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那些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统统定格在文字之间,读来就好像翻看了一段历史,经历了一段人生。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编著,甄别、挑选文辞优美,感发人心的文章共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希望能成为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

本书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读时让人愉悦,读后令人流连;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的脉络,写出从文章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文章的作者共鸣。

内容推荐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编著,甄别、挑选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代散文共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阅读这些文章,能使我们增长见识,得到教益。希望本书能成为面对浩瀚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

目录

庄子

 逍遥游

 养生主

屈原

 楚辞·渔父

李斯

 谏逐客书

贾谊

 过秦论(上篇)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李陵

 答苏武书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

王粲

 登楼赋

诸葛亮

 前出师表

曹植

 洛神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向秀

 思旧赋并序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江淹

 别赋

丘迟

 与陈伯之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

郦道元

 水经注·三峡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韩愈

 祭十二郎文

 杂说四(世有伯乐)

 送李愿归盘谷序

刘禹锡

 陋室铭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三戒

杜牧

 阿房宫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周敦颐

 爱莲说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宝绘堂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亡妻王氏墓志铭

 留侯论

 记游松风亭

 与程秀才

 试笔自书

 与二郎侄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周密

 观潮

刘基

 松风阁记

宋濂

 王冕传

 秦士录

马中锡

 中山狼传

沈周

 听蕉记

 记雪月之观

王守仁

 君子亭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宗臣

 报刘一丈书

袁宏道

 徐文长传

 虎丘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

王思任

 剡溪

徐弘祖

 天都峰

谭元春

 再游乌龙潭记

刘侗

 帝京景物略·水尽头

张岱

 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

 柳敬亭说书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李渔

 芙蕖

林嗣环

 口技

郑日奎

 游钓台记

 醉书斋记

全祖望

 梅花岭记

陈鼎

 八大山人传

袁枚

 祭妹文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病梅馆记

吴敏树

 说钓

刘鹗

 老残游记·序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试读章节

【赏析】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秦下“逐客令”:凡从其他诸侯国来秦游历为官者,全部予以罢免驱逐。而下“逐客令”的背景,《史记》中的说法是当时韩国派水工郑国以帮助秦国修水渠之名,实际上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来达到“疲秦”的目的。这一计策不久被秦人识破,由此连累了其他从山东六国来秦国为官的人,李斯就是其中之一。

李斯本是楚国人,从苟子求学,学成后入秦,先做吕不韦的舍人,获得吕不韦赏识,后被推荐到秦王宫廷做郎官,逐渐得到秦王政的信赖。秦国逐客这一年,李斯来秦国已大约十年,但由吕不韦府进入秦王宫廷还不久。对李斯而言,他的人生的上升通道刚刚打开,康庄大道正出现在脚下。可是突然间,仅仅由于他的楚国人的出身,这一切就要成为泡影,他的十年的奋斗就要被归零,他岂能甘心?他必须说服秦王政,收回“逐客令”,于是就有了这篇传之后世的《谏逐客书》。

在这篇上书中,李斯既没有向秦王政恳请哀求,也没有辩解、表忠心,而是非常直接、开门见山地向秦王指出:你错了,这样做的后果会很严重。李斯知道,年轻的秦王政刚毅果决,不能动之以情,但可晓之以理。所以李斯在上书中据理力争,雄辩滔滔,从多个方面全力证明“逐客令”是错的。

首先,用历史事实说话。李斯回顾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由于用客而使秦国强盛的历史,指出客对秦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周平王时秦国正式被封为诸侯算起,到秦王政之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任国君,而李斯选取了其中功绩最显赫的四位:秦穆公大大拓展了秦国在关中的疆域,并一度参与中原争霸,提升了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秦孝公使秦国富强,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在与魏国争战中的不利局势;秦惠王时的秦国开始成为被山东六国畏惧的虎狼之国,不断开疆拓土;秦昭王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即便山东各诸侯国联合都难以抗衡的程度,而山东六国则从根本上衰落下去。而李斯把这四位君王能取得如此功业,归因于他们对客的信任和使用:秦穆公任用的有由余、百里奚等,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张仪,秦昭王用范雎。由此渲染客对秦国的贡献。李斯还做出假设,让秦王认识到,假如这四位国君拒绝用其他诸侯国来的人才,秦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强大。

