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二是《孙子兵法》,三就是这本《智慧书》。如果说《君王论》主要是为那些处心积虑希望取得或保有王权的帝王而写;《孙子兵法》主要是为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帅而写;《智慧书》则是为每一个人而写。
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曾刻意将《智慧书》译成德文,尼采也赞扬此书在论述道德的奥妙方面,整个欧洲没有一本书比之更精妙。
巴尔塔莎·葛拉西安一生坎坷,经历丰富,著作良多,他的思想对许多欧洲的道德伦理学家以及德国17—18世纪的宫廷文学和19世纪的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一出世就成为传世之作,历久不衰。
在这本《智慧书》里,葛拉西安表示,只要人们学会了某些必要的生活技巧,就有可能战胜困难与邪恶,从而获得幸福。
《智慧书》是巴尔塔莎·葛拉西安的巅峰之作,自1647年问世以来就引起轰动,至今仍深受读者推崇。其文字言简意赅,对人性剖析深刻,在谈论道德问题方面更是极为精妙,显示出葛拉西安超越时代的智慧。书中汇集了300余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审慎明断、提升自我等处世哲学,被喻为提升智慧、成就功名、臻于完美的“处世圣经”。
几百年来,《智慧书》与《君王论》《孙子兵法》被欧洲学者并称为“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奇书”。德国哲学大师叔本华曾将它译为德文,并说:“这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是一位终身伴侣。在人类的处世哲学书中,此书是绝对的独一无二。”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则称:“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有一本书能比它更严谨、更细致入微。”
人完美则万物完美
当下世界,要想成为哲人贤士,就得付出比造就古希腊七贤还要多的努力;当下世界,与自我的较量所耗的精力,要多于与一国博弈所消耗的资源。
品性与智慧
品性与智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会事倍功半。凡成大事者,必有才智,此外,还须拥有一个与才智相适应的性格。愚蠢之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品性与智慧相分离,行事没有根据自身的条件、出身及朋友关系。
兼备知识与勇气方能成大事
要想精力长存、万古不朽,必兼备知识与勇气。一个人所掌握知识的多与少、深与浅,决定了他成就的高与低。若学识广博,则功成名就;若孤陋寡闻,则如同将自己置于一片深黑的混沌之中。一个人的知识就好比双目,勇气就好比双手。欠缺勇气而空有智慧者,无法取得胜利。
让别人依赖于你
神灵被人们所敬拜,源于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供奉,而不在于它被装饰得如何华丽和精美。真正的明智之人所想要的,是别人对他的需求,而非对他的感激。相比于人们的敬重,普通人的感谢就太不值一提了。因为心有所求之时,往往铭记不忘,而感谢总是记忆不久。所以,让别人依赖你,好过那些繁琐的礼节。
井水在被人用尽之后,就会变成废物;橘子被人挤干了金色的果肉汁液之后,也会变成残渣而被扔掉。当人们对你不再依赖,所有的礼仪也将被抛之脑后。所以,经验教给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让人对你无休无止地依赖,切勿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如果真能做到这些,即使君王也会受你掌控。但是一定要张弛有度,不要因为自己太过沉默而使别人走向歧途,也不要因为一时之利而看着别人一错再错。
尽善尽美,力求圆满
人天生都不完美,只有不断追求、努力前进,才会德业兼修,达到圆满,才会拥有不凡的业绩和极高的声望。衡量人是否完美的标准有三:超凡脱俗的品位,顽强的意志,成熟的判断力。正如美玉也会时有瑕疵,人也同样不会尽善尽美,有人即使经历长久的历练仍成就甚微。完美之人凸显其心思缜密,是非分明,智者也愿与之同行。
不要与上司争荣誉
