物形象饱满,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最好的乡土教材,是我县红色文艺题材的重磅作品。特别是红军长征在陇南这一重大红色历史题材,至今还没有长篇纪实文学描写过,致使外界对红军长征在陇南的征战情况知之甚少。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感召下,历时十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这部书。书中热情赞颂了七十多年前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征战的辉煌业绩,成功雕造了英雄群像,热情讴歌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征战的英雄壮举。作者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创作作风,创作出的这部书获得相关专家的指导和肯定。它的出版,不仅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在挖掘成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而且在促进陇南红色旅游发展上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精神,是我们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成县的一大精神财富。

李祥 中共成县县委书记

二○一四年元月十五日于古成州

后记

后记

长篇纪实小说《铁血红旅》即将付梓,令我百感交集。缘于红军长征精神的感召,我热血贲张,激情飞扬,遂萌发创作一部红军长征在陇南战斗的纪实小说,以圆我多年之夙愿。谁都知道搞文学就是自讨苦吃,搞长篇纪实文学更是苦上加苦。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行军路线、战争场面都必须遵循历史,并在此框架内进行合理虚构和艺术加工,它完全不同于一般小说题材可以艺术虚构,从而达到吸引读者、寓教于人的目的。

在成县,我帮助修订《成县志》,编撰《成县人民代表大会志》《中国共产党甘肃省成县组织史资料续编》,我在工作中查阅档案,搜集资料,掌握了红军长征的相关史料,为创作长篇纪实小说《铁血红旅》奠定了基础。许是机缘巧合,我于2006年有幸参与《红二方面军在成县》电视专题片脚本的编写工作,在时任党史办主任武晓华同志的带领下,从宕昌哈达铺出发,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行军路线进行实地踏勘和体验,为创作《铁血红旅》纪实小说积累了大量素材。在创作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取证,实地考察,翻阅大量的有关党史资料,力求时间、地点、相关人和事准确无误。为了证实红军独臂将军贺炳炎、晏福生伤残掉的是左臂还是右臂,要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来佐证。我一头扎进去乐在其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每一个人物和事件,从准备资料到动笔创作直至定稿,历时近十年,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修改补漏和完善。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进行“成、徽、两、康”战役,根据在哈达铺制定的基本命令,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向陇南挺进。红军当时行军没有后勤给养,装备极差,孤军远征。沿途袭击红军的敌对力量除了国民党正规军以外,各地的地主民团土围子、土匪、地痞、流氓都在伺机而动。红军行军为了躲开国民党飞机的跟踪轰炸,目标一旦确定,部队就采取单独行动,三三两两一组,这就给地主民团武装、土匪、地痞、流氓有了可乘之机,行军路上可谓步步惊心,险象环生,战斗不断。在如此艰难险恶的条件下,红军将士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坚定信仰,英勇顽强,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解放了成、徽、两、康四座县城,建立了成徽两康临时革命根据地,并坚决执行“建政、扩红、筹粮”三大政策,打击土豪劣绅。我常想:是什么精神支撑红军战士能这样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他们为了什么?为了谁?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坚定并增添了我创作《铁血红旅》的信心和力量。

在创作过程中,地方党史资料奇缺,尤其外县的党史资料更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陇南市政协原副主席张金生先生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他把所收集到的其他县的党史资料带给我,以利于我了解红军部队在其他县的活动情况。成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玉贵先生关心资助我进行创作出版,并给我讲述了红军在他家乡大川坝、柏树梁、曾家庄一带的战斗情况,完善了红军大川坝阻敌系列战斗情节。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成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书记李祥为本书撰写了前言,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巍,副部长张剑君、燕海潮为本书的出版尽心尽力,给予多方支持和帮助。

友人陇南市文联主席毛树林、甘肃省关工委赵金祥、成县县委组织部镡佐龙诸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全国劳动模范、甘肃十大慈善人物茅德贤先生为《铁血红旅》一书的出版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茅德贤先生大爱于心,大善于行,扶贫济困,有目共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成县城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经理王文斌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经费资助。王文斌先生敦厚善良,生财有道,乐善好施,关心公益事业,在社会上口碑甚佳。对于茅德贤、王文斌两位先生的大义之举,我深表谢忱。

本书荣幸地得到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国军事科学院诸位专家学者的审阅和肯定,在此深表谢意。

为红军立传,让红军英烈们的光辉形象活起来,永远活在陇南人民心中,这是我创作《铁血红旅》一书的心愿。至于斟酌损益、缺点讹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见仁见智,提出批评指导意见,以期查漏补缺。

本书曾引用相关市、县党史资料,红军在陇南的相关民歌、民谣,特此说明。对于上述仁人志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张永祥

2014.3.26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