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实践篇)
分类
作者 张卓主编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卓主编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实践篇)》呈现了沟通的精髓:不越界、不评判、无伤害、负责任、一致性和有效能。可以说,这本书是为每位平凡的家长度身定制的,通过它我们会了解到:原来大家都会遭遇沟通的困境;原来,沟通有这么多的奥秘;原来,可以这样来练习沟通;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原来,为人父母可以更有效能、更轻松!

内容推荐

P.E.T.是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他凭借对该理论和技巧的推广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P.E.T.的技巧包括“积极倾听”、“我—信息”和“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它们不仅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家长跟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够让很多成年人改善与自己父母的关系或者跟周围其他人的关系。这些办法如今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张卓主编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实践篇)》针对中国家庭的特点,用大量的文字记录和分析了P.E.T.如何正确地应用到日常的沟通中,可以让更多中国的父母们了解和熟悉 P.E.T.理念在中国的家庭是如何被运用的,进而开始实践P.E.T.。

目录

第一章 行为窗口和P.E.T.的两个核心原则

 ·行为窗口

 ·P.E.T.的两个核心原则

不一致原则

问题归属原则

第二章 倾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声音

 ·导言

 ·每个孩子都是奋力向前的蜗牛

 ·起风了,愿你随风而行

 ·妈妈,我被打了!

 ·一不小心,你就成了榜样

 ·披荆斩棘的,不一定是王子

 ·看,是石头在满天飞

 ·妈妈,明天还是周末吗?

第三章 接纳,融洽亲子关系最佳时机

 ·当你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就说实话吧!

 ·Tenible Two’s,原本可以很欢乐!

 ·妈妈,你比以前更爱我了!

 ·孩子挑战,你试过“调整环境”吗?

 ·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沟通

 ·一小时爱上接纳

第四章 “我—信息”,我的需求这样说出口就对了

 ·导言

 ·透过P.E.T.我看到了你

 ·每个人都对关系负有100%的责任——看P.E.T.如何帮我穿越亲密关系的幻灭阶段

 ·萍水相逢,我愿成为一道光

 ·开放自我,打开心灵的窗

 ·我的讲师梦

第五章 需求冲突——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转折点

 ·导言

 ·我家有个神奇的小本子

 ·透过表面冲突看到你我需求

 ·让星星陪着我

 ·记一次“没规矩”的沙龙

第六章 做中学,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你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P.E.T.真的能给生活带来美好吗?

学了P.E.T.,就能让孩子快快入睡?

我家孩子连自己的垃圾都不知道扔,你说咋办呢?

通过无伤害的方式表达自我,孩子真的就能做出调整去照顾父母的需要吗?

无伤害的意思是什么?是温柔而坚定吗?

孩子有情绪,倾听一下吧,可人家却让我走开,不让我靠近

P.E.T.只适用于亲子沟通吗?

我学了P.B.T.,而另一位没有学可怎么办?

 ·下辈子再也不要当老夫

 ·三年后的重逢,让我们携手今生

 ·快乐家庭的秘方

第七章 P.E.T.讲师名录(截至2017年3月)

 ·北区

 ·西区

 ·南区

 ·东区

试读章节

当下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时代,现实的压力总是使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和恐惧,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些喜怒哀乐的故事。而对于一个害羞的人来说,让她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想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长久地思考着这篇文章应该如何下笔,该写些什么?七天的父母效能课程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情绪千丝万缕,怎么才能抓住那条真正撼动我内心的琴弦呢?

我踌躇良久,在我下笔的时候,事情似乎就明朗了许多:谈论自己,毫不畏惧地展示自己、接受自己、敞开心扉就是我写此篇文章的意义所在。现在,我就试着敞开心扉,来跟大家聊一聊。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是一个很害羞的人,虽然没有害羞到无法社交或者无法参加集体活动的地步,但总归是能被别人察觉到我的害羞的。一旦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时,那种害羞就会让我惊慌失措。就比如在第一堂课时,讲师要求我们找一个搭档来做活动,我下意识里就想要找一位在课程开始前“搭过讪”的同学来完成。当讲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寻找一位最陌生的同学来做搭档时,我的内心是回避抵触的:应该如何去交谈?第一句话应该要说什么?如何去缓和第一次接触的尴尬?这对我来说真的是挺难的。之后讲师给了需要讨论的话题,我发现结束时我们还意犹未尽。第一天的课程中,有很多机会需要与不同的新同学合作。当七天的讲师课程结束时,我已经完全与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有了合作。在与不同的同学交流时,我有了不同的收获,也加深了彼此的认识。我突然意识到有什么东西影响了我。

当静下心思考时,我追本溯源,一个想法慢慢在头脑中变得清晰。我发现我的内心和最初的逃避心理是完全不同的,我发现回避更会增加恐惧,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放开自我,尽量增加自己与陌生人的沟通时间,在相互了解间,克服自己的问题,也反作用于对方,从而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讲师培训中有一项活动,就是要结成小组,给小组的人像讲师一样讲解P.E.T的章节。我讲到的内容是开放自我。这仿佛是一个巧合,我发现影响我的正是这个我当时还无法生动讲述的内容。简单的四个字,想让别人感同身受却不容易。P.E.T虽然是一个讲如何让父母与孩子更好交流沟通的课程,但其中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交流。