与人争执但最终落败者总让人心生厌烦。一个人若想压制上司,简直愚不可及,甚至会有致命的后果。有些人目中无人,总不招人喜欢,尤其会招致上司和君主的痛恨。所以,一般的优点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当作掩饰,正如用美丽的外表去遮掩无关紧要的缺陷一样。一般的人都不会在意自己运气、性格和气质上的不足,却会在意智力上的缺陷,那些作为上司或者君王的人更是如此。智力是根本因素,所以对任何人智力上的侮辱都是对此人的大不敬。上司总想让自己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略胜一筹,而君王虽然需要卓越之人的辅佐,但绝不允许别人凌驾于他之上。若向某人提出忠告或好意相劝,你的口气要表现出是他忘记了这些事,而你仅限于提醒而已,千万不要表现出你以为他脑子不够聪明,需要你千方百计地解释。这就好比星星和太阳的关系:星星们都有各自的光亮,但是却不敢遮盖太阳的光辉。
别被情绪左右
人精神世界最高的品质就是不受情绪的影响。不受世俗的打扰,不被稍纵即逝的事物所左右,是你应该保持的一种品质。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冲动,这是意志力获胜的一种表现。即使激荡的情绪对你有所影响,也千万不要让它对你的地位有丝毫约束,尤其是当地位对你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这是避免灾祸的明智之举,也可以因此较快地获得别人的尊重。
师从贤德之人
结交朋友要有助于自己知识的增长,与人交流要有助于互相进步。让朋友成为你的良师,让学问的交流成为你们交谈的话题,与悟性高的人相处。所说要赢得别人的夸赞,所闻要有助于自己知识的增长。兴趣是与人交流的基础,在这里,我们的兴趣可以提高,境界可以升华。豪门出俊杰,明慎之人亦常出于此。这是他们展现才干的舞台,而非徒有虚名之所。因学识和精准的判断力而名声远扬之人并不少见,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和兴趣相投之人组成了一个集智慧和学识于一体的学园。
P3-10
《智慧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三大奇书之一,与《君王论》《孙子兵法》并驾齐驱。作为一部影响世界的伟大著作,一部被世人公认的处世圣经,其包含的人生感悟与处世智慧,虽历经数百年,依旧熠熠生辉。
德国哲学大师叔本华、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都曾盛赞此书。叔本华将它译成德文,称其为“绝对的独一无二”。尼采也盛赞此书在论述道德方面的绝妙与精微,绝非欧洲其他著述能匹敌。他甚至在1873年的一则札记里写道:“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人生处世经验所展现的智慧与颖悟,今日无人能比。”
葛拉西安,本书的作者,一个满怀热忱的智者。他一生历尽磨难,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但从未停止对处世智慧的追求,最终挖掘出世人所未挖掘到的智慧宝库,对世人的生活、处世、修身、友爱及成功之道进行了指导。
1601年,葛拉西安出生于西班牙,那时候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兴起。他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哲学与文学的熏陶。葛拉西安虽不曾出任重要公职,但与公职人员有过紧密的接触,这为他后期知获格言警句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环境。
《智慧书》是葛拉西安的代表作,汇集了他知人、观事、判断、行动的所有精华智慧,同时囊括了使人成就功名且臻于完美的策略。全书由300则格言、警句组成,这些箴言警句鞭辟入里,意蕴悠长,风格简明、独特,值得读者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本书中,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这样一个信念:人欲臻于完美,须识时务而与势推移。因此,他提倡节制想象,勿对世上的人与事抱有幻想,并力劝人们克制自己的希望与恐惧,克服饰伪的表面功夫与虚妄的奢求,弃绝伪善的世俗观念,识时观世,与时俱进。(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书中也有一些消极的观点,读者应当加以“扬弃”。)
相信读者通读此书后,一定会感受到称心快意,赞叹它独一无二的微妙之处,并最终成为一个可控制自己人生的智者。
译者
仅仅读一遍《智慧书》是不够的,它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简言之,它是一位终身伴侣。
——叔本华
《智慧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至今仍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敏锐与智慧。
——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