其次,在突出强调了客对秦国的贡献之后,李斯又用秦王的生活日用来和用人做对比。李斯用大量排比句,铺陈出秦王喜爱的、来自秦国以外的种种物品,从朝廷仪仗到后宫日用到君王穿戴再到宫廷音乐,秦王并没有因为它们不是秦国所产而有丝毫嫌弃,甚至在和秦国本土物品对比后,弃用秦国之物而代以六国之物。这说明秦王用物的原则是“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并不去区分它们是不是秦国所产。但在用人方面却与此形成了对比,“逐客令”的标准是只看他们是否秦国人,而不论他们是否对秦忠心、是否对秦有用。这样的标准体现的是只重物不重人,这样的政策将会严重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最后,李斯指出了逐客令一旦施行下去的后果。李斯用五帝三王做比较,五帝三王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在于他们接纳所有来投奔他们的人。而逐客将迫使人才去为别的诸侯国效力,这样等于在削弱秦国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又增强了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那些被赶走的客的心中,一定怀着对秦国的怨恨,将来一定会做出对秦国不利的事情。这样的话,“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令”将使秦国陷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篇文章最能打动秦王政的地方,在于李斯选择了正确的论说策略。李斯开门见山就指出了“逐客令”是错误的,而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和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相悖。全文反复论证的就是这个道理:用客能使秦国强大,乃至统一天下,逐客则与此相悖,甚至会使秦国衰亡。全文很有战国纵横家游说辞的特色,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气势充沛,而列举的事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最终,李斯实现了他上书的目的:秦王政读了此文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P16-18

序言

在古人眼中,文章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能让人不朽,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强调了文章的世俗意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世俗角度,人们历来都有足够的动力为文章的写作反复推敲,殚精竭虑。因此,今天的我们也才有了这样一座富如江海的古文宝库。

即便从《尚书》中的殷周文献算起,中国的文章史也有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中,才子名家代不乏人,雄篇妙文层出不穷。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耸峙于中华文明的奠基期,为后世文章写作树立了典范;两汉的政论文和史传散文踵武而至,气势磅礴;至魏晋南北朝,文风一变,骈文成为文坛主流,铺陈辞藻,雕缋满眼,将汉语的形式之美发挥到极致;有鉴于骈文之弊,唐宋八大家高举古文大旗,变革文体,闳其中而肆其外,蔚为壮观;下至明清,取法秦汉、上继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成绩斐然,桐城派古文一直到现代还很有影响,林琴南用来翻译西方文学,朱光潜借以将人生和学术的道理书写得明晰宛转;而明清以来灵动隽永、抒写性灵的小品文犹如一股清流,更为新文学的一些大家作手所推重,也被众多普通的读者所喜爱。

三千年的文章中,既有黄钟大吕,亦有浅斟低唱。

仁人志士将文童视作经国大业,在文章中指点江山,心怀天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们的人格光风霁月,他们的文章堂堂正正。

寒士骚人以文章作不平之鸣,在文章中泣血哀歌,述志明心。司马迁著《史记》未完,遭逢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王勃连遭贬黜,郁郁不得志,但并未怨天尤人,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夏完淳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以殉国为分内事,“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他们的人生悲惨坎坷,他们的文章沉郁悲痛。

文人雅士多写闲情逸致,在文章中吟风弄月,流连光景。举凡山水、花鸟、书画、茶酒、风俗、世情,无不入文,或如沈周津津乐道雨打芭蕉的声音,或如马中锡借中山狼嘲讽忘恩负义之徒,或如郑日奎对自己痴迷于书的自嘲与自得,描摹刻画,穷形尽相。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古人将他们的人生写进文章里,他们的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一生的回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统统定格在文童里。当我们阅读一页页的文章,其窦是在走进古人的生活,走进古人的内心。阅读古文可以增长见闻,澡雪精神,受到熏染,得到教益。但这需要我们常读多读。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们希望做出一本适合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文选,希望这本篇幅精简的书能成为读者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我们希望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和同系列的诗选一样,这本文选的主要选录标准依然是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读时让人愉悦,读后令人流连;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的脉络,写出从文章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文章的作者共鸣。

书中所选的近百篇古文,是我们应该熟读的。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古文吧。

陈引驰

2017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