要开放自我,首先要接纳真实的自我。在我被迫与不同的人合作时,我不得不放下一些心理包袱。同学怎么看我,会不会觉得我不好,能不能接纳我,这些都像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乌云。当我深人地学习P.E.T课程,不断地跟新同学交流,从陌生变得熟识时,我心中的太阳慢慢从乌云中显现,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信。我突然意识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展示真实的自己,才能毫无顾虑地与人交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正是因为缺点而美丽。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而且与他人建立界限感也很重要。不要妄加揣测别人的思想,也不要把错误的想法和感受揽到自己身上。我总在担心别人觉得我不够好,我怎样才能让别人满意,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忘了做最好的自己。就像孩子受了欺负,我们总在想我们能做点什么,怎么帮助孩子能让他心里舒服一点,我们像犯了错误的小孩,比孩子还着急生气。但其实我们忘了这原本是孩子的事情,需要他自己面对。我们只需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与接纳,让孩子知道我们随时愿意提供他需要的帮助就可以了。着急生气只会让我们陷人问题,给孩子不可靠的感觉。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真心与人交往,好坏就留给别人去说吧。

主观评价往往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开放自我的因素。培训期间,有一个男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像老师一样威严,不易亲近。我起初有意避开,但到了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主动找到他做课程活动,并在课间与他进行了交谈,向他表述了我的看法。他不但很乐于听到别人说对他的印象,而且说了一些自己的事情,让我对他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事实证明,对人的第一印象或是主观评价往往误导了我们。就像我们亲爱的讲师Steve爷爷在课堂上举过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你初次遇到一个人,会给他贴上很多标签,比如觉得他严肃、不善言辞、不懂礼貌。之后你就会发现,他真的就像你想的一样,你会发现他很少说话,见面不跟人打招呼等,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证实偏差,我们容易注意那些能够证实我们想法的证据,而忽略与之矛盾的证据。我们带着主观偏见与人交往,就会影响我们的感受与想法。

当然,开放自我还需要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P.E.T的课堂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这里的每个人都熟悉P.E.T最基本的技巧,愿意进行理解性的倾听与有效能的沟通。在与同学的沟通中,我可以感受到我的任何观点、情绪都是被接纳的。我可以畅所欲言,我们也可以真实平等地交流不同观点。这正是现在工作中乃至家庭里都缺少的和谐与信任。

P113-115

序言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P.E.T.,P.E.T.父母效能训练)是全球最早的父母教育课程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开始注重家庭教育,意识到父母在养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年初,我开始在北京推广P.E.T.理念,从年初的讲座到当年5月份的北京第一期“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P.E.T.工作坊),再到后来我成立“家成长”,初衷都是为了持续地在中国推广P.E.T.理念,截至2017年3月,全中国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开始学习和践行P.E.T.了。这些父母们有的自己组织或者参加“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会(P.E.T.读书会),有的参加讲座,有的参加了正式的P.E.T.工作坊,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有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其中,还有一小部分P.E.T.工作坊学员开始参加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工作坊,希望成为P.E.T.理念的传播者。可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EE.T课程也是符合中国家庭的实际状况的,并没有因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的而导致来到中国就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继《P.E.T.父母效能训练》出版十年后,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了解到很多父母看完书后虽然十分认同和理解其中的观点,但是在现实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依然很难运用出来,进而出版了《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用大量的文字记录和分析P.E.T.要如何正确地应用到日常的沟通中,借由《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的思路和经验,我也计划把P.E.T.在中国推广的这几年里,中国父母的感悟编写成一本中国的“P.E.T.实践篇”,让更多的中国父母了解和熟悉P.E.T.理念在中国的家庭中是如何被运用的,于是这本书就产生了。

这本书中的文章都来自P.E.T.讲师以及参加过P.E.T.工作坊的学员,作者的身份有父亲、母亲,还有非父母,这些文字都是她(他)们各自家庭真实情况的记录以及她(他)们的心路历程。在收集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发现,P.E.T.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家长跟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够让很多的P.E.T.学员改善她(他)们跟自己父母的关系或者跟周围其他人的关系。这里之所以用“P.E.T.学员的称呼”,是因为我们的P.E.T.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父母,她(他)们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公司职员,通过她(他)们的文字,读者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托马斯·戈登博士会说这是一套可以用于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理论了。

本书以P.E.T.中行为窗口的结构为索引,把每一篇文章归属到不同的区域中,这样会让读者能够用更加清晰的脉络来阅读本书。

最后,要特别感谢当我有了想要出版本书的想法后所有给我发来自己文字的北区P.E.T.讲师们,虽然有部分文字最终没有被选入本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文字的品质低于本书中的内容,只是因为本书编撰脉络的原因才不得已忍痛舍去。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享受一次有益而充实的阅读之旅。

张卓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推广人

家成长创始人

书评(媒体评论)

一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一时又无法克制地落下泪来,我真诚地邀请您一起感受这些真实的讲师、真实的P.E.T.学员——最关键的是真实的父母们所分享的点点滴滴。

——《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译者窦蹭

期冀这些来自P.E.T.家庭里真实而义极具效能的案例,能让您再次进发出在生活及家庭中学习及践行P.E.T.技巧的热情。

——GTI总裁Linda Adams女士

成为P.E.T.讲师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没法速成,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有些人历时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能正式成为认证讲师。成为P.E.T.讲师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自己活出来P.E.T.的精神,首先要自己活出来,才能去给予,这是他们在讲师班里一再被淬炼的地方。

很开心在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实践篇》里,看到活出P.E.T.精神的讲师们,将这种有效能的沟通模式,融入到她们的生活中去。中国父母必读,诚意推荐!

一一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 安心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实践篇》呈现了沟通的精髓:不越界、不评判、无伤害、负责任、一致性和有效能。可以说,这本书是为每位平凡的家长度身定制的,通过它我们会了解到:原来大家都会遭遇沟通的困境;原来,沟通有这么多的奥秘;原来,可以这样来练习沟通;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原来,为人父母可以更有效能、更轻松!

一一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 微微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56:54